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薛聪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北史》(含解析)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北史》(含解析)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北史》《金史》《元史》《后汉书》选篇李仕才一、(导学号4213627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

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

郡三辟.功曹,并不就。

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

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

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

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

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迁北部尚书。

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

太武至彭城。

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

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

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

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

”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

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

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

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

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

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

卒之日,远近哀伤焉。

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解析:B [回答问题可以从判断四个选择中不同的停顿点入手,然后使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北史》李仕才《金史》《元史》《后汉书》选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

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

郡三辟.功曹,并不就。

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

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

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

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

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

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

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二章_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_对点专练3_有答案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二章_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_对点专练3_有答案

对点专练3关键虚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选自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

解析要点:“好恶”“游”“闻人”,状语后置句“有异于流俗”。

(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

解析要点:“且”“属”,状语后置句“乞铭于余”。

参考译文戚元鲁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聪慧明白敏捷通达,喜欢谈论当今世事,能透彻分析其中的得失。

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

我因此认为元鲁的学问品行,精进却未停止,预料他将会长寿,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不体现在当代,也一定会体现在后世。

谁能料到他非常不幸地现在就去世了呢!元鲁开始时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建州崇安县尉,他没有赴任。

后来凭进士登科,做亳州永城县主簿,后来又做楚州山阳县主簿。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北史》(含解析)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北史》(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北史》《金史》《元史》《后汉书》选篇李仕才一、(导学号4213627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

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

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

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

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迁北部尚书。

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

太武至彭城。

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

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

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

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

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

卒之日,远近哀伤焉。

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解析:B [回答问题可以从判断四个选择中不同的停顿点入手,然后使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北史-魏收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北史-魏收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北史•魏收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魏收,字伯起。

收少机警,不持细行。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

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

崔暹为言于文襄曰:“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

”文襄乃启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

后神武入朝,静帝[注]授相国,固让,令收为启。

启成呈上,文襄时侍侧,神武指收曰:“此人当复为崔光。

”四年,神武于西门豹祠宴集,谓司马子如曰:“魏收为史官,书吾善恶。

闻北伐时诸贵常饷史官饮食,司马仆射颇曾饷不?”因共大笑。

仍谓收曰:“卿勿见元康等在吾目下趋走,谓吾以为勤劳。

我后世身名在卿手,勿谓我不知。

”侯景叛入梁,寇南境。

文襄时在晋阳,令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

文襄善之。

魏帝曾季秋大射,普令赋诗,收诗末云:“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

”文襄壮.之,顾谓人曰:“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

雅俗文墨,通达纵横。

吾或意有所怀,收呈草,皆以周悉。

”侯景既陷梁,梁鄱阳王范时为合州刺史,文襄敕收以书喻之。

范得书,仍率部伍西上,州刺史崔圣念入据其城。

文襄谓收曰:“今定一州,卿有其力。

”收以子侄年少,申以戒历,著枕中篇。

其词曰:吾曾览管子之书,其言曰:“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

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追而味之,喟然长息。

(选自《北史》,有删改)材料二: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

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乾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

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

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苏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苏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苏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①。

在官岁余,未见知。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

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②著作佐郎。

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③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注释】①行台郎中:官职名。

②除:授官。

③赞成:帮助完成。

④处分:处理安排。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周帝饯于.都门外皆以美于.徐公B. 周文乃.召绰问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 吾方任之.以政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 常以.天下为己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B.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C.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D.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名师导学:高考常考五类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题指津+即学即练+答案解析)

名师导学:高考常考五类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题指津+即学即练+答案解析)

名师导学:高考常考五类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题指津+即学即练+答案解析)阅读和翻译文言文,首先遇到的即文言实词,其中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词类活用五类。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同一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的现象。

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而这些义项,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

阅读时,应根据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A.刚喻.从盗者使反业喻:教导,劝说B.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文书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考证,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杜绝,防范答案解析:B (檄,这里作动词,“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 〖参考译文〗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县人。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县人民听从廖刚的命令。

廖刚劝说跟随盗贼的人回来从事自己的本业,接着其他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人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廖刚被召为吏部员外郎,进言说:“古代天子都有自己亲自率领的亲兵,用来防备意外,增强君主的威势。

希望查考先前的制度,挑选精锐作为亲兵,平常作为护卫,行动作战时作为中军,这是增强君主权威削弱地方实力的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来护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来护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来护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何以面先圣!”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B.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C.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D.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对年龄常有固定的称法,如女子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谓之及笄;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称弱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薛聪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

虽在暗室,终日矜庄,
见者莫不懔然加敬。

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

词辩占对,尤是所长。

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

未弱冠
..,州辟主簿。

太和十五年,释褐
..著作佐郎。

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

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

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帝欲进以名位,辄
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①自高,固非人爵
..之所荣也。

”又
除羽林监。

帝曾与朝臣论海内
..姓地人物,戏谓聪日:“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帝抚掌笑日:“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

帝日:“薛监醉耳。

”其见知如此。

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

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

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日简懿侯。

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注】①天爵:天然的爵位。

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B.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C.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D.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

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

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

B.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

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

C.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

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侍卫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担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

D.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

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译文:
②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译文:
【答案】
(1)D (2)A (3)B
(4)①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②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D “世”这里是“世世代代”的意思,作状语,修饰“仕”,其前断句,排除A、C;“臣”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
(2)A 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
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
(3)B “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根据原文“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应是“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此他被当时的人称赞”.
(4)①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句子翻译为: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②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句子翻译为: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
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