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选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却主见“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提倡“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解析:选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消灭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见,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本题主见以德、劳等为依据选贤举能,故D项正确。

5.《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解析:选A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 项错误。

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本单元综合测试题第1课孔子与老子[基础达标]1.复旦大学的校训来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经典。

按语义判断,复旦大学的校训应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墨子》C.《老子》D.《论语》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A.周礼B.和谐的人际关系C.礼貌待人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3.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4.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无为而治”D.礼乐规范5.孔子有一个教育思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

我们可以把这个思想归纳为()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克己复礼D.因材施教6.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7.老子的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8.下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②克己复礼,主张正名③小国寡民,结绳而用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实际上主张()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10.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一)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一) 岳麓版必修3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 2010年5月,张立版《墨子》第一次走上大银幕,观众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

甲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张立版的墨子,因为他没有偶像的光环,更多的是百姓的气息。

”乙说:“我更喜欢刘德华版的墨者形象,因为他是真正的帅哥。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你的看法是( )张立版墨子刘德华版墨者A.赞同甲的说法,因为墨子本身就是下层劳动者利益的代表B.赞同甲的说法,因为张立本身就没有刘德华的名气大C.赞同乙的说法,因为墨者的原型都是帅哥形象D.赞同乙的说法,因为墨者作为巨子,要帅气魁梧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黄宗羲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5.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6.《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道学B.法学C.理学D.佛学7.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2.战国时期,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A.墨子B.荀子C.韩非D.孙膑3.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4.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李耳B.朱熹C.孟轲D.荀况5.“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下图所示人物中,最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墨子B.孔子C.老子D.庄子6.汉代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从本质上看()A.统治者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有为”成分有利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者的提倡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8.《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9.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强调唯心主义观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D.强调三纲五常10.有一次,我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朋友问:山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没有什么关系吧?哲学家回答: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卷1 岳麓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卷1 岳麓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卷1 岳麓版第 I 卷(满分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2.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3.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4.强调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是A. 孟子B.荀子C.韩非子 D庄子5.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A.重民思想B.民贵君轻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D.君民平等6.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7.“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B.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C.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9.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10.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有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在儒家思想的本色1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民展15.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理”或“天理” B.“仁” C.三教合一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1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8.明代万历年间反对封建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是A.李贽 B.唐甄 C.陆九渊 D.顾炎武19.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0.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2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兽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团体愿望为目的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分歧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论述,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犯,但朱熹保管〝仁〞之含义,故D项正确。

答案:D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觉失掉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资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有为而治解析:资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随便颐指气使,搅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在。

这反映了老子有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D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画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情愿丢弃一切曾经优秀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故革〞。

对上述描画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秀〞的制度包括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树立中央集权D.〝革新〞的模范是商鞅变法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革新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次第中去的思想,不能失掉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四处受阻,应选A。

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停止的。

答案:A4.〝落井下石,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品德经»解析:依据资料中〝落井下石〞〝羞恶之心〞指的人的本性是善的,应选A。

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一)一、选择题1.济宁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

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3.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是()A.民本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5.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 C.韩非 D.老子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7.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②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10.“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12.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13.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14.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15.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6.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为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 )A.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B.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C.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17.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18.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19.“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殉名”。

说这番话最有可能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1.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

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22.“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24.图1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25.某历史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下列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B.《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C.《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D.《授时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优秀的历法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卷(一)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27.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李思孟《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

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参考答案1.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D【解析】由材料中的“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判断该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属于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故答案为D项。

AB两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C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3.A【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