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元素缺失的表现
植物16种必需矿质元素的缺乏后的表面症状

植物16种必需矿质元素的缺乏后的表面症状氮:植株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少,籽粒不饱满或产量低。
叶柄或茎叶呈红色或紫色首先植物下部的叶片开始变黄甚至脱落,并逐渐向上发展。
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磷: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减少,叶片暗绿,叶片畸形并含有坏死组织,叶片呈紫红色。
钾:叶片有斑点,叶缘黄化,叶尖坏死,叶缘焦枯,生长缓慢和整个叶片卷曲皱缩,植物茎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症状首先出现在茎基部的叶片。
钙:幼嫩分生组织(根尖或新叶)坏死,植株根系变褐色,变短,并高度分支。
症状首先出现在幼叶等生长旺盛的区域。
镁:叶脉间失绿,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中(严重时,整个叶片呈黄色或白色),未成熟的叶片脱落。
硫:与缺氮相似,叶片变黄或发红,植株矮小,茎细而硬脆以及花青素积累,成熟叶和新叶发黄,症状首先出现在新叶和成熟叶上。
硅:植物蒸腾作用加快,生长受阻,植物易倒伏并被真菌侵染。
铁:与缺镁相似,植物脉间失绿,症状首先出现在新叶,叶片变黄。
锰:叶脉间失绿,伴随出现小的坏死斑点,失绿症可能出现在新叶,也可能出现在老叶。
铜:叶片黑绿,有坏死的斑点坏死的斑点首先出现在新叶叶尖,然后沿边缘向叶基部延伸,叶片卷曲或变形。
锌:植物生长受阻,出现小叶病(叶片小),节间生长降低(节间短),老叶脉间黄化并且出现先坏死斑点。
硼:新叶和顶芽变黑坏死,新叶坏死首先出现在叶片基部,茎变坚硬易碎,顶端优势消失,侧芽,侧枝大量发生,其后,侧芽,侧枝的生长点又很快坏死,而成簇生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氯:植物叶尖萎蔫,叶片失绿坏死,叶片生长缓慢,最后叶片呈褐色,根系生长受阻,根尖附近加粗。
钠:植物出现黄化和坏死症状,甚至不能形成花。
镍:叶尖坏死。
叶片的边缘组织坏死,严重时叶片整体坏死。
钼:老叶脉间失绿,坏死,植株矮小,易受病虫危害,幼叶黄绿,老叶变厚呈蜡质。
叶脉间肿大并向下弯曲。
豆科作物根瘤不发育,有效分枝数和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
化学中缺元素对应的病

化学中缺元素对应的病
在人体中缺乏不同的化学元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缺乏元素对应的疾病或症状:
1. 缺钙(Ca):可能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对老年人也可能引发骨质疏松。
2. 缺铁(Fe):可能导致贫血。
3. 缺锌(Zn):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
4. 缺碘(I):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
5. 缺氟(F):可能导致龋齿,而过量摄入氟则可能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病。
6. 缺硒(Se):可能导致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7. 缺维生素A:可能导致夜盲症。
8. 缺维生素C:可能导致坏血病。
然而,这并非一个全面的列表,并且个体对元素缺乏的反应会因人而异。
因此,如果出现疑似缺乏某种元素的症状,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的建议。
史上最全元素缺乏、过剩症状图解!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元素缺乏、过剩症状图解!值得收藏!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各自的重要生理功能,每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都会影响作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理生化功能,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并出现缺素症状。
C、H、O是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中吸收得到的,其余的元素则大部分是人为补充的。
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状对指导生产和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1、氯(Cl):氯具有调节气孔运动、激活H+泵ATP酶,抑制病害发生等作用,氯还参与光合作用,适量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缺氯:叶片凋萎,根系生长慢,根尖粗。
2、磷(P):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腺苷三磷酸等重要化合物的组分;磷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和脂肪代谢。
此外,磷还能通过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调节可溶性糖和磷脂含量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缺磷:作物缺磷时植物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
糖分运输受阻,糖分大量积累于叶片中,有利于花青素(糖苷)的形成,因此许多植物的茎叶呈现典型的紫红色症状,作物缺磷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磷过剩:磷过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作物营养生长停止,过分早熟、导致减产;大量施用磷肥将诱发锌、铁、镁缺乏症。
3、钾(K):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
钾不仅参与作物的碳氮代谢,促进光合作用,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着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开闭,并能激活多种酶。
钾还参与作物体内糖类的形成和运输,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外观,增加果实甜度和籽粒饱满度,延长产品贮存期等。
缺钾:作物茎秆细弱、易倒伏,抗旱、抗冻能力差。
作物缺钾的症状首先表现老叶,从叶尖和叶缘开始黄化,俗称“黄金边”,严重时有坏死斑点,有时叶缘焦枯。
由于叶中部比叶缘生长快,整片叶子常形成杯状弯曲或褶皱。
钾过剩:一般土壤不会出现钾过剩的现象,钾过剩主要是由于钾肥施用过多而引起。
钾过量阻碍植株对镁、锰和锌的吸收而出现缺镁、缺锰或缺锌的症状。
几种常见元素缺乏的表现和补充方法

儿童期发生甲状腺肿等。
①口服碘化钾
②肌注碘油
锌
多发生在6岁以下小儿
食欲减退,生长迟缓,异食癖和皮炎等。
①锌剂
②食补——牡蛎(生蚝),核桃,花生,芝麻,动物肝脏等。
几种常见元素缺乏的表现和补充方法
元素缺乏名称
临床表现
补充方法
钙
因年龄的不同,而表现不一样。如:
儿童:不易入睡,易惊醒,厌食,偏食,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出牙晚,头发稀疏,易感冒,“X”或“O”型腿。
老年人:牙松,牙齿脱落,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失眠梦多,烦躁易怒。
①钙剂
②食物——奶类及奶制品
钾
全身无力,疲乏,心率不齐,头昏眼花等
多吃富钾食物(水果,蔬菜)
钠
轻者:疲乏,头晕,直立性晕倒等。
中者:皮肤弹性减弱饮食差,恶心呕吐,尿少等。
重者:休克,昏迷,少尿等。
补充食用盐
铁
贫血,发育迟缓,肌肉软弱,易疲乏等。
①多吃富铁食物(多吃可促进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
②多吃强化食物:如奶粉,米粉,豆浆等。
一张表教你快速识别植物缺乏的元素

一张表教你快速识别植物缺乏的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总共有16种,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植物可以从空气和土壤的水分中获取,其余的十三种元素绝大部分都需要人为补充。
植物缺乏这些元素,它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特有的病症。
能够根据植物出现的病症,快速识别它缺乏哪种元素并及时补充,十分关键。
今天小编就用一张表来帮大家快速识别植物缺乏哪种元素。
1、观察病症出现的位置,锁定缺乏元素的范围。
老叶等老组织先出现病症的,考虑缺乏氮、磷、钾、镁、锌;新叶等新生组织先出现病症的,考虑缺乏钙、硼、硫、锰、铜、铁、钼。
2、(1)老叶等老组织先出现病症的观察斑点出现情况,缩小缺乏元素的范围。
不易出现斑点的,考虑缺乏氮、磷;易出现斑点的,考虑缺乏钾、镁、锌。
(2) 新叶等新生组织先出现病症的观察顶芽是否易枯死,缩小缺乏元素的范围。
顶芽易枯死的,考虑缺乏钙、硼;顶芽不易枯死的,考虑缺乏硫、锰、铜、铁、钼。
3、对照病症,确定缺乏元素。
(1)新叶淡绿,老叶黄化焦枯、早衰,缺氮(2)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迟,缺磷(3)叶尖及边缘先焦枯,并出现斑点,症状随生育期而加重,早衰,缺钾(4)叶脉间明显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纹,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缺镁(5)中下部老叶黄化,主脉两侧可能出现斑点,生育期推迟,缺锌(6)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不易伸展,缺钙(7)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花器官发育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8)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9)脉间失绿,出现细小棕色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10)幼叶萎蔫,出现白色叶斑,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11)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12)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个叶片,缺钼下图为草莓叶片的缺素症状示意图。
园林植物缺素表现及各种元素的作用

园林植物缺素表现及各种元素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其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这类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病态,从而影响绿化效果。
本文就植物如缺少某种元素所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简要概述。
一、植物缺素图解二、植物缺素的表现缺氮--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缺磷--植株矮小,叶片或茎秆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缺钾--老叶的叶尖或边缘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或条纹缺钙--顶芽易枯死,生长受阻,干烧心、筋腐、脐腐等缺镁--叶片失绿黄化,光合作用下降,光合效果低缺硫--叶片及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缺铜--叶片上有白色斑点,多数植物顶端生长停止和顶枯缺铁--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仍为绿色,以后完全失绿缺锰--症状从新生叶开始,叶片失绿,出现褐色或灰色斑点缺锌--小叶簇生,顶叶脉间失绿,后期黄白色,发育迟缓缺硼--花而不实,蕾花果易脱落,籽粒不饱满,空壳多缺钼--植株矮小,叶片凋萎或焦枯,叶缘卷曲,叶色淡绿缺稀土--根系不发达,色差味淡,抗逆性差,品质大大降低三、检索表(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四、各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氮N:参与叶绿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
磷P:促细胞分裂,促开花结实,提高抗逆性,促根系发育。
钾K:促细胞分裂,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淀粉和糖分的合成。
钙Ca:使细胞和细胞膜能联接,有助于细胞膜的稳定性。
镁Mg:是叶绿素的组成之一,是多种酶的活化剂。
硫S: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铜Cu: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氮的代谢作用。
铁Fe: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
锰Mn:促种子发育和幼苗生长,促进光合作用的蛋白质形成。
锌Zn:参与吲哚乙酸的合成,促进生长素的形成。
硼B: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对传粉,开花结实有重要作用。
钼Mo:能促进固氮和根瘤菌的活性,提高固氮能力,壮籽。
稀土Re2O3:促进营养吸收与传导,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淀粉和糖的合成,改善品质,增强抗性,壮籽增产。
植物所需元素汇总及缺失症状(苹果)

植物所需元素汇总及缺失症状(苹果)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元素的吸收、转化,来达到自身成长、成熟的目的。
根据所需元素的多少,我们大体分为三种。
6种大量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3种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7种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
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一讲述。
其中碳、氢、氧元素的吸收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主要来自于空气。
氮元素(大量元素)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
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
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
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
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
一般作物缺乏氮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
以苹果树举例:生长前期和结果旺期易发生。
症状:新梢基部成熟叶片逐渐变黄,并向顶端发展,无卷曲现象。
新生叶片小,叶脉和叶柄呈红色,当年生长枝条短小细弱呈红褐色,果实小,易落果。
花芽量少。
磷元素(大量元素)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
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
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植物缺各种元素的表现

植物缺各种元素的表现
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如果一旦大量缺失某种营养元素或营养物质会引起一系列生理性病害或非侵染病害,也称为“缺素症”,下面整理了植物缺各种营养元素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缺氮
作物缺氮时,常见症状生长缓慢,长势矮小,叶片出现失绿发黄的情况,并且影响分蘖,造成很严重的减产。
2、缺磷
作物缺磷时,叶片叶柄部位很容易出现紫色,叶片小,并且容易脱落,植株矮小,比正常的植株晚熟。
3、缺钾
作物缺钾时,叶尖或四周边缘会发黄,严重的情况下,直接会枯死,类似烧焦状,观察根系,侧根少并且短,中后期容易出现倒伏。
4、缺镁
作物缺镁时,老叶的叶脉处会失绿,叶片慢慢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并且会出现斑点,颜色为褐色。
5、缺铁
作物缺铁时,新叶会出现失绿,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观察根系,会发现根毛增多,并且根尖增粗。
6、缺硼
作物缺硼时,会导致作物不开花或者开花后不结实,即使能结实,也会出现畸形果,再观察根系,比较短,颜色呈褐色。
7、缺锌
作物缺锌时,老叶比较敏感,叶脉部位会出现白化,导致分蘖少,分蘖慢,从整体来看,植株相对也比较矮小。
8、缺钼
作物缺钼时,老叶的叶片,会先出现斑点,颜色呈黄色,造成老叶扭曲,严重的情况下,直接枯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元素缺失的表现一、缺钙症状1. 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2. 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3. 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4.1 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 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 岁半后仍不闭合。
5. 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6. 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
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
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
1 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 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二.缺钙原因1. 婴儿生长速度很快,钙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我国居民每天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往往达不到推荐的摄入量标准。
因此,现在多主张婴儿从出生后2 周起,便应该额外补充1/3 推荐量的钙剂,而且至少要一直补充到2 岁,否则很容易缺钙。
2. 首先,中国人传统的膳食结构虽有很多优点,但缺少含钙高的食物。
3. 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正确、有效的补钙方式。
有人会说,钙片里都是钙,补钙效果肯定最好。
其实不尽然。
钙片中的钙多为无机钙(碳酸钙)或有机钙(葡萄糖酸钙)等,这些人工合成钙制剂的吸收率并不如乳钙理想。
乳钙的吸收率可高达40%,而一些有机钙的吸收率只有20%左右。
无机钙的吸收率虽说和乳钙相差无几,但对肠胃刺激较大。
因此,通过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富含乳钙的配方奶粉等,是补钙最好的选择。
维生素D 是钙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可使钙吸收成倍增加。
再次,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3 的帮忙,否则钙只会在体内“匆匆地来,匆匆地走”。
而维生素D3 有利于钙在骨骼上的沉积,并减少流失。
因此,强化了维生素D3的牛奶或奶粉补钙的效果会更胜一筹。
三.补钙方法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年龄每日参考摄入量(mg)0-6 个月3001岁—4岁4004岁—7岁6007 岁—11 岁80011岁—18岁1000孕妇中期1000孕妇晚期1200乳母12001. 多食用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泥鳅、河蚌、螺、虾米、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花生、芝麻酱、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
2. 多做体育运动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强烈的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推迟骨骼老化,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
3. 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VD 的合成利于钙的吸收。
但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
或者使用ZZ-2 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皮肤促进钙的吸收。
4. 吃好早餐5. 对含草酸多的蔬菜先焯水破坏草酸(草酸能影响钙的吸收),然后再烹调。
如:甘蓝菜、花椰菜、菠菜、苋菜、空心菜、芥菜、雪菜、竹笋。
6. 单独补充补钙和补充其他矿物质分开补充。
7. 吃含有维生素D 的钙片补充。
8. 在临睡前食用,或午餐和晚餐之间食用更容易被吸收。
孩子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3 岁内的小儿最常见。
多在3、4 个月以后,胎储铁用完,母奶含铁少。
小儿面色变苍白(以唇、眼睑、指甲最明显),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活动后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还可有肝、脾肿大,异食癖,小婴儿大哭时可有呼吸暂停(背过气);幼儿及学龄儿童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课做小动作等。
还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轻症血红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 克,重症6 克以下。
红细胞小,为小细胞性贫血。
.补铁方法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 ~3%。
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 ~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 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3、吃强化食物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强化食品,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100 克含铁6~10 毫克;另一种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 克含铁高达40 毫克。
后者不适合给宝宝食用。
建议补铁同时补点维生素。
“铁锅补铁”是误传在中国传统膳食烹饪中,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铁锅、铁铲,有报道称,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铁的摄入量。
对此,在营养界,标准的说法是用铁锅烹饪食物可能增加饮食中铁的含量,这只是可能,并非一定。
有的市民认为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时搭配牛奶,更有利于铁的吸收,尤娅利提醒,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铁须在人的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胃肠吸收,在转化过程中,牛奶中的磷、钙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不易溶化的含铁化合物,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喝牛奶后 2 小时再吃补铁食物比较适宜三. 补铁莫过量过量容易造成铁中毒,可能直接腐蚀胃肠粘膜,以致出现呕吐、腹泻、黑便、腹痛和胃肠炎等症状。
一. 缺锌症状⒈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普遍食量减少,孩子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⒉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⒊生长发育缓慢,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 厘米,体重轻2—3公斤;⒋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⒌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⒍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⒎视力问题:视力下降,容易导致夜视困难、近视、远视、散光等;⒏皮肤损害: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容易缺锌的高危宝宝高危人群一:怀孕期间锌摄取量不足的孩子。
孕期对锌的需求量约为100 毫克,其中大概50%被胎儿吸收,而胎儿对锌的需求在孕晚期达到峰值,如果准妈妈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锌食品,势必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使体内贮备的锌过早被吸收,孩子出生后就易出现缺锌症状。
高危人群二:发生早产的孩子。
早产将导致孩子失去在妈妈体内贮备锌元素的黄金时间,造成先天性锌不足。
高危人群三:非母乳喂养的孩子。
母乳含锌量极丰富,可达正常人血锌浓度的6~7 倍,这个数值更是远远超过了营养价值极高的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企及的。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非母乳喂养,就更应该注意是否缺锌了!高危人群四:偏食多动的孩子。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因爱动每天随汗液排出的锌丢失量可达2~3 毫克,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又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那难免要中招了。
高危人群五:体弱多病的孩子。
体弱多病的孩子往往食欲减退,动物性蛋白摄入较少,导致食物中含锌量不足;有些孩子因生病长时间依赖单纯性静脉输液也易出现锌摄入量不足。
高危人群六:另外还有一些个别的孩子,如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容易腹泻的孩子也容易缺锌。
二. 缺锌原因锌缺乏症状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缺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导致锌元素的摄入量不足。
锌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主要是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缺锌就会使得宝宝的机体生理功能产生紊乱。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缺锌率高达60%,这60%的儿童每日锌摄入量不足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每 2 个孩子中就有1 个缺锌!三. 补锌方法1. 多吃含锌多食物:瘦牛肉、猪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牡蛎豆类、花生、小米、萝卜缺锌宝宝的补锌营养餐油淋莴笋原料:嫩莴笋、葱丝、花生油、盐、味道制作步骤:1、将莴笋去皮洗净,切成细长条状。
烧锅加水,待水开后,放入莴笋,大火滚开后关火2、将莴笋捞起,放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过水后捞出放入盘中。
撒少许盐、味精腌制。
3、热锅下油至80 度左右,淋入摆放好的莴笋上,撒上葱花即可。
推荐理由:5 倍,对儿童缺锌引起清淡爽口,制作简单。
其含锌量约7.86 毫克。
莴笋所含矿物质比其他蔬菜高的消化不良、厌食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萝卜番茄汤原料:胡萝卜、西红柿、鸡蛋、葱、花生油、盐、味精制作步骤:1、胡萝卜、西红柿去皮切厚片。
热锅下油,倒入胡萝卜翻炒几次,注入清汤,中火烧开2、待胡萝卜熟时,放入西红柿,加上各味调料。
3、把鸡蛋打散倒入,撒上葱花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含锌量约35.55 毫克。
西红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含胡萝卜素及矿物质是缺锌补益的儿童疳积、缺锌性侏儒解毒有一定疗效。
2. 食用一些补锌补品常见补锌制剂的比较:第一代无机锌——代表产品“硫酸锌”:有明显副作用,现市场基本已经淘汰。
第二代有机锌——代表产品“葡萄糖酸锌”、“甘草锌”:吸收率一般,副作用略小,对于肠道功能发育不全的儿童不适宜。
第三代生物锌——代表产品“蛋白锌”,吸收率高,蛋白锌中的锌含量很低,蛋白质和锌结合相对牢固,在胃中不会析出锌离子,不会造成胃肠刺激。
蛋白锌,也叫锌蛋白、锌结合蛋白,顾名思义是蛋白质和锌的结合物,从蛋白质的来源看,主要分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蛋白锌也可以从这三个来源获得。
从目前的技术看,人们还是从生物体获得,因此蛋白锌也可以叫生物锌。
因为蛋白质的大小、结构不同,蛋白锌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也千差万别。
. 缺硒的症状主要侵犯心脏,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及心脏扩大,最后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
大骨节病主要病变是骨端的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肌肉萎缩,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在土壤中低硒的地区,还发现一种医学上称为“肌肉综合症”的病人,表现为肌肉疼痛,行走乏力。
. 补硒方法缺硒可以通过食补、药补两种途径来完成补充。
人体补硒应根据对身体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遵照“缺多少硒补多少,不缺不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原则。
日常生活中含硒较多的食物有海味品、肉类(特别是动物的肾脏)以及大米、谷类等。
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如每100 克食物中,猪肉含硒10.6 微克,鸡蛋含硒23.3 微克,鸭蛋含硒30.7 微克,鹅蛋含硒33.6 微克,人参含硒15 微克,花生含硒13.7 微克。
富含硒的食品除啤酒酵母、小麦胚芽、大蒜、芦笋、蘑菇及芝麻外,还包括许多海产品,如大虾、金枪鱼、沙丁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