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新版)

合集下载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如何自救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如何自救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如何自救首先,当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按下火灾报警器,通知其他人停止工作,并迅速撤离火险区域。

同时,要尽快向井口或者逃生通道移动,避免迅速蔓延的火势。

在撤离过程中,矿工应根据个人工作环境和位置选择最近的逃生通道,并始终保持冷静。

如果有烟雾弥漫,应佩戴好防尘口罩或湿毛巾以阻挡有害气体,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逃生通道内行进时,要尽量贴近地面前行,因为烟雾向上浓厚,低处空气相对清新,可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可能。

同时,要寻找各种可燃物避免的阴影角落躲避火势,避免燃烧物的伤害。

在逃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区域已经被火势封锁,就必须立即选择另一个逃生通道,并做好与其他矿工的联络,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如果被困在火灾区域,矿工应立即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躲避燃烧,同时尽量确保自己的通风和排气通道,减少有害气体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矿工应利用通信设备,与救援人员或其他矿工取得联系,告知自己的位置和状况,以便进行救援。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利用备用的逃生通道或应急出口,尽快逃离火灾区域。

在自救的过程中,矿工必须严格遵守自救原则,坚决不冒险搏斗,避免受伤,不冲动行事,保持冷静理智。

当矿工成功逃离了火灾区域后,要按照矿井的应急预案,前往指定的安全区域,接受相关部门的救援和救治。

以上就是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的自救措施,希望每一位矿工都能够牢记这些原则,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和同事的安全。

同时,矿山管理部门也应不断加强对井下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平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矿工的自救和逃生能力。

让每一位矿工在面对危险时能沉着应对,及时逃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首先要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之间的关系,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撤退时,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3、位于火源进风侧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好自救器,绕到新鲜风流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

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5、如果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备用自救器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进行撤退,或是寻找压风管路系统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撤退途中,应靠巷道有连同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

7、无论是逆风还是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的应在烟气袭来之前,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8、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

除非有脱离危险的把握时,才采取这种办法。

9、在撤退途中,应靠有平行并列和有交叉巷道的一侧撤退,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连通出口。

10、当烟雾在巷道流动时,通常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对人的危害也严重。

为此应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快速前进。

11、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要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体淋水等办法降温,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部,以防高温烟气刺激或烧伤。

12、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有可能的话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底板,用双肩护住头部并减少皮肤的歪露部分;如有水沟或水坑,则应顺势爬入水中。

煤矿班组事故的自救与互救法

煤矿班组事故的自救与互救法

煤矿班组事故的自救与互救法一、发生火灾的自救发生火灾以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救:1.灭火。

及时灭火是火灾自救的首先方法。

面对初期火灾,使用燃气的,应马上断开燃气阀,切断电源等,并利用灭火器和消火栓的消防龙头果断将火扑灭。

2.报警。

应马上拨通“119〞火警,报清具体地址、单位名或着火位置、着火物质、火情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号码。

消防队一般要在5分钟左右达到现场。

3.逃生。

人们在初期灭火无效时,应及时逃生。

逃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湿毛巾捂鼻,头部和身体披盖湿毯、猫腰低姿冲出火区。

由于热空气向上,低处空气温度低,含氧量相对较高;湿巾捂鼻和低姿冲出可避免窒息。

另一种方法是,假设建筑物不高,可以合计跳落地面的方法,但是要方法适当,落地点要尽量平坦松软,可软物等往下跳,落地时双膝弯曲,两手护头,可以尽量减轻伤害。

假设建筑物较高时,可用结实的绳索或代用品,一端系牢房间铁管等固定物,另一端捆扎身体,从窗户、阳台、屋顶天窗或沿着雨水管慢慢悬放到安全地带。

切忌不理智地盲目跳下,这样造成死伤的机率极高。

一定不要用电梯作为逃生工具,因为随时可能停电;同时电梯井产生的烟囱效应,会加速火势的扩展和蔓延。

二、矿井自救避灾⑴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时候,自救的方法时:①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地方,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使肉体的外露部分尽量减少。

②要迅速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撤离中,要有有经验的劳工人带领同行。

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找到永久避难洞室或自己构造临时洞室或到安全的地方去暂时躲避,宁静而又耐心地等待救护。

③避灾中,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并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

要主动照顾受伤的人员,还要时时敲打铁道或铁管,发出呼救信号,并派有经验的劳工人〔至少两人同行〕出去侦察。

经过探险确认安全后,大家就可向井退出,并在沿途作出信号标记,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矿井火灾事故避险自救措施方案

矿井火灾事故避险自救措施方案

矿井火灾事故避险自救措施方案引言:火灾是矿井安全中最为常见和危险的事故之一。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矿工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并尽可能地避免伤害。

本文将针对矿井火灾事故提出一些避险和自救的措施,旨在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伤亡。

I. 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火灾预警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避险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火灾风险,并能够在潜在火源被点燃前提前发出警报,以便人员能够及时撤离。

II. 提高矿工防火意识1. 开展防火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矿工进行防火知识培训,加强他们对于火灾危害性、引发原因、扑救方法以及逃生技巧等方面的了解。

2. 强化日常消防检查:制定严格的日常消防检查制度,确保矿井设备和场所的防火安全措施得以使用和维护。

3. 加强现场管理:设立明确的职责分工,明确消防器材存放位置,并确保消防器材能够随时使用。

同时,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III. 组织逃生演习和培训逃生演习是提高矿工自救能力、应对突发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组织逃生演习,可以帮助矿工掌握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技巧,并增强其反应能力和逃生意识。

除了进行实地演习外,还可结合模拟软件等虚拟训练工具来提高效果。

IV. 增加供氧装置在矿井火灾中最危险且颇为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缺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关键区域设置供氧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采用管道输送空气或者配置呼吸装备等方式,确保人员在火灾中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V.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1. 配备火灾报警器:在矿井关键区域配备高效可靠的火灾报警器,能够及时探测到火源,提前预警并启动相应的避难通道。

2. 安装灭火系统:合理布置自动喷水、消防栓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有效。

3. 准备应急疏散通道:为了加快人员撤离速度,在矿井内设置多个紧急逃生通道,并明确标志出口位置,确保逃生路径畅通无阻。

VI. 提供必要的自救器具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往往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

矿井救援中的自救与互救(word版)

矿井救援中的自救与互救(word版)

矿井救援中的自救与互救(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矿井救援中的自救与互救矿山事故不可避免, 矿井发生事故后, 井下灾区人员应正确地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展开救灾、自救、互救和避灾。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所有入井人员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作为在抢险救灾工作和日常对服务矿井安全检查工作中的救护队员, 更应确保自救与互救的正确实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因此, 每个矿山救护队员更应熟悉和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 熟悉所在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 掌握避灾方法, 会使用自救器;4 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技术。

自救、互救与避灾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 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互救就是井下遇险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 妥善地救护灾区其他受伤人员的行为。

一、遇险时的自救互救原则无论是救护队员还是其他井下人员, 在遇险时应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原则。

一遇险自救原则自救应遵守“报、抢、撤、避”四项原则: 1 “报”, 即及时报告灾情。

2 “抢”, 即积极抢救。

3 “撤”, 即安全撤离。

4 “避”, 即妥善避灾。

现场实例表明, 遇险人员在采取合适的自救互救措施后, 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获救的。

据现场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表明:①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 位置较低的绝大部分人保住了生命。

②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浸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

与此相反, 特别是迎着烟雾方向的人均死亡。

③事故发生后, 恐慌乱跑, 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二遇险互救原则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 必须先复苏, 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 要先止血, 后搬运。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们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矿工们需要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行动,以保护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

一、自救行动1.保持冷静:面对突发状况,矿工们首先要保持冷静。

冷静的头脑能够帮助矿工们更好地分析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当发生矿山灾害时,矿工们首先要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尽量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威胁。

一般来说,矿工们可以选择最近的地方躲避,比如矿井的凹陷处、支撑结构较好的地方等。

3.佩戴呼吸器:如果发生煤矿事故或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矿工们需要紧急佩戴呼吸器,以免吸入有毒气体而危及生命。

4.注意安全通道:在矿井中,有一些既定的安全通道。

矿工们可以借助这些通道,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疏散过程中,矿工们要保持队伍整齐,避免踩踏等安全事故。

5.根据求救设备进行求救:矿井内通常设有求救设备,矿工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同时,矿工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比如手机等,向亲友或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息。

二、互救行动1.寻找失踪的同事:在矿井事故中,有可能会发生矿工失踪的情况。

在自己求救之后,矿工们可以组织力量寻找失踪的同事。

这样可以提高寻找行动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失踪同事的生存机会。

2.互相搀扶:在撤离过程中,有可能会有矿工因各种原因而行动不便。

这个时候,其他矿工可以互相搀扶,帮助他们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增加大家的生存机会。

3.组织协作行动:矿井事故发生后,矿工们应该组织协作行动,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可以建立一个指挥中心,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和资源,统一行动。

4.互相守望:在矿井自救与互救过程中,矿工们应该互相守望,提醒对方注意安全,防范意外的发生。

5.共同评估风险:矿工们在自救与互救过程中要共同评估风险,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救援策略,并选择最安全的行动方式。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们需要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行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

煤矿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互救

煤矿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互救

煤矿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互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越来越重要。

而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工厂和企业的主要能源来源。

但是煤矿发生火灾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特别是在煤矿发生火灾后,如何进行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煤矿发生火灾后,首先要进行自救,保护自己的安全。

自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保持冷静煤矿发生火灾时,很容易造成人员惊慌失措,做出错误的决定。

因此,保持冷静是最基本的自救方法之一。

2. 快速寻找避难所遇到火灾时,应该尽快寻找安全避难所。

如果没有避难所,可以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如低洼地、矿山坑底或隔热墙后等地方躲避。

3. 避免吸入烟雾在煤矿火灾中,烟雾和有毒气体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火灾现场,应该用湿毛巾或纱布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雾。

4. 保护自己的头部火灾时,可能会有碎石和其他物品掉落,造成头部受伤。

因此,在火灾现场,要注意用手保护好头部。

5. 切勿轻易逃跑在火灾现场,切勿轻易逃跑。

如果逃跑的方向不对,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危险。

因此,在逃跑时应该判断好方向,选择最安全的逃生路线。

在进行自救的同时,煤矿工人也需要进行互救。

互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善用通信工具在火灾现场,往往会有人被困在危险的地方。

此时,应该使用通信工具,与其他人员进行联系,互相交流情况,寻找解决方案。

2. 协力疏散火灾发生时,要尽量帮助其他人员疏散。

疏散时应该尽量避开烟雾和有毒气体,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线。

3. 分散集结在火灾现场,如果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会增加遇到危险的风险。

因此,应该分散集结,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集结。

4. 用湿毛巾或纱布救治伤者在火灾现场,可能会有人员受伤。

此时,应该用湿毛巾或纱布按压伤口,以防止伤口感染加重。

总之,在煤矿发生火灾后,自救和互救非常重要。

通过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提高煤矿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20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新版)
1.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自救措施
(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的巷道。

(2)在自救器使用超过有效防护时间或无自救器时,应将毛巾润湿后堵住嘴鼻并寻找供风地点,然后切断或打开巷道中压风管路阀门,或者是对着有风(必须是新鲜无害的)的风筒呼吸。

(3)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

但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可以采用这种撤退方法。

(4)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

(5)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
快速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6)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狂奔乱跑。

应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用随身物件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

2.独头巷道发火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独头掘进巷道火灾多因电器故障或违章爆破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源一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扑灭。

(2)掘进巷道一般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

风筒一旦被烧,工作面通风就被截断,人员逃生的出路也被切断。

因此,巷道着火后,位于火源里侧的人员,应尽一切可能穿过火源撤至火源外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退方法。

(3)人员被火灾堵截无法撤退到火源外侧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部分木支架(在不致于引起冒顶的情况下)及一切可燃物,切断火灾向人员所在地点
蔓延的通路。

然后,迅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侵入。

若巷道内有压风管道,可放压气用以避灾自救。

若有输水管道,可放水用以改善避灾条件。

但在用水控制火势,阻止火灾向人员避灾地点蔓延时,应特别注意水蒸气或巷道冒顶给避灾人员带来的危害。

(4)如果其它地区着火使独头掘进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离时,应立即用风障(可利用巷道中的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

若火烟通过局部通风机被压入巷道时,则应立即将风筒拆除。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