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_春节期间饮食禁忌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_春节期间饮食禁忌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_春节期间饮食禁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这期间肯定少不了要大吃大喝一顿,那么你对春节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希望你喜欢。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1、饺子: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食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春节期间,饺子是必不可缺的一道饭菜,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是有什么喜事或者有朋友做客,人们也会经常做饺子来吃。

2、年糕:年糕也是一道历史非常悠久的美食,我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种植稻谷,并用稻谷制作食品,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因此春节时人们都会吃年糕,讨一个好彩头。

3、元宵:元宵最初可能起源于宋朝,它的称呼多种多样,也可以做成多种口味,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4、鱼: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

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5、鸡:“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

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春节期间饮食禁忌1、春节饮食忌饮食不规律过年期间人们往往作息不规律,不是省略了某顿饭,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饮暴食,而且吃的又比较油腻,这不仅刺激了肠胃,也加速了肥胖的脚步。

所以,春节期间要格外留意定时定量,三餐不可省,每餐吃的量要适宜。

还有,油腻荤腥的食物要适当控制,最好多食蔬菜水果2、春节饮食忌大量饮酒过年大多避免不了喝酒,但切忌过量饮酒。

酒喝多了不仅伤胃、伤脾脏等,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诱发骨关节以及其他疾病,严重的可能还导致猝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来者不拒。

春节的传统饮食

春节的传统饮食

春节的传统饮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不仅要过年,还要品尝各种丰盛的传统美食。

春节期间的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传统饮食,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风味。

一、团圆饭春节的第一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人们通常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团圆饭。

这是一顿极为重要的晚餐,代表了亲情与团结。

团圆饭的菜式多种多样,有鱼、有肉、有蔬菜,寓意着一家人团结一心,共度幸福美好的一年。

二、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它象征着“年年高升”。

据中国传统习俗,吃年糕可以让人们一年比一年更加顺利、更加幸福。

年糕可以蒸、炒、炖,做法多样,口感独特,既有嚼劲又带有一丝甜味。

无论是红糖年糕、菜肉年糕还是莲藕年糕,它们都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三、饺子饺子是中国春节传统饮食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餐桌上的皇后”。

制作饺子需要将馅料包入薄面皮中,蒸、煮或者煎炸至金黄色。

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钱币,意味着财运亨通。

此外,团圆的象征也体现在饺子的制作过程中,一家人可以一起包饺子,增进感情,享受团聚的快乐。

四、年夜饭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这是一顿盛宴,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

年夜饭的菜品数量繁多,包括鱼、虾、肉、蔬菜等,寓意着一年有余、喜庆吉祥。

此外,年夜饭还有一个传统的食物——年糕汤,吃起来糯糯的口感非常讨人喜欢。

五、汤圆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品尝甜美可口的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通常在热水中煮熟后涂上糖水。

它们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象征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吃汤圆成了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温馨和甜蜜。

六、年夜宴除了年夜饭外,一些地方还有丰盛的年夜宴,一般是在除夕当晚举行。

这样的宴席不仅以美食为主,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

年夜宴是一个欢乐、热闹的场合,人们通过宴席和表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祈福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知识积累)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

(知识积累)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

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春节是华人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关于春节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春节相关内容推荐↓↓↓春节的由来简介故事春节除夕守岁的寓意春节的记忆作文500字传统节日春节作文600字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21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假设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汉族的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春节习俗各有特色。

今天我就把汉族的春节习俗做个简单的介绍,仅供大家参考。

1、喝腊八粥:在汉族,有句俗语叫着:“过了腊八就是年”。

所以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

腊八粥食材主要有: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2、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在汉族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一般是在小年夜要吃灶糖,据说是让灶王爷上天只说家里的好事,不让说不好的事情,然后当天晚上把灶王爷送上天,在大年初一再把灶王爷请回来。

3、蒸馒头:一般在农历二十五至二十七之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例如蒸馒头、蒸包子、炸油条等。

4、贴春联:贴春联、财神、窗花等,把家里的门窗都贴上,寓意明年过一个福气满满,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一般会在农历二十八或二十九贴春联。

5、吃年夜饭:除夕这晚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时候,一家人精心准备好一桌子菜,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聊天;6、发压岁钱: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希望把祝愿和好运送给他们;7、守岁:年长的人在这天守岁,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祈求父母长寿;8、放鞭炮:除夕夜一定要放各种绚烂的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9、拜年: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有的地方会一直延续到初十左右,带着礼品去走亲访友;10、开市:春节期间,大小店铺都会从大年初一将铺子关门,等到正月初五的时候,再将它们打开,人们俗称它们为开市,一般会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打开铺子,因为这一天开市意味着招财进宝;11、赏花灯: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各种民间活动都会在这一天上演,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赏花灯,并且当天晚上是非常热闹的。

以上就是中国汉族过春节的大致习俗,希望你看了本文以后,对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有个初步的认识。

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

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

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团圆、庆祝丰收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餐桌上的食物不仅是一种滋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春节餐桌上的文化和讲究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家庭幸福的希冀,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

一、年夜饭:团圆的象征春节的最重要的一餐即是年夜饭,这一顿饭是家人团聚的象征,也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年夜饭上,人们会准备丰富多样的菜肴,以示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1. 圆年糕:圆满和团团圆圆的象征年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必定会吃年糕,这也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能够一家团聚,幸福围绕。

2. 鱼:富贵和余年的象征在中国的年夜饭上,鱼是必不可少的菜品。

发音与“余”相近,鱼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富贵和余年的象征。

在吃鱼时,通常会有一道留下的“余”,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有好运和丰收。

3. 香菇发菜:发财的象征在年夜饭上,香菇和发菜也是必备的菜品。

香菇的发音在中文中和“发”相近,寓意着发财。

发菜则寓意年年有余,也代表着财富的积累。

4. 红烧肉:好运和丰收的象征红烧肉是中国传统菜肴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春节必备的餐桌美食。

红烧肉的红色代表了好运和丰收,也寓意着美好的开始和幸福的生活。

二、年货:吉祥和好运的象征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准备大量的年货,以祈求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货和它们的象征意义。

1. 糖果:甜蜜和喜悦的象征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糖果来招待客人和孩子们。

糖果代表着甜蜜和喜悦,寓意着新年将会充满幸福和快乐。

2. 花生瓜子:连年高升的象征花生和瓜子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年货之一。

花生在中文中的发音与“连年”相近,瓜子则寓意着平安。

人们相信,食用花生和瓜子可以带来一年的连年高升和平安幸福。

3. 桔子:吉祥和好运的象征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准备桔子来祝贺和拜访亲朋好友。

桔子的发音与“吉”相近,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节日是人们生活中欢乐和团聚的时刻,而饮食习俗则是每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会根据传统和习俗准备一些特色的美食,以此来庆祝并加深节日的氛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一些特色的食物,来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1.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饮食活动之一,通常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年糕、饺子和汤圆。

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裕和年年有余,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饺子则象征着世世代代团圆,汤圆则寓意着全家人团圆安康。

1.2 其他春节特色美食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美食,如糖果盒、糖画、腊肉和年糕等。

糖果盒是用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的,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和干果。

糖画是用糖和水制成的艺术品,吃起来既好看又好吃。

腊肉是一种腌制的猪肉,有着浓郁的风味,通常用来作为年夜饭的一道菜。

春节期间还会有各种口味的年糕,如红枣年糕、花生年糕、豆沙年糕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同时还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2.1 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由糯米做成的圆球状甜点。

吃元宵的习俗源远流长,有着祈求团圆、幸福和美满的意义。

元宵的种类繁多,有红豆汤圆、芝麻汤圆、花生汤圆等。

2.2 猜灯谜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然后大家猜解谜底。

猜灯谜的谜底通常与节日、生活和传统有关,通过猜谜可以增加欢乐气氛,并锻炼大家的智力。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同时也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3.1 冷食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有吃冷食的习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蒸糕和蒸菜。

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春节养生应该吃哪些水果
1、狝猴桃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上桌,很多人总忍不住多吃几口,而吃过之后,往往会后悔,感觉又撑又胀。新西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个狝猴桃便可使上述状况得到缓解。因为狝猴桃中特有的狝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狝猴桃,是促进消化、保护肠胃的有效措施。
2、菠萝
菠萝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含有维生素B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菠萝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酵素,有类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春节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3、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下面是我整合的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春节的美食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美食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美食和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春节不仅拥有独特的传统习俗,还有美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美食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美食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是在除夕夜(农历大年三十)家人一起欢聚的时刻享用。

年夜饭的菜式十分丰盛多样,根据地域和家庭口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传统的年夜饭菜肴包括鱼、肉、海鲜、蔬菜等,象征着团圆和兴旺。

2.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富贵和财富的象征。

在中国北方地区,许多家庭会在除夕夜团聚,包饺子。

大家坐在一起亲手包饺子,共同期待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幸福。

3. 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糕点之一,也是祭祖和祭神的必备品。

年糕的甜味和糯米的Q弹口感象征着甜蜜和团圆。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会做炒年糕或年糕汤,而在北方则会做炖年糕或年糕炒菜,不同的烹饪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口味和风味。

4. 汤圆汤圆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甜点之一。

汤圆外皮Q弹,内馅口味丰富多样,通常有花生、黑芝麻和红豆等。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着甜蜜的汤圆,祈福一家人团圆幸福。

二、春节传统习俗1. 贴春联春节前,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

春联上写有对联和祝福的文字,寓意着新年开始,万象更新。

家人通过贴春联的方式,把幸福和吉祥带进家门,同时也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2.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的活动之一。

传统上,人们会在除夕之夜放鞭炮,以驱散邪气和迎接新年的好运。

鞭炮声声,烟花绽放,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和热闹的气氛。

3.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拜年,传递新年祝福。

通常,晚辈会去拜年长辈,并向他们祝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拜年也是表达感恩和尊敬之情的一种方式,通过互相拜年,拉近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

4.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民间表演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春节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
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
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_节。

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在远古时代
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

“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

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
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中国喝腊八粥
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
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

随着时代的
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

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
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
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
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

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中国古代记
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_,
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
有火锅和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
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

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
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

”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

可见元宵
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
也与今天无异。

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民国初年还
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_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

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

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

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
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

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

也与何
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
地而别。

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除夕含义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
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

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
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

有关守岁习俗
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
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
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
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
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
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

“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

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

《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
是谷穗成熟的样子。

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
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
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
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