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分析《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将进酒》的文本解读。
(2)《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难点:(1)《将进酒》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李白诗歌独特风格的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将进酒》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欣赏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鼓励课下自主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将进酒》原文及注释、译文。
2. 多媒体资源:与《将进酒》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李白及唐代诗歌的网站、文章等。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江苏省淮海中学束志刚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本“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
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
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
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作为本专题的收尾之篇,必须作扎扎实实的模块总结教学,深入的理解李白作品的豪放飘逸。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全诗,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精选8篇)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精选8篇)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
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三、分析如何饮酒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四、分析为何饮酒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五、美读课文1.学生配乐诵读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六、小结、作业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将进酒》教案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案
教案:《将进酒》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李白的了解。
2. 引入《将进酒》这首诗,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阅读和理解(15分钟)
1. 分发诗歌《将进酒》,让学生阅读诗歌。
2. 学生课前阅读诗歌,老师在此基础上提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你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什么理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夸张等等。
2.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诗歌欣赏(20分钟)
1.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表达和写作(20分钟)
1. 让学生以《将进酒》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反馈。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李白的其他诗作中感受其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拓展活动:
1. 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一、导入: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
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
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四、再读明诗情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1、谁请谁喝酒?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进酒》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将进酒》诗歌内容的理解。
2. 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 《将进酒》的译文和注释。
3. 与《将进酒》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1. 预习《将进酒》。
2. 了解李白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和思想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句和段落,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将进酒》为例,讲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歌之间的异同。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讨论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李白诗歌的喜爱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3.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张宏锋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一qi),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注:(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江苏省淮海中学束志刚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本“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
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
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
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作为本专题的收尾之篇,必须作扎扎实实的模块总结教学,深入的理解李白作品的豪放飘逸。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全诗,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设计:朗读、赏析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3分钟)掀开中国的诗坛,一缕缕酒香扑面而来,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投影1)有诗为证:(投影2)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吟诵他的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板书1:《将进酒》)(二)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标注到课题上)“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吟诵赏析(35分钟)一读大家以前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豪放)对,豪放的诗歌应该怎样读?(投影3)1、自由读。
下面请大家结合提示自由放声朗读。
(3分钟)2、展示。
大家刚才朗读得都比较投入,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要求:其他同学请侧耳倾听,然后请你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
(3分钟)3、评价。
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你能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3分钟)(估计学生的评价只会从声音等方面评价,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作引导:刚才这位同学从……等几个方面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了评价,说的不错,但仅仅如此就能把李白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吗?然后过度到下一个环节)二读1、诵读指导(1)引导:同学们知道,读诗就要声调抑扬顿挫,声音高低不同,语速缓急相间的,但这抑扬顿挫高低缓急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感情)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脉搏,读好读准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来了。
(投影4)(围绕诗人感情的变化,赏析诗歌中有关语句,在赏析的同时吟诵诗句,这一点需要老师调控好课堂节奏)(投影5)(2)、小组合作:寻找感情变化线索,每个阶段用一个字来表述。
对困难的存疑。
(1分钟)(3)、交流,点拨。
(4分钟)(这一个环节是这一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
“悲”“欢”这两种情感学生是很容易找到的,关键是“愤”“狂”这两处情感,学生一下子不会说的很到位,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设置一些问题:①关于“愤”。
比如:李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主张积极入世,他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复醒”时介绍背景)而且除了“钟鼓馔玉”不足贵外,诗人好像对“古来圣贤”也颇有微词,倒是对所谓的“饮者”有所羡慕,这是为什么?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然后水到渠成引出: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板书:“愤”)②关于“狂”。
(承上问)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如何呢?(学生读出有关语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呼儿将出换美酒),(教师接)就成了无比的狂放。
(板书“狂”)③而这所有的情感最后都浓缩成三个字-----“万古愁”。
)随机板书:(4)总结: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2、诵读(1)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感段落,进行诵读。
并进行朗读技巧交流。
(2)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随机诵读指导,并投影:①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
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
“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投影6:略②以下节奏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
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投影7:略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③“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
读完,稍作停顿。
投影8:略④“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
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
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
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
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
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
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投影9:略⑤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投影10:略。
3、下面大家能不能按照老师的提示哪位来尝试把全文朗读一遍?(投影有标志的全诗)(最好是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3分钟)三读听了同学们刚才的吟诵,老师不禁也想和大家PK 一下。
四读现在大家想精彩演绎李白的《将进酒》吗?(齐读或放录音,同学们可以跟读)五读在大家刚才朗读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有同学能背诵了,我们一起试着背一下好吗?(估计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背出来)(四)课堂总结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成就了他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
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投影11:(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八、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地引出课题。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以“读”代“讲”,使得学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复杂情感的把握。
3、努力营造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快乐中地学习。
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