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设计文档

智能小车设计文档
智能小车设计文档

目录

一、智能小车硬件系统设计 (2)

1.1智能小车的车体结构选择 (2)

1.2智能小车控制系统方案 (2)

1.3电源系统设计 (4)

1.4障碍物检测模块 (4)

1.4.1超声波传感器 (4)

1.5电机驱动模块 (5)

1.5.1驱动电机的选择 (5)

1.5.2转速控制方法 (6)

1.5.3电机驱动模块 (7)

1.6速度检测模块 (9)

1.6.1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9)

1.6.2电机转速检测方法 (10)

1.7通信扩展模块 (11)

1.7.1蓝牙透传模块 (11)

1.8硬件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2)

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3)

2.1 系统程序设计 (13)

2.1.1系统总体框图 (14)

2.1.2障碍物探测模块程序设计 (14)

2.1.3电机驱动模块程序设计 (15)

2.1.4速度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15)

2.1.5 寻迹模块程序设计 (18)

一、智能小车硬件系统设计

1.1智能小车的车体结构选择

目前常用的移动机器人运行机构的方式有轮式、履带式、腿式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适合于条件较好的路面,而腿式步行机器人则适合于条件较差的路面。为了适应各种路面的情况,可采用轮、腿、履带并用。在各种实用的移动机器人中以轮式机器人(Wheeled mobile robot,WMR)最为常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机械设计上非常成熟。本文中智能小车的设计思想是作为在路面环境较好的场合中工作的机器人使用,所以采用轮式机器人。机器人车体由车架、蓄电池、直流电机、减速器、车轮等组成,它是整个小车的基础部分。

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车轮个数来说,常用的为三轮或四轮,更多轮的机器人则多见于可变构形的移动机器人应用。四轮机构在稳定性方面强于三轮机构。而一般轮式移动机器人转向装置的结构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使用舵机转向,在此方式下前轮是自由轮,后轮是驱动轮,使用一个电机进行驱动,转向使用舵机控制转向轮(前轮)实现;另外一种方式使用差动控制转向,与舵机转向相同的是,后轮是驱动轮,但左、右轮使用独立的电机驱动,前轮为自由轮,转向通过控制左右驱动轮速度的方式实现。综合考虑到智能小车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转向精度的要求,系统采用了四轮差动转向式,其中后部两轮为驱动轮,前部两轮为随动万向轮。

1.2智能小车控制系统方案

在整个智能小车系统的总体设计之中,控制系统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系统的灵魂。控制系统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器人系统智能化水平的高低。机器人的各种功能都在控制系统的统一协调前提下实现,控制系统设计的策略也决定了整个机器人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可扩展性。

本次设计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具备了障碍物检测、自主定位、自主避障、PWM电机驱动、CAN总线通信、无线通信等一系列功能。根据上述所提及的智能小车的功能要求,课题研究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源模块、微控制器模块、障碍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速度检测模块、通讯扩展模块等部分。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1所示。具体设计过程中,各模块硬件以及软件部分力求相对独立,为日后的更新和后续升级提供便利。

图1.1 控制系统框图

在各个模块中,各模块功能划分如下:

电源模块

负责整个控制系统各部分的电源供给。包括驱动电机所需的12V电源和主控制器系统所需的5V和3.3V电源;

微控制器模块

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进行各种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协调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完成预定的任务;

障碍物检测模块

它由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光电传感器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然后传送相应信号给主控制器处理;

电机驱动模块

负责机器人左右轮的独立驱动,主要使用主控制器内置的PWM输出单元和电机驱动芯片配合,实现左右轮的差速控制;

速度检测模块

负责测量左右轮的实时转速,主要通过光电编码器和主控制器内部计数器配合检测车轮实时转速;

通信扩展模块

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部分,有线通信模块是上位机通讯;无线通信模块由主控制器通过串行接口USART与蓝牙透传模块之间进行通讯。

1.3电源系统设计

本课题设计的智能小车,能耗主要为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两部分。主控制器电源为+5V,而电机驱动芯片293D所需电源也为+5V,电机驱动所需电源为+5v,故可选择+5V为系统的主电源。设计选用6节1.2V容量为4500mAh的锂电池串联作为系统的供电电源。

1.4障碍物检测模块

障碍物检测是智能小车导航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小车实际运行中,传感器相当于小车的“眼睛",必须得到障碍物及其距离的信息,才能相应的规划自动避障导航算法。目前用于障碍物检测的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等。激光测距一般通过量测激光在发射点和目标点之间的传输时间来计算得到距离,它的原理和结构相对简单,但价格高。超声波测距是通过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遇到障物反射到被接收这整个过程中的时间差来确定距离,超声波传感器使用比较方便且价格便宜,具有信息处理简单,实时性强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实际使用中由于超声波发射束角过大,方向性差,只能得到障碍物简单的距离信息,无法得

到障碍物的边界信息。而红外光电传感器具有探测视角小,方向性强等特点,但无法确定障碍物的距离信息。本模块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光电传感器,使用数据融合的方法得到障碍物方位及其距离信息。

1.4.1超声波传感器

(1)超声波传感器简介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一种机械波,一般由换能晶片在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产生的,它的频率较高,但波长较短,一般产生绕射较少,且具有探测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常用于障碍物的检测。而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能够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上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这是一种既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又可以把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实际使用中超声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实现超声波传感器机电转换的物理效应的不同,可将超声波传感器分为压电式、电动式、电磁式等;压电式传感器在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比较广泛;而以结构分类,如单一传感器。

能同时实现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功能则将之称为收发同体式,如各自单独实

现,则称为收发同体式。本设计中选用压电式收发分体超声波传感器US-100,其实物图片如下图所示。

图1.2 超声传感器

本设计使用的US-100 超声波测距模块可实现0-4.5m 的非接触测距功能,拥有2.4-5.5V 的宽电压输入范围,静态功耗低于2mA,自带温度传感器对测距结果进行校正,同时具有GPIO,串口等多种通信方式,内带看门狗,工作稳定可靠。

1.5电机驱动模块

本设计中智能小车采用左右两轮独立驱动,采用差速转向舵机,每一个车轮分别由一个直流电机单独进行控制。以下从驱动电机的选择,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和电机驱动模块三个方面介绍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

1.5.1驱动电机的选择

移动机器人驱动电机常选用步进电动或者直流电机,。本设计中采用直流电机,它具有优良的速度控制性能,具体来说,它有下列优点:

1.具有较大的转矩,从而能够克服传动装置的摩擦转矩和负载转矩;

2.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可以适应复杂的速度变化和控制信号的变换;

3.电机的负载特性硬,有较大的过载能力,确保运行速度不受负载冲击的影响,增加的系统的可靠性:

4.直流电机的空载力矩大,在控制系统发出停转的同时可以立刻响应,并且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矩阻止机器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移动;

5.直流电机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直流电机相对其他电机来说运动起来平稳,而且噪声小。

本设计选用的直流电机,其主要技术参数是:电机的额定电压5V,其额定功

率为5W,每分钟转速输出为100转,电机自带减速器。

1.5.2转速控制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调节励磁磁通的励磁控制方法和调节电枢电压的电枢控制方法。其中励磁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在低速模式时磁极极易饱和,故调速范围有限,而在高速模式下,由于经常要换向,换向火花较大,且较易受到换向器结构强度对换向的限止,且由于励磁线圈电感较大,造成控制时动态响应较差,故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在直流电动实际转速控制中电枢控制应用较为广泛。而根据在电枢电压的控制和驱动中对半导体功率器件的使用不同,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线性放大驱动,它是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其线性放大区间。这种方式控制原理较简单,且输出波动较小,因工作在线性区间,故线性好,且对邻近电路干扰较小:但是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线性区会产生大量热量,会消耗大部分电功率,故此方式下效率较低,且需考虑散热问题,故此种方式只适用于驱动微小功率直流电动机。绝大多数直流电动机采用另外一种电驱电压控制方式,即开关驱动方式。这种方式下使用开关信号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开启和关闭状态,通过输出脉宽调制PWM电平来控制电动机电枢电压,实现调速功能。由于一般微控制器都可输出PWM脉冲电平,故较容易在微控制器上实现此控制。

使用PWM的一个优点是从主控制器到被控系统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无需进行数模转换,可使信号保持为数字形式,可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统噪音。在实际应用中有二种方式可产生PWM信号,它们的原理是在固定时间内,通过改变占空比或者频率来得到不同的PWM信号。第一种方式在不改变占空比大小的前提下,改变频率,从而得到恒定占空比但频率不同的脉冲信号。它通常被称作脉频调制(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这种方法可在固定时间内产生许多不同频率的信号,而电机作为一种电感量相当大的元器件,在不同频率信号输入影响下会产生振动,也极易产生噪声,故在移动机器人电机控制中这种办法不常用。另外一种是在固定时间内不改变频率,改变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得到频率恒定但占空比不同的PWM信号。其波形如图2.12所示,在一个周期内改变高电平的持续时间,即可改变信号的占空比。而如图所示,ON区间高电平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相应的占空比越大,在实际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固定频率下改变占空比的PWM技术。

图1.3 PWM控制产生的波形

PWM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在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输入PWM脉冲,在ON的时间内,由于输入是高电平,此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机可以转动。而在OFF时间内,由于输入是低电平,此时三级管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电机将停转。但由于续流二极管的存在,在由ON的时间切换到OFF时间内,电机线圈内部将储存部分能量,能够提供给电机使之能够在PWM脉冲的OFF区间,能继续维持运转状态。

图1.4 基于PWM速度控制

1.5.3电机驱动模块

在智能小车使用直流电机实现其行走能力,小车行走需进行前后两个方向的行进,在避开障碍物时需通过调速电机转速实现转向。直流电机在此行进状态下工作所消耗的电流和电压都较大,其转动方向的改变需要通过改变所加电压的极性实现。在电机实际使用中,常使用专门的电机驱动芯片进行控制。

本设计使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L293D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小车人左、右驱动轮的直流电机。使用电机驱动芯片不仅可以大大简化硬件电路,而且输出功率较大,有利于电机转速的稳定。L293D电机驱动芯片符合TTL(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接口标准,它可直接用于驱动一些大功率感性负载,如直流和步进电机、继电器等,可通过对芯片控制信号输入端进行逻辑设定就可实现电机驱动电压的极性转换,即实现方向变化的调整。并且L293D芯片具有工作时发热量较低,体积较小,且单芯片可独立控制两个电机,因此非常适合于本文的设计需要。

L293D为四通道输出,可用于控N-个电机。其中Vccl、Vcc2这2个端口为电源输入端,其中Vccl为L293D芯片工作电源输入端,本设计采用默认值+5V。Vcc2为电机的工作电源输入端,最高可达+36V,本设计采用选用电机的标准值+12V 供电。其引脚1,2EN、3,4EN、1A、2A、3A、4A这6个端口均为控制信号输入端,配合控制2个电机的各种工作状态,如正转、反转、刹车和停止。其中1,2EN、1A、2A端口配合控制一个电机,另外3个端口配合控制另外一个电机。1,2EN和3,4EN 全称是CHIPENABLE,高电平有效。实际使用中与主控制器PWM输出信号连接,当EN引脚输入为高电平状态时,其控制的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反之则处于停止状态。引脚1Y、2Y、3Y、4Y为电机控制输出端,其中1Y、2Y两路用于控制一个电机的动作,另两个端口用于控制另外一个电机的动作。以L293D第一路的控制信号输入为例,给出了不同控制端电平输入状况下的电机工作状况,具体表格如下表所示。

表1.1 L293D工作控制端真值表

根据上表可知,当1,2EN端输入为低电平时,电机工作状态为停止,只有EN 端输入为高电平时,电机才能工作在正转、反转、刹车状态。而控制端1A和2A 输入电平为反相时,电机才能转动。两端口输入电平同相时,电机工作在刹车状态下,此与电机停止状态相当。故为了减少控制端的输入,将1A和2A的状态可设置为始终反向,使电机工作在转动模式,而电机停转可直接控制EN端输入为低电平得到。故在电路设计中,在主控制器的通用I/O口与L293D控制端之间添加两个反相器,从而可实现了使用单个I/O控制电机实现转向改变。可使整个电路设计

简化,也方便进行相关程序设计。具体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1.5 电机驱动电路

1.6速度检测模块

电机作为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源,转速控制是实现系统高性能伺服驱动的关键,因此,电机转速的控制精度是控制系统首要考虑的问题。而控制系统要想获得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就必须采用基于反馈信号的闭环控制系统,即增加测量电机转速的传感器。此类测速传感器按测速原理来分类,主要有电磁式和光电式两类,其典型的代表分别是霍尔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由于光电式测速系统具有低惯量、低噪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等优点,常用于高精度力矩电机的转速测量与反馈。光电式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和混合式三种。本文选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它具有结构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达几万小时以上、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长距离传输等优点。主控制芯片STM32F103C8芯片内部具有4个定时器,TIMl 为高极控控制定时器,TIM2、TIM3和TIM4为3个独立的通用定时器。定时器具有编码器输入接口和内部计时的功能,本设计中采用定时器用于实时转速测量。1.6.1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是以脉冲形式输出的传感器。通常装在被检测轴上,随被

测轴一起转动,从而检测电机的转速。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它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2,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器件l 和接收器件检测若干脉冲信号。当电机转动时,由于圆盘安装在轴上,也随着一起转动。当圆盘旋转一个节距时,接收器件获得二组正弦波信号组成A、B,此两组信号相差90度相位差。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即电机的旋转方向。C相产生的脉冲为基准脉冲,又称零点脉冲,光电编码器每转一圈产生一个脉冲,通过对单位时间内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进行相应计算即可得出当前电动机的转速。

图1.6 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

1.6.2电机转速检测方法

由上可知本文采用的是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作为电机转速测量装置,测速原理是通过对单位时间脉冲进行计数。但实际中用于测量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方法是测量在规定时间内的脉冲个数,即测量频率来计算得到转速值,此方法称为M法(测频法),它在转速为高速的情况下精度较高。第二种是测量连续二个脉冲之间的时间差从来计算得到实时转速,此方法被称为T法(周期法),此方法在转速为低速情况下精度较高。第三种是同时测量时间和此时间内脉冲个数来计算得到转速,此方法被称为M/T法(频率/周期法)。此方法结合了以上测频法和测周期法的优点,在实际中较为常用。

而小车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需要避障,需工作在高速和低速两种模式,故使用M/T法(频率/周期法)来测量车轮的实时转速。以下以实际公式说明此方法的计算过程。设光电码盘每转一圈输出P个脉冲,在TI(单位为s)时间内,编码器输入

m1个脉冲,则电机的转速Ns(单位为r/min)由以下公式计算: 1

160PT m N S = (1) 在T2(T2=Tl+AT ,单位为s)时间内,设此时主控制器内部计数频率为fc ,计数值为m2,使用T 法(周期法)计算T2,可由以下公式得到: c

f m T 22= (2) 将公式2带入公式1中可以计算得到转速: 2

160pm m f N c s = (3) 由上式可见,这种测速方法的原理是:在T2时间内,可得到外部输入脉冲个数为ml ,由主控制器内部计时频率fc 得到的脉冲个数为m2。首先使用公式2计算时间T ,然后代入公式1中按公式3计算电机转速。由上可知,公式1使用的是M 法(测频法),而公式2是使用的T 法(周期法)。故公式3集中使用了这两种测速方法,M 法(测频法)和T 法(周期法),故称此测速方法是M/T 法(频率/周期法)。实际中使用主控制器内部的定时器编码器输入接口得到ml ,内部计数模式得到fc 和m2,使用公式3即可得到小车左、右轮实时转速。

1.7通信扩展模块

本设计以上所用的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等构成的智能小车为半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依靠其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进行决策,进行诸如路径规划、定位、导航等自主操作。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在一定情况下机器人的行为需要人为的干预,所以小车必须具有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即通信接口。本设计的通信模块主要是蓝牙透传模块ZK-07。

ZK-07是新一代无线蓝牙数传模块,能够透明传输任何大小的数据,而用户无须编写复杂的设置与传输程序。同时具小体积, 宽电压。模块外部接口采用透明数据传输传输方式,能适应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所收的数据就是所发的数据。同时蓝牙从机设备能方便与蓝牙适配器,PDA 与带蓝牙的手机串通信非常方便。

1.7.1蓝牙透传模块

蓝牙有主机从机从之分区别如下:

1、主机模块只能配对ZK-07 的从机模块,主机模块之间不能配对连接,主机模块也不能跟带蓝牙的电脑或者手机等其他蓝牙设备配对

2、从机模块可以跟带蓝牙的电脑或者部分带蓝牙的手机配对使用,从机模块之间不能连接

3、主机模块的AT 指令比从机模块少了AT+NAME 指令,其他指令相同

4、主机模块和从机模块均不能切换工作模式,只能是单一的工作模式(主或从)

5、区分主机与从机,主机上面带白点(标记),从机不带白点蓝牙模块串行通信格式,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的通信格式,即通常所说的8-N-1通信格式

主机模块和从机模块的接口均为5V电平,可以直接连接各种TTL电平带串口MCU直接连接,设置参数可以用MCU或者USB转串口,或者增加MAX232转换电路后的电脑串口。

蓝牙模块与PC 232串口相连:

图1.7 USB口与蓝牙模块相连

TXD:发送端,一般表示为自己的发送端,正常通信的时候接另一个设备的RXD。

RXD:接收端,一般表示为自己的接收端,正常通信的时候接另一个设备的TXD。

正常通信时候本身的TXD 永远接设备的RXD。

1.8硬件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要提高控制硬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必须依靠一系列可靠性技术来保证。产生系统故障的因素有很多,从故障产生的位置来分类,一种是由系统外部环境引起的干扰,可通过系统故障反应出来;另外一种是系统内部因为不同原因而引起

的故障。而为了防止故障的产生,必须对故障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的给出解决措施。以下列举了一些防干扰的措施:

1.滤波

滤波是抑制传导干扰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在电源线输入端、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并联电容,可以抑制电源产生并向电路反馈的干扰,也可以抑制来自电路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

2.抑制自感电动势干扰

在系统电路中,使用了电动机驱动。而电动机是一种电感量很大的器件,电感器件在通过不稳定且变化的电流时的情况下要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实际小车行进中,电动机经常要起动、停机和调速。在此过程中,电动机会产生很大的反电动势,从而引起电磁干扰。它会干扰其它回路,影响整个硬件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抑制电动机反向自感电动势对电路的干扰,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在电动机二端都并联了二极管。

3.接地技术

接地技术是提高硬件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良好的接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系统内部噪声,防止外部电磁干扰的侵入,提升整个硬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硬件系统中存在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两种,故其接地应分开考虑。在低频电路中,由于PCB板上布线和器件之间的电感对电路的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系统影响较大,故接地屏蔽线可使用一点进行接地。而在高频电路中,由于高频导致的地线阻抗变得很大,在实际应用中应重点考虑降低此阻抗,故应采取电路就近位置接地的方法。

4.看门狗技术

看门狗(Watchdog)的作用是在单片机受到干扰进入错误状态后,如软件跑飞等,可在系统内部产生一个中断,使系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可靠的复位。因此,看门狗是保证系统长期、可靠和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主控制器STM32F103C8内置2个看门狗,给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时间的精确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这2个看门狗(独立看门狗和窗口看门狗)可用来检测和解决由软件错误引起的故障;它的实际应用是开启一个内部计数器,当它达到给定的超时值时,会触发一个系统中断或产生系统复位。

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1 系统程序设计

2.1.1系统总体框图

智能小车的控制主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处理超声波测距、红外传感器测距、电机驱动、转速检测、CAN总线数据收发以及外部无线通讯指令接收等等。当接收到外部指令时,执行相应指令程序,如没有接收到指令,则运行障碍物检测程序,如检测到前方没有障碍物时,小车向目标点行进;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则进入避障处理服务子程序,小车实施避障,最后进行CAN总线数据收发,本小车主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2.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1.2障碍物探测模块程序设计

因障碍物检测所用到的传感器分为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以本模块分为超声波探测模块。

超声波传感器模块:

本模块软件设计的主要作用是:首先通过延迟的方法,通过主控制芯片的一个FO口输出超声波测距模块所需的高电平触发信号,同时开始计数,为防止测距中的“盲区”现象,使用延时程序对输入中断进行一段时间的延迟,延时完成后打开处理检测回响信号的中断。在计数完成前,如产生中断,则转到相应中断服务程序,进行障碍物距离的计算。如在计数过程中并无此中断产生,则返回前方

无障碍的讯息给主程序处理。

本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测距的初始化、输出触发信号、计时程序开始、回响信号产生中断等。本模块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2.2 障碍物探测模块程序流程图

2.1.3电机驱动模块程序设计

本模块主要实现左右轮的PWM控制,使用定时器TIM4的两个输出通道PB6,PB7端口为电机的PWM输出,使用PBl0,PBll作为与电机驱动芯片的使能端口,通过调整这两个端口的输出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以及停止。使用五个基本运动控制函数来控制电机,具体如下:

前进函数:Void Motor_Advance(u8 Speed Stand)

后退函数:Void Motor Speed Stand)

左转函数:Void MotorTumLeft(u8 Ane;1e_B)

右转函数:Void MotorTumRight(u8 Angle_B)

停止函数:Void Motor Stop(void)

2.1.4速度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1)速度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本模块采用定时器l、2分别对外部脉冲输入计数,以定时器1为例,本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如下:

首先设置PAl2为左侧轮脉冲输入;然后对TIMERl进行配置,具体程序如下:TIM DeInit(TIMl); //配置TIMERl作为计数器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0xFFF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0x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0x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TIM_CounterMode Up;//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lnit(TIMl,&TIM_TimeBaseStructure);//Time base configuration

TIM_ETRClockMode2Config(TIMl,TIM_ExtTRGPSC_OFF);,

TIM_ExtTRGPolarity_Nonlnverted,0);

TIM_SetCounter(TIMl,0);

TIM_Cmd(TIM1,ENABLE);//开启定时器1

(2)调速控制算法

本设计为直流电机增加了速度检测,使电机控制成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算法选择上,PID算法在电机控制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PID算法结构图如图2.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PID分为三个部分:Kp(比例部分):可以减少系统的稳态误差但不能彻底的消除,可以增加系统的快速性

Ki(积分环节):可以彻底消除稳态误差但是会使系统的瞬态响应变的更不稳定。

Kd(微分环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少超调量,和提高瞬态响应的性能。

图2.3 PID结构图

在实际PID算法设计中,需要对参数进行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整定步骤。实际顺序如下,首先整定比例部分,如果调节比例调节器参数,系统控制的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则需引进积分环节,若同时使用上述比例和积分部分,能消除静差,但动态过程中经反复调试后仍达不到要求,这时必须加入微分环节。调速程序中采用的是增量式PID算法,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效果好、使用灵活等特点。

以下是实际程序中PID算法原型:

u

k

u?

k

+

k

e

q

?

+

=

+(2-1)

q

+

?

-

+

e

(

1

(

)1

2

)

(

)2

e

)

k

(k

q

)1

(

q+

Kp

Ts

?

=(2-2)

+

1(

/

Ti

/

)

0Ts

Td

q?

+

?

Kp

=(2-3)

1(

)

Td

/

2

1Ts

2?

=(2-4)

q/

Ts

Td

Kp

公式2-1中u(k+1)代表k+1时刻控制输出值;u(k)代表k时刻控制输出值:

e(k+2)为k+2时刻的速度的给定量与输出量的误差时间函数;e(k+1)为k+1时刻的速度的给定量与输出量的误差时间函数:e(k)为k时刻的速度的给定量与输出量的误差时间函数;Kp为速度比例系数;Ts为采样时间(本设计取0.1s,即每隔100ms 进行一次调整);Ti为积分时间;Td为积分时间。以下给出了程序中PID参数的计算程序:

float q0,ql,q2,Kp,Ts,Ti,Td; //PID参数

void PID_Init(void)

{

Kp=O.1; //P调节为0.15,乘以70%等于0.105

Ts=0.1: //100 ms的中断

Ti=3.5: //Ti调节为3.5

Td=0;

q0=Kp×(1+Ts/Ti+Td/Ts);

ql=Kp×(1+2xTd/Ts);

q2=Kp×Td/Ts;

}

float PID_Algo(float ek2,float ekl,float ek,float uk)

{

float ukl;

ukl=uk+q0×ek2+q1×ekl+q2×ek;

return ukl;

}

系统通过时钟定义的lOOms中断来进行速度调整,以左轮调速为例,其相关代码如下:

COUNT_L=TIMl—>CNT; //用计时器1计算左轮在0.1秒里脉冲数

Dist_L=Dist_L+COUNT_L: //左轮行程脉冲数

ek0-L=ekl_L;

ek_L=ek2_L;

ek2_L=Speed_Stand_L—COUNT_L;

Orig_Value=TIM_GetCapturel(TIM4);//获取上次的占空比

PWM_L=PID_Algo(ek2_L,ekl_L,ek0_L,Orig_Value);//调用PID算法计算占空比

if(PWM_L>143)

PWM L_143;//占空比不能超过143

TIM_SetComparel(TIM4,PWM_L);//对左轮重新设定占空比

2.1.5 寻迹模块程序设计

此模块是为智能小车、机器人等自动化机械装置提供一种多用途的红外线探测系统的解决方案。使用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管等分立元器件组成探头,并使用LM339电压比较器(加入迟滞电路),防止临界输出抖动做为核心器件构成中控电路。此系统具有的多种探测功能能极大的满足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小型系统的应用。寻迹程序主要部分如下面所示:

void main(void)

{

delay(100); //延时一段时间

run();

while(1)

{

//有信号为0 无信号为1

if(Left_2_led==0&&Right_1_led==0)

run();

else

{

if(Right_1_led==1&&Left_2_led==0) //右边检测到黑线 {

Left_moto_go; //左边两个电机正转

Right_moto_back; //右边两个电机反转 }

if(Left_2_led==1&&Right_1_led==0) //左边检测到黑线

{

Right_moto_go; //右边两个电机正转 Left_moto_back; //左边两个电机反转

}

}

}

}

智能婴儿车设计报告样本

智能婴儿车设计报 告

智能制造论文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多功能智能婴儿车

一、简介: 本设计是涉及触摸感应和电磁感应的触摸感应式婴儿车智能刹车装置,哭声检测智能摇摆及报警装置,大小便检测报警装置,婴儿车智能追踪定位装置,手动可调摇篮摇摆频率装置。这些智能设计旨在防止婴儿车在有坡度的地方无人推行时发生溜动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而且跟踪定位婴儿车的位置,使婴儿车时时刻刻都在身边,哭声检测智能摇摆及报警装置和手动可调摇篮摇摆频率装置是用于减轻婴儿照看者的负担,不用时时刻刻守在婴儿旁边,大小便检测报警装置是为了提醒照看者婴儿是否大小便,方便照看者给婴儿换尿布。 本创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实现婴儿车在有人控制时正常行驶,无人控制时停止锁住无法滑动,避免发生事故,而且提醒照看人婴儿车内婴儿的各种信息。 二、技术背景: 照顾孩子的父母或是保姆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孩子身边,特别是在晚上,而且人们不可能因为孩子其它事什么都不做。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设计出了智能婴儿车,它能帮助父母花更少的时间更好得照顾好婴儿,使婴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且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做些家务及一些其它事情。智能婴儿摇篮能够提供给宝宝舒适摇晃,又能够经过自动移动和自动避障及自动追踪,使得妈妈们也可腾出手来处理家务或者休息。从而大大的减轻了

婴幼儿父母的劳动负担。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让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0到4岁的孩子用的是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出游时的必须品,而当今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婴儿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婴儿车停放位置不当或婴儿的活动等其它原因,婴儿车可能会发生溜动,从而引发意外事故,而婴儿坐在婴儿车内不具有制止婴儿车运动的能力以致发生碰撞而导致惨剧发生。现已发生多起因为家长的疏忽导致的婴儿车滑动引起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性是购买婴儿车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婴儿车不具备很强的安全性,就极其容易伤害到脆弱的婴儿。因此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婴儿车应具有自动制动的能力,特别是在无人看管时。 现有的婴儿车安全装置旨在人工制动,需要在停放时人工打开刹车,可是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安全隐患的存在从而忽略这个步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在的婴儿车安全装置并不能解决无人看管时引发的安全隐患。 该创造正是要实现婴儿车智能化,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很大地提高婴儿车的安全性,这个设计的应用范围较广,同样也能够用于残疾人的推车等。该设计轻巧方便,功耗低,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三、关键词:

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

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 作者:冯惠秋吕宁黄帅峰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1期 智能车辆是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讯导航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学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笔者设计制作的多功能智能小车,就是这种综合体的一种尝试。小车各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两电动机为主驱动,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类信息,送入单片机,处理数据后完成相应动作,实现小车的多功能自动控制。 一、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由单片机主控单元、寻迹模块、避障模块、铁片检测模块、寻光模块、调速模块、距离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摄像模块和电脑终端遥控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1.单片机主控单元 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主要任务是扫描无线/按键输入信号,启动/停止智能小车,在智能小车行走过程中不断读取各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产生占空比不同的PWM脉冲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同时将相关数据送液晶显示器显示。其中,P2口用于液晶显示,P1.0一P1.3控制左右两个电机,P1.4、P1.5、P1.6为三个按键接口,P0口接8路传感器,P3.2接黑白光栅码盘的输出信号,P3.3接检测铁片信号,P3.7接声光报警,P3.5、P3.6 、P3.7接LCD1602的RS、R/W和EN控制端。 小车车体采用了两个传统型车轮作为主动轮,为保持车体平衡,在小车的前方安装了一个万向轮,可以实现零半径旋转。 2.寻迹模块 采用5对红外线传感器RPR220,放置在小车车头的偏左、左、中、右、偏右五个方向,分别检测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偏转情况,使小车能够寻找具有一定黑白对比度的黑线,进行沿直线行驶和沿弧线行驶。 3.避障模块 采用红外线避障方法。由于红外线受外界可见光的影响较大,所以,采用250Hz的信号对38KHz的载波进行调制,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4.铁片检测模块 这一模块使用的是一体化电感式接近开关LJ18A3-8-Z/BX。

智能小车课程设计

智能循迹小车 【摘要】 本课题是基于低功耗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小车系统以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器;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一、实验目的 这次设计智能小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怎样能够活学活用,深入的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能够灵活敏捷的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完成基本的要求。并能完美的完成这次实训。 根据老师给的控制要求,和自己的发挥扩充能力,独立的,大胆的去实践,开拓创新,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到实际电路当中去。 二、设计方案 该智能车采用红外传感器对赛道进行道路检测,单片机根据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状态判断小车当前状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发出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小车姿态的控制。 三、各芯片说明 W981216BH-6 一种髙速度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具有1M 字(words) *4 层(banks)*16 位(bits)的存储结构组织.传输数据带宽最高达166M 字/秒(-6)。

对SDRAM是否访问是突发导向。在一个页面连续的内存位置可在一个1, 2, 4, 8或整页突发访问时长和行选择组由活动命令。列地址自动生成的SDRAM 的内部计数器在突发运作。随机栏也可以通过阅读在每个时钟周期提供其地址。该多组特性使交织在内部银行隐藏预充电时间。通过让一个可编程的模式寄存器,该系统可以改变突发长度,延时周期,交错或连续突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性能。 W981216BH是在理想的主内存高性能应用。 特征: 1、.3V±0.3V电源 2、截至143 MHz时钟频率 3、2,097,152字×4层×16 位组织 4、自动刷新和自刷新 5、CAS 延时:2和3 6、突发长度:1, 2, 4, 8,和整页 7、突发读,写单人模式 8、自动预充电和预充电控制 9、4K刷新周期/ 64 ms TE28F160C3BD70(快闪记忆体)

基于STM32 智能抓物小车的设计 电子设计II课程报告

摘要 本实验主要分析把握对象的智能车基于STM32F103的设计。智能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STM32F103控制器、伺服驱动电路、红外检测电路、超声波避障电路。本试验采用STM32F103微处理器作为核心芯片,速度和转向的控制采用PWM技术,跟踪模块、检测、障碍物检测和避免功能避障模块等外围电路,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小车行驶时,避障程序跟踪程序,具有红外线跟踪功能的汽车检测电路。然后用颜色传感器识别物体的颜色和抓取。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伺服控制功能,简单的智能车跟踪和避障功能的软件设计和控制程序,在STM32集成开发环境IAR编译,并使用JLINK下载程序。 关键词:stm32;红外探测;超声波避障;颜色传感;舵机控制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mainly analyzed the grasping object intelligent car based on STM32F103 desig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llig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STM32F103 controller, servo drive circuit, infrared detection circuit, ultrasonic obstacle avoidance circuit. This test uses the STM32F103 microprocessor as the core chip, the speed and steering control using PWM technology, tracking module and detection, obstacle avoidance module for obstacle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function, other peripheral circuit to achieve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he car is moving, obstacle avoidance procedures prior to tracking program, car tracking function with infrared detection circuit. Then use color sensor to recognize object color and grab. On the basis of the hardware design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servo control function, simple intelligent car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of the software design, and the control program is compiled in the STM32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AR, and download the program using Jlink. Key words: STM32; infrared detection; ultrasonic obstacle avoidance; color sensing; steering control

智能循光小车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循光小车设计 教学单位: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完成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智能小车设计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考核 项目设计说明书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20160060156

姓名:张一鸣 2017年6 月14日 考核项目及要求 项目一: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1.考核要点 (1) 掌握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电机驱动的制作方法; (3) 掌握焊接技术; 2.作品要求 学生自行运用工具进行作品的设计制作,作品达到电路连接正确、布局合理、美观整洁。 项目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设计制作 1.考核要点 (1) 掌握单片机在实际操作中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板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蓝牙遥控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液晶模块、 报警模块电路等的设计; (3) 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绘制实验板所包含的所有模块电路; (4) 熟练使用keil编程软件编写各模块电路的演示程序。 2.作品要求 学生自行运用工具进行作品的设计、仿真及演示,达到正确实现、布局合理、美观整洁。 项目三:智能小车底盘设计 1.考核要点 (1) 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部分机械机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智能小车的整体安装方法。

2.作品要求 学生独立设计安装,车身结构美观,布局合理,功能实现。 目录 1.功能说明 (1) 1-1.蓝牙无线遥控 (1) 1-2.实时温度显示 (1) 2.硬件设计 (2) 2-1.元器件选择 (2) 2-2.硬件设计原理说明 (4) 3.软件设计 (5) 3-1.程序总体设计 (5) 3-2.程序详细设计 (5) 4.测试与总结 (6) 4-1驱动电路板测试 (6) 4-2控制电路板测试 (6) 4-3最终整体效果 (7) 4-4总结 (7)

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智能小车 学校:江汉大学 学院:物信学院 班级、姓名: 10通信曹聪慧 10自二彭洋

摘要: 本系统采用STC89C52作为主控制芯片,采用7805作为稳压芯片,采用L9110芯片作为直流电机驱动,在PWM 控制下,小车自动寻路,快慢速行驶和转向。三者的结合使小车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用霍尔元件测速,用1602液晶把速度显示出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PWM调速、自动循迹,测速

目录 1.系统方案 (4) 1.1 车体设计 (4) 1.2 控制器模块 (4) 1.3电机模块 (4) 1.4电机驱动模块 (5) 1.5测速模块 (5) 1.6电源模块 (5) 1.7最终方案 (6) 2.系统硬件设计 (7) 2.1电源模块的设计 (7) 2.1控制模块的设计 (6) 2.1循迹模块的设计 (6) 2.1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 (7) 2.1测速模块的设计 (7) 3.软件程序的设计 (10) 3.1总体流程图 (10) 3.2软件大体思路 (10) 4.系统功能测试 (9) 4.1 问题分析及解决 (10) 5.总结 (12) (附录)

系统方案 1.1 车体设计 自己制作电动车。一般的说来,自己制作的车体比较粗糙,性能不太稳定。但只要对车体仔细制作,通过优良的控制算法,也能实现控制小车前进转弯的功能。 1.2 控制器模块 采用STC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STC89C52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的51内核的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空间的可反复擦些1000次的Flash只读存储器,具有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IO口,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且该系列的51单片机可以不用烧写器而直接用串口或并口就可以向单片机中下载程序。我们自己制作51最小系统板,体积很小,下载程序方便,放在车上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 1.3电机模块 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实现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方向控制。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可以精确地控制角度和距离。缺点是相对体积较大,力矩比较小,容易失步,而且价格比较昂贵。 方案二:采用普通直流电机。直流电机运转平稳,精度有一定的保证。直流电机控制的精确度虽然没有步进电机那样高,但完全可以满足本题目的要求。通过单片机的PWM输出同样可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速度,实现电动车的速度控制。并且直流电机相对于步进电机

简易智能小车设计方案

简易智能小车设计方案 一、设计总览 本设计以单片机小车的控制核心,设计分为 5 个模块:前轮PWM 驱动电路、显示及声光指示模块、轨迹探测模块、障碍物探测模块、光源探测模块。前轮PWM 驱动电路用于转向控制;后轮PWM 驱动电路用于方向和速度控制;探测模块利用三个光感元件,对黑色轨道进行寻迹;障碍物探测模块用于对两个障碍物进行探测;光源探测模块利用三个光敏电阻制成,用于寻光并确定光源角度,以期获得较为精确的转向值。绕障方案利用障碍物较低这个重要条件,在C 点出发后,利用光敏电阻获得光源的方向 1.轨迹探测模块设计 ●用三只光电开关。 一只置于轨道中间,两只置于轨道外侧,当小车脱离轨道时,即当置于中间的一只光电开关脱离轨道时,等待外面任一只检测到黑线后,做出相应的转向调整,直到中间的光电开关重新检测到黑线(即回到轨道)再恢复正向行驶。现场实测表明,虽然小车在寻迹过程中有一定的左右摇摆(因为所购小车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光电开光之间的距离到达不了精确计算值 1 厘米),但只要控制行驶速度就可保证车身基本上接近于沿靠轨道行驶。 2.数据存储 ●直接用单片机内部的 RAM 进行存储。 虽然不能在断电后保存数据,但可以在实验结束后根据按键显示相应值。而且本实验的数据存储不大,采用 RAM 可以减少 IO 接口的使用,便利 IO 接口分配,故此方案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的优点,更符合实际需求。 3.障碍探测模块方案 考虑到在测障过程中小车车速及反应调向速度的限制,小车应在距障碍物40CM 的范围内做出反应,这样在顺利绕过障碍物的同时还为下一步驶入车库寻找到最佳的位置和方向。否则,如果范围太大,则可能产生障碍物的判断失误;范围过小又很容易造成车身撞上障碍物或虽绕过障碍物却无法实现理想定向方案。 ●采用一只红外传感器置于小车右侧并与小车前进方向呈一固定角度。 基于对C 点后行车地图中光源及障碍物尺寸、位置的分析,我们采用了从 C 点出发即获得光源对行车方向的控制,在向光源行驶的过程之中检查障碍物并做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单片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智能循迹小车 院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班级:1001104 设计者:陈哲 学号:1100100534 指导教师:周庆东 设计时间:2013/9/2—2013/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报告 (一)立项背景 本次的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能够通过红外对管识别黑线、通过PWM电路模块进行调速跟踪黑色条纹带以及通过LCD液晶模块进行脉冲、速度、PWM的占空比三个参数的显示的智能小车。控制板的设计以16位的MC9S1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MC9S12XS128是一款功能强大的16位微控制器,具有非常丰富的片上资源,如:10位精度的ADC,节省了片外AD;强大的定时器,方便对电机进行控制,可以进行浮点型运算。另外还有精密的比较器,大容量的RAM和ROM,可存储大容量的程序。驱动板则以L289N 驱动芯片为核心,应用红外对管和LCD液晶模块,成功的实现小车的循迹、测速、调速和显示功能这四大功能。课题完成了红外对管、单片机、控制板、驱动板选择,采购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以传感器和电路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的安排,并完成了整个硬件的安装工作。除此之外,还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了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基本实现了智能小车要求实现的预期的功能。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所以选择“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循迹设计”一题作为尝试。 本次设计主要解决问题是如何实现所要求的四大功能,最后完成硬件实物的组装,并编制相关程序,使其实现功能的融合,做出具有预先要求功能的实物。 (二)课题目的 在我们基本掌握了51单片机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之上,本学期开学初,单片机课程设计给了我们更大的挑战,课题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熟练其他更加高级的单片机的使用方法、提高程序的编写能力 (2)掌握单片机系统外扩器件的连接与使用 (3)学会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完成任务 (4)掌握软件和硬件调试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三)设计思路

智能小车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智能小车设计 打开命令行终端的快捷方式: ctr+al+t:默认的路径在家目录 ctr+shift+n:默认的路径为上一次终端所处在的路径. linux@ubuntu:~$ linux:当前登录用户名. ubuntu:主机名 :和$之间:当前用户所处在的工作路径. windows下的工作路径如C:\Intel\Logs linux下的工作路径是:/.../..../ ~:代表的是/home/linux这个路径.(家目录). ls(list):列出当前路径下的文件名和目录名. ls -a(all):列出当前路径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名,包括了隐藏文件. .:当前路径 ..:上一级路径 ls -l:以横排的方式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total 269464(当前这个路径总计所占空间的大小,单位是K) drwxr-xr-x 3 linux linux 4096 Dec 4 19:16 Desktop 第一个位置:代表的是文件的类型. linux系统下的文件类型有以下几种. b:块设备文件 c:字符设备文件 d:directory,目录 -:普通文件. l:连接文件. s:套接字文件. p:管道文件. rwxr-xr-x:权限 r:读权限-:没有相对应的权限 w:写权限

x:可执行权限 修改权限: chmod u-或者+r/w/x 文件名 chmod g-或者+r/w/x 文件名 chmod o-或者+r/w/x 文件名 第一组:用户权限 第二组:用户组的权限 第三组:其他用户的权限. chmod 三个数(权限) 文件名 首先根据你想要的权限生成二进制数,再根据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的三位数 rwxr-x-wx 111101011 7 5 3 chmod 753 文件名 rwx--xr-x 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字:对应目录下的子文件个数,如果是非目录,则数字是1 第三个位置:用户名(文件创造者). 第四个位置:用户组的名字(前边的用户所处在的用户组的名字). 第五个位置:对应文件所占的空间大小(单位为b) 第六~八个位置:Dec 4 19:16时间戳(最后一次修改文件的时间) 最后一个位置:文件名 操作文件: 1.创建一个普通文件:touch 文件名 2.删除一个文件:rm(remove) 文件名 3.新建一个目录:mkdir(make directory) 目录名 递归创建目录:mkdir -p 目录1/目录2/目录3 4.删除一个目录:rmdir 目录名.//仅删除一个空目录 rm -rf 目录名//删除一个非空目录 5.切换目录(change directory):cd 路径 linux下的路径分两种 相对路径:以.(当前路径)为起点. 绝对路径:以/(根目录)为起点, 用相对路径的方式进入Music:cd ./Music 用绝对路径的方式进入Desktop:cd /home/linux/Desktop 返回上一级:cd ..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CHAHGZH0U 開TfRIE OF ENGINEERWG TECHNOLOGY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现状: 智能小车发展很快,从智能玩具到其它各行业都有实质成果。其基本可实 现循迹、避障、检测贴片寻光入库、避崖等基本功能,这几届的电子设计大赛 智能小车又在向声控系统发展。比较出名的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更是走在前列。 我此次的设计主要实现循迹避障这两个功能。 智能车辆也叫无人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 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 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在复杂的 道路情况下,能自动的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并沿着预订的道路进行。智 能小车主要运用领域包括军事侦察与环境检测、探测危险与排除险情、安全检 测受损评估、智能家居。 发展趋势: 智能循迹小车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勘探、矿产开采等不便于人员实地 堪察 的环境。稍加改造,可应用于军事反恐、警察维和等领域,从而达到最大 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保存战斗实力的目的。因此,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 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着提高,汽车开始向 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 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 策,自动行驶等功能与异地的综合系统,它集中的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 通信、导航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基本信息 学生姓名 倪小玉 班级 电子0911 学号 2009238108 系名称 自动化技术系 专业 应用电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 指导教师 李玮 二、开题意义 课题 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智能小车的设计及制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3862005.html, 智能小车的设计及制作 作者:姚兵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能小车总体设计,我们结合智能小车的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重点介绍了微控制器电路的设计与原理、主线路板制作、避障电路的原理与设计、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与设计、循迹电路的原理与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智能小车设计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机器人的制造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人们研制出来。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项新的高科技的活动——机器人比赛,虽然机器人比赛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基于机器人本身兼具高科技性和娱乐性,以及比赛机制的竞争性,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的研究学者的喜爱和关注。机器人小车子系统,是整个系统构建当中的核心内容,是整个系统的执行机构,对于系统的运行高以及性能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小车子系统的特殊性,本文在单片机红外可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动智能车的相关设计理念,立足于比赛的需求,针对遥控技术和自动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并得以实现,基于该项技术,用户的二次开发活动也能够顺利进行,进而帮助用户实现比赛时所需要的各项特殊功能。本设计通过采用HCS1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小车的智能控制。 1 智能小车总体设计分析 1.1 设计的具体要求 在本次竞赛活动中,对于小车的设计提出以下要求:小车设计需具备自动行进功能,即小车要能够在直跑道上高速运行,且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在比赛设计中,跑道的设计主要采用两种颜色进行设计,确保跑到设计简单明了。通常,都会选择对比度鲜明的黑白两色,将白色运用在跑道背景的设置上,整个跑道为白色,然后将跑道的中央线,采用黑色进行涂染,而黑线就是小车在跑道上行驶的依据。显然,小车的行驶,必须要能够沿着跑道的黑色线进行,这是小车比赛行驶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而小车的设计,则要在满足该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小车的行驶速度得以稳步提升。 1.2 传感器部分 在针对传感器进行选择时,主要以光电传感器来进行设计,利用观点传感器,帮助智能小车对行驶路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工作。此外,红外传感器的使用也比较多,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红外传感器具有简明的结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并且其成本很低。在采用红外传感器时,几乎都不需要进行图像处理工作,且响应时间很低,反应效果非常灵敏,对于近距离的路面情况,能够起到有效、快捷的检测作用。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在路面信息的获取方面,红外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13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部 件 名 称 传动效率(%) 4-6档变速器 95 辅助变速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95 单级减速主减速器 96 传动轴万向节 98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轮胎种类 滚动阻力系数 中重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7-0.008 中重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轻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8-0.009 轻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轿车用子午线轮胎 0.012-0.017 轿车用斜交轮胎 0.015-0.025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智能小车课程设计报告书

※※※※※※※※※ 级学生※※2015※※课程设计材料※※※※※※※※※※※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智能小车蓝牙操控和循迹的实现 名姓 学号 院学 专业 指导教师 2019年2月15日 设计目的1 通过设计进一步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学习51单片机在系统中的控制功能,能够合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并使之与单片机构成整个系统。 2功能要求

智能小车作为现代的新发明,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用途;并且能实现显示时间、速度、里程,具有自动寻迹、寻光、避障等功能,可程控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远程传输图像、按键控制加速,减速,刹停,左转和右转、实时显示运行状态等功能。 3 总体设计方案 在现有玩具电动车的基础上,加了四个按键,实现对电动车的运行轨迹的启动,并将按键的状态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检测的各种按键状态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控制。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 片机。以AT89C51为控制核心,利用按键的动作,控制电动小汽车的状态。加 装光电、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对电动车的速度、位置、运行状况的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检测的各种数据实现对电动小车的智能控制,如图1所示。简易智能电动车采用AT89C51单 片机进行智能控制。开始由手动启动小车,并复位初始化,当到达规定的起始黑线,由小车底部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条黑线后,通过单片机控制小车[2]。在白纸所做轨迹道路中,小车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正前开始记数、显示、调速方检测和光电传感器左右侧检测,由单片机控制实现系统的自动避障功能。在电动车进驶过程中,采用双极式H型PWM脉宽调制技术,以控制小车调速;并采用 动态共阴显示行驶时间和里程。小车通过光电传感装置实现驶向光源并通过循迹保持小车在白纸范围内行驶。当小车到达终点第二次检测到黑线时,单片机控制小车停车。 总体设计框架图图1 4 硬件电路选取与设计

智能小车的结构与设计

智能小车俯视图结构说明: 本产品是由一个语音模块、一个+5V的辅助电源(LM7805数字压控电路)、一个电机驱动模块、四个电机、一块IAP单片机,一对无线发送接收模块。 功能与使用: 这辆语音控制智能小车通过语音识别来判断我们人所说的指令来行走的,给不同的指令就会按不同的指令来行走。可以根据我们说的去执行,更加人性化,同时也能起到人车交流的效果,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图2:智能小车全景图 平台选型说明 单片机开发板(以STC15F2K61S2芯片为控制核心) 设计说明 设计原理图如下:

3 设计原理图 设计方案: 语音控制智能小车,主控电路是由单片机开发板(以IAP15F2K61S2芯片为控制核心)来控制小车,主要是由语音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模块发送信号来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右转等功能。 语音模块主要是由LD3320 ASR非特定语音识别芯片组成的,通过识别人的语言,从从而实现轻松的语控制。我们采用锂电池通过7085稳压输出5V的直流电,方便携带,轻巧灵活,设计合理。通过对单片机开发板编写系统程序,调试出合适的程序,才能很好地处理信号和控制小车,以及各种电器。 作品特色 先进性: 传统玩具的市场比重正在逐步缩水,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则蒸蒸日上。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主流。本文设计一个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遥控小车。本文还在小车的控制系统中采用语音识别系统,使控制者可以用语音对小车进行控制,产生相应的动作,而且小车和控制者还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体现出了现代科技想智能化发展的潮流。 实用性: 当我们的技术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向机动车改装,这样的话手脚残疾人也能开车了,还有就是该技术可以应用到智能家居中,让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控制家里面的用电设备,使我们的住所更加人性化。

智能循迹小车 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804班 姓名: 指导老师: 2010年8月——2010年10月 摘要:

本课题是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小车系统以 AT89S52 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理器;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引言

当今世界,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已经不再明显分家,自动控制在工业领域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智能”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现在国外的自动控制和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日本,比如日本本田制作的机器人,其仿人双足行走已经做得十分逼真,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还据说其智商已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作为机械行业的代表产品—汽车,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著提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电子装置占汽车整车(特别是轿车)的价值量比例逐步提高,汽车将由以机械产品为主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也很有可能成为依托整车制造业和用车提升配置而快速成为新的增长点;二是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 无容置疑,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开始重视起来,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各种大型的创新比赛,比如: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ABU ROBCON)、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众多重要竞赛都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兴趣与强化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但很现实的状况是,国内不论是在机械还是电气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作为机电一体化学生,必须加倍努力,为逐步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并超过之而努力。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所以立“智能循迹小车”一题作为尝试。 此项设计是在以杨老师提供的小车为基础上,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

智能寻迹小车以及程序

寻迹小车 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出现了集光、机、电于一体的简易智能小车题目。笔者通过论证、比较、实验之后,制作出了简易小车的寻迹电路系统。整个系统基于普通玩具小车的机械结构,并利用了小车的底盘、前后轮电机及其自动复原装置,能够平稳跟踪路面黑色轨迹运行。 总体方案 整个电路系统分为检测、控制、驱动三个模块。首先利用光电对管对路面信号进行检测,经过比较器处理之后,送给软件控制模块进行实时控制,输出相应的信号给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转动,从而控制整个小车的运动。系统方案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小车寻迹系统框图 传感检测单元 小车循迹原理 该智能小车在画有黑线的白纸“路面”上行驶,由于黑线和白纸对光线的反射系数不同,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弱来判断“道路”—黑线。笔者在该模块中利用了简单、应用也比较普遍的检测方法——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理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地面时发生漫发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则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 传感器的选择 市场上用于红外探测法的器件较多,可以利用反射式传感器外接简单电路自制探头,也可以使用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可靠的集成式红外探头。ST系列集成红外探头价格便宜、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用途广泛,所以该系统中最终选择了ST168反射传感器作为红外光的发射和接收器件,其内部结构和外接电路均较为简单,如图2所示:

图2 ST168检测电路 ST16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光电晶体管组成,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ST168的检测距离很小,一般为8~15毫米,因为8毫米以下是它的检测盲区,而大于15毫米则很容易受干扰。笔者经过多次测试、比较,发现把传感器安装在距离检测物表面10毫米时,检测效果最好。 R1限制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发射管的电流和发射功率成正比,但受其极限输入正向电流50mA的影响,用R1=150的电阻作为限流电阻,Vcc=5V作为电源电压,测试发现发射功率完全能满足检测需要;可变电阻R2可限制接收电路的电流,一方面保护接收红外管;另一方面可调节检测电路的灵敏度。因为传感器输出端得到的是模拟电压信号,所以在输出端增加了比较器,先将ST168输出电压与2.5V进行比较,再送给单片机处理和控制。 传感器的安装 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和传感器件是决定循迹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正确的器件安装方法也是循迹电路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简单、方便、可靠等角度出发,同时在底盘装设4个红外探测头,进行两级方向纠正控制,将大大提高其循迹的可靠性,具体位置分布如图3所示。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 摘要: 本课题是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小车系统以 AT89S52 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理器; 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进一步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学习51单片机在系统中的控制功能,能够合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并使之与单片机构成整个系统。 二、设计方案 该智能车采用红外传感器对赛道进行道路检测,单片机根据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状态判断小车当前状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N 发出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小车姿态的控制。 三.报告内容安排 本技术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整个系统实现方法的一个概要说明,主要内容是对整个技术原理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硬件电路设计的说明,主要介绍系统传感器的设计及其他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等;第三部分是对系统软件设计部分的说明,主要内容是智

能模型车设计中主要用到的控制理论、算法说明及代码设计介绍等。 技术方案概要说明 本模型车的电路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 工作原理: 利用红外采集模块中的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检测路面上的轨迹 将轨迹信息送到单片机 单片机采用模糊推理求出转向的角度,然后去控制 行走部分 最终完成智能小车可以按照路面上的轨迹运行。 硬件电路的设计 1、最小系统: 小车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图1是其最小系统电路。主要包括: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 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1、时钟电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外接的16MHz的石英晶振。 2、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5V电源。 3、复位电路:在电压达到正常值时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