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中医课件ppt

合理饮食与运动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 。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力,促进睡眠。但应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05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入睡和 起床,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睡前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 松身心的活动,缓解压力和焦 虑。
避免刺激性物质
如咖啡、茶、烟等,以及避免 在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
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保健方法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能与心火旺盛 、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等有关,可选 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身体 的气血流通,缓解失眠症状。
失眠中医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 失眠的心理疗法 • 失眠的日常调理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0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 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从而 影响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 症状。
失眠的分类
根据失眠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分 为短期失眠、长期失眠、急性失 眠和慢性失眠等类型。
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肩部等部位,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睡眠。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选用具有安神、 养心、舒肝等作用的食物进行调理。
养生建议
增加运动量
控制情绪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疲劳,有助于睡 眠。但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刘景源治失眠案例

刘景源治失眠案例1、分型诊治,注重疏肝安神导致不寐的原因众多,其中不外乎虚、火、痰三类。
虚包括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火又有虚火与实火之分,虚火有阴虚火旺,实火则有肝郁化火、心火炽盛;痰则有痰热内扰。
心脾两虚多表现为不寐多梦,时寐时醒,心悸健忘,面色少华,肢倦神疲,饮食无味,或脘闷纳呆。
舌质胖、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缓弱。
方用归脾汤加味。
心胆气虚症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病因病机:心胆气虚,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
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味。
阴虚火旺型症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用黄连阿胶汤。
肝郁化火型症见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并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滑较数。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心火炽盛症状有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方药:安神丸加减。
痰热内扰症状有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较数。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现代人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所以肝郁化火症型多见,所以在临床中凡见肝郁之象者均投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2、情绪疗法,需移情易性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做事过于认真,爱钻牛角尖,其结果就容易造成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血不养心,进而导致不寐。
所以,每当开好药后邓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患者要放松精神,多参加有趣的社会活动,心里有事就讲出来由大家共同排忧解难。
3、运动疗法,宜适度运动现在很多人总是讲自己很忙,忙得以至于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在临床中发现大量的失眠患者在昼间很少进行体力活动,过逸少动则气机失畅,致脾运失健,气血生化乏源,无精打采,易疲乏,夜间睡不着,即“昼不精夜不寐”。
所以邓老师安排他们要抽时间来适度运动,时间以晨起最佳,进行有氧运动,运动量以身体微微出汗最宜。
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失眠藏医治未病干预一、什么是失眠失眠即睡眠失常。
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
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失眠的藏医认识藏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
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
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四、藏医的治未病干预方案1.心理方面的指导: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可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各种工作和娱疗,在与患者的接触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
2.起居方面的指导: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适当运动3.药物治疗:如布玛拉丸、八味清心丸、九味清肝丸、十一味维命胶囊、二十味沉香丸等。
4.外治疗法:药浴疗法、火灸疗法、油灸疗法等。
抑郁症藏医治未病干预藏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
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藏药布玛拉丸、八味清心丸、九味清肝丸、十一味维命胶囊、二十味沉香丸等。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A study on treating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by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张海文(山东省邹平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邹平,256218)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32--04【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门诊接诊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
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虚、健忘、乏力、腹胀、便溏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r、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较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心脾两虚型;中医辨证治疗;睡眠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心脾两虚型).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laboratory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cluding physical weakness, forgetfulness, fatigue, abdominal distension, loose stools, etc.)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or, NE and 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5-H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SQ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P<0.05).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shows good eff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djust the level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sleep.【Keywords】Insomnia; The Xinpi Liangxu typ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leep qualit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2.027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指不充分睡眠或不完全睡眠,其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

对 照组 B ( P< O . 0 5 ) 。治 疗前后 ,三组 P S Q I 积分均有所下 降,以治疗组 、对照组 A 下降明显 ,P< O . 0 5 , 对 照组 B治疗前后 差异 不显著 ,P> 0 . 0 5 ;组 间比较 :治疗组 、对 照组 A优于对照组 B ( P< 0 . 0 5 ) 。结论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 两虚型失 眠疗效确切 。
归 脾 汤 加 减 治 疗 心 脾 两 虚 型 失 眠 的 临 床 对 照 研 究
Cl i n i c a l Ma t c h e d S t u d y o f Ef f e c t s o f Gu i p i De c o c t i o n o n I n s o mn i a o f He a r t a n d S p l e e n De i f c i e n c y
刘 国 强
( 新 野 县 笫 二 人 民 医 院 , 河 南 南 阳 ,4 7 3 5 0 0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2 3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O ( 2 0 1 5 ) O 9 — 0 0 1 1 - 0 3
证型 :AGB
医l 临床研 究 , 2 0 1 4 , ( 1 9 ) : 9 1 — 9 2 .
取玉屏风散 之补 气固表义 。因有此 前 自疗黄汗 的体会 ,觉病机
与此方有相似 之处,故选 此方 。此例 虽亦取效,但仍 有牵 强之
处 ,实 属 侥 幸 。
病例 3 :此例症状较 多,也较怪 ,挺难下手 。后 考虑 “ 胸
加减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2例疗效观察

加减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2例疗效观察作者:李天雨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减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2例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加减归脾汤治疗。
结果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9.52%),有效患者为6例(28.57%),显效患者为7例(33.33%),治愈患者为6例(28.57%)。
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6例(28.57%),有效患者为5例(23.80%),显效患者为6例(28.57%),痊愈患者为4例(19.48%)。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与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加减归脾汤;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1在临床治疗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发病率较高,为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
为研究分析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应用加减归脾汤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均充分知情同意,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及。
对照组年龄26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53.21±3.22)岁,病程为1年到6年,平均病程为(3.21±0.33)年,女13例,男8例。
实验组年龄25到71岁,平均年龄为(53.12±3.09)岁,病程1到7年,平均病程为(3.12±0.30)年,女14例,男7例。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 mg艾司唑仑片睡前服用,20 mg谷维素,一天3次。
实验组患者给予加减归脾汤治疗,基本方为10 g当归、远志、炙甘草、白术,15g党参、茯神、木香及枣仁,2片生姜,6个桂圆,10个大枣,30 g黄芪,阴虚者加熟地黄、牡丹皮及知母,脾胃湿者加黄苓及黄连,肝气郁滞加延胡索、郁金,水煎服用,一天1剂,分2次服用。
失眠《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

排钠等作用。现代药理显示,参麦注射液具有升压、 [4]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
强心、消除氧自由基、扩张动脉和改善微循环的作
复苏分会 .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2):1347-1357.
用,并与改善血流动力学密切关系 [9]。故两药联合 [5]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
虑和镇静催眠药为主要方案,短期疗效较好,但长 期用药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2]。中医治疗失眠具
102
2021 年 2 月 中国民康医学 Feb.,2021
3 讨论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长期睡眠
不足可导致神经衰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 题 [7]。中医认为失眠症病因与阳不入阴、营卫失和、 脏腑失衡有关,具体包括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 胆气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5 种分型 [8]。心脾两 虚型失眠病因以心虚为主,心为血脉之统帅,而脾 统血,当忧思过甚、心神失养可损伤心脾,致心神 难宁、血脉亏虚,阴阳失衡,阳不入阴,因心脾两 虚症引起失眠 [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这是因为归脾汤联合督2021 年 2 月 中国民康医学 Feb.,202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3±0.25 2.19±0.42 0.63±0.15*# 0.87±0.11*#
2.38±0.23 1.15±0.13*#
催眠药物 2.61±0.23 1.53±0.72* 2.57±0.24 1.08±0.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又称“不得卧”“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者彻夜不得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亦是与日俱增,RSHWHO快眠有中枢抑制作用,镇静催眠、镇痛、抗惊、降体温;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降压;降血脂,抗缺氧、抗血小板凝结;防治烧伤;增强免疫等作用,中医中药在治疗失眠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临床上多从心、肝、肾、脾胃等脏腑论治失眠,辨证施治,一人一证、一人一方,但治疗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医学影响的不断扩大,失眠的择时论治也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时间医学择时治疗,常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中医失眠的病因病机:
不寐与阴阳、营卫中医认为人之寤寐主要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故阴阳失交、营卫不调,阴虚不得纳阳,阳盛不得入于阴而发为不寐。
研究数据表明,RSHWHO快眠富含促睡眠因子。
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修复睡眠因子损伤,防止睡眠因子合成障碍和发育不良,保护肝脾脏器,清理肠道排除体内毒素,促进机体睡眠因子功能恢复正常。
不寐与脏腑《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可以看出五脏皆是藏神之所,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神志不宁而发生不寐。
其病位主要则之于心,并与肝、胆、脾胃、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所谓时间性是人体不同的生理、行为表现出的节律和周期性变化,《内经》中的营卫运动是有其时间性的,不论在何种因素下,营气卫气的循经之行都是一昼夜于人体各行五十周。
具体而言,营卫二气的循行是“应刻数”的运动,《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府,以应刻数焉。
”《灵枢·五十营》曰:“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
”
择时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
中医“择时服药”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纵观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无不包含时间医学的内容。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天人相应”理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动态观是中医“择时服药”理论的核心思想。
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失眠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睡眠修复营养,修复脑神经细胞天然调理康复,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天地相应。
昼夜消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热变化、五脏应时、五脏之气的生、长、化、收、藏无不体现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遵循“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择时原则。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夏三月,此为蕃莠……夜卧早起……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
阴阳平衡、阴阳顺势阴阳消长是天地之间万物变化的总纲和根本。
人体体内的阴阳也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相适应。
昼为阳,夜为阴。
人体顺应阴阳,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朝则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人体阴阳气血盛衰消长,气机升降出入,均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升降相同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发表在《抑郁与焦虑》上的研究发现,吃y-氨基丁酸可能会积极影响情,这是首次说明RSHWHO中y-氨基丁酸减缓绪睡眠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把握好阴阳失调的病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五脏应时理论,配合自然昼夜阴消阳长,择时论治失眠,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不寐乃治。
夜间泻阳补阴促进睡眠,白昼升阳缓解神疲乏力。
既可保证夜间睡眠,亦可白天精神抖擞。
择时论治失眠的应用:
择时应用药物治失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说明人在昼夜阴阳自然变化过程中,生理活动、病情等也随之而变化,失眠因其特殊的时效性,最佳的服药服用不同的方剂,顺从人体昼夜阴阳消长,借助阴阳气血的运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中医古籍中“因方择时”内容做了整理:温阳补肾药宜平旦
服;滋阴养血药宜入夜服;益气升阳药宜午前服;安神镇静药宜临卧服。
选取卯时(早6时)和酉时(晚6时)作为失眠患者的服药时间,认为以时辰论,平旦太阳初升,一般为卯时,卫气始出于表,温煦肌表,夕为酉时,气趋于里,卯、酉是阴阳平衡点,此时用药可顺应阴阳交替转化之势而调和营卫,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根据《黄帝内经》择时服药的理论,结合子午流注及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选择阴虚火旺型的不寐患者,在酉时(17-19时)服用酸枣仁汤,滋养肾水,上济于心,阴阳平衡,肾水既济,心肾相交,效果显著。
因而,对营卫的运行而言,夜间卫气有向营气进入的运动趋向,而营气有接纳卫气的运动趋向;晨间卫气有从营气而出的运动趋向,营气有助卫气外出的运动趋向。
若在营卫的循行过程中任何扰动卫气不得入阴,或卫气虚弱无力入阴,或扰动营气不能接纳,或营气亏虚接纳无权,或出现阻碍二者之间的出入道路的其他原因时,都可以影响卫气的纳入而形成失眠。
与之相对应,任何影响卫气外出的原因均可导致觉醒障碍。
由于病因病机的一致性,此时患者的觉醒和睡眠均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紊乱,因而,RSHWHO快眠可明显改善精神压力,消化问题,记忆力及精神集中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最具创新性。
健康配料获奖,获得营养补充,品权威界的认可。
治疗失眠应以顺从营卫出入的运动趋势为要旨。
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所谓`天者',大自然也,所谓顺者,顺其自然之性之势也。
”
择时应用针刺治失眠针刺治疗失眠主要来源于子午流注理论,是古代中医先贤发现的一种专门研究人体气血流注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脏腑经络的理论,是以井、荥、输、经、合理论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应用天文学中天干、地支理论,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古典治疗方法。
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针刺治疗失眠,根据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与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关系,产生子、母穴,以脏腑配合时辰,结合辨证,虚者补其母(穴),实者泻其子(穴),显著的改善患者了睡眠质量。
择时运动治失眠将择时运动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克服极地生物时间结构紊乱综合征,在治疗极地生物时间结构紊乱综合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小结:
“药可治病,亦可致病”。
临床中若只重视辨证论治、组方严谨和药证切合,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服药、治疗的时间不当,在扰乱人体正常生理节律的同时,还可产生或加大药物的不良作用。
RSHWHO快眠广泛的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增强深度睡眠、改善睡眠质量等环节有关,并且有其丰富的物质基础,值得深入研究。
失眠因其特殊的时效性,启示我们在治疗上更应该善于结合择时论治。
笔者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择时论治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文献中多种有效的择时治疗失眠的报道,为临床工作者拓展思路,推广应用择时论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