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厂常规工艺水中臭味去除实例
恶臭气体处理典型案例

恶臭气体处理典型案例
恶臭气体是指具有强烈、刺激性、难闻的气味的气体,通常由含
硫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气等物质散发出来。
恶臭气体的处理是
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恶臭气体处理案例:
1. 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污水处理厂是恶臭气体产生的重
要场所。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除臭等。
活性炭吸附
可将恶臭气体吸附于大面积活性炭上,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生物除
臭使用微生物降解恶臭气体,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恶臭气体转化
为无害物质。
2. 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处理: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氨气、
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处理方法包括覆盖层、渗滤液处理和生物除臭等。
覆盖层可以降低垃圾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少气体的释放。
渗滤液
处理可将含有恶臭气体的渗滤液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气体的释放。
生
物除臭可利用微生物活动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减少气味的生成。
3. 工业恶臭气体处理:工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恶臭气体,如硫
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吸收、催化氧化、等离子
体处理等。
化学吸收通过向恶臭气体中喷洒吸收剂,使恶臭气体与吸
收剂发生化学反应来达到净化的效果。
催化氧化利用催化剂将恶臭气
体氧化为无害物质。
等离子体处理通过高温等离子体将恶臭气体裂解
为无害物质。
这些仅是恶臭气体处理中的一部分典型案例,具体的处理方法还
会根据恶臭气体的成分、浓度、处理场所等因素进行选择。
臭气收集处理方案

目录一、项目情况 (2)二、开式冷却塔更换 (2)1.项目情况 (2)1.1直接风冷式开式冷却塔 (2)1.2直接风冷式开式冷却塔散发臭味问题 (3)2.替换方案 (3)2.1逆流闭式冷却塔 (4)2.2自动反冲洗过滤系统 (8)2.3增压装置 (9)3.公用工程 (9)3.1闭式冷却塔 (9)3.2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11)3.3增压泵 (11)4.造价 (12)5.交货期 (12)三、17#敞开水池封闭 (13)1.项目情况 (13)2.敞开水池增加盖板方案 (13)2.1盖板材质选择 (14)2.2应急池盖板形式 (14)2.3生活水池盖板形式 (16)2.4集水池盖板 (18)3.水池封闭增加排气 (18)4.盖板的制作与安装 (19)5.工程造价 (20)6.施工周期 (20)四、除臭系统设备更换 (21)1. 项目概况 (21)2.排放标准 (21)3.除臭系统概述 (22)3.1除臭风量增加 (22)3.2工艺设计 (22)4.工程造价 (24)5.运行费用 (24)6.交货期 (25)五、总造价 (25)一、项目情况污水站运行期间,一直受到居民气味投诉,投诉主要原因是污水站有恶臭气体散发,现污水站能向外界散发异味的地方有①开式冷却塔启动运行时有气味散出;②17#污水站原生活水池改造为应急池,池顶敞开有异味散发;③现有除臭设备,除臭效率不达标,烟寸排放口散发的异味,针对散发异味的地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封闭抑制异味散发,以下是这三处整改的具体方案如下。
二、开式冷却塔更换1.项目情况1.1直接风冷式开式冷却塔目前污水处理站现场使用的是逆流玻璃钢冷却塔-直接风冷式。
技术参数:流量60m3/h、进46度、出38度,湿球23度。
总高度:3080mm,最大直径:2215mm,电机功率:1.5kw,进水管:100mm,出水管:125mm自重:640kg,运行重量:1600kg。
1.2直接风冷式开式冷却塔散发臭味问题因直接风冷式开式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直接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污水厂臭气处理方法

污水厂臭气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然而,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微生物,使得污水厂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臭气。
这些臭气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污水厂臭气处理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物理处理方法1. 吸附技术:通过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铝等,将臭气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等分子吸附到吸附剂表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 常规过滤技术:使用过滤器对污水厂的臭气进行过滤,将其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拦截,减少臭气的排放。
二、化学处理方法1. 氧化法:使用化学氧化剂,如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对臭气进行氧化反应,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2. 降解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好氧菌等,将臭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最终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三、生物处理方法1. 生物滤池法:将臭气通过生物滤池进行处理,通过滤池内的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达到净化臭气的目的。
2. 生物脱硫法:利用硫化细菌和氧化硫细菌共同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从而达到减少臭气的效果。
四、储存和利用方法1. 蓄热装置:将污水厂产生的臭气通过蓄热装置进行储存,在需要排放时,通过控制排放速率和时间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生物能源利用:将臭气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和利用,如利用甲烷发电等方式,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水厂情况和臭气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臭气处理方法。
同时,也需要结合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组合应用,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此外,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加强监测和管理,也是确保污水厂臭气处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污水厂臭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储存和利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臭气的排放,保护周围环境安全和人们的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相信污水厂臭气处理方法将会不断完善和进步,为人们生活和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净水工艺对臭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分析

净水工艺对臭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分析李玉仙樊康平顾军农罗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北京,10085)摘要: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
水处理工艺中,一般考虑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去除嗅味物质(主要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本文针对MY水库原水藻类致嗅的问题,考察了水厂处理工艺对臭味物质的去除效率。
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工艺通过去除藻体和絮凝体来去除致臭物质,去除效率为41%;煤砂滤池和炭出水2-MIB浓度均低于2ng/L;回流水直接回流明显加重后续工艺除2-MIB的负荷。
关键词:嗅味;2-MIB;机械加速澄清池;回流水联系作者:李玉仙,女,(1979-),博士,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研究方向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技术通讯方式:北京市德外第九水厂内水质监测中心,100085电话:62959163邮箱: liyuxian790815@0 引言有研究表明[1]饮用水中两种主要的嗅味是土霉味与鱼腥味,其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放线菌的代谢产物。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
研究表明,藻类的数量不同时,产生的嗅味的种类也不同。
藻类可以代谢致臭物质如2-甲基异冰片(2-MIB)、土臭素等,同时也会代谢一些无臭的物质,但其中某些是致臭物质的前体物质,如棕榈酸、亚油酸,经过氯、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的氧化后,就会产生嗅味[2]。
研究表明[3]:通常一个藻类细胞产生土臭素的量为(1~4)×10-8ug/L,但当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即不适合藻类的健康生长时,藻类释放到环境中的土臭素为健康生长状况下的2~3倍。
土臭素和2-甲基异茨醇的阈值浓度很低(低于10 ng/L)[4,5],且不易通过大多数水处理过程去除。
在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建议生活饮用水的土臭素和2-甲基异茨醇的限值均为10 ng/L。
水厂嗅味稳定达标解决方案

水厂嗅味稳定达标解决方案一、嗅味来源大排查。
1. 原水检查。
首先得像侦探一样,对原水来个彻查。
原水可能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水来的。
如果是河流和湖泊的水,周边环境很关键。
看看有没有工厂偷偷排污,或者有没有大量的藻类爆发。
要是藻类太多,那它们就会散发出各种怪味,像臭鸡蛋味或者鱼腥味。
对于地下水,要检查周围土壤有没有被污染,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矿物质混入。
2. 水处理过程排查。
在水厂内部,从进水开始,沿着处理流程一路检查。
像混凝沉淀这个环节,如果药剂加得不对,可能就会有残留的药剂味。
比如说,混凝剂加多了,水可能就会有股金属味。
还有过滤环节,如果滤料长时间没换或者没清洗干净,那脏东西就会滋生细菌,产生臭味。
消毒过程也得小心,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量都要合适。
要是用氯气消毒,加多了就会有刺鼻的氯味,少了又杀不死细菌,还可能让水里有微生物产生的臭味。
二、针对性处理措施。
1. 原水预处理。
如果原水藻多,那就得来个生物预处理。
可以搞个生物滤池,里面养一些有益的微生物。
这些小微生物就像小卫士一样,把藻类产生的那些有嗅味的物质吃掉。
要是原水有重金属污染或者其他化学污染,可以加一些特殊的吸附剂。
比如说活性炭,它就像个超级海绵,把那些脏东西都吸走,这样原水的嗅味就能减轻很多。
2. 优化水处理工艺。
在混凝沉淀方面,要根据原水的水质,精确地计算混凝剂的用量。
可以做一些小试验,就像做化学实验课那样,找到最合适的剂量。
对于过滤环节,定期更换和清洗滤料是必须的。
就像我们定期换家里的空调滤网一样,保持滤料干净,水才能清爽。
消毒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消毒剂组合的方式。
比如先用臭氧消毒,臭氧消毒后没有残留味道,而且杀菌效果好,然后再用少量的氯气来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氯味太重。
3. 深度处理。
如果前面的措施还不能完全解决嗅味问题,那就得上深度处理的大招了。
可以安装活性炭吸附塔,这个活性炭吸附塔就像一个超级净化器,把水里那些微小的、产生嗅味的有机物都吸附掉。
污水处理厂的除臭措施与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厂的除臭措施与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
然而,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也会产生恶臭气体,给周边居民和环境带来不便和污染。
为此,污水处理厂的除臭措施和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厂常用的除臭措施和最新的技术研究进展。
一、传统除臭措施1. 化学除臭法化学除臭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臭或低臭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除臭剂有次氯酸钠、氯化钠等。
化学除臭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存在处理副产物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2. 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法利用特定菌种对恶臭气体进行降解和转化。
常见的生物除臭法有接种法和接触氧化法。
接种法通过添加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进行恶臭气体降解。
接触氧化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将恶臭气体附着进行降解。
生物除臭法处理效果较好,无二次污染问题,但操作复杂、设备投资大,且对环境要求较高。
二、新兴除臭技术1. 膜法除臭技术膜法除臭技术主要是利用气体分离膜将恶臭气体和废气进行分离。
常见的膜法除臭技术有吸附膜法、渗透膜法等。
膜法除臭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2. 氧化技术氧化技术是利用氧化剂将恶臭气体进行氧化降解,常见的氧化技术有臭氧氧化法和高级氧化法。
氧化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氧化剂的选择和副产物的处理是氧化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三、技术研究进展1. 生物脱臭微生物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发展了一系列的生物脱臭制剂。
这些制剂能够降解恶臭气体中的硫化氢、氨气等有机污染物,有效地解决了处理过程中的恶臭问题。
2.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光催化技术是将光催化剂与恶臭气体进行接触,通过催化氧化作用将恶臭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反应效果,并且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除臭工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几种方法效果的比较

关于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几种方法效果的比较就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重点介绍了土壤脱臭、化学反应除臭、生物活性炭脱臭和高能离子脱臭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大致有鱼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腐甘蓝臭、粪臭以及某些生产废水的特殊臭味。
对臭味的处理方法有直接焚烧法、催化剂氧化法、酸碱洗净法、臭气氧化法、化学反应法、活性炭物理吸附法、生物脱臭法、土壤脱臭法等。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除臭法。
、土壤脱臭、原理及特点土壤脱臭机理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两类,水溶性恶臭气体(如胺类、硫化氢、低级脂肪酸等)被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去除,而非溶性臭气则被土壤表面物理吸附继而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
土壤除臭法特点为:一、维护管理费用低,除臭效果与活性炭相当;二、占地多,处理占地为气体;三、不适于多暴雨多雪地区,对于高温、高湿和含水尘等气体须进行预处理。
、设计参数设计土壤脱臭时选择的土壤指标以腐殖土为好,亚粘土等红土需掺入鸡粪、垃圾和污泥肥料进行改良后使用,矿质土和粘土则不宜采用。
土壤水分以为宜。
过于干燥的土壤需装设水喷淋器。
种植草坪的土壤表面保持倾斜,作为防降暴雨的措施。
经国内外数家土壤脱臭床实践,臭气通过土壤速度为,设计是一般选有效土壤厚度为,臭气与土壤接触时间为。
、化学反应法除臭、加氯消毒除臭此法机理是利用氯气的杀菌消毒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杀灭藻类;对水体消毒,使其保持一定的余氯量,确保杀菌的效果。
采取在进水管网中加氯进行预消毒来控制恶臭。
、控制恶臭利用控制恶臭机理是在城市污水的条件下,与之间发生如下反应,最终生成单质硫和水:此反应的实际效率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反应时间和反映持续的时间,其最佳时间分别为和。
试验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运行时药品的实际投加量接近与理论计算值。
污水中残存的最终将分解为水和氧气,而不会和其中的有机物形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水厂除臭工艺

水厂除臭工艺水厂除臭工艺是处理废水中异味物质的过程,为了减小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水厂必须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水厂除臭工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环保技术。
一、生理除臭工艺生理除臭工艺是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消除异味,是一种较为环保的除臭方法。
常见的生理除臭工艺有好氧法、厌氧法、共生法等。
好氧法通过空气的引入,创造厌氧环境下缺失的氧气,利用好氧菌对废水进行氧化降解。
厌氧法则是让废水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微生物降解,其中的厌氧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去除异味。
共生法则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让好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处理废水中的异味物质。
二、物理除臭工艺物理除臭工艺主要是通过吸附、吸附与化学反应结合、氧化等方式消除异味。
其中常见的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滤池法和氧化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能,吸附废水中的气体及微小颗粒物质,达到除臭效果。
微生物滤池法通过浸渍废水的滤料,让废水中的微生物降解异味物质。
氧化法则是在废水中加入氧气或臭氧,使异味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化学除臭工艺化学除臭工艺是指加入化学物质来中和异味分子,改变其结构或分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除臭方法主要包括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和分解法。
中和法是指在废水中加入酸碱物质,中和异味物质的酸碱度,从而达到除臭效果。
氧化还原法则是在废水中加入还原或氧化剂,改变废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使异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分解法是通过加入分解剂,刺激异味物质中的化学键断裂分解,去除异味。
以上三种工艺各具特点,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异味成分,应该灵活运用。
水厂在除臭处理时应该选择适用的除臭技术,并进行综合考虑,规划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以保证其治理效果、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水厂常规工艺水中臭味去除实例
水质问题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给水研究中的热点。
原水水质的不断恶化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水体污染因污染物种类、污染源不同大体分为工业性有机污染、生活性有机污染和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污染等类型。
而水库水因富营养化引起的不良嗅味的处理是目前我国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中小型水厂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传统的“预氧化+常规处理”的工艺流程,不能有效解决原水高含量藻类及藻类代谢物引起的色、嗅、味的问题,在现有水厂条件下如何通过工艺改进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嗅味,提高出厂水的感官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起,武义县清溪水厂对采用合理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臭味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水厂基本情况
武义县清溪水厂位于清溪口水库大坝底下,一期工程供水规模2万m3/日,于2008年底建成通水,主要服务于桐琴、泉溪两个镇;水厂主要净水构筑物为栅条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其处理工艺属于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
水源为清溪口水库,集雨面积35.3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83万m3,库容为1390万m3,在作为饮用水水源之前是一座原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年调节水库。
工艺流程如图:
二、饮用水致臭物质的确定及原因分析
2010年4月,水厂化验室在对原水、出厂水进行水质化验时,发现水样烧开后有微弱泥土味、鱼腥味;针对突发的水质异味问题,公司一方面启动突发性供水应急预案,暂停清溪水厂供水,改由县城壶山水厂供水。
另一方面组织水质化验技术人员,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源上游来水进行了检测分析;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出厂水进行了常规项目的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按照国家现行检查标准,水源水除总氮为Ⅲ类标准外,其余水质指标均为Ⅰ类;出厂水水质指标也无异常。
说明常规检测不能确定水中臭味的成分。
致嗅因素不能确定,就不能对症下药进行处理。
公司联系了省、市、县各水质监测站,但对水中致臭物质均没有能力检测,后经过多方寻找,最终了解到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能进行该项目的检测。
为了明确水中臭味的成分,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出厂水无异味,公司马上安排水质科取水样送到该试验室,技术人员采用固相微萃取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检
测,检测结果见表2-2
通过对臭味的定量检测报告分析,引起水体异味的主要成分为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而它们是最常见的致臭物质,水体臭味应属于生物臭,这就排除了水库被投加化学致味物质的可能。
由于β-环柠檬醛的量不大,说明主要引起嗅味的物质不是铜绿微囊藻。
也没有检测出二甲基三硫,说明蓝藻存在或者腐烂对水体发臭基本没有威胁,进一步排除了是蓝藻引起的水体臭味。
经调查了解引起水异味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水库在列为饮用水水源前被养鱼承包商投加了大量的井冈霉素药渣,这是南方地区水库养殖的普遍做法,用于杀菌消毒,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属低毒杀菌剂,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性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但是由于投加量过大,部分药渣沉淀库底缓慢发酵,加上2008年水库大坝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低水位,更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在4月份气温开始变暖后,环境和温度非常符合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从而引起藻类和其他放线菌的过量繁殖,它们的分泌物是引起水体微量生物臭的主要原因。
三、异臭味的处理
根据水体异臭味的定量分析报告,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厂实际情况,提出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异臭味的方案。
1、原有工艺的改进措施
①二氧化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消毒剂,是一种有效的除藻剂,能氧化部分藻类分泌物,可以有效控制霉味和鱼腥味。
因此,不改变原来的预氧化方式,只是将投加点前移至取水口与泵房间,增加二氧化氯与水的接触时间。
②增设一套人工操作的粉末活性炭(PAC)投加装置,通过投加PAC来吸附水中异味。
人工将粉末活性炭通过进料口倒入圆形不锈钢投加池,投加池有效体积为3m3,设两组,一用一备。
投加池内设机械搅拌机,通过机械搅拌保持炭浆浓度均匀,然后通过螺杆泵变频投加至加药口。
2、粉末活性炭的特性及选择
粉末活性炭外观暗黑色。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化学稳定性好,是多孔径的疏水性吸附剂。
我们采用的粉末活性炭为袋装木质活性炭,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
3、检测方法
由于气味分析的特殊性,水中异味的检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嗅觉鉴定法、仪器分析法等。
绝大部分供水企业和检测机构不具备仪器分析法的检测能力,如果都采用送样检测,无论从财力和人力方面讲,都比较困难,因此水中臭味的去除效果对比主要靠化验室人员用鼻子闻味来鉴别。
由于在常温下无法闻到水中异臭味,因此取样将水加热至45℃以上,根据检测人员的嗅觉用粗略的文字来描述其特征。
按表3-2对臭味进行比较。
臭味强度表:
4、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比较
按重量比炭浆浓度配制成5%,考虑粉末活性炭吸附能力极好,长时间储存会降低它的有效吸附容量,投加池中炭浆停留时间考虑不超过4小时。
然后在进水流量为650m3/h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了投加点和投加量的效果比较。
结果如下表。
沉淀池进口投加被认为是PAC的最佳投加点,能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从水厂实际的投加效果来看,也能得到验证,但因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池,停留时间不足,造成部分粉末活性炭进入滤池后,会堵塞滤料层,使得滤池反冲洗周期缩短,影响过滤效果。
加二氧化氯含量从0.1mg/l提高到0.2mg/L,粉末活性炭投加效果变化不大。
为了验证投加效果和嗅觉鉴定法检测效果,水质科重新取样送检,结果见表3-3,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降到了10ng/l以下,符合GB5749-2006附录的参考指标限值。
四、建议设想
1、嗅和味是水质检测最基本的指标,但对于水中致臭物质的定量分析,一般的水质监测站没有能力检测,饮用水嗅和味指标的检测只能靠检测人员的嗅觉来描述,没有量化的结果。
因此如何改进饮用水嗅和味的检测方法,提高普通水质监测站的检测能力,是相关研究机构努力的方向。
2、水厂污泥排放问题。
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色、嗅、味、农药、有机氯化物等,但其回收困难,特别是对没有污泥处置设施的小型水厂,滤后污水更难处理,如何对投加粉末活性炭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最终处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修订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与国际接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修订后,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但没有将土臭素列为106项指标中,只在参考指标中规定了限值。
日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992年12月21日颁布,1993年12月1日实施)对饮用水的感官性指标如色、嗅、味,明确规定了检测项目及指标值。
面对水质恶化日趋严重,恶化原因日趋复杂的状况,更需要不断补充修订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渴望与追求。
4、加强水资源规划,刻不容缓。
在全省实施“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进程中,部分新建的集中式净水厂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存在水源微污染的状况。
水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过度活动的影响,许多水源出现水质微污染状况,这就降低了水源的安全性。
因此各地政府及早做好水资源规划,加强饮用水水源或备用水源的保护,避免过度投料、养殖、捕捞,破坏水体动态平衡,防止水源被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结论
由于单一水源的局限性,在发生水库原水微污染,无法实现水库底泥清除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净水工艺,通过合理投加粉末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水中臭味,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尽管增加了水厂的运行成本,但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实际可行的处理方法,期间也为兄弟水司提供了借鉴经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