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哎,国家越大, 朝事越多,寡人 就是不吃不喝不 眠不休,一个人 也难以处理好, 是该想个办法来 减轻寡人的负担 了!!!
假如你是嬴政, 假如你是嬴政,你 会如何做呢? 会如何做呢? 先创立皇帝制度, 先创立皇帝制度, 后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后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置郡县。 地方置郡县。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与中央关系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 共同点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郡 皇帝
君 主 专 制
三公 九卿 郡 县
中央 地方
中 央 集 权
终于一切都安排好了, 终于一切都安排好了,从 此我的子孙们都会在我的庇佑 之下世世代代享受这大好河山 啦! 嘿嘿嘿!!! 嘿嘿嘿!!! 想一想: 想一想:秦始皇的子孙们真如他 所期望的那样过上幸福生活了吗? 所期望的那样过上幸福生活了吗?
秦朝人民的诉状: 秦朝人民的诉状: 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陵墓, 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 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 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 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 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 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2.(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 .( ) 柳宗元在《封建论》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 公天下”之开端, “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D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提:秦的统一
秦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中央集权
服从中央
乡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秦朝Βιβλιοθήκη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影响: 积极影响:P10历史纵横,P11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 形成。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 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 命而亡。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念总结: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秦朝官制示意简图
专制独裁 皇帝
专制主义
御史大夫 丞相 九卿 太尉 分工制约
问题: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 看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征? 皇帝独尊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2、3,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纵横: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颁布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平百越,开凿灵渠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关系: 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
族融合;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 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②③①⑤
北抵长城一带
西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 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 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 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选修四,P5—6)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九 政治上: 卿制以集大权于皇帝,地方实行郡 县制以避免国家重新分裂。 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各地经济 经济上: 文化交流
军事上: 北击匈奴,南征越族;修筑长城和
“直道”
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一、秦的统一
前221年、嬴政、秦统一全国、咸阳 1、秦统一的过程? 2、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3、秦统一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1、 秦 统 一 的 过 程:

1、秦统一的过程:
北到长城
辽东
西 到 陇 西
北击匈奴
临洮
西南夷
南攻百越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2、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提示: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个人努力
(顶峰并走向衰落)
明朝(强化)
元朝(发展)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
制建立的史实;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
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
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 成为秦王朝政 材料一 丞相绾……等皆曰:‚……命为‘制’,令为 治制度的基本 ‘诏’,天子自称曰‘朕’。‛……制曰:‚可。‛ 特征 皇帝独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 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 权力高度集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 的标志 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家天下”的皇位继 皇权至上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的另一体现 材料四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中历史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提能点(二) 影响深远的郡县制
素养攻略:重在问题引领·层析历史解释
1.秦朝为何大规模推行郡县制?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
经济上 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
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政治上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初步形成为秦朝推行郡县 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法家思想奠定了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思想基础,郡县
解析:分封制难以维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 制被破坏,故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秦 国……无明显差别”“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相符 合;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答案:C
3.(2017·浙江 4 月选考——秦朝制度的创新)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
提能点(三) 关注社会转型——周秦之变 素养攻略:注重客观分析·突出唯物史观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 权力 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 权力 中央的郡县 政治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 制度 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权力 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 执掌 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 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 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 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甚至在疆域方面,亦 因统一事业的完成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 的力量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另一方面对东南及南方边疆地 区也发挥了巨大的开拓作用,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特点是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巩固统一的措施 2、作用和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 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 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 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教材P.11学习延伸2.争鸣 探究问题: ①比较郡县制与西周实行的分封 制的不同 ②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 为什么?
2、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 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本质: 君主专制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8-11)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12-1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收兵权、财政权,又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决定大事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察举制,举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面: 大兴土木,营 建阿房宫、骊 山陵墓,劳民 伤财;赋役繁重; 刑法残酷。是 一个暴君。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思路: • 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实, 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归类后,从主观动机与客 观结果、当时和后期的影响中,做出综合评价。 评价时,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坚持辩 证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的原则。
秦朝的政治经济
前221秦统一, 咸阳嬴政始皇帝; 设三公,郡县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 统一度量和字币, 又修长城一万里; 专制暴政太苛酷, 又是焚书又坑儒; 赋税沉重徭役苦, 陈吴起义号张楚。
皇帝
中央政府
地方机构
三公九卿制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治民,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
县令 或县长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地方权力
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君主专制”
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 集权制度
郡 县 制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 还在军事上、经济上采取 了哪些措施?
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 (3)统一文字、车轨;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5)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5)大规模移民等等。
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全面推行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 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 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 回答: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为什么?
本质: 君主专制 皇帝独尊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皇权至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 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 天,既寿永昌‛。
分封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拥有封地
有很强的独立性,容 易形成割据势力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只 有俸禄没有封地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春秋时期和西周初期相比,历史发生了什么重大改变?
诸侯争霸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 破坏
秦商鞅变法 成效最大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战国)
秦的统一 各国为富国强 兵改革变法, 人民渴望统一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
皇 帝
军务 太 尉 (虚有其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 丞 史 相 大 夫
廷 尉
典 客
副丞相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三公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诸卿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 家的最高权力?
秦朝中央机构关系示意图
丞相
皇帝
御使大夫 太尉
辽东
全长一万多里
临洮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课堂小结 总结:
秦 朝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郡县制 郡守 县长 影响:(积极、消极)
中央集权 制度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
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不同点:
燕 × ‚远交近攻‛
前228年灭赵
前222年灭燕
赵 ×
秦 韩 ×
齐 前221年灭齐 × 魏 前225年灭魏 ×
前230年灭韩
楚 ×
前223年灭楚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大一统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皇帝制度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 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 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 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如何评价秦始皇?
◎正面: 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 据混战的局面;北逐匈 奴,南平百越,开拓疆 域;颁布秦律;统一度 量衡、货币和车轨,统 一文字;修筑长城和驰 道,开通灵渠;这些措 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奠定了祖国疆域,巩固 国家统一。是千古一帝。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有 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颁布通行全国的 《秦律》,细密、
严苛。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简
便的隶书








统一车轨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 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 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 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 历史背景,那就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③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 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史有一定 影响的同时,又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曰述职。· · · · · ·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则二,· · · 而 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