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简史》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合集下载

读《数学简史》有感

读《数学简史》有感

读《数学简史》有感读《数学简史》有感方高旦作者简介蔡天新,1963年出生,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 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意味着繁难的计算、无尽的逻辑推演,以及如天书般的公式和符号。

这些让数学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且与文化艺术这类精神生活毫不相干。

而在《数学简史》的作者蔡天新看来,数学与科学、人文的各个分支一样,都是人类大脑进化和智力发展进程的反映。

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

《数学简史》是一部另类的”数学简史”,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种族,依次探讨了数学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

关于古代,包括四大文明古国和希腊、阿拉伯,《数学简史》着力于发现有现代意义的亮点;至于近代文明,则考察了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几何学、工业革命与微积分、法国大革命与应用数学的关系。

对现代数学与现代艺术进行阐述和比较,也是《数学简史》的一大亮点。

精彩分享书中介绍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作者认为,从对待数学的态度上,中国古人对数学的研究往往是在先取得功名之后才开始,为数学而数学的情形极为罕见,另外,对数学理论关注不够,缺乏严格求证的精神,更多关注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研究,加之缺少群体研究机构和资料信息中心提供支持,所以中国古人对数学的研究与很多文明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后又受理学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的影响,中国数学的发展自元朝起就再无高深的数学著作出现。

不过,若是把古代中国的数学与其他古代民族,如埃及人、巴比伦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的数学,甚至中世纪欧洲各国的数学进行比较,还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

希腊数学就其抽象性和系统性而言,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它的水平无疑是很高的,但在代数领域,中国人的成就不见得逊色,甚至可能略胜一筹。

中国数学的最大弱点是缺少一种严格求证的思想,为数学而数学的情形极为罕见,这一点与贪图功名的文人一样,归因于一种功利主义。

2024年数学家写的数学简史的读后感范文

2024年数学家写的数学简史的读后感范文

2024年数学家写的数学简史的读后感范文《数学简史》是一部打破我对数学的认知局限的杰作。

它以简洁而清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数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首先,该书对数学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数学家们的贡献,我对数学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我不再认为数学只是一堆抽象的公式和符号,而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过程。

我了解了代数、几何、微积分等数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了这些数学分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数学的发展历史,我意识到各个数学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这使我能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时更加灵活和理解。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实际运用。

例如,它详细介绍了素数和费马大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释了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

这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数学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同时,我也发现该书中一些数学理论的深度和复杂性。

虽然我尽力去理解这些理论,但有时候还是感到困难和挑战。

但是,书中对这些理论的解释和实例的提供帮助了我更好地理解它们。

我意识到数学学习是一项持续的努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

也许我暂时无法完全理解和应用这些复杂的数学理论,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逐渐掌握它们。

最后,该书还引发了我对数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也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渴望为数学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希望能够利用数学的力量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推动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数学简史》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优秀模板6篇)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优秀模板6篇)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优秀模板6篇)《数学简史》心得体会第1篇读《数学简史》有感数学经历了历史的积淀,给我们的世界展现出来一个不一样的画卷,我看了一本书《数学简史》,书里讲的是数学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国内外的数学都进行了介绍。

我想在时间的慢慢长河里,这是多么传奇的历史啊!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走进我所见到的数学世界。

数学是有自己独特魅力的科学,《数学简史》一共有十四个大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凝聚了数学的“理”性思维脉络,让我们清楚的领略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首先谈谈数学早期的萌芽,事物的发展总是一步一步慢慢向前的,数学当然也不例外。

早期的数学主要是介绍数与形概念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等早期数学的萌芽,不同的文明,数学的产生与演变也有很多区别和联系,数的概念产生于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中国早期用结绳、刻划等方式计数,并产生抽象过程从“结绳”到“书契”;美索不达米亚则是由楔形文字对数学内容进行了记载,一是“表格课本”也就是古代的“应用数学”,二是“问题课本”也称“理论数学”;古埃及数学知识的象征是至今蔚为奇观的金字塔,金字塔大多呈正四棱锥形,据对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测算,发现它基地是正方形,各边误差仅仅是1。

6厘米。

这些早期的数学象征物的出现,给数学带来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的数学的发展。

其次,我们不得不说的便是古希腊数学,数学的发展和我们历史发展的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它们都会经历兴盛和衰落,古希腊数学从雅典开始到亚历山大时期达到了全盛,但是物盛极必衰,在亚历山大后期就逐渐衰落,在此期间,数学史出现了几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论证数学开创者泰勒斯,他是古希腊“七贤之首”,据记载泰勒斯是第一个将埃及人的几何学带回到希腊。

据说他本人发现了许多几何命题,并创立了对几何命题的逻辑推理,因此泰勒斯是论证数学发端第一位代表人物。

有关几何的研究还出现了不少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这些学派活跃了数学世界。

2024年《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中学数学简史》读者评论(卓越亚马逊):本书超越预期,优于Morris 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因为它充分考虑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数学成就。

阅读本书,您将为中华民族在数学领域曾领先世界数千年而深感自豪,尽管在元代以后逐渐衰落。

书中丰富的数学家趣闻也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非常值得推荐...《中学数学简史》读者评论(京东网):我必须指出,这无疑是我在数学史领域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著作。

通读后,各个数学分支的演变脉络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对于中学生,甚至对于像我这样离开校园多年但仍对数学保持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提供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近几个月,为了工作需求,我重新学习中学数学,购买了多本相关数学参考书,因此对本书的评价绝非夸大其词。

)我强烈推荐本书,因为它不仅能让你“了解许多未曾知晓的数学历史事实”,同时也能让你“对作者生动、有趣且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感到惊叹”。

阅读这本书,无疑是一种享受...数学史是一门探究数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

简而言之,它关注数学知识、思想和技巧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数学科学在历史进程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因此,数学史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数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内容,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

在研究材料方面,考古记录、历史档案、原始数学文献、历史文献、民族学资料、文化史资料,以及对数学家的访谈记录等,都是关键的研究资源,其中原始数学文献是首要且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从研究目的来看,可以探讨数学观念、方法、理论和概念的历史演变,研究数学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研究数学思想的传播历史,以及研究数学家的生平等多元主题。

2024年《数学简史》心得体会(二)该数论专家所著的数学历史概述以其结构清晰、论据严谨而著称,作者以其博学多识和精湛文笔展现出深厚造诣。

全书精炼清晰,深入浅出,对过往世界数学历史的回顾令人赞叹。

读《数学简史》有感(7篇)

读《数学简史》有感(7篇)

读《数学简史》有感(7篇)读《数学简史》有感1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觉得数学很难。

它有着许多许多绕来绕去的公式。

有着许很多多连来连去的关系......这都让人很是“头疼”。

但当我读了《数学简史》这本书后,我发觉,其实数学并没有那么难懂。

它也是从很简洁的概念开头,然后再渐渐地延长开来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便有了数的概念。

在数量不多的食物或其他东西中间,增加几个或削减几个一样的东西,他们便能够辨别出这个东西的多和少。

渐渐地,当人类开头养羊或其他动物来维持生活,而不只是靠狩猎为生的时候,人们便懂得用新的方法来知道羊是不是一只没少,全都回来了。

早晨,当羊出去吃草的时候,每出去一只,便捡起一颗石头。

到了晚上,羊儿们都吃完草,活动完之后,回到羊圈里时,每进一只,便丢掉一颗石头。

每当石头都丢完了,便确信羊儿一只没少,都回来了。

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猎人们便知道,当把两只箭和三只箭放在一起时,便有了五只箭。

后来就渐渐消失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计数方式:石子计数、刻痕计数和结绳计数。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需要更多的东西来生活和推动人类的进步。

但假如还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的数,不免会觉得太麻烦、太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拥有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

那就是十进制。

我们现在通常用的是十进制。

也就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但在古代,人们有时却用的是十六进制,如一斤就等于十六两,半斤就等于八两。

固然,除了十六进制和十进制,还有其他的进制。

比方五进制、十二进制、二进制等。

二进制的应用则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创造。

你看,数学其实并不难,它只是从一个简洁的数学概念开头,渐渐地进展,到后面的几何学......读《数学简史》有感2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甚至,我在教数学之前也是秉持着这样的认知:数学意味着简单的计算和没完没了的证明,以及如天书般的公式和符号。

接触数学学科之后,这样的感觉才渐渐淡去,也体会到数学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却是与文化、艺术、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简史读后感

数学简史读后感

数学简史读后感《数学简史》是一本由莫里斯·克莱特曼所著的数学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述了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经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数学的美妙之处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建设中使用的测量技术,到古希腊的几何学发展,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数学简史》,我了解到古希腊数学家的贡献,如皮泰阿斯的几何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及阿基米德的数学成果。

这些数学家们通过对几何学的研究,建立了严密的推理和证明体系,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希腊数学的基础上,阿拉伯数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数学家对古希腊几何学和代数学进行了重要的发展和改进,将其传播至欧洲。

其中,阿拉伯的代数学家穆罕默德·本·穆撒·阿尔·花期兹密特的《代数学概要》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为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学的发展历程,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成为了一门受到重视的学科。

数学家们开始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例如,卡尔丢斯·费库雅的《新分析法》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引入了微积分的概念,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发展,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解决抽象的问题,更在于解决实际的难题。

数学的发展在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欧拉、拉格朗日等伟大数学家的成就为数学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展。

微积分、群论等新的数学分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数学的应用于工程、物理等领域打下了基础。

此外,19世纪的非欧几何学的提出,使几何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是源于数学家们对数学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反思,他们不仅追求数学的应用,更追求数学的内在美和完备性。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1本书上篇数学简史共12章节,以时间顺序讲述。

从3.7万年到如今,人类在不断进步,而数学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

在这本书中,强调了数学的抽象性与神秘性。

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先辈们经过漫长探索、研究、讨论总结出的。

书中出现的故事和公式使人眼前一新。

比如古埃及人求圆的面积时,实际上是求圆的近似值。

如今大家都知道π·r,古埃及人却是用(8/9·d)求S圆的近似值。

可以发现古埃及人在这个公式里并没有使用到“π”,这样反而要方便些。

我注意到的一个故事是:21世纪开始,克莱学院决定在克莱的领导下,选择7个数学课题,并予每个课题100万美金的奖金,而那7个数学课题是关于“千禧年问题”书中并没有提到7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于是便上网查了查。

分别是:戴雅猜想、霍奇猜想、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P与NP问题、庞家莱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理论。

这7个问题是真的难,连题目都看不懂的那种难.有一个问题与开普勒猜想有关:如何将最大数量的球体放置在最小的空间中,我认为这和奇点有些相似,但看起来不成立的样子。

但在那些数学家的眼里,这仿佛是一个十分有趣,又值得思考的问题。

托马斯·黑尔斯最终证明了它。

数学是抽象的,也是无限的,他们的出现大概是我们的祖先为了方便生活而发明出来的。

到如今,数学在不断的进步,但还是有许多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等着我们去解答。

数学不仅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2023年《数学史》读后感2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长,在这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我不怎么喜欢的书——《数学史》,为什么不喜欢呢?是因为我很多不懂,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喜欢上了,《数学史》记录着人类数学历史发展的进程,读了它,我有一点肤浅的体会。

体会一:数学源自于与生活的需要与发展。

书中写到:人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具有识辨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学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数学简史》是一本为大众读者而写的数学科普书籍,作者是法国数学家埃西奥·卡杜曼(Esiös-Cardon),本书旨在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史,让读者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同时探索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与启发。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数学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在《数学简史》中,作者对数学的定义是:“数学是一门研究模式、关系和结构的科学。

”这一定义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研究数字、符号和公式的学科,更深层次的是数学研究的是模式、关系和结构。

数学的核心思想是寻找并研究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模式、关系和结构,这些模式、关系和结构是一切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

通过数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揭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隐藏的真理和规律。

其次,阅读《数学简史》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历经曲折的过程。

数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不断探索、推翻和重建的过程。

书中详细描述了古代数学家们的努力和探索,从埃及古数学、巴比伦数学,到希腊数学,再到中世纪的欧洲数学,无不体现了数学家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而每一次的发展都源于前人的工作和成果,同时也都会引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后来的数学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数学从最初的琐碎计数,逐渐演变为系统的数论、几何、代数、分析等分支,拓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一历史进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深度,也让我明白数学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奋斗。

再次,《数学简史》让我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数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纯粹的学科发展,更反映了人类社会的需要和进步。

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书中涉及到了许多数学与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天文学中的天体运动的计算、建筑学中的比例和测量、商业活动中的计算、工程学中的力学等。

这些例子让我明白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数学简史》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数学简史》有感1000字常旭照11月名师工作室成员”遇见”当天,玲玲老师就为每一位成员送来了精致的见面礼——《数学简史》。

我迫不及待的翻看目录,看见陌生又熟悉的毕达哥拉斯、《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周髀算经》,恍惚!仿佛我回到了大学数学史的课堂。

是啊!说来惭愧,从教12年,这些知识几乎没有再涉及,也没有给学生过多介绍,取而代之的全是书本知识。

我明白了玲玲老师的用意,回来之后我细细品读了数学诗人蔡天新教授的著作《数学简史》。

沉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本书后,对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

”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都有其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

蔡教授在书中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阿拉伯世界,以致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的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价。

下课认真阅读《数学简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要把数学史融入在教学中,这样做大有必要。

理由有四:1.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普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但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无趣,而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

如果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史可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中国数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落后国。

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

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3.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许多数学家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4.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数学史的学习对本就枯燥的数学课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共同了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美……所以我们把数学史的一些辉煌成就和一些感人事例,以一种精神力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非常丰富。

最后感谢美好的遇见,感谢我们在《数学简史》阅读中的心灵遇见,我们将继续学习、前进!篇一:桃花源记读后感小时候偶尔听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对详细内容并不知晓。

只是对那美好的景象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向往。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已经成为世代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他写这个虚构的故事是为了寄托他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是个归隐之士,在写这篇诗作的时候已经离开尘世过隐居农村生活十余年了。

他出生寒门,少时虽有抱负,却壮志未酬。

他从懂事起就经历了很多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变迁和纷扰,社会的伪诈、污秽、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愤懑。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气攀附权贵,因而与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后来辞官归隐田园,过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朴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作者的手笔简练易读,妙笔生花。

简单的几句话,就生动的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心旷神怡的景象,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赏心悦目,无限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主体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乱”这一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由此产生的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神话式的虚构故事和美的激情,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最后,作者更用悬念的手法,暗示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理想境界,是虚无的,只是作者对自由和极乐世界的追求。

所以,当我看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我无法不被这种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乐业的人们、快乐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

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拥有享受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这一切竟让如今的我深深向往。

虽是虚构的世界,却给了我无限的畅想空间……篇二: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五一在家没事又读了一遍《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是高中历史老师向我推荐的,高考结束后就读完了,当时并不是太理解这本书的意义,也曾再读过很多遍,每次读过之后的感触都不一样!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想事情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吧!《基督山伯爵》这本世界名着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写的,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事情节。

它的故事情节悬念很多,让我有那种在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君子复仇,十年不晚的感觉。

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水手唐太斯)的复仇是步步深入而又不易被人察觉,读起来总觉得像读侦探小说一样惊险又充满智慧。

整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唐太斯在监狱里的那段日子!优秀的水手唐太斯因被人嫉妒而被害入狱,在监狱里的那段生活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由命,而是想尽办法逃离监狱!当他在挖墙洞时遇见了同样要逃走的神甫之后,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睿智的神甫教会了唐太斯很多东西,让唐太斯告别了从前羽翼未丰的小伙子,逐渐走向经过岁月磨练而机警狡诈的中年人。

唐太斯逃出监狱以后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也许正是因为神甫将他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唐太斯,聪明的唐太斯才会策划出如此完美的复仇!我想对主人公唐太斯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他是一个成功的复仇者,是一个天才级人物,他的旧相识之所以一直没认出他,我想是因为他参与的“行业”很多,很有钱,很有内涵,给人神秘感,就仿佛一个偶像一样让人。

他不费一枪一剑就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腾格拉尔被盗贼万帕抓去了,维尔福疯了,弗尔南多因为美塞苔斯和儿子的离去,就自杀了,而美塞苔斯则一个人痛苦地过起了隐居生活。

可我又觉得,他虽然成功,却是一个悲剧人物。

他和美塞苔斯的婚姻在一场“天灾人祸”中化为了泡影,直到书的结尾也没能在一起;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复仇了,可是也因此害死了人,而他即使很有钱,到三十多岁依然没有结婚,一生都过着漂泊的生活,最终离开了法国。

我在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仇报仇?复仇时是应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像唐太斯一样,用精神去挫伤别人?伯爵在和仇人们礼貌地交谈时,字里行间也充斥着虚伪和欺骗。

可见人们在交友时,会不会要多长一个心眼,提防基督山这样,“十四年”之后再来寻仇的人?正如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

谁知道自己造的恶,是不是会得到上天迟来的惩罚呢?就象故事里家破人亡的三个自私的男爵一样,谁也不会想到,生命中的哪一个阶段,上帝会派使者来复仇呢。

所以,故事告诉我们,人应常常感恩和多做善事帮助别人,也会获得他人感恩。

还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故事的结局,基督山伯爵说了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想说,享受生命的快乐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篇三:长恨歌读后感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

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

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

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

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

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

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

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

”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

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

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

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

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

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

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

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

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

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

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

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

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篇四: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我读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以后,知道原来查理一家很穷,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家富裕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