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污染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室内

名词解释室内
名词解释:室内
室内(Indoor)是一个广义的词汇,指的是在封闭的空间内发生的活动、事件或事物。
室内可以是一个封闭的房间、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也可以是较大的封闭空间,例如室内运动场、室内剧场、室内游泳池等。
室内活动是指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的各种活动,例如课堂上的学习、办公室的工作、会议的举行等。
室内活动通常需要一定的设施支持,例如桌椅、电灯、电脑等。
室内设计是指对室内环境进行规划和布置的过程。
室内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实用和美观的空间。
室内设计需要考虑到功能性、人类工程学、装饰性以及用户需求等因素。
室内环境是指室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很大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室内空气质量是指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情况。
室内空气质量不佳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诱发过敏、呼吸道疾病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非常重要。
室内运动是指在室内环境中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
室内运动通常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
室内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轻压力和保持健康。
室内装饰是指为了美化室内环境而进行的装饰工作。
室内装饰可以包括墙面装饰、地板装饰、家具摆放、陈设物品等。
室内装饰可以反映个人品味和风格,也可以体现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总之,室内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活动、事件或事物发生的封闭空间。
室内活动、室内设计、室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运动和室内装饰等都是与室内相关的重要概念。
tvoc名词解释

TVOC 是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的缩写,指的是总挥发性有机物。
它是室内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
TVOC 主要来自于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吸烟、燃气燃烧等,在常温下可以蒸发成气态,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TVOC 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为了保障室内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TVOC 的释放和浓度,例如选择低TVOC 释放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加强通风换气等。
室内污染期末总结资料

名词解释1.IAQ:室内空气品质:是否影响人们的健康和舒服的总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重点是指标的选用与标准限值的大小。
2.IAP:室内空气污染:由于室内空气有害污染物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们的不适症状。
3.绝对湿度:是指一定温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汽重量的实际数值.4.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时,空气中的实际水蒸气含量与饱和值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5.通风效率:是表示送风排除热和污染物的能力指标。
6.换气效率:是衡量室内某点活全室空气更换效果优劣的指标。
7.居室小气候:是由屋顶、地板、门窗和墙等围护结构,再加上暖气、或者空调等温度调节装置作用,综合形成的。
8.卡他冷却力:是热环境评价物理测试指标,它是由Hill1914年提出来用于当风速不大,且风向不重要时的评价指标。
9.光通量:光源的辐射通量中被人眼感觉为光的能量(波长380-780nm)称为光通量。
10.发光强度:表示光源光通量的空间密度。
定义: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发光强度定义为光源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和距离无关)。
单位:坎德拉(candela, cd)11.噪声评价:噪声评价是对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噪音做出其对接受者影响的评价,并可用测量计算的评价指标来表示是影响的程度。
OC:TVOC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是衡量建筑物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等室内用品,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1室内空气污染途径?(1)建筑材料及装修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氮、氡气等。
(2)其他室内空气污染燃煤及薪柴产物: NOx、CO、CO2、SO2、可吸入颗粒物、丙烯醛、烃类;烹调油烟污染,吸烟等。
2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程序?答:1.室内微小气候条件分析 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3.评价单元的划分3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答:使用绿色环保建材,控制室内污染源;采用通风换气、合理使用空调;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优化设计建筑物;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绿色环保材料准入制度。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和总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职务植物、动物、和人等)与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各种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化学性质均没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心得、毒性更大的污染物。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也称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或重铬酸钾指数。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又称水性传染病,是指饮用或解除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使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一种方法。
共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
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也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soil 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突然对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其实质和最大负荷之间的差值。
环保名词解释

环保名词解释1.空气质量(Air quality)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
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空气污染源也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
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
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于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汇总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健康效应谱、易感人群、高危人群、高暴露人群、环境污染。
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光化学烟雾、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慢性甲基汞中毒、溶解氧、生化需氧量、中水、介水传染病、氯化消毒副产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二次供水、集中式给水、背景值、腐殖质、土壤污染、土壤自净、慢性镉中毒、痛痛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窗地面积比值、投射角、开角、采光系数、室内小气候、不良建筑综合征、公共场所、人居环境、容积率、居住建筑密度、环境质量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排毒系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自然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承灾体、家用化学品、化妆品第一章绪论【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在人为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影响下形成的环境【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化合物等。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健康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
卫生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1.卫生学:卫生学是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以公共卫生策略为手段,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有益和有害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达到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
2.※生物圈: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3.※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4.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5.次生环境: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
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可影响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蓄积。
7.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8.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9.※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10.※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者,称为公害。
11.※公害病:由于严重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中毒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12.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13.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4.※生物富集: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自由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的电子碎片。
2.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3.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干扰体内激素平衡的化学物质,一般都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生产和排放的污染物质。
5.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6.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7.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8.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9.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10、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音、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
1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12.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2、湿沉降(wet deposition)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被降水去除或湿沉降对气体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
湿沉降有两类:雨除(rainout)和冲刷(washout)。
3、雨除是指被去除物参与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云滴吸收空气中成分并在云滴内部发生液相反应。
4、干沉降(dry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具体包括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前一直在说室内污染治理、装修污染治理、除甲醛、光触媒等,大多数人也不了解这些所谓的污染物都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特性、有什么味道可以辨别、它们具有什么危害等,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罗列一些:
【甲醛】
中文别名:福尔马林、甲醛水、蚁醛溶液,化学式:CH2O,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醇和醚。
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
易溶于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
甲醛分子中有醛基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电木)。
【苯及苯系物】
为无色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
甲苯、二甲苯属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
目前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各种胶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
目前,苯系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氨】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
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
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
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
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TVOC】
中文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中三种污染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
T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美国环境署(EPA)对VOC的定义是:除了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铵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氡】
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稀有气体,无色无味。
氡在空气中的氡原子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为金属粒子。
俗称镭射气。
它是惰性气体中最重的一种单原子气体,可以从镭的放射性衰变中以气体射气的形式得到。
氡发射强α射线,半衰期3.82天,在低层大气电离中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