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合集下载

15金色的鱼钩 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 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课题:金色的鱼钩课型:略读课时:一课时学习流程教与学【合作学习】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任务一、二、三认真读课文1遍,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认识的字词,并读给大家听,完成任务一。

1、认读写生字词任务一★①读、记、写下面的词语:(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②多音字我知道: (拼音书写要规范)()例句:昨天,王小明在宿()舍里学习了一宿()宿()有关星宿()的知识。

()2、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二★①通过读课文,能够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要人物有()()和()个()的战士。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老班长讲了几件事,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2、 3、 4、主要内容:快速、正确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三。

3、学习课文写法。

任务三★①课文中如何描写老班长?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笔、直线画出。

从上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色、曲线画出?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③感悟理解句子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我”有这种感受?B:“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明明是生了红锈的鱼钩,怎么会闪烁出灿烂额金色的光芒?怎么理解这句话?【展示探究】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1、通过学习全篇课文,说一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此任务主要是读,要大声读,读正确,多读、提示:在文中找一找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多读,这些句子能让你感展示一定要把握住两个时间:展示时间和评补时间【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我们一起朗诵《长征》来
3. 师生共同朗诵《长征》,
结束课文的学习吧!
缅怀先烈。
板 书
设 计
本文篇幅较长, 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
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 入
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 学生大致理解了课文内容, 我再要
一 、 谈 话 导 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
入 , 激 发 兴 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
趣。
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
(用时:5 分 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钟)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个
1. 读了课题后, 你有哪些疑
1. 齐读课题。
问?
2. 自由交流长征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 6—8 自然段,引导学生体 会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 贵品质。
5. 指导学生通过读第
20—22 自然段,体会老班
长的舍己为人。
6. 教师引言:每天只
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
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
景不长,就在“我们”要
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 找到“炊事班长快四
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
15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1
15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4. 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
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 品读重点句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 导入:长征是世界
军事史 上一个伟大的 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喜出望外”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用诗歌导入,揭示题目1.老师当堂背诵毛泽东的诗《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你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位红军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课文题目。

)(1)朗读课文题目,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2)读到“金色”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感,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3.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师:“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又会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甲:老班长既要像“上级”一样,在小战士们遇到困难时安抚他们,不断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还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4、() : 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一、自主学习(17 分钟)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0 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知识准备:(4 分钟) 1、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 500 任务的感余里地,横宽 300 余里地,面积约 15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 米以上。

红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 2、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语句是为泥质沼泽。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

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 分钟)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 1、熬(o) 夜,不要误读成āo ;抽噎(yē) ,不要误1 / 12读成 y 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 5 月至 9 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奄(yǎn) 奄一息,不要误读成yān 。

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2、疙(ɡē) 瘩(dɑ) , dɑ 为轻声。

3、收敛(liǎn) 眼睑( ji 2、揭示课题:(1 分钟)ǎn ) 3、自学目标:(1 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鱼钩。

①、我能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上面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品质,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金色的鱼钩”所象征的含义,本课教案设计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配乐诗朗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爱护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让学生在初读中把握课文的整体,在细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自主体会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整个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理解,同时积累素材和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制作重点句子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1.教师课件出示《七律·长征》,配乐朗诵。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导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近一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3.导思: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想继续读书的强烈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课型:预习+展示总课时:1课时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

3、我能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我能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链接】草地:人人都说,草地是绝地。

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苍苍茫茫,渺无际涯。

草丛河沟交错,淤黑色的积水散发出腥臭气味,腐草结成的表面十分松软,泥泞不堪,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之下,是满布机关陷阱的大泥潭,行人只要稍一不慎,失足其间,就会陷于灭顶之灾。

许多红军将土就在这样的沼泽草地中,失足陷入泥潭,站在一边的战友却无从援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患难与共的战友慢慢地沉下去,永远留在那泥沼之中。

战士们抬着向导,选择草根较密的地方,一步一跳,艰难地行进着,并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个又一个路标和安全标记。

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

变幻无常的草原气候,时而晴空万里,暑气蒸腾;时而乌云翻滚,浓雾弥漫,风雨冰雹降临。

每逢夜晚,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

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

红军战士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

【新知探究】1、我能快速阅读课文三遍,从课题入手,思考下面的问题:(1)课题为“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2)与“鱼钩有关的句子还真不少,我能用“”画出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篇1温馨: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知识链接】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自主学习】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鬓发()青稞()搪瓷()熬夜()收敛()疙瘩()抽噎()生锈()奄奄一息()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二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喜出望外:2.目不转睛:3.三长两短:4.奄奄一息:通过查字典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三.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并思考: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3、讨论。

4、定向。

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

(以感情朗读为重)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

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五( )班 姓名( )
课题:金色的鱼钩
学案
一、自读导航。
1.查阅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图片、作品、故事等,了解故事背景。
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
(1)初读课文,标自然段,圈划生字词,注音并组词,在书上做好批注。
(2)我会读,我会写。
liǎng bìn shōu liǎn chōu yēxǐchūwàng wài
②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和同学交流你搜集的长征故事,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
6.练习复述,拓展延伸。
(1)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提示:①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象征着老班长的精神永垂不朽。
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1)读了课文,我深受感动,我要把令我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书旁,和同学交流。
(2)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用“——”画出有关语句,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3)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5.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收获有:
读完课文,我还有一些疑问:
gēda bān bái yán lìrèqìténg téng
quán gǔhóng xiùcūcāo yǎn yǎn yìxī
(3)我能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éhèhúhuóhuòhuo
暖和()一唱一和()和()药
和()平和()着青稞面
jiàng qiáng qiǎng
勉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