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物质

合集下载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

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

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1.1水体有机污染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

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

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氨氮、总磷污染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村黑臭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一直以来给我们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来改善这一状况。

农村黑臭水体是指污水处理程度不高,且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乡村河道、池塘和河湖等水体。

其主要成因如下: 1. 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水等农业活动废弃物直接被排放到水体中,使水体受到了农药、化肥残留和养殖废弃物的污染。

2. 生活污染: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中的废水、厨余垃圾和生活污水等被排入河道和池塘,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3. 工业污染:农村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和废气也是黑臭水体的重要成因之一。

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农村黑臭水体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黑臭水体的臭味令人难以忍受,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其次,黑臭水体中富含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重要的是,黑臭水体的存在加速了水污染的蔓延,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农村环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组织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保自觉性。

2. 完善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激励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

3.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

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有效减少污水外排。

4.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 加强监测和监管: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农村水体的水质情况。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6. 开展环保科普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环保自我护理能力。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1黑臭水体之所以形成:
黑臭水体是指污水中含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含量过高,特别是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大于允许水质标准,水质恶劣,色黑,臭味难闻的水体。

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一是水质基础较差,尤其是在河道、湖泊、河口等水环境较差的地方。

二是工业污染
源投入量大,特别是含氧有机污染源,放线菌等营养物质投入较多;
三是污水处理装置缺失或运行不良,污水未经处理连续排放至水体,
造成水体有机物积累过多,四是本身水体的生态系统已毁损。

2治理方案:
(1)控制污染源:建立严格的污染源控制,加强对污源的监督检查,积极防治水污染,及时发现神改善,限制空气污染等行为;
(2)污水处理机制:加强工业污水、日常污水、生活污水生物处
理机制,改善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3)开展清淤养护:加强水体河道的清淤养护,提高水体的流量,增加水体的稀释效果,是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少水体黑臭的效果;
(4)补充水生态:加强水域景观建设,增加水体植被,改善水体
环境,减少水体污染,补充水生态,增加水质清澈度;
(5)动物控制:及时发现黑臭水源,加强水体养护,持续加强动
物控制,减少污染物污染源;
(6)提高政策awareness:开展公务员、全民等层面的水污染防治意识教育,普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强化执法,扩大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技术对治理水质恶劣的黑臭水体的控制和根除发挥效用。

3结论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政策措施力度,构建起覆盖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积极贯彻实施中,尽快解决这一水体污染问题,其他部门也应在法规、政策、技术支持等方面大力加以协助,形成有效的联动治理效应,有助于控制和根除水质恶劣的黑臭水体。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李杰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李杰

河道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李杰发布时间:2021-06-08T16:11:10.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李杰[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

为了更好的了解黑臭水体问题,文章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判定标准以及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根据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关键词:河道;黑臭水体;成因;治理措施引言城市河道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区的河道,包括自然河流和人工沟渠,是城市时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功能密切联系,它不仅起到水体循环、调洪纳污、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净化水体。

然而,由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剧增、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河道水体普遍污染较重,甚至出现因污染而黑臭的黑臭水体,这类黑臭河道已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人居生活。

城市河道黑臭属于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主要由于大量有机物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水体中氧气大量被消耗,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从而使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臭气体如胺类、硫化氢等逸出水面,使水体发臭。

在此过程中部分金属污染物因在缺氧环境下反应,与水中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在水体中呈现黑色,致使水体发臭发黑,形成黑臭水体。

1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从理科方面分析是因为内部水体负荷超过了河道自身净化能力,诱发理化指标出现超标的现象。

黑臭水体及河道治理技术

黑臭水体及河道治理技术

四、具体工艺技术介绍
(二)内源污染控制技术介绍
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底泥疏浚、底质改良、增氧曝气
溶解氧的含量是反映水体污染状态的一丧重要指标 ,受污染水体溶解氧浓度的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随 之降低。当湖和河耗氧过度时,单靠天然复氧是不够的 ,必须利用人工曝气增氧,增加水体中氧量。人工曝气 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
四、具体工艺技术介绍
(一)外源污染控制技术介绍
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污水、养殖业废水、农田径流
小型养殖厂废水
发酵时,一部分物质被转化成为沼 气、微生物菌体和代谢物,一部分物质 被作为残渣而沉淀下来,而被沉下来的 沼液、沼渣中的大部分物质又都是新生 代,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是动植物的 优质饲料和肥料。
疏浚是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把富营盐、有毒化学品 及毒素的细菌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适当去除,来减少底泥内 源负荷和污染风险的技术方法。
底泥的疏浚方式分为干疏浚和带水疏浚两种类型: 干疏浚是疏浚前把水抽干,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池 塘、水库或小型河道,常用人力清挖、机械清挖; 带水疏浚常用设备挖泥船。
四、具体工艺技术介绍
大型养殖场(养殖户)废水
一般指商品猪100头、肉牛肉羊30 头以上蛋禽0.3万羽。
四、具体工艺技术介绍
(一)外源污染控制技术介绍
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污水、养殖业废水、农田径流
近年来,农田施用化肥量平均每公顷1200kg, 比10年前增加8倍,因肥料结构和施肥方法不当造 成化肥大量的流失吗,成为巢湖水质总氮、总磷 超标的重要原因。 控制农田氮磷流失措施
(1)滨水绿道
(2)栈道栈桥
(3)景观桥
3)柔性生态袋 生态袋袋体由致密聚丙烯(PP)长丝无纺 土工织物制成,具有良好的透水保土性能; 装填种植土后,土保持能力强,能有效防治 水流冲刷或降雨溅蚀作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生态袋袋体对植被友善,植物可以从里面长 出,也可以从表面扎根到袋体内,具有“固 根保土”作用。

水塘黑臭治理方案

水塘黑臭治理方案

水塘黑臭治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塘黑臭问题是指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质过量导致水质恶化,致使水体产生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

黑臭水体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威胁,而且易引发多种疾病。

为了改善水塘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制定水塘黑臭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本方案旨在消除水塘黑臭问题,改善水质,提供清洁的水环境,以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制定治理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水源净化、底泥修复、生态疏浚等,综合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

2.可持续发展:注重长期维护和管理,确保治理效果长久持续。

3.全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黑臭水体治理,提高公众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治理措施3.1 水源净化水源净化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关键环节,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净化方法:•水生植物净化:选择具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花等,植入水体中进行净化。

•曝气与加氧:通过曝气和加氧装置,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中有机废物的分解,改善水质。

•生物滤池:构建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净化水体。

3.2 底泥修复底泥是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底泥进行修复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常用的底泥修复方法包括:•生态修复:将适宜的微生物和植物引入底泥中,通过它们的作用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改善水质。

•植物修复: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将其植入底泥中,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

•物理处理:采用物理方法,如挖掘、翻晒等,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3.3 生态疏浚生态疏浚是通过改善水塘生态系统结构,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水质。

常用的生态疏浚手段包括:•建设湿地:在水塘周边建设湿地,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湿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净化水体。

•水生物种植:在水塘内部适当密度地种植水生物,如浮游植物、水生藻类等,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功能。

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黑臭水体治理方法黑臭水体是指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导致水体颜色黑暗、异味难闻的情况。

这种问题在城市水环境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黑臭水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对于黑臭水体污染源的管控非常重要。

需要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全面治理和监管,减少有机物质的排放和入水量。

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其次,需要采取适当的水文调控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加强河道清淤和水流畅通工作,促进水体的自我净化过程。

对于具有水利械工程条件的水体,可以适当地进行水流加速、增氧等技术手段来促进水体的净化过程。

此外,要加强湖泊、河道、水库水质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建设和科研攻关。

此外,要加强治理成效的评估和监测,对完成治理任务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问责。

第四,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环保知识普及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认识和支持。

鼓励居民参与水体治理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减少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不良行为。

最后,加强科研攻关,推动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创新。

开展高效除臭剂、藻类调控剂等技术研究,提升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黑臭水体治理的效果和速度。

总之,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加大投入和力度,才能实现黑臭水体的全面治理,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保护人民生活水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物质,主要为可溶性有机物、悬浮有机物和沉积有机物质3 大类。

有机物质主要由C、H、O、N、P、S 等元素组成,其生物化学组成极其复杂。

黑臭水体的上述特性为生物处理技术提供了基础,丰富的有机质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了营养源。

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酶技术及组合技术等。

1、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是指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搬动或输送,在其原位和易残留部位之间进行原位处理,其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

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有时也加入经过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及商品化的适宜微生物菌剂。

目前的原位生物修复法采用接种微生物法、土著微生物培养法、植物修复法等技术;对于接种有效微生物或基因工程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主要是从环境安全性因素来考虑。

2、复合酶污水净化剂是一种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天然有效复合酶类净化剂,不含任何菌体。

主要是帮助细菌分解不能直接分解吸收的大分子量复杂有机化合物。

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可有效地促进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乳化和溶解,并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应,激发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和环境无害,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水体中的DO 得以恢复,COD、BOD5 、NH3 - N 等污染指标迅速下降,水体的黑臭异味现象得以快速消除。

3、生物促进技术是国外流行的治污技术之一,通过对自然界中土著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为受污染水体创造一个能顺利完成污染物自然降解功能的环境,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特点是能对污染物进行原位处理,无需基建投资,效果理想且无副作用。

促生剂中含有氨基酸、微量营养元素和生长因子等,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提高生物氧化效果,促生剂中含有生化酶,能促进水体向洁净好氧水生态系统演替;使食物链延长,并稳定系统,提高耐冲击力。

使污染环境从根本上得到逐步改善,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有助于好氧微生物区系的建立,竞争性地抑制了耐污型微生物。

促生技术产品的代表是美国普罗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生物促生剂Probiotic Solutions 系列产品,最具代表性的广谱生物活化剂Bio Energizer 和解毒/剂Micatrol 。

4、微生物技术不仅用于水体净化,也用于水华控制。

控藻菌剂一是利用微生物菌剂降低水体硝酸盐浓度达到抑制蓝藻生长,广泛应用于游泳池、鱼塘等小水体;二是用于直接杀灭水华藻。

其中溶藻菌剂是利用微生物生长分泌物溶解蓝藻细胞;国外有研究并分离出菌株,水生所在20 世纪80 年代已分离出溶藻菌,并成功地完成了应用研究。

噬藻体(噬藻病毒) 杀藻是20 世纪90 年代起研究的新技术,至今国内外均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尚需时日。

5、组合生物技术是将污水物理处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物理修复的基础上,以微生物及耐污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为先锋生物逐步改善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从厌氧环境逐渐向好氧环境转变。

通常可通过将曝气充氧、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和耐污型先锋水生植物及生物促生剂进行组合,应用于黑臭水体净化与生态恢复。

组合技术对黑臭水体污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技术。

在组合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种单项技术在发挥了各自功效的同时获得了协调、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