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合集下载

第2章 长度测量基础-6

第2章 长度测量基础-6

n2
n
(x) (X)
n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比总体或单次测量值的标 准偏差小 倍n 。原因是随机误差的抵偿性 。
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精度高。
(2)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贝塞尔公式
s(x)
1 n 1
n
2 i
i 1
1 n 1
n i 1
( xi
x )2
i ——残差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s(x) s(x) n
1.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不变的系统误差
校准、修正和实验比对。
变化的系统误差
将所测数据及其残差按先后次序列表或作图,观察各数 据的残差值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
v
v
v
n
n
n
无变值系统误差 有线性系统误差 有周期线性系统误差
2.系统误差的削弱或消除方法
(1)从误差源上采取措施减小系统误差 (2)用修正方法减少系统误差
定值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 n
变值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
3. 准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
准确度 系统误差越小,测量值与真值符合的程度越高。 精密度 精密度越高,表示随机误差越小。 精确度 精确度越高,表示正确度和精密度都高,系统 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二、测量误差的处理
(一)随机误差处理 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
x 3
如何理解“测量结果”的含义?
x x0 3 x0 x 3
表示真值以99.73%的置信概率在以测得值x 为中心,由-3σ~+3σ这和区间内。
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和测得值不是一个值,而 是分散在测得值附近的无穷多个值。
2. 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
(1)数学期望的估计值——算术平均值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千分表是一种高精度的 长度测量工具,广泛用 于测量工件几何形状误 差及相互位置误差。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台式投影仪是根据光学 投影放大成像的原理设 计的光学计量仪器。其 适宜于仪表、机械等行 业。可用于检测机械零 件的长度、角度、轮廓 外形和表面形状等。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万能测长仪主要用于对平行平面状,球状类精密量具 和零件的外形,内孔尺寸的测量.
∴ 组成89.765mm的尺寸,可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选出 1.005、1.26、7.5、80mm四块组成。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一、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其分类:

定义: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分类: 1、按显示数据的方式,可分为: ①实物量具:如量块; ②显示式测量仪(带表外径千分尺); ③极限量规:塞规和卡规 ④测量系统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塞规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T2000》适 于在科研试验 室和工厂计量 室对工件表面 进行测试和分 析。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几何量测量仪器按结构的特点:
游标式测量仪器, 如: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 游标量角器等; 微动螺旋副式测量仪器, 如:外径千分尺等; 机械式测量仪器, 如:百分表、千分表等; 光学机械式测量仪器, 如投影仪、测长仪等; 气动式测量仪器 电学式测量仪器 光电式测量仪器
(补充概念):
示值: 测量仪器所给出量的值或测量仪器所显示(或指示)的量值。这 个量值可以是被测量值,也可以是为了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 其它量值。 标称值: 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例如:标在标准电阻上的量值100Ω,标在砝码上的量值10g, 标在单刻度量杯上的量值1L,标在量块上的量值100mm。标 称值就是实物量具本身所复现的量值。 对于实物量具而言,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即标称值 但这二者仍是有区别的,示值是指测量仪器所显示(或指示)的 量值,标称值是指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示值的概念如应用于量具,则量具的标称值就是示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1)

附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一.是非题:1.图样标注0021.020-φ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F )2.实际尺寸是客观存在的尺寸,且没有测量误差(F )3.给出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就可以确定标准公差值(T )4.025.0040+φ就等于ф40.025(F )5.若已知ф30f7的基本偏差为-0.02mm ,则ф30F7的基本偏差一定是+0.02mm(T)6.尺寸公差总是正值(T)7.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准确(F )8.标准公差的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而与基本偏差无关(T ) 9.图样给出的零件尺寸偏差的绝对值愈大,则公差等级愈低(F ) 10.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等级愈高(T )11.同一基本尺寸分段中,对不同的公差等级,尺寸公差值的大小不同,是由于公差单位不同所致(F )12.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 ,配合公差为40μm ,可以分析判断该配合属于过盈配合(T )13.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F ) 14.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数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 T ) 15.(自拟)基本偏差是两个极限偏差中绝对值较小的那个极限偏差。

(T ) 16.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孔难加工,故先按孔公差带加工孔,后按轴公差带加工轴。

(F ) 17.过渡配合是可能为间隙配合或可能为过盈配合的一种配合。

( F )18.电动机为标准设备,故传动件(或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的配合按基轴制。

(F ) 19.单键为标准件,故与单键配合的轴槽和轮毂槽按基轴制加工。

( T ) 20.矩形花键配合采用基孔配合。

(T )21.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它们装配时产生过盈,称为过盈配合。

(F ) 22.为满足互换性要求,设计规定的公差值越小越好。

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基础知识
Page 9
第三章 测量方法分类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测量器具的示值直接反映被测量 量值的测量为绝对测量。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轴径。将被测量与一个标准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两者差值 的测量为相对测量。如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为相对测 量。 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产品加工完成后的测量为被动测 量;正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为主动测量。被动测量只能 发现和挑出不合格品。而主动测量可通过其测得值的反 馈,控制设备的加工过程,预防和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
Page 13
第四章 测量误差 ①测量器具:测量器具设计中存在的原理误差,如杠杆机 构、阿贝误差等。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误差也会引起其示 值误差的产生。例如刻线尺的制造误差、量块制造与检定 误差、表盘的刻制与装配偏心、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误差、 齿轮分度误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准件的误差,如刻线 尺和量块的误差,它是测量器具误差的主要来源。
Page 11
Page 12
第四章 测量误差
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将导致测得 值的分散入不确定。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正确分析测 量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测得值进行必要的数 据处理,获得满足一定要求的置信水平的测量结果,是 十分重要的。 测量误差定义:被测量的测得值x与其真值x0之差,即: △= x -x0 由于真值是不可能确切获得的,因而上述善于测量误差 的定义也是理想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比被测量 值的可信度(精度)更高的值,作为其当前测量值的 “真值”。 误差来源:测量误差主要由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 环境和测量人员等方面因素产生。
Page 10
第三章 测量方法分类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件表面接 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的测量为接触测量。如用光切 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即属于非接触测量。

《长度测量基本知识》课件

《长度测量基本知识》课件
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离 散程度,准确度则表示测 量结果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
误差的处理
选用高精度测量工具
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工具,降低工 具本身带来的误差。
优化测量方法
通过改进或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控制测量环境
在稳定的测量环境下进行测量,尽量减少环 境因素的干扰。
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 等的变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测量方法的不完善或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人员操作的影响
测量人员的视觉误差、操作失 误等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
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 的差值。
相对误差
表示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 的比例。
精密度和准确度
建筑
测量土地、建筑物和结构,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
质量控制
测量产品尺寸,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天文学
测量天体距离和位置,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物理学
测量物理量和实验数据,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
生物学
测量生物体尺寸和形态,研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05
长度测量的未来发展
长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比较测量法
定义
比较测量法是通过比较已知长度 或角度的标准器与被测物体,从 而确定被测物体的长度或角度的
方法。
特点
比较测量法精度高,但需要标准 器,且标准器需要定期校准。
应用
适用于高精度测量和校准工作。
绝对测量法与相对测量法
01 02
定义
绝对测量法是通过直接读取刻度尺的刻度值来得到物体的长度或角度; 相对测量法则是通过比较被测物体与标准长度或角度之间的相对差异来 得到物体的长度或角度。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4 测量技术的部分常用术语
1 分度值(ⅰ)计量器具刻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 代表的量值之差。 例如:千分尺的分度值 ⅰ=0.01mm。分度值是量仪能指示出被测件量值的 最小单位。对于数字显示仪器的分度值称为分辨率, 它表示最末一位数字间隔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2 刻度间距(a)量仪刻度尺或度盘上两相邻刻线的中 心距离,通常α值取1-1.25mm。 3 示值范围(b)计量器具所指示或显示的最低值到最 高值的范围。 4 测量范围(B)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 量零件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2.2 尺寸传递
(1)线纹量具 线纹量具可读出具体测得值。可分为1、2、 3等线纹尺。1等精度高,3等精度低。 线纹量具的主要量具有:卡尺、千分尺和高 度尺。 (2)端面量具 端面量具没有具体的数值,只能判定产品是 否合格。 端面量具的主要量具有:量块。
2.2 尺寸传递
3 量块(平面平行端规、块规) (1)用途:尺寸传递的实用长度基准;机械制造行业中 量值统一的基准量具;测量器具的检定、调整;分 度精密机床的调整;精确的划线;精密测量。 (2)材料:CrMn;线膨胀系数小,材质稳定、耐磨、 不易变形的其它材料制成。 (3)形状:长方形的六面体。 (4)尺寸 量块长度:是指量块上测量面上一点到与此量块下测 量面相研合的辅助体(如平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量块长度变动量:是指量块的最大量块长度与最小量 块长度之差。
2.8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3 测量误差分类 (1) 系统误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 同一量值,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 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的系统误差和变值的系统误差 (2) 随机误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 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 变化的误差。 (3) 粗大误差(也称过失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 下预期的误差。

长度计量最全知识

长度计量最全知识

第一章长度计量概述第一节长度计量的任务和内容长度计量(又称几何量计量)是一项历史悠久、基础性很强的技术。

长度计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要用尺子量体裁衣,盖房要丈量土地;在工业生产中,长度计量是保证加工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装配的零部件和整机达到质量指标的技术手段;科学的进步更离不开长度计量,许多科学实验往往是通过长度计量来获得实验结果的。

如研究宏观世界,测量天体间距离;研究微观世界,测量分子结构等。

长度计量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和确定长度单位;研究建立和保存长度计量基准、标准;建立长度各项计量检定系统,组织量值传递,开展计量检定与修理,以保证量值的准确一致;研究新的长度计量测量方法和手段,确定测量准确度;应用新的科学技术理论,开拓长度计量的新领域。

长度计量按其测量对象来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长度尺寸——如端度、轴孔直径、坐标尺寸、线纹间尺寸、箱体结构尺寸等;(2)角度一如平面角(斜率等)、圆分度、空间位置角(如两轴交错的夹角)、锥度等;(3)表面形状和位置—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垂直度、平行度等;(4)表面粗糙度(微观不平度)和波度;(5)齿轮。

螺纹、花键及各类加工刀具等的各种工程参量。

第二节长度计量的单位几何量表征物体的大小、长短、形状和位置,其基本参量是长度和角度。

长度的单位是“米”(m)。

角度量分为平面角和立体角,其单位分别为弧度(rad)和球面度(sr)。

“米”的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按SI规定,是在“米”前加十进制词头构成。

如常用单位有毫米(mm)、微米(μm)、千米(km)等。

平面角在日常应用中,保留使用以度(°)、[角]分(′)、[角]秒(″)为单位的60进制。

它们与弧度的换算关系为1°=(π/180)rad,1′=(π/10800)rad,L″=(π/648000)rad。

长度测量教学课件PPT

长度测量教学课件PPT

h
3
第二节 尺寸传递
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 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其单位符号为 “m”。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米”是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行进路程的 长度。
h
4
一、量块及其传递系统
使用波长作为长度基准,虽然可以达到足够的 精确度,但因对复现的条件有很高的要求,不 便在生产中直接用于尺寸的测量。因此,需要 将基准的量值按照定义的规定,复现在实物计 量标准器上。常见的实物计量标准器有量块 (块规)和线纹尺。
y—被测几何量(因变量), x1,x2,,xn --实测各几何量(自变量)
d y x f1d1x x f2d2x x fndnx
dy—被测几何量的测量误差,
f ,, f x1 xn
--各测量误差的传递函数
h
14
2、 随机误差:
1)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 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2)特点:单次测量中,误差变化无规律,多次测量 时服从统计规律(常用概率论,统计原理处理) 3)产生原因:偶然性因素或不稳定因素(如温度波 动,读数不一致等) 4)分布及特性 分布:用横坐标表示随机误差δ,纵坐标表示随机误 差的概率密度y,则随机误差分布曲线为,实验表明, 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a)图
h
28
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步骤
判断系统误差,
如有用修正法消除
单次测量结果 Li li 3

理 步
求算术平均值,L
1 n
n
li
i 1

测量结果 LeL3
计算 v i ,vi li l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的断面量具
◆量块的作用:
尺寸传递;检定和校准量具和量仪; 比较 测量中用于调整量具或量仪的 零 位;也用于加工中机床的调整和 工件的检验等。
◆量块的形状: 长方形平面六面体,它有 两个测量面和四个非测量面,
测量面极为光滑、平整其表 面粗糙度Ra值达0.012μm以 上, 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量 块的工作长度(标称长度)。

综合例题

对某一轴径d等精度测量15次,按测量顺序将各测 得值依次列于下表中
测量序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测得值
xi/mm
24.959 24.955 24.958 24.957 24.958 24.956 24.957 24.958 24.955 24.957 24.959 24.955 24.956 24.957 24.958
适用于服从正态分布,重复次数又比较
多的情况。
4.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n次重复测量,获得测量 列 x1,x2,…xn
1.判断有无定值系统误差 x

2.求算术平均值 3.求残余误差
i
n
vi xi x

4.根据“残差观察法”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5.求标准偏差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概述
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就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q=L∕E
L—被测量值 E—采用的计量单位 测量四要素: 测量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确度。
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 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 计量单位:机械制造常用的单位mm。 长度计量单位:米(m)、毫米(mm)、 微米(um) 角度测量单位:度、分、秒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计量器具 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测量的精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用以对某零件进行四次等精度测量,测量 值为67.020、67.019、67.018、67.015mm, 试求测量结果。(提示:求出测量列算术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值,即可得 到测量结果)。
L

vi li L
+0.001 -0.001 0 -0.002 +0.002 +0.003 -0.005 +0.004 -0.003 +0.001
30.048

vi
2
i
vi l i L
4.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5. 6.

vi
2
n 1
0.0028
vi 3

n
L
3 3 0.0028 0.0084
正八面棱体
§2.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计量器具的分类:
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 按用途分 机械式计量器具 标准计量器具 通用计量器具
光学式计量器具
气动式计量器具
检验计量仪器
电动式计量器具
光电式计量器具
2.测量方法的分类:
直接测量
单项测量
综合测量 接触测量
在线测量
离线测量 在线测量 离线测量
间接测量

v
2 i
n 1
6.判断粗大误差
vi 3
7.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n
8.测量结果
多次测量结果的表示:

lim( x )
3 x
Q x 3
x
1.有无定值系统误差 2. 3.
L

l
n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li
30.049 30.047 30.048 30.046 30.050 30.051 30.043 30.052 30.045 30.049
◆量块的规格: 量块共有17种套别,每套数目分别为83、46等 量块是单值量具,一个量块只代表一个尺寸, 为了满足一定尺寸范围的不同尺寸要求,量块 可以组合使用,为了减少量块的组合误差,应 尽量减少量块的组合数目,一般不超过4块。 ◆量块的选用: 从消去量块最小尾数开始,逐一选取。每 选一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数。
残差
vi/μm
+2 -2 +1 0 +1 -1 0 +1 -2 0 +2 -2 -1 0 +1
残差的平方
4 4 1 0 1 1 0 1 4 0 4 4 1 0 1


解: (1)判断定值系统误差 假设经过判断,测量列中不存在定值系统 误差。 (2)求出算术平均值 = x =24.957 x
x
vi2 n 1
1 n 2 vi n 1 i 1
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我们常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所以有必要知道 算术平均值的精密程度,即用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 差表示
x x
n
式中,n—多次重复测得的次数。 4)测量列的极限误差δlim和测量结果

1 y e 2
2 2 2
高斯曲线反映随机误差以下基本特征: ① 集中性(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次数多,图形正、负误差,出 现的机会相同,图形对称分布。
③ 有限性(有界性):
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的绝对 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④ 抵消性:
§2.2 长度与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1. 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目前使用的两种实体基准: 线纹尺、量块
国家基准米尺
1等线纹尺
工作基准米尺
3等线纹尺 工件尺寸
2等线纹尺
光波波长
工作计量器具1
工作计量器具2
1等量块 5等量块
2等量块 6等量块
3等量块
4等量块 工件尺寸
各种计量器具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为了保证量值统一,必须把基准的量值准确地传递 到生产中应用的计量器具和工件上去,需从组织上和技术 上建立一套严密而完整的系统。 2. 量块
x
i 1
n
i
n
由正态分布性质四知,当测量次 数n增大时,x愈接近真值。
我们近似地认为其等于真值Q


剩余误差 vi xi x(残差),因δ是未知量,常用残 差代替随机误差 当测量次数你n足够多是,残值的代数和趋近于零。
v v v n 1
2 1 2 2 2 N
2)测量列中任意测得值的标准偏差
. 若σ 1<σ 2< σ
3
,
则y1max > y2max > y3max
σ愈小,正态分布曲线愈陡, 表明随机误差分布愈集中, 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愈高; 反之, σ愈大,正态分布曲 线愈平坦,表明随机误差分 布愈分散,测量方法的精密 度愈低.
根据误差理论,标准偏差σ等于该系列测 得值的随机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x
x
N

1.3 0.35um 15
(7)计算测量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lim
3 x 3*0.35 1.05um

(8)确定测量结果
d
e
x 24.957 0.002mm
例1已知某仪器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为±0.004mm,今 对一零件进行测量: 1)如果测量一次,读数为30.380mm,试写出测量结果。 2)如果重复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30.375,30.378, 30.376,30.379(单位为mm),试写出测量结果。 3)如果要使测量方法的测量极限误差为±0.001mm, 应重复测量几次? 例2、某仪器已知其标准偏差为σ=±0.002mm,
例如,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 选取尺寸为36.745mm的量 块组,选取方法为:
36.745 …… 所需尺寸 - 1.005 …… 第一块量块尺寸 -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 4.5 ……… 第三块量块尺寸 30.0 ……… 第四块量块尺寸
3.角度 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一个圆周角360°。 多面棱体有4、6、 8、12、24、36、72面等
t
拉普拉斯函数
4) 极限误差: δlim
由于超出δ=±3σ的概率很小,故将δ=±3σ
看作随机误差的极限值.
lim 3
§2.5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1.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1) 算术平均值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时, 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x1 x2 xN x n

1 2 n
2 2
2
n

i2
i 1
n
n
3) 极限误差: δlim
p yd 1


p


1 yd e 2

2 2 2
d
变量置换 t 2
dt
d

2 p 2
e
0
t

t 2
dt 2 t
特点:可以归结为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的函数, 这种函数一般可用解析式、曲线或数表来 表示。可以给予修正。
③粗大误差:指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计的 误差。 正确的测量结果不应包含粗大误差,应将 粗大误差剔除。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是绝对的,它们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4.随机误差
对随机误差所作的概率统计处理时,通常 将系统误差剔出。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大量测量实践证明,多次重复测量随机误 差服从正态分布。
7.
L
0.000001 0.000001 0 0.000004 0.000004 0.000009 0.000025 0.000016 0.000009 0.00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