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一 四类实词,字字对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

增分突破四文意通顺,力争满分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

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

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

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无实,无一得罪者。

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

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词:“蜚语”,流言;“谤讪”,诽谤;“变”,变故;“验”,调查。

句意对。

(2)关键词:“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

句意对。

答案(1)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

(2)(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参考译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

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

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

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

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

2021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一 第一讲 文言文翻译(译准实词、虚词、句式)和断句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一 第一讲 文言文翻译(译准实词、虚词、句式)和断句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一第一讲文言文翻译(译准实词、虚词、句式)和断句练习题组一译准实词一、(xx年河南示范高中二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勔,苏州人。

父冲,狡狯有智数。

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

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

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明年召还,挟勔与俱,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窜置军籍中,皆得官。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

帝嘉之。

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①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延福宫成,奇卉异植充牣其中。

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

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

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

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

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

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

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

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

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

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

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

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

自是勔小戢②。

既而勔甚。

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

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

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

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

徽州卢宗原竭库钱遗之,引.为发运使,公肆掊克③。

勔又托挽舟募兵数千人,拥以自卫。

子汝贤等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流毒州郡者二十年。

语文二轮复习(广东专用)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阅读指导】

语文二轮复习(广东专用)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一、 文言文阅读中,读懂是解题的基础,要注重知识积累与推断能力相结合。

在知识积累中,文言实词最为重要,要聚焦关键点,做合情合理的推断。

1. 注重课本复习近几年所考的文言实词“胜”“夺”“沮”“更”“谢”“辞”等几乎全是课本中学过的,虚词、文言句式亦如此。

为此,要全面梳理高中阶段出现过的、且《考试说明》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辅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单项训练加以巩固。

2. 强化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完成题目,而且要一句一句地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揣摩文言实词的意义,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查漏补缺。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比较固定,如果还无法过关,只有以练来夯实基础。

3. 转变阅读观念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因为文言文也是“文”。

从高考试题来看,强调根据语境作答,自然就要求不能只把文言文当作学习古代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二、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夹杂一点议论或抒情;从运用的词语上来看,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难、怪、偏的知识点;从内容上来看,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多少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1. 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标记文中的重要信息仔细阅读两遍文章,了解全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广东高考所选的文言文往往具有故事性,围绕人物展开情节,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为什么”的问题默读文章一至两遍。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准确答题,就要耐心地把文段看懂,从整体(中心、大意)到局部(关键字词句、层次等)透彻地读懂。

2. 注意注释信息对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一复第二部分题一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增值训练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一复第二部分题一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增值训练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增值训练不分版本【优化方案】〔新课标〕XXXX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局部专题一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增值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沉着..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那么谕梁王,亟宜奉幅员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假设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屹.有伟度屹:高耸B.以文章名.世名:闻名C.危素、张起岩并.荐并:一同D.才思之雄.,濂不如卿雄:雄健解析:选A。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

增分突破二虚词不虚,四类关键虚词译到位题组一语段训练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1.(1)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于是;“且”,并且;“何以”,即“以何”,用什么。

(2)“虽然”,即使这样;“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志有乐得未致者”语序调整为“有乐得未致(的)志”。

答案(1)我请他替母亲画一张肖像,于是向母亲请示,并且问道:“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

”(2)即使这样,母亲有什么喜爱但还没达成的心愿,请寄托在这幅画像里也该可以吧?【参考译文】又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居住在鄱阳,己巳年,南昌有位老画师游历鄱阳,能描绘人的形状相貌。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一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一

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分突破一四类实词,字字对译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榜,张榜,张贴;俾,使,让;谕,告诉,使……知道,晓谕。

大意对。

答案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或,有人,有的人;发,打开,开启;缓急,偏义复词,偏“急”,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

大意对。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_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_

考点练透4 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高分技法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真实,准确。

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2.达:通顺,流畅。

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表现力。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主)、意译(辅)1.直译:字字落实,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注意】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2.意译:文从句顺,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三、抓住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1.重点实词①对译。

即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以该词为词素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如:“吾尝为鲍叔谋(谋划)事(事情)而更(更加)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愚蠢),知时(时运)有利(顺利)不利(顺利)也。

”②替换。

即用现代汉语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

如:“其(他)不碎(摔破)首(头颅)折支(肢体)也幸矣,何(什么)中之望哉?”③拆分。

即把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拆开来翻译,这两个单音节词是两个词,不可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如:“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面向北)而事之!”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翻译文言实词时,需先判断所要翻译的实词是否具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重点虚词①利用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作用。

尤其要利用好结构助词,如“之”字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定语的标志;二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教师用书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教师用书

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译句信达雅,轻松得高分【考情调研】文言语句翻译中的关键点:一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二是重要的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三是文言句式,即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四是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用代入法,
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C项,“申”解
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
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
的意思是“他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意思”。其他选项符合语境。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一 四类实词,字字对译
【考点解读】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文体,是理解文 段的关键,也是江苏卷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考试说明》 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 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 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 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 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 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
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 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 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要逐段阅读原文,明 确每段的主要内容,并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语句。第一 段说他“笃志好礼,刻苦于学”,第二段说他“自书契以来 至今……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 列”,第三段写他参与编修天文书。据以上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 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掌,掌 管;以,用;检束,检点约束。(2)治,担任;所,与后面 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结构,……的东西。 答案 (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 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 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参考译文】 君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 阳修的长子。为人纯朴、诚实,不欺骗别人,表里如一,淡泊 名利,没什么嗜好,而专心一意喜欢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 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 跟从他。当时文忠公已经地位尊贵,欧阳发十五岁,以老师之 礼对待胡瑗,谦恭谨慎,胡瑗又尽其所能传授古乐钟律的学问。 欧阳发长大以后,更加专注学习和问难,不研究科举文章, 单单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现在,君臣朝 代,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没有不学的。他学习不追求掠 取(别人的成果)来应对当下,一定刨根问底弄清来龙去脉,评
定编次,使知识分门别类,考查一定能找到,找到了一定可 以用。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合,议论 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 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 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 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驾崩,皇帝命令制定皇帝曾孙 服丧的制度。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刚要上朝面见皇上,召请欧 阳发向他询问皇曾孙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地向他阐述,陈襄 就上奏采用了他的建议。这时,正下令司天监讨论古代占卜的书
是否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协调后编成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 陈襄正好是总监事,就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欧阳发为此推究考 证对错,筛选编次,修订完后,皇帝诏令将书藏在太史局。
答案 C
2.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 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 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 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 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解析 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而 宪来求铭”可知,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 答案 D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 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 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 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 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 《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 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 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源自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一、(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 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 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 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 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