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论文
高一议论文项羽的失败

项羽的失败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虞姬横刀,乌鸦悲鸣。
有人评价项羽,“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
我想,项羽可能受之有愧。
垓下之围,项羽不懂得能屈能伸,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只会仰天长叹说“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然后横刀一下,死于自己的剑下。
“天亡我也”并不是真正的危险境地,真正的危险境地是无法克服,“天之亡我”的心境,但恰恰相反的是项羽缺少的就是这种心志,所以他败了。
他败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他学学勾践,胜负如何,还另当别论呢?当年赵王勾践被打败后,掳为人质,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了大事,但是项羽缺少的就是不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想他少年得志,“力能抗鼎,才气过人”才导致他的轻妄和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的性格。
当年鸿门宴,范增告诉他:“刘邦一定要除掉,否则后患无穷,将成大患”。
而他为逞一时之气,放虎归山,才导致了他的失败。
假设当年鸿门宴时,刘邦跟项羽坐次掉换,我想“项羽一定会大发雷霆,弄它个翻天覆地,但相反,刘邦却懂得能屈能伸,以平常的心志对待。
”忍一时之气,只为能成霸业。
楚汉相争五年,楚军占尽上风,但在垓下却被汉军团团包围,四面悲壮的楚歌,动摇军心,一代“霸王”最终死于垓下,如果他当时愿跟长老回到江东,重振旗鼓后,再来争雄。
我想结果也许是不一样的。
俗话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韩信投军时,他却把难得一见的奇才韩信不重用,导致韩信的离去,三国时期,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为助实现霸业,还有就像曹操官渡之战,流传千世。
在战争中能认己之长,补己之短,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我想,如果项羽可以效仿这些人的做法,也许就不会导致他的失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他却说:“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的错,我是有勇无谋的”。
但恰恰相反却为世人揭示了他不懂得能屈能伸,随机应变,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项羽的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人生道路上,“天之亡我”的事经常发生,切不可学项羽自暴自弃,自我毁灭,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历史人物论文

话说千古英雄——项羽明鸿中学九(4)班王鹏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
他就是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少年时,叔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项羽小时便有远大志向,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指着秦始皇对项梁说:“他可由我取而代之。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
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此后,项羽领兵作战,创造出一次次令世人震惊的战绩,先是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而后的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高一议论文:论项羽失天下_800字

高一议论文:论项羽失天下_800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秦朝末年,风云突变,四路豪杰,揭竿而起。
乱世改变历史,亦铸就两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更使刘邦项羽四字长留史册,名垂千古。
然而“胜败兵家事不期”。
西楚霸王项羽从最初的叱咤风云战功显赫到最后的四面楚歌穷途末路,因“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而不得不乌江自刎。
怎一曲英雄悲歌!而刘邦出生农家举兵起义,反而愈挫愈勇,战败项羽,一步步登上皇帝宝座,从此三百年间,天下都被冠以刘姓!同为一代枭雄,为何一人成就君王霸业,一人沦为乌江自刎?后世众说纷纭,众人将眼光投到历史的转折点——鸿门宴。
认为项羽失天下,皆因未杀刘邦也。
而此观点我未尽赞同。
此为次要因素,而非根本原因。
首先,始皇南巡,籍曰:“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则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短短几字将两人性格特点展露无遗,项羽虽是豪言壮语慷慨淋漓,却未免目中无人过于自负。
而刘邦洞察时政忍辱负重,同样的野心却深藏不露,以最低的姿态最稳的步伐运筹帷幄。
孰胜孰败,已有定局。
再者,项羽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而刘邦一介弱士,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够夺取天下。
不少人为项羽所扼腕痛惜,原因也在他自己。
过分的自我英雄主义,气走范增,错失韩信。
刘邦则广纳贤才,任人唯举,多次降低身份察纳雅言甚至拉拢人心。
于是,得民心,得天下。
项羽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却终一人不敌万人之勇。
落到八千弟子无人还的地步!其三,项羽在战场上杀敌冲锋,勇往无畏;鸿门宴上却于心不忍未杀刘邦而错失良机。
至此之后一步步陷入绝境,十面埋伏,垓下之围。
怪只怪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如此有勇无谋怎能登上万人之上?国家需要太平盛世安邦治国的君主,而非烽烟四起征战杀敌的勇士!归结而来,是项羽自身导演了这场历史悲剧,谱写了这首英雄悲歌。
我们不得不承认,项羽的失败已成历史必然发展趋势。
时势造英雄,时势更需要政治人才。
历史的洪荒只会奔腾而不会倒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切留与后人评说。
《项羽本纪》项羽悲剧形象论文

《项羽本纪》项羽悲剧形象论文概要:我国古代文学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项羽的形象在各个类型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与发展,涉及项羽的诗歌多集中在各类古书中,且分散在众多的戏剧、影视剧中。
由于本人精力有限,整理归纳不够全面,对各类作品中项羽的解读也不够到位,难免存在一定的纰漏。
希望日后在本课题基础上,继续思考和拓展范围,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关于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论文,多是从单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缺乏系统全面的剖析,故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就其人格魅力与悲剧形象这两个方面进行整合研究,进而从多个角度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研究,提出个人观点。
一、项羽悲剧形象的形成及原因项羽这个充满传奇色彩、极具复杂性的悲剧英雄,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所向披靡,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霸王”。
但他在楚汉相争的大舞台上的快速陨落,使得他的悲剧引人深思。
纵观项羽的一生,他悲剧形象的形成及原因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因素。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的楚将贵族世家,其父项超早逝,祖父项燕对其尤为宠爱。
但在公元前223年,项羽10岁的时候,秦王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危在旦夕之时,其祖父项燕临危受命,带领楚国全部兵力与秦将王翦决一死战,但因王翦采用坚壁固守的战术,在平舆突袭楚军而导致楚军大败,项燕战死,致使楚国大片江山被秦军攻占,楚王也被秦军俘虏,长达八百年的楚国也随之灭亡。
项羽也从贵族子弟沦落为流亡者,只能在吴中各地藏匿流窜,这一变故在项羽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也是他在后来处理有关秦国事务上过于不理智的原因。
成年后的项羽复仇心切,在公元前209年,与其叔父项梁合力杀死了会稽县的昏庸的郡守,率领8000多农民子弟投入到了反抗秦国的战斗中,并于公元前208年,听从其叔父项梁的意见,拥立楚怀王为新皇,汇聚各地的起义队伍联合抗秦。
随着起义军规模的壮大以及反秦事业的高涨,项羽的复仇心情更加热切,并采用破釜沉舟的办法激发将士的斗志,大破秦军声名远扬,但其暴虐也在这时展现出来。
不应以胜败论英雄—评项羽—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高中生作文_议论文

不应以胜败论英雄—评项羽—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高中生作文
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失败的英雄,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升到历史名人的高度,付出了很多的个人努力。
项羽生前打过无数胜仗,但却由于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导致他失败。
虽然他败了,可他西楚霸王的名号还是响当当地保留在史册上。
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项羽失败了,从而不认可项羽。
成王败寇是恒久不变的规律,所以成功的人得到名望远比失败的人容易得多。
我们看看历史上失败的人物,真的没有多少人名垂青史。
项羽的失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而他就是因为这笔败笔,让后世的人记住他,记住他的威名。
更让后人从他的一生领悟到:失败并不可怕,成功也并不全是伟大。
比如岳飞抗金没有成功,可他还是历史英雄,他的英名流传于后世,让人敬仰。
胜与败只是在某个时间段起到作用,胜只是在于物质上的获胜,败也只是在物质上的失败,物质的“获”与“失”是次要的,而精神上的“成”与“败”才是最关键的,得到人民的认可你的成功胜利才算真正的成功胜利。
如果在各个历史朝代都做一个调查问卷,问项羽和刘邦谁更深入人心,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选项羽。
因为项羽的英雄气概是刘邦远远不及的。
胜败那只是以前那个时期的名词,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影响。
历史上的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气概、他的威名已深入人心。
后世对项羽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项羽战败,是项羽的能力差;有人认为项羽自杀,是由于刚愎自用;有人认为项羽即使过江东,也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也有
人说项羽败了,却败得像个真正的男子汉……无论别人的眼光如何,看法怎样,我都会尊敬项羽崇拜项羽。
抛开一切的责任、成败、等不去谈论,我始终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
项羽议论文写作文

项羽议论文写作文这是我高一的时候写的,不过貌似有人转载,但是是我写的。
你没有如潘安一样面若桃瓣的美貌,没有似子健一样惊似飞鸿的才华,没有像陶朱一样富可敌国的金钱,没有若太平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你有无与伦比的美德,这种美德值得全体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学习。
——题记项羽,你天生就有与众不同的气魄,不学刀不学剑只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战争之际,你假托楚国名将项燕后裔之名,斩木为兵,。
揭竿而起,融如至历史变革的潮流之中。
“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破釜沉舟一战,你显现出卓越的英雄风采,亲率区区八千江东子弟兵的你但却大败百万秦师。
历史前进的车轮或许不可阻挡,但你却加速了他的向前驱使。
杀入咸阳,攻破潼关,焚烧阿房,族灭秦族,你向天下人证明了闾阎平民的力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入主关中、君临天下的你并没有忘记你的好兄弟刘邦。
汉中盆地,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就在你分封诸侯王时赐予了刘邦。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如此重兄弟情谊,可却不知你在不经意间埋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祸根,留下了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剧。
你信守誓言,可却忽视了背信弃义小人的狼子野心、不择手段。
诚信是一个君王最不应有的美德,而你也因拥有它而失去了天下。
“此沛公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也”,你如此直言不讳、坦率天真,试问天下还有谁敢再助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敢沽名学霸王”,后人说你沽名钓誉,但我看到的是你的城信。
我始终这样认为——诚信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美德,但它确实一个皇帝本不应有的美德。
你的好兄弟刘邦也因缺乏诚信而得到了天下。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个个亲如兄弟的江东士卒在你面前倒下了,爱你至深的虞姬在你面前倒下了,陪伴你征战沙场多年的乌骓马在你面前倒下了。
一切的一切都离你永久逝去,留下的唯有孤独的你空对乌江,泪流满面。
当抜山举鼎的传奇褪成一页泛黄的纸张与斜阳下汉家小儿幼稚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形成鲜明对比时,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
我心中的项羽为题议论文【优秀10篇】

我心中的项羽为题议论文【优秀10篇】我心中的项羽为题议论文作文篇一大概,夕阳下沉了,英雄十岁那年,爷爷死在了战场上,自己的国家也从此破灭,他的人生,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复仇!有人问他“你不学文,不练剑,何谈复国?”英雄笑:“文,写名则够,剑,仅死五六人而已。
复国,需靠万人敌——兵法!”说罢,阳光照耀在他身上,逐渐地覆盖了少年时的英雄,只剩下一阵爽朗的笑声。
那时,也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因为命中注定了,他是英雄,千古英雄!如今的他,也已经做到了,但却没有达成原来的目标,他茫然了,叔父的死也使他没有了依靠,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难解的谜团,但,他却没有倒下,因为,他还没有复国!但是他没有放弃,或许在东城快战中,那时的他,把不畏强敌的勇气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率领28位战士英勇作战,这次战斗并不是最精彩的一次,却像是在证明自己,他直到最后仍旧不服气,他唱起了英雄的悲歌,倔强得像个孩子。
项羽,那个叱咤风云的霸王,那个铁骨柔情的汉子,那个像孩子一样的英雄,那一刻,英雄也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他可以每时每刻流露出最真实的心情,他明白自己已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他明白造福百姓为荣。
他说:“天之亡我!”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男人!我心中的项羽为题议论文作文篇二提起项羽,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英勇善战呢,还是狂妄自大?其实,项羽是一个很有耐心,也非常喜欢花的人。
他从小与叔父生活在一起,每天习武、读书、浇花。
其中有一株虞美人,浇水浇了好几年都没有动静,别人都说那花早死了,让他别白费劲了,可他就是不听,每次回来都第一时间就去看虞美人,终于有一天,它发芽了,项羽十分喜爱,每次出门都要带上它。
项羽也并不喜欢打仗,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双手沾染充满罪恶的鲜血。
他的愿望是当一个农民,种地的闲余在种些花花草草,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
可是他的叔父不允许他这样做,认为他应该成为一名开国大将,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第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只有十六岁,虽然打了胜仗,但他还不懂如何管理军队。
项羽论文2000字

项羽论文2000字高二作文:小议项羽高二作文:小议项羽高二(1)班张楚烽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漫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求索的目光去探究历史时,我们是否想到过他----项羽----的背影遮住了多少有为志士的无奈人生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他们成功过,成功到可以号令天下,但他们最终却都失败了.他们留名青史,我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可他们又得到什么在时间的消磨下淡退了背影,失败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结.于是,压抑的灵魂与痛苦,与失望,与有为却无成的煎熬纠缠在一起.项羽,他的故事几乎使他成为霸王的代名词.然而,即使是他这样一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在我看来,也一样无成,起码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来说.项羽,真的是英雄.年少之时,身处于那么一个讲究文化的社会,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读书,不学写字,一句学万人敌将他那与生俱来的霸气突现得淋漓尽致.他也真的是人才,当初,刚起义时,他要地无地,要人无人,可就是巨鹿那一仗,使他树立了在诸侯里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与秦军主力的背水一战,是他整个事业的颠峰.有人曾经怀疑那一仗并非由项羽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在我看来,背水一战并不仅仅代表着胜利,它更代表着项羽这个人,是项羽性格的真正体现.是啊,破釜沉舟需要何等的魄力和霸气,这岂又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背水一战因此被刻上了项羽的印记.就这样,一个无尺寸之地的项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业.于是,天下人惊呼天下当归项羽,大家没有看错,项羽后来真的成就了霸业.可是,大家都只猜对了开头,没有人想到,项羽的结局最后竟然会那样的悲惨.对于他的失败,有的人说是因为刘邦,可是我认为,即使没有刘邦,项羽的覆灭也是历史的必然.他的残暴对于咸阳人民残暴,对于阿房宫的焚烧;他的自负――永远把功劳归于自己;他的孤傲――永远不相信别人,甚至是对自己的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不由得使我将项羽同他亲手推翻的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联系起来,倘若没有刘邦,我甚至怀疑项羽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然而,历史终究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从这点上来看,项羽的失败又是必然的.刚愎自用的项羽注定没有成为帝王的福气,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将军的气质.谋略,宽容,心计,这些成为帝王的必备要素项羽却一个也没有,唯一的那一点霸气永远只属于战场上的项羽,而下了战场,他不过就是一个武夫.也许太过于顺利的前半生使项羽失去了磨砺心志的机会,战无不胜助长了他的自负与嚣张.前半生没有失败的经历注定了他后半生的失败,这对于项羽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力拔山兮气盖世,即使在项羽的《垓下歌》中,我也只能看到一个将军的霸道,而不是一个君主的王道.对于项羽我是同情的!当我们读着史书上对他大段大段的歌颂时,你可曾想过他那扭曲的生命,抑或那生命里茫然无助的呐喊――天亡我也.篇二:项羽专题论文课程名称: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班级:机械116学号:201105010626姓名:翟匡飚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自毁长城②:生死决战③:荥阳会战④:霸王别姬⑤:四面楚歌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论文
韩信挡水破敌兵相关:韩信齐国项羽韩信原来是在项羽手下当小兵的,得不到重用。
过了不久,他就跑到了刘邦那里。
刘邦很器重他,封他为大将军,经常让他带兵打仗。
有一次,刘邦派韩信去攻打齐国。
韩信的军队很快攻下了齐国的许多城镇。
齐王吓坏了,急忙派人向项羽求救。
项羽派大将龙且(ju)率领二十万大军来到齐国,和齐国的军队一起抵抗韩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关:暗渡陈仓栈道诸侯国公元前206年春,项羽凭借军事上的优势,企图独霸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
他把全国分为十几个诸侯国,给各诸侯封立王号,分配领地。
在这些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就是刘邦,于是把偏远的地方分给刘邦,并封为汉王。
这样,刘邦不得不远离都城。
接着,项羽又将关中分为三部分,设立三个诸侯王,用来监视刘邦。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免费阅读收费下载相关:教学设计项羽中国古代诗歌[教材简析]1.《项羽之死》选自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
这篇文章记叙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了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站的骁勇善战,还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2.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屌丝何以击垮高富帅免费阅读免费下载相关:家庭背景个人魅力集团力量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
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此属丝刘邦能够逆袭成功,建立帝业,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总的来说,项羽能力很强,而且非常勇敢。
刘邦手下有一个叫楼烦的神箭手,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连连射死了好几位项羽的兵将。
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从项羽心理谈起免费阅读收费下载相关:鸿门宴项羽刘邦鸿门宴上,项羽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但他并未杀了弱势的刘邦。
因此,千百年来,项羽一直承担着"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沽名钓誉"的骂名,教学参考书也大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但笔者不能同意,以为颇有厘清之必要。
《鸿门宴》中的情商教育免费阅读免费下载相关:《鸿门宴》情商教育楚汉战争“鸿门宴”是楚汉战争的重要转折,项羽拥兵四十万却由主动转为被动,刘邦不过十万兵马,最终灭楚称帝。
刘项成败原因何在?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项羽与怀王:项羽政治品格的历史分析——以王夫之为中心免费阅读收费下载相关:项羽背约放弑从先秦至汉初,不存在后人所理解的君臣尊卑之道,君尊臣卑以君守君道为前提,不能以厚实的君尊臣卑观念衡量项羽与怀王的关系。
怀王排抑项羽在先,项羽独立发展在后,以当时君臣权利和义务衡量之,项羽没有绝对服从怀王的义务。
古今学者对项羽放逐义帝而后弑之、背怀王之约的理解并非历史的真实。
刘邦对项羽的批评正体现了项羽政治品格的光明磊落。
霸王别姬:项羽弃军而逃的真相相关:《霸王别姬》中国历史霸王别姬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对
其进行深入分析。
笔者《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一文(以下简称《霸王别姬》)发表后,引来一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分析免费阅读收费下载相关:史记项羽本记项羽通过《史记》和真实的历史了解项羽的性格,分析当时历史背景下项羽的行为处事,从而了解在司马迁心目中的这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秦末楚汉战争的重新评价——为项羽翻案免费阅读收费下载相关:楚汉战争张楚项羽评价项羽,首先应有全国观、全局观、总体观。
就历史事实而言:无项羽,则秦未可灭;无项羽,灭秦后则难以分封重建天下秩序。
这两件事在全国、全局中起主宰作用。
在秦末扰攘之中,项羽是唯一的新秩序的建立者,也是无可替代的新秩序的代表者。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只书写项羽有“灭秦”之功,不承认其分封之功,而且书写为“暴乱”,并贬为非“正统”。
应为项羽翻此案。
就秦末而言,刘邦则是新秩序的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