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月考试题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km/sC. 3×10^6 km/sD. 3×10^7 km/s2. 以下哪个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质量D. 改变物体的体积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拉力,摩擦力为5N,那么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少?A. 5NB. 10NB. 15ND. 20N4. 以下哪个是晶体的特点?A. 有固定的熔点B. 没有固定的熔点C.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D. 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5.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²,那么第3秒末的速度是多少?A. 4m/sB. 6m/sC. 8m/sD. 10m/s…(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7. 物体的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________。
8.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
9.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________。
10.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将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请解释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下落10m时的速度和下落时间。
14. 一个电路中,电阻R=10Ω,电源电压U=12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I。
五、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3407. 质量8. I=U/R9. 焦耳定律10. 不变三、简答题1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24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410

2024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4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A. 测量值偏大B. 测量值偏小C. 测量值仍准确D. 无法判断2、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B.C.D.3、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玻璃板后面的水和烛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B. 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C. 水和烛焰都是虚像D. 水和烛焰都是实物4、某同学将一质量为160g体积为20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放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6NB. 物体最终悬浮在水中C. 物体密度为1.6×103kg/m3D. 物体最终浸在水中体积为160cm35、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滑轮组比乙滑轮组更省力B. 甲滑轮组绳子移动的速度比乙的大C. 甲、乙两个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功相等D.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的低6、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B.C.D.7、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8、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A. 沉在水槽的底部B. 悬浮在原位置C. 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D. 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水池上方离水面4m处有一盏灯,某人从水池旁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产生的倒影属于光的____现象,池水的实际深度____4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0、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词语都蕴涵了物理知识,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检测高三物理(答案在最后)一、单选题(每题3分,计24分)1.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 .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对实验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C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D .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 ∆=∆,当t ∆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2.利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一种数学物理方法。
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x 、v 、a 、t 分别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根据甲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2m/s B .根据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C .根据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4m/sD .根据丁图可求出物体在前2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3m/s3.某同学从砖墙前的某一高度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该同学用相机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 ,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2.010s -⨯,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石子由静止下落至A 位置所需的时间和在A 位置的速度大小最接近()A .1.2s ,12m/sB .0.6s ,6m/sC .1.2s ,6m/sD .0.6s ,12m/s4.如图所示,直杆一端可绕固定轴O 无摩擦转动,另一端始终靠在物块B 上,B 的表面光滑,控制物块B 使其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左做20.4m/s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s t =时,直杆与竖直面的夹角37θ=︒,端点A 的速度为()sin 370.6︒=()A .1.2m/sB .1.0m/sC .0.64m/sD .0.8m/s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双手水平地夹住一叠书,已知他用手在这叠书的两端施加的最大水平压力为400N F =,每本书的质量为0.50kg ,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40μ=,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25μ=,则该同学最多能水平夹住多少本书(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210m/s )()A .48B .40C .42D .306.我国航天科学家在进行深空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有颗星球具有和地球一样的自转特征。
2024-2025学年湖北省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13-14章)(含答案)

湖北省2024年秋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签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1.“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
”地菜即荠菜,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具利尿、明目、和肝。
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被誉为“药食兼优”的佳蔬良药。
在湖南省的不少农村,村民仍然保留着农历“三月三”用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关于这道营养美食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煮鸡蛋的过程是利用了做功的方式使鸡蛋内能增加B.鸡蛋在煮制后由白色变成绿色,说明鸡蛋内含有的热量增加C.鸡蛋壳很容易敲碎,说明固体分子间引力很小D.远远就能闻到地菜煮鸡蛋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扩散2.如图所列举的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0℃的冰块没有内能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4.关于汽油的比热容与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表示每燃烧1kg的汽油可以获得4.6×107J的热量B.汽油燃烧完一半,质量与体积变小,但剩下汽油的比热容与热值均不变C.汽油不燃烧时,热值为0,但比热容不为0D.夏天人们喜欢往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5.汽车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甲、乙分别是某汽油机的某冲程及能量流向图。
高一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xx 中学高一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本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1.在越野赛车时, 一辆赛车在水平公路上减速转弯, 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到赛车沿曲线由M 向N 行驶。
下图1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 的四种方向, 你认为正确的是( )2.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线速度不变B. 角速度不变C. 频率不变D. 周期不变3. 在发射宇宙飞船时, 利用地球的自转可以尽量减少发射时火箭所提供的能量, 那么最理想的发射场地应在地球的 A. 北极 B. 赤道C. 南极D. 除以上三个位置以外的其他某个位置4.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 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 已知MA=MB<MC, 则对于三个卫星, 不正确的是( ) A.运行线速度关系. B.运行周期关系.TA<TB=TC C.向心力大小关系.F..F..FCD.半径与周期关系为5. 物体受水平力F 作用, 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B.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C. 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 F 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 D.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6.图3中虚线是一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其重心运动的轨迹, 则从起跳至入水的过程中, 该运动员的重力势能A. 一直减小B. 一直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高一( )班 座位号: 姓名: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图17. 关于弹性势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B. 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量无关C.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弹性势能越大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弹性势能越小8.如图所示, 桌面高为h,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 假设离桌面高H处重力势能为零, 则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A.-mg......B.mg....C.mg(H-h...D.-mg(H+h)9. 如图所示, A.B叠放着, A用绳系在固定的墙上, 用力F将B拉着右移, 用T、fAB和fBA分别表示绳子中拉力、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 则下面正确的叙述是()A.F做正功, fAB做负功, fBA做正功, T不做功B.F和fBA做正功, fAB和T做负功C.F做正功, fAB做负功, fBA和T不做功D、F做正功, 其它力都不做功10. 如图所示, 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 脚对车向后的静摩擦力为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车减速运动时, F和F′所做的总功为零B. 当车加速运动时, F和F′的总功为负功C. 当车加速运动时, F和F′的总功为正功D.不管车做何种运动, F和F′的总功都为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空5分, 共20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doc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八月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个4分共28分,多选、选错不给分)1.生活中人们通常利用定滑轮来升降物体。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着质量为m 的重物A ,绳的另一端由人握着向左以速度v 匀速移动,经过图示位置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此时重物A 的速度为( )A .cos v αB .sin v αC .cos v αD .sin v α2.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 将两铁块A 和B 紧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 、均受4个力B .若增大F ,则AB 间摩擦力增大C .若增大F ,则B 对墙的摩擦力增大D .A 对B 的摩擦力和墙对B 的摩擦力方向相反3.2024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完美展现“水花消失术”,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跳水过程从离开跳板开始计时,v t -图像如下图所示,图中仅20t ~段为直线,不计空气阻力,则由图可知( )A .10t ~段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 .20t ~段运动员的速度方向保持不变C .30t ~段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 .34t t ~段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与圆盘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A 和B 、B 和圆盘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到的向心力是A受到的向心力的2倍B.B受到的合力是A受到的合力的2倍C.圆盘对B的摩擦力是B对A的摩擦力的2倍D.若缓慢增大圆盘的角速度,Aω物块先在接触面上滑动5.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
“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重庆市涪陵试验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探讨跳水竞赛中选手在空中的动作时可以看做质点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变D.速度在改变而加速度可以不发生改变1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D四个点,通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2s,已知AB=12m,CD=2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B. 物体通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0m/sC. 物体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D.物体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为16m/s16.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其运动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假如要通过计算求得太阳的质量,还须要测量下列哪些量()A.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和自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C.地球半径和地球的公转周期D.地球半径和地球的自转周期17.从同一点沿不同方向拋出质量相同的A、B两球,返回同一高度时,两球再次经过同一点,如图所示。
假如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两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小球A速度的改变量大小大于B小球速度的改变量B.在空中运动时小球A速度的改变率大于小球B速度的改变率C.A、B两球落地时速度肯定相同D.小球A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于B球在最高点的速度18.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动,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向上弹起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C.人向上弹起过程中,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踏板的作用力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地的压力等于人和高跷的总重力19.在修筑铁路时,弯道处的外轨会略高于内轨.如图所示,当火车以规定的行驶速度转弯时,内、外轨均不会受到轮缘的挤压,设此时的速度大小为v,重力加速度为g,两轨所在面的倾角为θ,则( )A.该弯道的半径r=v2g tan θB.当火车速率大于v时,内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C.当火车质量变大时,规定的行驶速度变小D.当火车速率大于v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20. 如图,一粗糙斜面静止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含答案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A. 伏特B. 焦C. 瓦特D. 安培2.下列哪一种材料是导体?A. 橡胶B. 玻璃C. 铜D. 纸3.下列哪种现象反映了物体受力?A. 匀速直线运动B. 迫开摩擦C. 重力作用D. 隔绝作用4.对于在重力场中的物体来说,重力是()。
A. 增大时物体加速度减小B. 减小时物体加速度减小C. 增大时物体加速度增大D. 减小时物体加速度增大5.下列哪项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体积B. 质量C. 速度D. 密度6.下面哪个是机械能的表示式?A. E=mvB. E=1/2mv²C. F=maD. P=W/t7.一颗质量为5kg的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是()。
A. 增大时加速度减小B. 减小时加速度减小C. 增大时加速度增大D. 减小时加速度增大8.色光三原色是()。
A. 红、黄、蓝B. 红、绿、紫C. 红、黄、绿D. 红、蓝、绿9.下列哪个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A. 折射B. 漫反射C. 透射D. 总反射10.小王向光滑地面上施加一个力F,物体才会沿水平方向运动,这是因为()。
A. 物体质量大B. 物体不处于静止C. 地面对物体施加一个支持力D. 光滑面向物体施加一个摩擦力11.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牛顿?A. 功B. 功率C. 能量D. 力12.如果物体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物体将()。
A. 静止于液体中B. 保持匀速下降C. 升上液体表面D. 沉入液体1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加速度成正比,重物和轻物之间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重物加速度大B. 轻物加速度大C. 重物加速度小D. 轻物加速度小14.力是一个矢量,矢量的特点是()。
A. 只有数量大小B. 数量大小和单位C. 数量大小、单位和方向D. 只有一个方向15.功的单位是()。
A. 瓦特B. 千瓦C. 牛顿D. 焦16.一定时间均匀力作用下的物体质点受加力的大小与所受作用时间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4.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5.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
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中的( )
6.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各人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频率不同
D. 响度不同
7.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9.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0km
宿 迁
20t
A B C D 图1 图2 图1
10.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
D.平面镜可以成像,而且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12.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
是在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
在处减弱噪声。
14.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发
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小军同学身高 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m。
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 m,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
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增大,后者是要较好的保持
原声的。
1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物
理知识有、。
(写出两点)
18、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
=1500m/s).这种方法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水深m(v
声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9、在平静的湖面上,当有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时,则入射角为度,
反射角为度。
20、分析下表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速度,你可得出的结论有:
(1
) 。
(2) 。
21、下面方框的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则报道 (填“真实
“不真实”),理由是: 。
两星体相撞 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
木星相撞,发生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
木星较近的………
22、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分)
23、请画出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和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分).
A
24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经迹。
(3分)
2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物体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甲和乙一样长,甲比乙粗;乙和丙一样粗,乙比丙长,丙和丁长短、粗细一样,将甲、乙、丙、丁固定在一块平板上,其中甲、乙、丙的松紧程度一样,丁稍为松弛一些,其探究步骤如下:(8分)
(1)用同样的力拔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拔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得
出了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有关时,他应用同样大小
的力先后振动 和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振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是:
空气(15℃) 340m/s 海水(25℃) 1531 m/s
空气(25℃) 346 m/s 铜(棒) 3750 m/s
软木 500 m/s 大理石 3810 m/s
煤油(25℃) 1324 m/s 铝(棒) 5000 m/s
蒸馏水(25℃) 1497 m/s 铁(棒) 5200 m/s
图A
A
O 300。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26、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的活动过程。
(14分)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⑷、如果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
这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6)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四、综合应用题(14 分)
24.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27.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7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
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传
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
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