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合集下载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云南农业 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t t p:/ /x b .y na u . e du .C I 1 E —m a i l :s k@ y n a u .e d u .c n
c l e d b y s p r a w l i n g c i t y, b e c o mi n g v i l l a g e wi t h i n u r b a n a r e a o r u r b a n — v i l l a g e .Nu me r o u s f a r me r s n o t o n l y
以昆 明市城 中村改 造 为例
赵海波 ,李世俊 ,李文荣 ,陈 雯 ,赵 玲
( 云南农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摘要 :随着城 区的不断扩大 ,昆明市越来越多的近郊农村 变成了城 中村 。失地农 民是 在这一进程 中产生 的特 殊社会群体 ,他们失去 了赖 以生存的土地 ,也失去了以土地为基础 的生存权 和发 展权 。本文 以昆明市城 中村 改造为例 ,以部分 城中村失地农 民作为调查研究样本 ,重点提 出了构 建就业 、多元化 补偿和社会 保障 三位一
体的利益保障体系 ,实现失地农 民可持续生计 。
关键词 :城中村改 造 ;失地农 民;可持续生计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3 2 1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4 — 0 3 9 0 X ( 2 0 1 3 )0 4 — 0 0 1 4~ 0 5
Re s e a r c h o n t he La n d- l o s i n g Fa r me r s S u s t a i n a b l e Li v e l i h o o d: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_以昆明市为例

作者简介:武友德(1964年- ),男,云南禄劝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陈长瑶(1980年- ),男,云南罗平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李君(1981年- ),女,山东潍坊人,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3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06SXHZ001)和云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地项目(08R WJD001)阶段性成果。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1期关于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问题的思考3———以昆明市为例武友德1,陈长瑶1,李 君2(11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000;2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摘 要:“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协调。

然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争论一直是城中村改造中困扰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的焦点所在。

本文试图就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与“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以期提出较为系统的协调城乡关系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思路。

关键词:城中村;土地产权;协调城乡关系;昆明市 “城中村”又称“都市里的村庄”,是进入城市化加速期的产物。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乡关系的协调,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

以土地产权和经营制度为依据,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谭炳才2002);城中村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为国有土地后,因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1亩而撤销农村建制的村庄,是城乡结合部广泛分布的一类特殊社区:第一,居民原为农村户口,现成建制迁转为城镇户口;第二,人均耕地不足011亩,土地不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第三,已经脱离原有的农村管理范围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邱元华2001)等。

“城中村”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大、中、小城市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引起了政府、广大学者等社会人群的关注。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社会稳定分析——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社会稳定分析——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出标 语 等来 造 势 ,施 加 压 力 ,提 高谈 判 的 筹码 , 获 取利 益 。三是 干扰施 工甚 至采 用暴 力行 为抵 制 拆迁 。 “ 城 中村 ” 居 民 多半 以 出 租 房 屋 获 取 收
益 ,在 改造 过程 中 ,村 民的心态 多种 多样 ,对 未 来 的 不 确 定 性 ,生 活 来 源 的 丧 失 ,周 边 各 种 “ 言 语 ” 往往 会加 深 村 民 的忧 虑 ,忧 虑 的加 深 会
发 事件 的预 警机制 建设 是维 护社会 稳定 的有 效途
径。
对 “ 城 中村 ” 的概 念 ,还 存 在 种 种 不 一 致 的认识 。有 从 自然 形 态方 面定 义 的 : “ 城 中村 ”
是 每月 都 有 保 障。经 济 来 源 的 特 性 使 得 “ 城 中
村 ” 中不 少 居 民能 够 做 的事 不 多 ,人 口 的混 合 结构让 “ 城 中村 ” 成 了生 活 环 境 最 脏 、城 市 治 安最 乱 、社 会 问题 最 多 的区域 。其 在 自身 的发展
2 0 1 3年 第 5期 NO . 5 2 0 1 3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Yu n n a n P o l i c e O f f i c e r A c a d e my
总第 1 0 0期 S u ml 0 0
我国 “ 城 中村 " 改造 的社 会 稳 定分 析
“ 城 中 村 ” 改 造 工 作 的进 程 。
关键词 :“ 城 中村 ” ;改造 ; 社会稳定 ;措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 :1 3 6 3 1 . 4 3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6 o 5 7( 2 0 1 3 )O 5 — 7 6 一 O 5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设市城市不断增多,城市建成区⾯积⽇益扩⼤,许多城市的近郊区农村甚⾄远郊农村随着⼟地被征⽤,成为⼀个个“城中村”。

“城中村”是我国在⼯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独特现象。

这种现象⽆论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都⾮常普遍地存在。

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些“城中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含中⼼城区和近郊区)范围内所保留着的在社会结构、经济⽣活、⼈员⾝份及管理⽅式等⽅⾯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落点,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元管理体制⽭盾的产物。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被纳⼊城市⽤地范围,原来的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起来,散落在中⼼城区或城区边缘,遂形成了⼀个个“城中村”。

可见,“城中村”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社会经济概念。

伴随“城中村”⽽来的是⼀系列问题,这严重困扰着城乡和谐发展。

消除城中村现象,根治“城中村”,已经成为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全⾯推进⼯业化和城市化和谐发展的⼀项迫切要求。

⼆、“城中村”的现状以昆明为例,昆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城中村”现象,⽽且量⼤⾯⼴。

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 288 个,涉及村民约 21.9 万⼈、7.75 万户,村庄占地⾯积约 28km2,建筑⾯积 2276km2。

从分布看,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区到城市边缘均有。

随着昆明城市空间迅速向四周拓展——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临着被吞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

“城中村”的⼤量长期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城市资源,降低了居民的⽣活⽔平,⽽且已严重损害了春城的形象,制约着城市竞争⼒的提升,从某种意义说已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

试论"城中村"的"软"改造——以昆明市马村社区为个案

试论"城中村"的"软"改造——以昆明市马村社区为个案
范 、 明、 透 高效 运 作 。 ◆ 参考文献 :
[] 1 王成艳 , 薛兴利 . 关于农村 合作 医疗 筹资机 制的探讨 [】 卫 生经 济研 究, 0 5 0. J. 2 0, 1 [】 2 王禄 生, 张里程 . 国农村 合作 医疗 制度发 我
展历 史及 其 经 验教 训
1 9 , 8 960.
马村 社 区地处 昆明市 北 市区龙 泉路

h , 南来 北往 的交通要 道 , 五个 自 段 是 辖
然村 , 区面积 1 辖 . 方 公里 , 中 山林 5平 其 面积 l0 4 2亩 , 在册 耕地面 积 l73亩 , 8- 但 基本 都已经是企业用地。 区有常住居 民 社
l2 6 7户 , 住 人 口 4 5 常 2 2余 人 , 动 人 口 流 10 0余 人 。经 过 调 查 , 者 认 为 , 60 笔 日前 马
于 居 食 不 分 , 份 合 作 社 继 承 了 原村 委 会 股

马村社 区治理 困境及原 因
即股东的股份不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社
区新 增人 口和 劳 动力 不 增加 股份 , 东迁 出 股 或 死亡 后 , 份 可 以转 让 、 承 和赠 与。 然 股 继 虽 经 过 改制 , 原来 组织 化 的共 同 体利 益结 构 但
并没有改变 。 股份合作社事实上承接 了原村 委会的人员和 由村委会管理的集体资产, 同 时继承了村委会的大部分职能 ,造成 了股 份合作社职权错位、 越位 , 政企不分。
的人员和 巨大 的经济 力量 , 相应 的在村 民 中的权威也被继承 了下来 , 形式_ 职 能的 卜 缺失 并不意 味着股 份合作 社社缺 乏参 与 社区管理的资本和动力 , 也不妨碍股份合 作社事实治理主 体地位 的获得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一篇: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摘要】: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昆明这个美丽的城市同样拥有300多个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城中村过程中必然有着许多的问题,使得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昆明城中村改造机遇挑战2008初,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之重大决策。

根据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昆明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城中村336个,截止2010年底增加城中村范围到382个。

昆明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的重要而且必然的举措。

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昆明也是中国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四季如春的昆明有着大量的城中村存在必将影响其城市形象。

昆明城中村改造一是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三是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社会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滇池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五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土地使用效益,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六是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社会公共管理方式,解决居民的居住、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保障问题。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给昆明市带来的机遇是加速昆明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以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效果。

昆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土地的权利的改变与拆迁补偿问题一直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最大挑战。

城中村改造后土地的由集体产权变为国家产权,农民丢失了自己仅存的生产资料,以及可以由该生产资料创造的各种价值。

关于城中村拆迁改造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中村拆迁改造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中村拆迁改造有关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紧张,各地都将旧城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但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拆迁改造诱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拆迁改造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聚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中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

拆迁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急需寻找一条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新路子。

自己对目前拆迁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目前临渭区城中村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渭南中心城市规划区内有临渭区6个街道办事处26个城中村144个村民小组14534户50339人,其宅基地占地约6859亩,公共占地约3372亩,房屋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

依据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成熟度,结合功能定位和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们将26个城中村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城市重要功能片区,涉及的城中村分别是人民办园里堡村、曙光村、尤西村,杜桥办五里铺村、车雷村、盈田村,站南办贠张村、李家堡村,双王办槐衙村、丰荫村、朱王村、罗刘村、梁村、八里店村、张刘村、双王村,向阳办农元村、保丰村等18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第二类为城市近郊片区,涉及的城中村分别是向阳办赵家院村、毕家村、翻身村、蒋家村、西张村,站南办韩马村、高田村等7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第三类为城市南塬片区,涉及的城中村是向阳办瓦塔村1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

面对工作实际,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在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先建后拆、稳妥安置”的原则,积极动员和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努力形成强大的拆迁改造合力,推动拆迁改造工作稳步顺利开展,确保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昆明市城中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以“王家桥”社区为例

昆明市城中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以“王家桥”社区为例

昆明市城中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以“王家桥”社区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过去,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开发了城市周边的一些村庄和耕地。

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和城市转型发展的不平衡,这些农地很少甚至没有的集群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

根据昆明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的特点,分析其对昆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并对其生存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最后,对昆明市“城中村”生活环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昆明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第一张、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昆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站起来,但在光明大道两侧的高楼后面,有一个明显相反的方向。

这个城市的每个村庄似乎都是昆明快速发展的障碍。

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反映出昆明的经济,社区生活,社会保障,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要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城中村发展,实现王家桥各方面的改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城市边缘带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当前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城乡一体化观点的学者。

当他从1936年的城市形象学角度研究柏林都市的区域结构时,他发觉一些原本在城外的地域,但它被城市的扩张所吞没,成为了城区的一部分。

1942年,安德鲁斯提出了城市和乡村边界的观念。

(2)城市蔓延城市扩张是指城市化和非城市化地区之间的比例。

扩建的特点是大规模的住宅开发,低楼面面积和城市边缘的高建筑密度。

使城乡间的界线日趋模糊。

近年来,随着西部多数城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多数城区的扩张已变成城市的一种新的空间现象。

(3)贫民区根据英国地理学者的定义,贫民区是穷人聚集的地方,一般以混合和拥堵为特性。

贫民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很常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贫民窟和城市村庄的体制是不同的。

城市中的村庄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原始农民的利益相关联。

(4)都市村庄在城市村庄的探索之初,城市的村庄被称为城市村庄。

然而,在国外的研究中,城中村的本质与村里的非常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中村”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发表时间:2012-12-06T15:17:45.7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Under供稿作者:陈秀民1 陈吉2 [导读] “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陈秀民1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陈吉2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城中村”问题是当今比较敏感、热门的问题,也是许多城市所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

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的调查.分析了“城中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和外来人口居住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土地、户籍、村民自身利益、外来人口居住等各方面因素。

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本文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现状及问题,“城中村”改造 \"Village inside city\" problem of some think-takes kunming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for example ChenXiuMin 1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ChenJi 2 zheji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development Co., LTD Abstract: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more sensitive, popular problem, but also many cities to be faced with a difficult problem, involves the various interes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kunming. Analysis of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i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population living demand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oduct, the villages of reform of the related to l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 villagers their own interests, foreign population lives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factors. Since period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problems, the serious influence kunming city image, this paper dialectically that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of the danger and positive role, and\"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village inside c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village inside city\" reform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

这些“城中村”存在着卫生、安全、治安等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要求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

针对“城中村” 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改造的建议。

1昆明市城中村的现状根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288个,涉及村民约21.9万人、7.75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建筑面积2276万平方米。

在这288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

其中在二环路以内共有村庄66个,全部是“城中村”。

总人口约34500人、14200户,总用地面积4.25平方米,占二环路内总面积的9.4%,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43,户均建筑面积429平方米。

昆明市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呈现如下特点:(1)量大面广,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2)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改造难度大。

昆明市“城中村” 的平均建筑容积率0.8,二环路内达1.43,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的容积率在2.0以上。

部分交通条件好,靠近市场的村庄甚至高达4.0。

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区1.8的容积率.改造的难度很大;(3) “城中村”的分布大体上是这样的,二环路沿线的村庄建筑密度最大、容积率最高,而且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4)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

“城中村”、 “城边村” 常常利用土地的区位优势,大量出租集体土地.大部分发生在“城中村”、“城边村”。

同时, “城中村”的违法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当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加层等违法建设当作获取高额补偿的一种手段。

(5)旧村建设逐步扩展,新村建设不断增加。

“城中村”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出租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较高,许多村庄采取各种名目新建住房,但其旧村却坚决不拆,全部出租。

“城中村”并没有随新村建设而得到解决。

2 “城中村” 存在的主要问题2.1违法建筑泛滥“城中村” 由于处于城市建成区,加之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原本村庄空间结构的自然和谐,机理混乱.空间结构与城市严重冲突,整个发展建设呈现无序状态。

2.2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伺(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煤气管道不通,给排水容量不足,且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供外来人口使用的设施缺乏。

此外城中村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建筑质量不高。

2.3社会问题突出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造成城中村不少原居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为“四不青年”(不耕作、不学习、不经商、不做工);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集聚在“城中村”,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原住村民。

外来人口膨胀, “城中村” 正在演化为城市的一种“亚社区”,成为城市中社会治安多发区域。

2.4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城中村” 内小工厂、仓库和居住交错混杂,用地布局混乱,功能相互冲突。

2.5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 “城中村” 的建设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规划控制。

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空间,根本没有火灾,消防、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极度脆弱。

房屋建设根本没有科学的设计,没有考虑地质条件、防震抗震要求。

3 困扰“城中村” 问题解决的几个难点3.1缺少可以置换的土地昆明市城市发展迅速,市区建成面积已达到180 km ,常住人口有200多万,还有100多万流动人口。

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缺少用来置换“城中村” 的公共用地。

随着昆明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布局的重新调整,这一问题将更为严重。

3.2体制不顺,管理缺失“城中村” 是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在城市的建成区内,本来应该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但由于管理体制并没有及时随着地域的城市改变而变更。

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使,管理缺位,乱搭乱建,违法建设成风,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无人过问。

3.3 巨大的低质廉价住房需求刺激着“城中村”的违法建设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形成了对低质廉价住房的巨大需求市场。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只求有一个栖身之地,根本不在乎居住的条件如何, “城中村” 住房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

加之农村基层组织的放任自流,对违法建设处理的不力,巨大需求刺激着“城中村” 农民不顾一切地进行违法建设.任意侵占公共空间和道路,市政设施无人顾及。

3.4改造成本较大,并逐步提高昆明市“城中村”的数量多,买下所有的“城中村”房产需要400多亿元,这相当于昆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倍。

昆明市政府那不错那么多的钱来改建,房地产更不愿意做赔本的生意。

4 “城中村” 改造的建议“城中村” 改造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而由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必须稳妥推进。

逐步解决。

对此,提出以下改造的建议。

(1)在“城中村” 改造前,应对“城中村” 的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所有权按城市模式进行彻底变革,从法理上使“城中村”农民变为市民,消除“城中村”存在的法理基础。

同时,既要冻结“城中村” 的一切建设活动,坚决查处“城巾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行为,为“城中村”改造创造条件,又要稳步推进“城中村” 的改造,通过环境居住的改善,使“城巾村” 原居民看到的希望,积极主动地支持并投入到“城中村” 的改造中去。

(2)统一的规划编制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要纳入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统一规划中,要与行政区划的调整相衔接,在遵循市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各区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要与昆明市城市化水平相适应,要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规划相统一,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制造新的“城中村”。

可组织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并就规划设计进行公开招标,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城中村”的改造应严格按照城市的统一规划进行。

(3)按“统一规划,逐步改造”的原则,加强规划管理,遏止违章、违法,鼓励农村集体统一按多层公寓式住宅模式建设农民住宅区。

“城中村” 改造必须与改制同步进行,将“城中村” 农民全部农转非,就地城市化。

(4)对于一些改造难度巨大,而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影响小大的村庄,通过打通消防通道、增加市政设施建设、以及村庄改制.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状况.解决人们关心的“城中村”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