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合集下载

128个护理诊断及措施

128个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是护士经过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后做出的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内容,是护士确立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效果评价的依据。

一、健康促进(HeaIth promotion)1 .执行治疗方案有效2 .执行治疗方案无效3 .家庭执行治疗方案无效4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5,寻求健康行为(具体说明)6,保持健康无效7.持家能力障碍二、营养(NutritiOn)8,无效性婴儿喂养型态9 .吞咽障碍10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11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12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高于机体需要量13 .体液不足15 .体液过多16 .有体液失衡的危险三、排泄(EliminatiOn )17 .排尿障碍18 .尿潴留19 .完全性尿失禁20 .功能性尿失禁21 .压力性尿失禁22 .急迫性尿失禁23 .反射性尿失禁24 .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危险25 .排便失禁26 .腹泻27 .便秘28 .有便秘的危险29 .感知性便秘30 .气体交换受损四、活动/休息(ACtiVity/rest)31 .睡眠型态紊乱32 .睡眠剥夺33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34 .躯体活动障碍35 .床上活动障碍36 .借助轮椅活动障碍37 .转移能力障碍38 .行走障碍39 .缺乏娱乐活动40 .漫游状态41 .穿着/修饰自理缺陷42 .沐浴/卫生自理缺陷43 .进食自理缺陷44 .如厕自理缺陷45 .术后康复延缓46 .能量场紊乱47 .疲乏48 .心输出量减少49 .自主呼吸受损50 .低效性呼吸型态51 .活动无耐力52 .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53 .功能障碍性撤离呼吸机反应54 .组织灌注无效(具体说明类型:肾脏、大脑、心、肺、胃肠道、外周)五、感知/认识(Percept i on/cogn i t i on)55 .单侧性忽视56 .认识环境障碍综合征57 .感知紊乱(具体说明:视觉、听觉、运动觉、味觉、触觉、嗅觉)58 .知识缺乏59 .急性意识障碍60 .慢性意识障碍61 .记忆受损62 .思维过程紊乱63 .语言沟通障碍六、自我感知(Se I f-percept i on)64 .自我认可紊乱65 .无能为力感66 .有无能为力感的危险67 .无望感68 .有孤独的危险69 .长期自尊低下70 .情境性自尊低下71 .有情境性自尊低下的危险72 .体像紊乱七、角色关系(ROle relationship)73 .照顾者角色紧张74 .有照顾者角色紧张的危险75 .父母不称职76 .有父母不称职的危险77 .家庭运作中断78 .家庭运作功能不全(酗酒)79 .有亲子依恋受损的危险80 .母乳喂养有效81 .母乳喂养无效82 .母乳喂养中断83 .无效性角色行为84 .父母角色冲突85 .社交障碍八、性(SeXUality)86 .性功能障碍87 .无效性性生活型态九、应对/应激耐受性(COPing/stress tolerance)88 .迁居应激综合征89 .有迁居应激综合征的危险90 .强暴创伤综合征91 .强暴创伤综合征:隐匿性反应92 .强暴创伤综合征:复合性反应93 .创伤后反应94 .有创伤后反应的危险95 .恐惧96 .焦虑97 .对死亡的焦虑98 .长期悲伤99 .无效性否认100 .预感性悲哀101 .功能障碍性悲哀102 .调节障碍103 .应对无效104 .无能性家庭应对105 .妥协性家庭应对106 .防卫性应对107 .社区应对无效108 .有增强家庭应对趋势109 .有增强社区应对趋势110 .自主性反射失调111 .有自主性反射失调的危险112 .婴儿行为紊乱113 .有婴儿行为紊乱的危险114 .有增强调节婴儿行为的趋势115 .颅内适应能力下降十、生活准则(Life principles)116 .有增强精神健康的趋势117 .精神困扰118 .有精神困扰的危险119 .抉择冲突120 .不依从行为十一、安全/防御(Safety/PrOteCtiOn) 121 .有感染的危险122 . 口腔黏膜受损123 .有受伤的危险124 .有国手术期体位性损伤的危险125 .有摔倒的危险126 .有外伤的危险127 .皮肤完整性受损128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129 .组织完整性受损130 .牙齿受损131 .有窒息的危险132 .有误息的危险133 .清理呼吸道无效134 .有外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135 .防护无效136 .自伤137 .有自伤的危险138 .有对他人施行暴力的危险139 .有对自己施行暴力的危险140 .有自杀的危险141 .有中毒的危险142 .乳胶过敏反应143 .有乳胶过敏反应的危险144 .有体温失调的危险145.体温调节无效146.体温过低147.体温过高十二、舒适(ComfOrt)148.急性疼痛149 .慢性疼痛150 .恶心151 .社交孤立十三、成长/发展(GrOWth/development) 152 .成长发展延缓153 .成人身心衰竭154 .有发展迟滞的危险155 .有成长比例失调的危险。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气道通畅受阻-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察看有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如保持患者头部正确位置,清除分泌物等。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训练,并教育患者正确的咳嗽姿势。

2.感染风险-注意患者体温的监测,察看是否有发热症状。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

-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3.饮食不足-监测患者饮食摄入量,察看是否有食欲不振等症状。

-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加食欲。

4.活动能力受限-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记录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协助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助行、运动等。

-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具等。

5.失眠-观察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教育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

6.疼痛-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记录疼痛的特点。

-配合医生开具适量的镇痛药物。

-应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热敷、按摩等。

7.焦虑-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关注患者是否表现出紧张、烦躁等症状。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安全感。

-教育患者适当运用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等。

8.自我护理的能力下降-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记录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

-提供必要的护理帮助,如协助患者洗澡、进行口腔护理等。

-提供相关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

9.液体不足-监测患者的体液摄入量和排出量,察看是否有脱水的症状。

-鼓励患者适量增加饮水量。

-给予患者补液治疗,监测液体的输入和输出。

10.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察看是否有体重下降、贫血等现象。

-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如高蛋白、高能量食物。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常用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常用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常用的护理诊断和措施常用的护理诊断和措施一、体温过高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

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

湿度50%-70%。

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

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

5、遵医嘱吸氧。

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

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9、必要时吸痰。

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

湿度50%-70%。

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

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

(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

(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

5、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6、如果咳嗽无效,必要时吸痰。

7、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

8、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9、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如:下床活动,至少2h翻身一次。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通用6篇)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通用6篇)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通用6篇)1. 根据病情的不同,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有:护理诊断:呼吸困难措施: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并监测氧饱和度。

帮助病人维持舒适的体位,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并提供氧气辅助呼吸。

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以增加肺活量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护理诊断:失眠措施:评估病人的睡眠习惯和环境,并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降低噪音和光照刺激。

采取放松的活动,如温水浸泡、按摩和冥想,帮助病人放松身心。

鼓励规律的运动锻炼,以促进睡眠质量。

护理诊断:营养不良措施: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并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

提供多样化、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监测病人的体重和食欲,并鼓励规律的进食。

提供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剂。

护理诊断:感染风险措施:评估病人的感染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手卫生、戴口罩和手套。

监测病人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并观察任何感染征象。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力。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工作区和医疗设备。

护理诊断:疼痛措施: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如调整床位、提供柔软的枕头和保持适宜的温度。

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疼痛,并提供按摩或物理治疗来放松肌肉。

护理诊断:压疮风险措施:评估病人的皮肤状况和压力分布,并定期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提供合适的床垫和靠垫,以减少压力。

帮助病人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的压力。

定期更换翻身或床位,以减少压力时间。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处理任何皮肤损伤。

护理诊断:焦虑措施: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和症状,并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与病人进行积极沟通,并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提供放松和应激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轻外界刺激。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护理诊断:移动能力受损措施:评估病人的移动能力和需要,并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或轮椅。

护理工作常见的36个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常见的36个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4、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 洁,每日用温水擦拭,每2h翻身拍背1次,按摩骨突及受压处,预防褥疮。
• 5、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跌伤,必要 时给予少量镇静剂。
• 6、舌根后坠明显时,取侧卧位;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合并呼吸节律或 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呼吸道通畅
的应用。 • 6、床边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 7、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性状,有出血及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16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功能受损,引流管留置有关
•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不轻视病人,让病人感到 自己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 2、鼓励病人提出内心所忧虑的事情,并耐心解释。 • 3、努力使病人了解此形象只是暂时的。 • 4、与家属联系,给病人更多的爱和关心。 • 5、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自我修饰,增强自信心。 • 6、鼓励并帮助病人适应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人际交住等。
加以纠正。 • 4、长期用利尿剂,要注意补钾,了解异常电解质的心电图表现,结合尿量
的观察,如尿少钾高,心电图可示T波高尖。 •
7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有关
• 1、保证病人舒适体位。 • 2、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 • 3、做好生活护理。 •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压束带,预防坠床。 • 5、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行肢体按摩。 • 6、补充足够水分,加强腹部按摩,预防便秘。 •
•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处置和抢救 时也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减轻患者的应激,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 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023-10-28•常见护理诊断•常见护理措施•特殊病人护理•护理技术及操作规范目录01常见护理诊断体温低于36℃,多见于休克、慢性疾病等。

体温异常低温体温高于38℃,多见于感染、炎症等。

高热体温低于35℃,多见于严重感染、手术等。

体温不升血压低于90/60mmHg,多见于血容量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等。

低血压高血压脉压异常血压高于140/90mmHg,多见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脉压过大或过小,多见于心脏疾病、血管疾病等。

030201呼吸频率大于24次/分,多见于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多见于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等。

呼吸困难呼吸停止时间大于10秒,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阻塞等。

呼吸暂停昏睡难以唤醒,对周围事物及刺激无反应,多见于严重脑部疾病、药物过量等。

意识模糊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刺激无反应,多见于严重脑部疾病、中毒等。

意识障碍02常见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服药情况,确保药物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错服。

确保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观察药物反应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增加营养摄入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控制饮食温度和时间注意控制食物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患者不适,同时注意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制定合理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1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23采取措施预防患者跌倒,如保持地面干燥、提供扶手等。

128个护理诊断和措施大全

128个护理诊断和措施大全

128个护理诊断和措施大全目录一、清理呼吸道低效 (1)二、体温升高 (2)三、意识障碍 (2)四、自理缺陷 (3)五、疼痛 (3)六、营养不足 (4)七、有外伤的危险 (5)八、吞咽障碍 (5)九、体液不足:与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6)十、体液过多: (6)一、体液过多——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调节机制失调有关 (6)二、体液过多——与继发于各种心脏疾患的前负荷增加、收缩力下降和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6)十一、气体交换受损: (7)十二、活动无耐力 (7)十三、知识缺乏 (8)十四、潜在并发症有窒息的危险,与咯血有关 (8)十五、潜在并发症有加重出血的危险,与血小板减低有关 (9)十六、有误吸的危险 (10)十七、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0)十八、有感染的危险 (11)十九、焦虑/恐惧 (12)二十、语言沟通障碍 (12)二十一、躯体移动障碍 (13)二十二、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13)二十三、睡眠型态紊乱 (14)二十四、腹泻 (15)二十五、便秘 (16)二十六、皮肤受损 (16)二十七、口腔黏膜改变 (17)二十八、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 (18)二十九、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18)三十、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再出血 (18)三十一、潜在并发症: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 (19)三十二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20)三十三、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20)三十四、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21)三十五、体温调节无效 (22)三十六、排尿型态异常 (23)三十七、功能性尿失禁 (24)三十八、反射性尿失禁 (25)三十九、压迫性尿失禁 (27)四十、急迫性尿失禁 (28)四十一、尿潴留 (28)四十二、完全性尿失禁 (30)四十三、低效性呼吸型态 (32)四十四、个人应对无效(能力失调) (33)四十五、预感悲哀 (34)四十六、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 (34)四十七、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 (35)四十八、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5)四十九、心输出量减少 (35)五十、中枢性高热与丘脑下部脑干等损坏或病变 (36)五十一、引流低效能 (36)一、清理呼吸道低效护理措施: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易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篇)第1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营养不足的护理(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第2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有关护理措施:1、喂食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1、准备好有效的吸引装置;2、使病员处于正确的体位;3、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或无能力获得食物有关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

注意少量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

多餐,当病人感到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的危险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20%3.不正常的饮食型态,进食需求的食物量大,不良的饮食习惯次要依据:1.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2.代谢紊乱3.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认识到体重过重的危险,叙述减轻体重的主要措施。

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的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

4、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

【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原因。

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的食谱。

4、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的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的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的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

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的行为。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定义】非禁食的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正常平均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1.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2.有吞咽和咀嚼的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能进食3. 各种引起厌恶进食的患者4.不能消化食物和肠道吸收/代谢障碍5.缺乏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的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的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____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和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的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5、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三)有感染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有利于感染的情况存在,并有明确的原因2.有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 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破损、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的作用降低、分泌物pH值变化、肠蠕动变化。

* 第二道防线不完善:如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异常等。

次要依据:1. 有急慢性疾病2.营养不良3. 药物因素4.避免与病原体接触的知识不足5.新生儿及缺少母体抗体;老年人与感染性增加有关【预期目标】1、病人住院期间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生命体征正常,伤口、切口和引流周围无感染表现。

2、病人能描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

3、病人表示愿意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病人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护理措施】1、确定潜在感染的部位。

2、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

3、监测病人化验结果。

4、指导病人/家属认识感染的症状、体征。

5、帮助病人/家属找出会增加感染危险的因素。

6、帮助病人/家属确定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和计划。

7、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各项措施;加强各种管道护理,仔细观察各种引流管及敷料的消毒日期,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8、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9、给病人供给足够的营养、水分和维生素。

10、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做适当的活动,保持正确体位。

1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烧、尿液混浊、脓性排泄物等)12、对新生儿监测感染征象,给予脐带护理并观察。

13、对孕产妇解释孕期易于感染和预防产后感染的症状,识别产后危险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四)有体温改变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不能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的危险状态。

(个体处于可能无法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有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 年龄过大或过小* 体重过重或过轻* 暴露在冷或凉或暖和热的环境中* 各种原因引起脱水* 活动过多或过少* 药物引起血管收缩或血管扩张* 新陈代谢率的变化* 脑部疾患* 有感染存在次要依据:* 疾病与创伤* 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预期目标】1、使病人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病人/家属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使体温波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病人/家属能说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表现。

【护理措施】1、监测体温变化。

2、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3、评估病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4、指导病人/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虚弱思维能力障碍头痛脉搏和呼吸减慢或脉搏加快血压降低皮肤干燥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易怒、嗜睡、情感淡漠皮肤摸着硬而冷、腹部凉而硬低血糖5、评估可能改变体温的家庭环境因素。

6、指导病人/家属把体温波动范围降到最低的方法。

穿上合适的衣服保持适当的营养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增加活动量在温暖的环境洗澡炎热夏季调节室内温度、低热采用物理降温7、对出院病人/家属提供出院指导。

(五)体温调节无效【定义】个体在面临有害因素或变化的外界因素时,处于或有可能处于不能有效的维持正常体温的状态。

【诊断依据】体温波动与有限的代谢代偿性调节有关,这种调节是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

* 与年龄引起的有限的代谢代偿性调节有关(如不满一个月的新生儿、老年人)* 与周围环境波动有关,如居住条件差,体表潮湿,衣着不适于气候的变化【预期目标】1、体温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病人/家属能解释避免热量丧失的方法。

【护理措施】1、减少或排除婴儿热量丧失的根源(蒸发、空气对流、传导、辐射)。

2、监控婴儿的体温,体温低于正常时采取保暖措施;体温高于正常时采取降温措施。

3、教给照顾者明白为什么婴儿易受温度波动的影响(冷或热)。

4、解释因年龄过大而出现体温调节的变化,如寒冷、发热。

5、监测体温并查清原因。

6、指导怎样预防体温过高或过低。

(六)便秘【定义】个体处于一种正常排便习惯有改变的状态,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或排出干、硬便。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 干、硬的粪便* 排便次数少于每周三次次要依据:* 肠蠕动减弱音* 自述在直肠部有饱满感和下坠感* 腹部可触及硬块* 活动量减少可能出现现象:* 腹痛* 食欲减退* 背痛或头痛* 日常生活受干扰* 使用缓泻剂【预期目标】个人将能够:1、病人表现排便型态正常。

2、病人/家属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和治疗便秘方法。

【护理措施】1、与营养师商量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并介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种类;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4、建议早餐前30分钟喝一杯水,可刺激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8、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9、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10、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

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七)腹泻【定义】个体处于正常的排便习惯有改变的状态,其特征为频繁排出松散的水样、不成型便。

(个体的正常排便习惯的改变,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松散的、不成形的或水样便。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 排便次数、量增加,形状呈水样或松散便,每日在三次以上* 腹部疼痛次要依据:* 食欲下降* 恶心、腹部不适* 体重下降【预期目标】1、描述所知道的致病因素。

2、病人主诉排便次数减少。

3、病人能够描述为保持正常大便形状所需饮食以及有关克服药物副作用的知识。

4、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1、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2、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3、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

4、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感染。

6、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7、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

8、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

9、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10、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11、对患儿采取相应措施,如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

(八)排尿型态异常【定义】是指个体处于或有危险处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

【诊断依据】* 排尿困难* 尿急* 尿频* 尿滴沥* 遗尿* 尿潴留* 夜尿* 大量尿液残留【预期目标】个人将能够:1、排尿节制(在白天、黑夜、24h中具体化)。

2、确认尿失禁的原因及治疗依据。

【护理措施】1、确认是否有急性成因:(1)感染(如:尿道炎、性病、淋病)(2)肾病(3)肾结石(4)药物治疗(5)麻醉作用2、如果急性成因确定,则请教泌尿专家。

3、如果出现尿失禁,确定其类型。

评估:(1)排尿节制的既往史。

(2)尿失禁出现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白天、黑夜、只在某时间)。

(3)使尿失禁出现增加的因素:* 咳嗽* 笑* 站立* 床上翻身* 上卫生间迟缓* 当激动的时候* 离开卫生间* 跑步(4)排尿需要的知觉:出现、缺乏、减少。

(5)感觉有急迫尿意后,延迟排尿的能力。

(6)排尿之后的解脱感:* 完全解脱* 膀胱排空之后仍有排尿的欲望(九)功能性尿失禁【定义】是指个体处于由于无能力或难以及时到达卫生间而尿失禁的一种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一定存在)* 在到达厕所之前或途中尿失禁【预期目标】1、病人尿失禁次数减少。

2、描述尿失禁的成因。

3、使用适当的设备来帮助排尿、移动和穿衣。

4、消除或尽量减少家中的环境障碍。

【护理目标】1、确定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如:压力性、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尿潴留或者感染)。

2、评估感官/认知障碍。

3、评估运动/移动障碍。

4、减少环境障碍:(1)妨碍物,照明灯光和距离。

(2)适当的马桶高度和方便抓握的栏杆。

5、如果需要,在厕所和床之间提供一个便器。

6、对于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分别在每2h,在饭后和睡前提醒上厕所。

7、对于上肢功能有障碍的病人:(1)评估病人脱、换衣服的能力。

(2)宽松的衣服便于病人把握控制。

(3)如果必要提供穿衣帮助。

8、向病人推荐访视护士(职业治疗部门)以评估家中卫生间设施。

9、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1)强调尿失禁并非在年老时是不可避免的事。

(2)解释不要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限制液体的摄入。

(3)解释不要到口渴时才饮水。

(4)指导晚上上厕所时采用比较方便的方式,考虑使用便器、椅或尿壶。

(十)反射性尿失禁【定义】是指个体处于在没有急迫要排泄或膀胱满涨感觉下可以预见的不自觉的排尿的一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