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 》课程教学大纲
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doc

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2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使用课程,它包含了系统维护、常用应用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方法,故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亦可作为其他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系统的设置与维护以及计算机实际应用。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讲解工具软件使用的原理以及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
实践部分主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实际排故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应与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相结合。
三、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第一部分磁盘操作工具着重介绍磁盘的分区和虚拟光驱工具的使用:1、磁盘的分区2、磁盘分区工具partitionMagic的使用3、硬盘克隆工具Ghost使用4、虚拟光驱5、光盘刻录教学重点:磁盘分区、磁盘分区工具使用教学难点:硬盘克隆工具Ghost使用实践操作:对磁盘进行无损、有损分区,硬盘镜像文件的制作与系统恢复,硬盘对拷第二部分常用图片操作工具着重介绍图片的修改和快速浏览、从视频中抓图工具使用:1、ACDsee工具2、抓图工具3、超级屏捕工具教学重点:ACDsee I具使用教学难点:无实践操作:上机熟悉练习三类工具第三部分音像播放工具着重介绍音频、视频的播放工具使用方法:1、音频的类型2、MP3播放3、视频的类型4、视频的播放教学重点:音频和视频的类型教学难点:无实践操作:使用计算机播放各类音频和视频文件第四部分常用Internet I具介绍常用的网络资源的下载和上传工具:1、网络资源如何下载和上传2、服务器的简介3、FlashGet工具使用4、FTP工具使用实践操作:使用网络进行操作第五部分文件及文本操作工具介绍常用的文件压缩工具winzip和winRAR以及电子小说的阅览与制作。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内容该课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日常应用过程中需要基本掌握的,有关磁盘与文件管理、系统维护与测试、图形与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用有关工具软件解决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并且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简单维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设置,对磁盘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网络工具完成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收发邮件和即时通信、信息的检索,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设置,播放多媒体文件和制作多媒体光盘,文件压缩和解压缩以及汉化翻译,文档阅读等辅助学习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一)windows的系统工具软件1、教学内容(1)备份(2)磁盘清理程序(3)磁盘碎片整理程序(4)系统还原(5)任务管理器2、教学要求了解:"碎片"的概念及形成掌握:使用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进行备份和还原的操作方法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CPU和内存等系统的运行参数运用:使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用系统还原工具进行系统还原使用任务管理器关闭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以及结束进程的方法2、教学重点用备份工具和系统还原功能进行一般故障的排除使用磁盘清理程序进行磁盘清理用磁盘清理程序和磁片整理程序扩大磁盘的有效使用空间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不明进程并能给予关闭3、教学难点磁盘”碎片”的概念及形成用备份工具、系统还原、任务管理器排除故障(二)系统优化与设置工具1、教学内容使用WINDOWS自带工具进行优化系统性能优化系统服务优化注册表优化优化工具-—--—WINDOWS优化大师系统检测与自动优化系统优化系统清理系统维护系统设置工具—-———超级兔子魔法利用“超级兔子清理王”优化系统修复IE内存整理其他相关工具软件介绍系统优化大师电脑修理工完美卸载了解:虚拟内存、注册表、动态链接库、设备驱动程序等的概念.系统优化大师、电脑修理工、完美卸载等优化工具的功能。
《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13 级常用工具软件 (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常用工具软件》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分支,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课程。
(二)编写依据:兼顾计算机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要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系统学习,又要强调知识面的拓宽和实践,特别是对各种工具内容内容的教与学。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学习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磁盘文件管理工具、多媒体工具、计算机病毒和安全工具、网络管理工具等学生通过学习除了掌握教材上的工具外,我们还将根据现在的情况补充一些软件安装使用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使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编号:(五)学时与学分: 36学时,2学分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即时信息交换软件第一节即时信息交换软件概述第二节 MSN的功能及安装使用第三节 Skype的功能及安装使用第四节微QQ的功能及安装使用知识点: MSN的安装;MSN的使用;Skype的安装;Skype的使用;QQ的安装;QQ的使用。
第二章输入法及字体第一节输入法第二节几种常用输入法的安装与使用第三节字体知识点:输入法概述;输入法的几个阶段;几种常用的输入法介绍等。
第三章网页浏览器第一节几种常用的网页浏览器第二节 360安全浏览器第三节世界之窗浏览器第四节 Opera浏览器知识点:网页浏览器概述;几种常用的网页浏览器介绍等。
第四章搜索引擎工具软件第一节搜索引擎第二节 Google第三节百度知识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Google搜索引擎的使用;百度的使用;工Google Earth 等。
第五章电子阅读工具软件第一节常见电子文档格式第二节 PDF文档工具第三节 CAJ文档工具第四节 PDG文档工具知识点: PDF 阅读工具; PDF 生成工具;CAJViewer的安装与使用;SSReader的安装与使用等。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制定单位:制定时间:一、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技能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取、安装、应用、维护常用计算机工具软件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导论》。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了最基本而且被目前计算机应用各领域所公认的应用工具软件,并结合实际应用的情景案例讲授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各种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为主线,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应用软件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应用。
针对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够用、实用为主。
工具软件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工具软件应用内容以实用为准,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紧密结合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注意后续课程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依托,在教学中通过电子教案、视频、现场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将每章的工具软件以工作环境下的各种应用需求作为课程的引入。
教学中将每个工具软件领域的应用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实现从需求出发、软件获取、安装、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能够完成同一任务的工具软件可能有几种甚至于几十种,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软件来切实高效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样以具体的案例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常用工具软件》(高级)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高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类别、功能、使用方法。
熟练运用工具软件实现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文件管理等。
计算机工具软件的应用也是一名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基础技能,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模块采用以一体化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校内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练运用当前流行的各类工具软件,提高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对计算机应用综合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内容采用的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尽量避免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
教学时各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独立性是指各模块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模块间存在相互补充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做,强调解决问题。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1)设计选择了具有典型、实用性、通用性的教学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1)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2)学习空间与实训现场一体化(3)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一体化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相衔接(2)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融通二、适用对象技工院校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三、场地及设施要求授课过程中,每个授课班级配有一个60平米的一体化微机室,每人配一台P4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并预装教学所用各类别工具软件。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项目)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项目)《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1323二、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常用工具软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熟悉操作系统应用。
内容涉及计算机日常应用过程中需要基本掌握的,有关磁盘与文件管理、系统维护与测试、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方面知识。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序号教学项目(各章)名称教学时数小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1 安全工具软件 6 3 3项目2 系统优化和维护工具软件8 4 4项目3 磁盘工具软件 6 3 3项目4 文件处理工具软件 4 2 2项目5 光盘工具软件 6 3 3项目6 电子图书浏览和制作软件 6 3 3项目7 语言翻译工具软件 2 1 1项目8图像处理工具软件 6 3 3项目9娱乐视听工具软件 4 2 2项目10数字音频处理工具软件 6 3 3项目11 数字视频处理工具软件 4 2 2项目12 网络常用工具10 5 5合计68 34 34五、课程设计思路《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入“任务驱动”的理念,选取实用性高、功能性强、版本较新的工具软件为内容,按照完成工作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工作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并通过提供大量典型实例,引导学生顺利掌握软件的使用。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理论基础,为实操做好准备。
(二)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实用各种常用软件进行操作,能在实际应用中积极创新,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
(三)素质目标1、通晓一般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2、解决常见计算机问题的实践能力。
3、能适应并胜任各个环境和岗位的各种任务。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介绍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最实用、最流行的电脑工具软件,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办公能力方面的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
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结合了当前工具软件发展的一些主要变化,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
3.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实训授课在理实一体化计算机专业机房进行案例分析、实例演示讲解和实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团队,培养团队精神。
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安装常用工具软件,培养学生具有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惯。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内容标准任务1:常用工具软件了解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的共同点,能熟练简述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的共同点。
了解研究和使用WinRAR常用的功能及操作,能熟练操作WinRAR。
理解文件加密的功能。
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采用任务引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共2个课时。
任务2:文件压缩及解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下载相应软件,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形成软件使用报告。
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采用任务引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共4个课时。
任务3:文件加密—金锁文件夹加密了解金锁文件夹加密的应用,能熟练设置文件加密功能。
能熟练使用加密特警操作。
了解ACDSee的功能,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下载相应软件,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形成软件使用报告。
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采用任务引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共4个课时。
《常用工具软件》实施性教学大纲

《常用工具软件》实施性教学大纲13级《常用工具软件》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书是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指导精神,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指导方案》以及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工人等标准组织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7个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工具软件,磁盘操作工具,文件操作软件,多媒体工具,常用Internet工具,文本处理工具,安全工具等。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香港行业岗位培训或自学用书,同时可供计算机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及基本操作,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及常用功能,掌握工具软件的常用设置,熟练掌握分区魔术师、硬盘克隆、图片浏览ACDSee及抓图工具,掌握MP3播放工具、超级解霸、网际快车及Winzip8.0解压缩工具,掌握电子小说阅读器、电子图书阅览工具、KV3000杀毒王,理解和掌握Windows优化大师及超级兔子魔法设置,理解掌握分区工具和磁盘格式化工具,熟悉光驱虚拟、光盘刻录、超级屏捕、RealPlayer8.0、播音王、FTP工具,熟悉WinRAR3.0、文件切割、文件编辑工具和金山快译、诺顿电脑医生和卸载工具。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在教学中必须切实注意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必须注意运用直观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是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及设置、使用。
在教学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上机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时间,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本课程推荐教材:《常用工具软件》(修订版)蒋汉生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099-448-4, 本课程课时为36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解软件开发常用工具,包括软件需求分析建模工具、软件设计工具、数据库建模工具、软件配置工具、软件测试工具、软件集成开发环境(IDE)、数据库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
主要讲述每一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基于案例,由教师演绎如何利用工具完成软件过程中的软件制品。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常用开发工具》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在一年级,通过学习并初步使用软件开发的一系列工具,了解软件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彼此间的关系,从而大致了解本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并建立软件开发的初步理念。
本课程并不强调理论,而注重让学生对各软件过程建立感性的认识,授课教师必须注重通过案例,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将软件过程的任务演绎清楚。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基本掌握各种软件工具的安装、配置及使用方法,大致建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的理念。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该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大致的知识体系,基本掌握各种软件工具
的安装、配置及使用方法,大致建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的理念,了解各软
件过程相关文档规范,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的开发。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电子教案授课,上课时边讲边演示。
2.作业
每章适当布置课后作业。
3.课内实验(14学时)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相关课程:软件需求/系统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人机交互技
术等等。
《常用开发工具》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常用开发工具》的深入专题内容。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引言CASE工具(2学时)
了解:软件、工程及软件工程的概念,项目的三要素,CASE工具及其发展史。
第1章需求分析工具(6学时)
了解:需求工程,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图形工具:1).UML、2).数据流图、3).数据字典、4).判定表、判定树、5).IPO图、6).事件列表,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及工具,面向对象方法与UML建模。
掌握: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基本配置,Powerdesigner的安装及基本配置,Viso 安装及基本配置;使用Rational Rose创建用例图、使用Word编写用例规格说明、事件列表,使用Powerdesigner描述需求。
第2章软件设计工具(8学时)
了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化设计方法及工具,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及工具。
掌握:利用viso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的绘制,使用Rational Rose创建时序图、协作图、类图、状态图等,使用Rational Rose生成C++类代码框架;使用Power designer创建时序图、协作图、类图、状态图等;使用Viso创建时序图、协作图、类图、状态图等。
第3章数据库设计工具(8学时)
了解:实体关系及实体关系图,概念数据模型及物理数据模型,数据字典等。
掌握:使用Powerdesigner 进行数据库建模的基本方法,根据物理数据模型,在SQL Server上创建数据库。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适当的补充有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知识,掌握erwin及Powerdesigner软件进行数据库设计
第4章项目管理工具(4学时)
了解:项目的三要素,项目管理的内容及要素, 了解团队开发,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check in、check out及获取最新版本等。
掌握:MicroSoft Project的安装,使用Project创建项目,编辑任务,绘制甘特图, VSS的安装及配置,创建VSS数据库,建立VSS项目,编写一个简单的VC++project,实践check in、check out及获取最新版本等。
第5章程序设计工具(6学时,选讲)
了解:RAD开发工具,IDE集成开发环境,程序调试方法等。
掌握:使用Delphi创建一个project,编译链接,完成简单的输入及输出,进行简单的调试;JBuilder简介,利用JBulider创建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利用Eclipse构建j2ee,j2me运行环境。
Powerbuilder简介,利用powerbuilder创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
第6章软件测试工具(4学时)
了解: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掌握:使用Microsoft Application center Test对Web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总结与展望:(2学时)
讨论软件工具的发展趋势及总结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Viso的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Viso的基本功能,掌握viso基本功能的使用
实验内容: viso软件的安装、利用viso绘图
实验要求:生成订货的流程图、利用viso生成取款的顶层流程图、利用viso生成火灾报警系统的时序图
实验2:powerdesigner的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powerdesigner的基本功能,掌握 powerdesigner的基本使用
实验内容:powerdesigner的安装、利用powerdesigner绘图
实验要求:power designer的安装、利用power designer生成提货的流程图、利用power designer创建面向对象模型
实验3:Rational Rose的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Rational Rose的基本功能,掌握Rational Rose的基本使用
实验内容:Rose的安装、利用Rose绘图
实验要求:rose的安装、运用rose创建ATM的用例图、运用rose创建CD信息管理系统的用例图
实验4:Rational Rose的安装与使用2
实验目的:Rose的高级使用专题
实验内容:利用Rose绘制面向对象模型
实验要求:利用rose创建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配置图
实验5:Power desiger的安装与使用2
实验目的:powerdesigner的高级使用专题
实验内容:利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设计
实验要求:利用power designer创建CDM、实施数据库设计的正向工程、实施数据库设计的反向工程
实验6:ERwin 的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ERwin的基本功能,掌握ERwin的基本使用
实验内容:利用Erwin进行数据库设计
实验要求:Erwin的安装,利用Erwin实施数据库设计的正向工程、实施数据库设计的反向工程,利用Erwin生成报告
实验:Microsoft Project的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project的基本功能;掌握project的基本使用
实验内容:project的安装、利用project进行项目管理
实验要求:利用project设置项目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张友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束第一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上机操作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