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2017中考复习要点
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

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陋室铭的知识点《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附答案)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
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
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
《陋室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归纳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总结一【文学常识】1. 本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最早刻在器物上,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文辞精练,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
【知识积累】1.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有龙则灵:神异(3)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 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指示代词,这(2)惟吾德馨: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鸿儒:博学的人(4)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5)素琴:不加装饰的琴(6)乱耳:扰乱3. 重点虚词(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4. 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判断句,判断动词“是”)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 文章探究(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2)文章结尾列举三个古代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总结二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如何复习陋室铭呢?本文是店铺整理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的资料,仅供参考。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写法:托物言志2.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初中语文必考点!《陋室铭》重点归纳

初中语文必考点!《陋室铭》重点归纳《陋室铭》知识点考点归纳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全唐文》。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四. 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自然环境清新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交往人物博学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情趣脱俗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向立意的构思(3)对仗工整,押韵(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
(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7)山水起兴七、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的韵是:ing九.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十.内容理解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⒌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⒍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⒎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复习资料复习提纲、知识要点、识记点、释义

陋室铭》复习单(一)解释加点字。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是:动词,表示判断。
4、惟吾德馨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
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上:长到。
绿:使……绿。
6、草色入帘青入:映入。
青:使……染上青色。
7、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8、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9、可以调素琴调:调弄,弹奏。
素:不加修饰的。
10、阅金经:金经:佛经。
1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奏乐的声音。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使……乱,扰乱。
1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躯体。
13、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课文内容理解。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德?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
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证明陋室不陋。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从居住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三个表现了陋室不陋。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
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和子云亭相类比,并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句作结,更具有雄辩力量,进一步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作者广阔的胸襟。
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含蓄而发人深思。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四.重点字词解释(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x 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之”。
五.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是陋室,为什么不陋,请说明理由: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六.本文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的韵是:ing七.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八.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

《陋室铭》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复习要点: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
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一、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点字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此,这。
4、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扰乱。
9、无案牍..: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之劳形10、何.陋之有?:什么。
三、一字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④策之不以其道()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课文重要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六、课文分析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概括各层大意。
前六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中间八句,描写陋室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来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三句,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1)从山水写起,目的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的主旨。
(2)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使文章显得起伏多姿,对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回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回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修辞+内容+情感)5、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回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回答: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7、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回答: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8、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回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与开头“惟吾德馨”相照应。
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回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0、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004-2011年《陋室铭》中考习题真题汇编(一)2004(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重庆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刘禹锡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三)2008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四)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2004-2011年《陋室铭》中考习题真题汇编(一)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二)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11.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三)答案: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