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夏日绝句精品教案2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文的意思。
3.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朗读《夏日绝句》二,简介李清照和诗文写作背景。
三,解析诗题(夏日绝句,顾名思义是一首写在夏日的绝句。
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题材。
)四,先重点字词解释,然后翻译诗句。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时要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五,再次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六,解释诗中的典故。
(人杰、鬼雄、项羽自刎于江东的典故)借古讽今:借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七,再次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许多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夏日绝句》,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1.诗题联想。
同学们的声音洪亮整齐,细心的孩子请你说说,从古诗题目中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绝句”——绝句是一种文学体裁)2、作者介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背景、作者介绍、主题思想、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诗句,讲解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5. 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生字词:红、瘦、绿、肥等。
3. 句子解析:诗句及关键词。
4. 作者及背景:李清照、创作背景。
5. 主题思想:夏日景象、离别情绪。
6. 诗歌鉴赏:艺术特点、审美情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课文默写。
c. 分析诗句的艺术特点。
2. 答案:a. 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的理解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认读: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21.3《夏日绝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炎热与美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
2.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古诗《夏日绝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讲解《夏日绝句》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营造夏天的氛围。
第二阶段:学习与理解(15分钟)1.逐句解读《夏日绝句》,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抒发,展开讨论。
第三阶段:诗歌赏析(15分钟)1.请学生背诵《夏日绝句》,并就诗中的意境展开互动讨论。
2.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阶段: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对《夏日绝句》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古诗有关的作品。
第五阶段: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与《夏日绝句》相关的诗歌。
2.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学习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优质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对《夏日绝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与关注。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绝句。
这首绝句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美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
但他们对于绝句的格式和意境的把握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夏日的美丽,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难点:把握绝句的格式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夏日绝句》相关的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3.教材:准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的图片,如阳光、海滩、花草等,让学生感受到夏日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然后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和绝句的格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文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文所表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夏日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夏日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营造夏日氛围。
2.诗文: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景色,如炎炎烈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让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学大家。
然而,这其中能流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寥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诗—《夏日绝句》,一起走进她的情怀。
师板书诗题:夏日绝句。
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感悟,学习《夏日绝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5、李清照为什么会“思项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的背景。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6、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些什么?(请同学回答,纠正)三、分析全文。
品悟诗情(一)理解前两行诗句.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人杰、鬼雄)。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师板书:人杰、鬼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说说项羽的故事(成语故事:拔山盖世、破釜沉舟)。
4、交流:听了这两个成语故事,联系第一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补充板书:生、死。
)生: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家捐躯,成为鬼中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
(节奏是二一二。
)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1、3行,你们读2、4行。
仔细听清老师的节奏。
(节奏是三二)
4、古人作诗时讲究平仄,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可读出平仄的变化。
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我们用横线表示,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我们用竖线表示。
你们看,这首诗中的平仄相互交错,非常和谐,就像一支优美的乐曲。
根据平仄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吟诵古诗。
平声的字可以读得慢一点舒缓一点,仄声的字可以读得短促一些。
听老师读一读。
三、译读
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声,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在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书下的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请看译读提示。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进行自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夏提示:
日、人杰、亦、鬼雄、至今、思、江东。
(2)、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四、品读
过渡语:刚才的译读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接下来让我们品读品读这首诗。
1、引导: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一个人,请你们找一找。
2、点拨: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项羽怀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
3、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
4、这是关于项羽的两个成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也是关于项羽的一个成语,大家读读。
刚才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都是关于项羽的。
从这三个成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力大无穷、勇猛)
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
诗中的哪个词向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这种英雄气概?(人杰)
5、就是这样一个人中豪杰却选择自刎于乌江渡口,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
(出示项羽乌江自刎资料)
6、议一议:项羽是不可过江东吗?是不能过江东吗?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你的理由。
7、项羽的最终选择是-------不肯过江东。
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8、透过“不肯”一词,你又读出了这是-------的项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浩然正气)
9、项羽,无愧八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无愧于鬼雄之名。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可”。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10、那么就让我们读出项羽的宁死不屈、浩然正气。
五、赏读
1、、人杰也好,鬼雄也好,历史上这样的英雄有很多。
项羽是秦朝末年的楚霸王,李清照却生活在1300年以后的宋朝,她为什么要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
2、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要讨论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生活的宋朝,细细赏读这首诗。
3、视频:李清照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朝廷软弱无能的北宋末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进犯,北宋无力抵抗,节节败退,金兵长驱直入,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
堂堂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北宋正式灭亡,这就是靖康之耻。
战争使中原大片土地沦落金人之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在老百姓最需要朝廷的时候,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带着达官贵族们仓皇南逃,他们逃过长江,逃过黄河,一直逃到临安,成立了一个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宋。
4、这些南宋统治者们逃到南宋后,他们在干什么?
5、宋代诗人林升写过一首诗,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6、北方的老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醉生梦死、饮酒作乐)
7、师边结合图片边讲解:靖康之乱后,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国破继之以家亡,李清照流离失所。
1127年,李清照在逃亡的过程中途径项羽当年自刎的乌江渡口,她无限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8、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听出了诗人心中的痛楚和愤慨。
谁来说一说。
9、配乐感情朗读:
师:国破家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
者却饮酒作乐,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
李清照悲愤不已,她大声地疾呼:“南宋的统治者啊!你
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祖国大好河山已失,百姓家园以毁,李清照悲痛万分,
她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什么时候才
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
在是压倒须眉了。
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竟有如此的胸
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读
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女生读)老师感受到了这种豪迈气
魄。
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读出你们的敬佩
之情。
(男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首诗中的“人杰鬼雄”,既是对项羽英雄
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宋朝统治者的尖锐讽刺,更是李清照
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让我们振奋精神,再次齐读这
首诗,读出诗人这浓浓的爱国情怀。
10、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与项羽的宁死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的写作手法叫借古讽今。
五、拓展延伸
正因为李清照遭遇了国破家亡,正因为宋朝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所以她心中的项羽是这样一位有气节的英雄。
其实对于项羽的不肯过江东还有两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也写到了。
在杜牧的诗中。
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应该卷土重来--------
一个问号问出了王安石心中的怀疑:大势已去,还能卷土重来吗?
下课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上我们这节课一诗四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去探究这两首古诗,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板书: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诵读
人杰鬼雄译读
思品读
项羽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