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陪伴学生成长论文
【精品】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关键字】精品让爱伴随学生成长辉县市吴村二中李抗红摘要: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一位教师如果想要得到孩子们的爱,就必须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孩子,让爱伴随孩子成长。
在自己的岗位上起早贪黑,品尝工作中的欢乐,追求的依然是那样单纯圣洁的课堂和神采飞扬的课外活动。
天真无邪的学生带来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使我的世界洒满阳光。
关键词:爱;孩子;班级、用爱育人宽大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其心里并不服气);或者就是他们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花样”,使你疲于奔命。
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总结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感慨颇多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关心学生,把爱洒向没一位学生的心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要做一个让学生拥戴的教师,就应该在生活上、学习上,行为上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信任和帮助学生。
让他们感觉老师就像春风,给他们带来浓浓的春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只是枯燥教育,像山泉枯竭一样”。
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世上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作为班主任,爱心是应该具备的品格。
爱心是营养品,可使幼苗茁壮,花苞缩放;爱是催化剂,可使枯木逢春、铁树开花。
爱是良药,可医愚;爱是桥梁,可沟通。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
作为班主任的我小心营造着爱,默默付出着爱,从不敢有一丝保留,万不能让她枯竭。
因此,能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我努力着,期待着。
一、用博爱来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议论文

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议论文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从孩子出生,到学会走路、说话,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等等,这个过程就像一棵小小的树苗,如果幼时没有得到充足的雨露和阳光,那么当树苗长大了,即使施以再丰富的营养,也很难达到和那些从小被悉心培育的树苗一样枝繁叶茂。
所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的爱和陪伴,能让孩子的情感元素更加完善,心理更健康,自然成长的就会更好。
而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有以下五点:第一,父母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刚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色的画布,第一笔来染色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清楚的知道,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是由父母打下的底,所以,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
第二,父母切身的陪伴要超过虚拟的陪伴。
虽然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信息网络话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即使是相隔万里之遥,也会在视频里看得见对方,可是,用手机视频的陪伴,和现实中在身边的陪伴是两种感觉,也是两种态度。
孩子的快乐和困苦,不是能通过视频就能分享和排解的,所以,父母在孩子身边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
第三,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见证。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会有所收获,每天都在长大,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不会发现孩子细微的变化,也就没有那么深刻的感悟。
所以父母要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细心的照顾和观察,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孩子的身边。
这样孩子也会切身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爱,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更有自信,将来也会更加优秀。
第四,孩子的心理发育离不开父母。
父母的真情陪伴、细心的呵护,孩子都能感受的到,这些给了孩子以安全感,有了父母给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更放松点打开自己,更有信心的接触世界,会更活泼、更开朗,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极好的影响和帮助。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乎孩子的一生,也间接的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命运,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五,父母的陪伴让孩子的情感更加丰富。
父母和孩子相拥和亲吻的肢体接触,不但能够增加亲情,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大脑发育的更完善,情感更丰富。
中学班主任论文-用爱心呵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班主任论文-用爱心呵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一直以来渴望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备尝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辛苦的同时,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历练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多关注留守学生。
我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者甚多,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的镇班之宝是用爱心为留守学生注入滴滴春雨,滋润他们需要呵护的心灵。
一、用爱心理解留守学生。
因为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生活,其中有大量的少年因父母离开而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的责任。
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同情、理解留守学生。
每天花时间辅导、教育他们,呵护、浇灌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
我班有个留守学生刘燕妮中考前夕因右腿摔伤,父母又远在千里之外打工。
为了消除她的后顾之忧,我调动了班集体的力量,除了安排两个女生照顾她的生活,还让几个优秀生每天为她补课,而我自己即使工作再繁忙,每天也得去她的宿舍看两次。
中考时,她发挥出色,考取了阜阳三中。
毕业晚会上,她深情地说:“我会永远记住我的班主任,永远感激您!”二、用爱心关注留守学生。
从留守学生心理需求的大小来看,排在最前面的要数情感需求和交往需求。
面对情感需求型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
应充分尊重他们,以诚相待,尽力帮他们克服困难;对待心理脆弱、顽皮的学生,更应倾注爱心和耐心;对于交往需求型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引路人。
因为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不多,经常处在一种相对孤独的状态。
他们需要获得同伴的友谊和支持,更需要集体的温暖。
师德论文《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

师德论文《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XXX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XXX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天真的孩童,他们犹如最娇嫩的花朵,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
孩子们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引起不小的波澜,而这波澜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一扇窗户。
所以,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我们要用爱来呵护好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守护他们迎接多彩的明天。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XXX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
”在XXX老先生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真诚的爱心。
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经常让我们头疼,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研究惯不良、研究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
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他们比起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一、用爱灌溉,潜移默化的感动。
XXX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多留心自己的学生:研究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并且给予他们关心。
我们班有个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模样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可是翻开他的作业本,顿时我的头炸开了花。
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潦草的字,那么脏乱的本子。
而且这一次作业也是催了好长时间才交上来的。
跟家长了解,孩子一二年级都是在一所农村的小学借读,在班里不算人数,所以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写过作业,以至于现在基础这么差。
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到了这个孩子谈心,告诉他我对他的喜爱与信心,孩子好像很吃惊我能这样跟他谈话,那种长久被人忽视的冷落也着实让我心疼。
从此我对他严格要求,又总是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虽然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可以我还是给了他一张“作业积分卡”,这是我们班孩子们特有的奖励,他把卡紧紧拿在手里,几乎是跳着回到了座位,一路小声嘀咕着:“我有积分卡了!”孩子慢慢地在进步,我很是欣慰。
(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让爱伴随学生成长枞阳县会宫中学王大军不知不觉到会宫中学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同时也当了十二年的班主任,这十二年里有苦有乐,感慨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不好当,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当。
但是,既然当了班主任就必须竭诚尽力,扮演好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
我这十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对班主任工作有着自己的体会。
记得2005年刚刚来的会宫中学的时候,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方法。
就是觉得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一味的严,导致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效果甚微。
自己身心俱疲,学生学得担惊受怕,生怕自己做错了一点事。
学习与生活自然很难很难放的开。
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与学习,逐渐的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要与其多交流。
逐渐的走进他们的心理,多聆听他们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平时想不通的问题自然就很容易想通了。
比起当初大声呵斥效果要好很多!比如这届有个学生叫李××的,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通知我:我们班加一个插班生。
根据我的了解该生是上一届留级下来的。
我个人一般对这种情况都是比较反感的,认为这类学生肯定是上届的问题生。
果不其然,李××进班后屡屡请假,平均每周要请两到三次假,让人感觉很不正常,并还拿出病历证明其有肾病。
我一度相信他,但几乎看不到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
半学期后就电话联系其父亲。
李××父亲说他在上海检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并同时了解的该同学家庭属于重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新的生活。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外,对李××几乎就没有尽到任何监护责任。
此事引起了我的警觉!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尤其是其中有次周末晚上找不到他人了直到第二天,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朱××。
我立即联系了他的父亲并将情况说到更严重一点(否则他不问),其父亲连夜从上海赶回在横埠在会宫的路口守候。
让爱心陪伴学生快乐成长论文资料 文档

让爱心陪伴学生快乐成长“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快乐的,忙碌是幸福的。
”这句话不是名人名言,是我自己的写的,我用它时时提醒自己,要学会感恩生活,要学会调整心态,这样才会快乐、幸福。
孩子们是我最大的快乐的源泉,走进学校,我快乐;看到孩子们,我更快乐;教会孩子们知识、做人的道理时,我最快乐。
快乐是可以传播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用爱心点燃学生的爱,让他们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一、用爱心点燃学生的爱,让他们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很崇尚这句话,所以今天我要讲的第一点正是爱。
1、爱每一个孩子,对待后进生要宽容“爱每一个孩子”六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每个班总有几个后进生,哦,很多老师喜欢把他们叫“差生”。
通常这些学生不仅比一般的孩子学习差,习惯差,甚至连行为举止也差,他们是无时无刻地给班主任找事,今天打架,明天骂人,后天说不定逃学,弄得班主任是焦头烂额,天天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堵漏洞,这也是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
的确,当班主任确实辛苦,课前组织,间操检查,放学送队,时不时的领导还要给你来个小会,学生还要给你生点小事,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总结下来要说感觉,就一个字,累!”我曾经在一个网上论坛栏目里大家在讨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时,看到这样一句话:“班主任不是人,因为他做的是不是人的工作,所以最好不要讨论了”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听到这句话,作何感想?说实话,我当时感觉到的是深深的痛心,抱有这种思想的老师怎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怎么能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呢?到今年,我毕业已经14年了,也整整干了14年的班主任,我跟大家一样也感觉班主任是越来越难当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
可正因为他难当,才更具有挑战性,我们才更得努力去当好。
当好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小,管事最多、责任最大的官。
很多班主任都说当一个好班主任是很不容易的,可我觉得其实也很简单。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灵魂。
在教育中,爱是一种情感态度,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心灵的感召。
把爱种在学生心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才能在学生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呢?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师生、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着手,用真情和关怀滋养学生心田,让他们在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教育者要有爱心,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己的光彩。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教师用爱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怀,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需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感恩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同龄人的良好态度。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崇高的道德榜样,用爱心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建立起对父母和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
只有家庭中有爱,孩子才会信任他人,容纳他人的爱,也才能学会如何去爱他人。
学校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爱的重要场所。
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氛围。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解决人际冲突。
社会则可以举办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从中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力量。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社会的爱和支持,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懂得如何去爱社会,回报社会。
作为学生,要从自身出发,主动培养爱的素质。
要懂得爱自己,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长机会。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只有懂得爱己,才能懂得爱人。
只有培养出良好的爱的品质,学生才能体会到爱的力量,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里,爱是可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是培育人的成长的肥料。
论文:让爱引领学生成长(何安娟)

让爱引领学生成长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何安娟让爱引领学生成长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记住用爱来引领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爱引领成长爱默生曾说:“爱,将会给这个充满敌意的旧世界一张新面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必须有爱。
爱是幸福之源。
爱换来爱,爱让希望插上翅膀,使内心永远充满活力,爱即仁慈、宽厚;爱即坦率、真诚。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引路人。
爱是照耀在茫茫草原上的一轮红日,是百花丛中绚丽的阳光。
教师要爱学生,更要教会学生爱他人。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这麽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革马力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完成了一座少女雕像,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不禁对这个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他的热情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的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在一起。
这个神话反映出“爱”的效应,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实施到儿童发展的预测试验中,证明: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就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这就是著名的“皮革马力翁效应”。
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这好的关系来源于对学生无限的爱。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恐怕没有比师生关系这一因素更重要的了。
学生与教师所建立的关系,是决定学生的学校经验是否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或者会增加他的困难与挫败的关键。
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美国心理家玻金斯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性质是班集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课堂中最早建立起来的感情和关系决定着班级风气,又影响着以后的课堂教学。
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这种教育要素。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爱陪伴学生成长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过无奈,有过徘徊,有过成功的喜悦。
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我深深认识到,爱是学生成长的阳光,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我愿意将我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
一、热爱每一个学生
喜欢优秀的学生是老师的本能。
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决不会只喜欢优等生,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视而不见。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还与他跟学生的情感有关,你从内心热爱学生,学生也会十分信赖你。
所以老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从上小学起便是有名的淘气大王,他排斥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搞怪,与同学打架,故意惹老师生气,被老师们视为眼中钉。
但我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捕捉教育机会。
有一次写字比赛,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漂亮,便鼓励他,一手好字是学好语文的一大优势,只要像写字一样用心地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果然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语文成绩是各科中成绩最高的。
这个学生的母亲给我打电话,激动地说:“刘老师,我太感谢你了,我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学习一直不好。
这次他回家说最喜欢语文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不让您失望!这孩子就交给你了!”显然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二、反复的激励
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自己得到肯定。
学习过程中有苦,有甜。
正因为有甜,学生才会产生幸福感,才觉得有奔头,才会努力追求。
每个学生都是藏着宝石的矿石,只是有的宝石外露,有的宝石深藏,只要他们暂露头角,千万别吝啬我们的赏识。
因此,我非常注意表扬优秀学生的出类拔萃,激励中等生的明显进步,挖掘掉队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上学期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我班都获得了第一。
学校给我班发了团体奖,还给运动会上单项前三名颁发了荣誉证书。
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获奖,但表现很突出,我以个人的名誉对他们进行意外奖赏,我自己掏腰包给每人买了一个棒棒糖。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人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荣耀。
孩子们的荣誉感特别强。
三、认真的工作态度
如果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那么师爱就是我教师工作的最大兴趣之所在,是我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动力。
所谓完成,当然
不是应付了事,为完成而完成,而是有爱在其中。
爱在教案的每一页每一字,爱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爱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
作为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但我从不忘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满鼓励和期盼,“你写的多认真啊,每一个生字都这么漂亮!”“太马虎了,认真些,下次一定能得满分。
”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次写生字,男生王宇字写得非常潦草,我拿着他的本子对他说:“王宇,你能把字写得漂亮些吗?”他点点头。
一会儿,他把本子交上来,还是不工整。
我看着他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王宇,老师觉得你能写的更工整些,对吗?”他脸红了,垂下头轻轻地点了一下。
从这以后,他的作业总是很工整。
四、生活中的慈母
作为学生的师长,班主任既是他们的老师,又要肩负起学生父母的职责,只有懂得如何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才能促进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外地的孩子,父母忙着打工,没时间照顾他,他的头发好长时间没洗,都有味了。
我打来水,帮他洗了起来。
他低着头一声没吭,可洗完后,我见他眼圈红红的。
从此,这个孩子上课特别认真,经常静静地看着我,做其他事情也很认真。
孩子就是一棵稚嫩的小苗,只有用心浇灌才能开出最美最艳的花。
师爱如同春日里和煦的春风,让学生沐浴在一片温暖之中。
五、心理换位,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
子的先生。
”所谓“会变小孩子”我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
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
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要补作业。
这样做是起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
我很恼火,对他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
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
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找机会发现他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
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结果,第一个背下来的是他,当时我心里很激动。
下课前,我在班上特地表扬了他,夸他聪明,记忆力强。
接着,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
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牛顿之类的人才。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师爱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阳光。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上体验成功,获得快乐,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给学生带来友爱、尊重和鼓励,学做播种幸福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