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开采时间简史
【翡翠课堂】第七讲:翡翠的起源发现(一)

【翡翠课堂】第七讲:翡翠的起源发现(一)第七讲:翡翠的起源发现(一)翡翠的起源发现,查了很多资料,这里有几个不同的说法:1,【最早起源说】:翡翠最早为人类发现和使用可以追溯到1500 年到 2000 年以前,最早使用翡翠的民族是骠族(相传古代骠族曾在缅甸建立骠国,也称室利差,7~8世纪为骠族鼎盛时期,9世纪灭亡,其语言属藏缅语系)。
那时的人们就能将翡翠、玛瑙、珊瑚、琥珀等几种宝石切割并磨成各种形状,用来镶嵌在银器和金器上,起到装饰的作用,最早的翡翠雕件是翡翠大象,当时的工艺还非常原始,雕刻的大象相当抽象。
有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一时期的708颗珠子,其中有3颗是翡翠珠,这种翡翠现在还在当地出产(这几颗翡翠珠颗粒很大,抛光非常好,珠子上的孔打的也非常好,在硬度很高的翡翠上有这么好的做工,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之高,人类是多么的智慧。
)2,【称驮说】:一是英国人伯朗氏所著《缅甸玉石贸易》中说:“勐拱所产之玉石,实为13世纪中云南驮夫发现,大半由陆路运往中国销售,为中印、中缅通商的重要商品。
”《缅甸地理》中马有樊的记载中也指出:最早发现翡翠玉矿的是明代赶着马帮往返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缅人所言,发现此玉矿者,乃前明有滇商驮运至此,因驮货不平,故取石一块,以作平均之势。
及至其家,卸下物品,抱石而弃诸地。
石落分裂为二,碧光灿烂夺目。
始知斯地为玉矿。
”大意是:云南马帮商人御马经过缅甸西北部雾露河时,看到驮在马背两侧的货物,由于重量不均导致高低不平,于是顺手在河边捡了一块卵石放在一侧平衡马身。
到家后卸货抛石,卵石破裂为两块,显露出其翠绿润泽的内质,商人才知道这块卵石原来是一种特别艳丽的玉石,经初步打磨,果然碧绿可人,其后经传播,吸引更多的云南人去找这种石头回到腾冲加工。
3,二是据《缅甸史》记载,翡翠是在公元1215年被一位受封为土司的孟拱人珊尤帕发现的。
珊尤帕在渡过雾露河时在河滩上发现一块似鼓形状的玉石,认为是吉兆,于是在附近修筑城池,起名“孟拱”(意为“鼓”),而位于缅甸北部的孟拱也就是如今翡翠的主要开采矿区。
缅甸翡翠原石产量和输出数据及估测

缅甸翡翠原石产量和输出数据及估测缅甸翡翠原石产量、输出数据及翡翠精品存世量猜想陆家骏缅甸对玉石管制相当严格,以上世纪90年代为分水岭,此前,如果被查出带玉石进出,会立即被抓去坐牢。
上世纪90年代后,缅甸政府将玉石开采纳入管理,土地由政府拍卖,只有注册公司才可以进入。
开采出来的石头登记上税之后运到仰光的公盘拍卖,然后才可以从海路出口。
不参与拍卖的石头只能在缅甸加工销售,任何私人不得进入矿山自由买卖。
所有的翡翠矿都属于政府。
克钦地方政府将翡翠收入作为重要的军费来源。
他们也会将翡翠矿承包给私人。
虽然克钦地方政府对于翡翠实行了严格的管理,走私翡翠要被判处死刑。
根据缅甸华侨小项说:翡翠原石矿区都由缅甸军阀武装及少数民族独立武装把控,所以很多中高端以上品质的极品翡翠,基本都以每年盛大的公盘拍卖方式出售,市面上自称一手货源大部分是吹牛,只有极少数在缅甸有人脉关系的才会有一手渠道。
据缅甸中文网资讯,缅甸商务部消息:1990年——2010年翡翠的开采量相当于过去300年(清朝、民国)开采总量的10倍,即12万吨以上(摘自冯莹,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000年以前,缅甸翡翠年产量不足1000吨。
2008年9月,缅甸政财政部公布翡翠的年出产为32000吨。
2009年10月,缅甸财政部公布的翡翠年出产就减少到了25000吨,减幅达21.9%。
2010年3、6、11月三次公盘,分别拍卖1万多份、1.2万多份、9157份原石成交金额分别是30多亿、70多亿、89亿人民币。
2011年仅缅甸政府3届公盘产量就达到4万吨,3、6月两次公盘,分别拍卖了1.69万份、2.15万份原石,成交金额分别为200多亿、超过200亿人民币。
2012年,缅甸政府对翡翠毛料出口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3月举行了一次公盘,拍卖了1.6万份原石,成交45亿人民币。
2013年6月举行公盘,拍卖1.03万份原石,成交160亿元人民币。
2014年,缅甸翡翠公盘原石数量仅有7454份,较上届的10300份下降27.6%成交209亿元人民币(缅甸政府出台限制翡翠原石出口和成品翡翠出口免税政策)。
翡翠的历史溯源——翡翠在中国的使用历史

中国宝玉石172期页2022年6月Jun. 2022CHINA GEMS & JADES翡翠的历史溯源——翡翠在中国的使用历史郑育宇,许博,余晓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 本文结合“翡翠”词义演变历程、玉石翡翠名称演变过程、宝石市场的流通状况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情况判断翡翠的使用起源,并根据墓葬出土翡翠器的鉴定情况对翡翠使用年代进行约束。
结果表明,翡翠使用历史的起源是周至汉朝时期或晋朝至宋朝时期的说法证据不足。
目前的证据表明翡翠在中国的使用起源是明朝,发展繁荣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及以后。
翡翠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推测为:元代到明初勐拱翡翠被发现,明朝晚期翡翠开采、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成熟繁荣。
经过由宫廷到官员到普通民众的传播,翡翠地位不断提升,从而在中国玉石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 翡翠;存世翡翠文物;起源;使用历史中图分类号: P578.9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42(2022)03-0036-06Origin of the Use of Jadeite : Application Historyof Jadeite in ChinaZHENG Yuyu, XU Bo, YU Xiaoyan *School of Gemm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the use of jadeite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Feicui", the evolution of the name of jadeite, the circulation of the jadeite market, and the mining of jadeite deposits, and is constrained by the surviving jadeite cultural rel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suspicious to conclude that the origin of jadeite usage history is from Zhou to Han dynasty or from Jin to Song Dynasty. The current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origin of the use of jadeite in China originated from the Ming Dynasty, and bloomed since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deite in China can be speculated as follows: In the period of Yuan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Jadeite was discovered in Menggong; the mi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jadeite began to take shap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jadeite market was mature and prosperous during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rough the spread from the court to the officials and then to the ordinary people, the status of jadeit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us occup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ese jade culture.KEY WORDS: jadeite; surving jadeite cultral relics; orign; application history收稿日期: 2021-10-18,接受日期: 2022-01-15作者简介: 郑育宇(1996-),男,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Email:*********************通讯作者: 余晓艳(1964-),女,教授,宝石学,Email:*************.cn36-41是。
缅甸翡翠原石产地

缅甸翡翠原石产地“十大名坑”缅甸翡翠矿区主要位于缅北孟拱西北部的乌龙河上游,长约250千米,宽约15千米,面积三千余平方千米。
各个矿山不同坑口所产翡翠各具特色,质量好坏不同,因而识别赌石场口(即采玉坑口),对推断赌石玉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帮助。
玉石行业有一句名言,即“不识场口,不玩赌石”。
故在选购翡翠原石时,一定要懂得玉料的产地和特征,否则就无条件做赌石生意。
现据几种有关资料,对缅玉原石产地的十大名坑所产玉石作一简介,以供参考:1.后江玉石(也称坎底玉):分老后江玉与新后江玉,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
其中,老后江玉产自冲击层之底部。
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变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后江玉的皮较老后江玉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2.帕岗玉石: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
帕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玉石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乐石。
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
老帕岗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玉均产自麻蒙。
3.灰卡玉石: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玉石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的。
4.麻蒙玉石(也称乌砂玉):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5.打木砍玉石(也称刀磨砍玉):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
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
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玉石,也较名贵。
6.抹岗玉石(也称抹岗玉):皮较粗,皮色灰黄或灰白;玉石水与底均较好,裂纹少,为绿或满绿夹颜绿之高翠品种,很少含杂质,玻璃底较常见,但产量少。
缅甸翡翠矿床

缅甸翡翠矿床的真实情况近二百年来,缅甸虽然一直是最主要的翡翠供应国,可是缅甸翡翠矿床的真实情况仍然隐藏在神秘的面纱之后,难见真面目。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缅甸执行保守的政治,不许民间开采翡翠,加上翡翠产地活跃着克钦独立军的游击队,更使外人难以涉人到这一丛林遍布的大山之中。
直到1994年,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缅甸政府调整翡翠禁采的政策,允许民间开采以来,翡翠产地的消息和报导才有所增加。
近来有了一些关于翡翠产地情况的报导,例如,R.C.Kammerling等(1994),R.W.Hughes等(1997),欧阳秋眉(1999)和R.W.Hughes等,的报导,这些资料填补了以前的空白,尽管如此,科学的系统资料仍然不足。
1.缅甸翡翠矿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传统上,孟拱(又称莫冈)被当作缅甸翡翠产地的中心地带,实际上,孟拱与翡翠产地还有50km的直线距离。
历史上,孟拱曾经是翡翠的大集市之一,但现在已无昔日的重要性,翡翠集市迁移到交通更为方便的中心城市曼德勒(又称瓦城)。
孟拱的交通比较方便,位于曼德勒至密支那铁路线上,距缅甸北部的重镇密支那市约50km.位于翡翠产地心脏的帕橄也是翡翠的集市。
由于帕橄位于翡翠矿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已发展成以翡翠采矿为主的城市,深人到帕橄采购玉石的商人也越来越多,城市的设施也较为齐全,形成从龙塘(龙肯)到帕橄的十里长街,被称为小香港.到帕橄最好的一条路线是从孟拱向西北,有泥土公路与帕橄连接,过横跨雾露河的龙肯桥,就到帕橄(插图2-2),总里程约75kma另一条到帕橄的路线是从铁路线上的小镇和平向西绕过思多湖(又称因道支湖)经会卡到帕橄,全程的泥土公路约85km。
泥土公路在每年的雨季期(5-10月)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也使矿区与世隔绝。
即使在气候适宜的早季,无论走哪一条路线都需要乘车10个小时以上。
缅甸声翠矿床从北到南可分为”个矿带,最西北边为后江,雷打矿带,中间是以帕橄为中心的主矿带,该矿带北达干昔南至会卡,长约35k,西至度冒东界龙塘,东西宽约15km,区内的厂口星罗棋布,既有次生砂矿又有原生矿床,是最重要的翡翠产区。
翡翠与钠长石的对比

缅甸翡翠主要场区场口的地理位置和原石特征缅甸的翡翠产地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的雾露河流域,亲敦江支流,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交界线一带,呈北(133)东-南西向延伸,长约250公里,宽约15公里的区域。
翡翠矿呈带状分布,共分六个场区,每个场区又分许多场口。
各个场区所产翡翠,外观、质量、颜色都有各自的特点。
“场口”顾名思义就是开采翡翠原石的地域或矿场名。
各场口的翡翠毛料(原石)外观各有不同,质量也高下有别。
翡翠业内都知道不懂场口就赌不开赌石(翡翠毛料),只能买明料和成品。
缅甸翡翠产区按翠石种类和开采时间来排序分别为:老场区、大马坎场区、小场区、后江场区、打雷场区和新场区等六大场区。
1、老场区位于雾露河中游,是开采时间最早的场区,大约是在18世纪。
也是至今面积最大、场口最多、种类繁多的场区。
其中较大的场口有27个,最著名的场口是:老帕敢、会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
这些场口的玉石产量多、质量高,交易中经常遇到,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特性。
帕敢场口: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
帕敢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砾石,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
老帕敢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均产自麻蒙,麻蒙的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会卡场口: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
2、达马坎场区该场区毗邻老场区,位于雾露河下游,是老场区出现一个世纪以后开始开采的。
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达马坎、黄巴、莫格跌、雀丙。
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
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
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也较名贵。
3、南奇场区位于恩多湖南面,毗邻铁路线。
较大的场口有8个,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南奇、莫罕、莫六等。
翡翠矿床

2、成矿作用:高压低温变质作用下,在蛇纹 岩中形成翡翠矿脉。
3、造山运动:地壳的抬升使翡翠矿脉出露 地表。
4、剥蚀和沉积:断陷作用产生了地形的强烈 落差,断陷盆地周围的岩石经风化剥蚀在盆地 中形成各种砾岩,有些层位富集了翡翠砾石。
5、由于地形差异和构造抬升等原因,雾露巨 砾岩被风化和水流冲刷,含翡翠砾石的富集层 出露地表形成砾岩型矿床,岩层土层中的翡翠 砾石形成残坡积矿床,河床中的翡翠砾石形成 冲积矿床。
后江和雷打两个场区。虽然两地相距不远, 所产翡翠块体却有天壤之别。
后江场区(大场区)出产的翡翠不多,质 量好,帝王级绿色翡翠所占的比例大。但 产出的翡翠原石一般都较小,多在lkg以下。
雷打场区(小场区)位于康底江上游,多 见为表生矿,块体低劣,裂纹多,底水干 硬度差,质地疏松,绝大部分不能切割制 作,虽有绿色大多属于变种石其价值十分 低廉。1992年初,这个场区发现了一块巨 大的优质块体,犹如暴出奇迹,一时引起 轰动。
克钦邦是缅甸联邦东北部的克钦族自治邦, 首府在密支那,主要城市有密支那 、八莫 、 葡萄 、孟拱、孟缓 、新平洋 、孙布拉蚌 、 南坎 。
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翡翠原石即来自缅甸北 部的克钦邦矿场,长为3.7米,宽为1.98米, 高为2.1米。
老场区
位于雾露河中游,是开采时间最早的场区, 大约是在18世纪。也是至今面积最大、场 口最多、种类繁多的场区。其中较大的场 口有27个,最著名的场口是:老帕敢、会 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 这些场口的玉石产量多、质量高。
南奇矿区,是最南部的矿区与主矿区不相 联,位于铁路线的西北侧,靠近孟养(莫 宁),称为孟养南奇矿区,面积小,翡翠 产量也比较小,不是主要的矿区。
传统上,盂拱(又称莫冈)被当作缅甸翡 翠产地的中心地带。孟拱曾经是翡翠的大 集市之一。
翡翠文化知识

中国的玉,包容万千,广义而言,和田玉、缅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等等,都可归属于玉的范畴。
然而在懂行的国人眼中,只有翡翠能被称为真玉。
外国人口中所谓的中国玉,指的也就是翡翠。
然而,许多人对玉的知识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误解。
那么就让老蔡带领诸位彻底的了解一下翡翠的文化!1.翡翠何时传入中国?远在我国北方丝绸之路开发之前,南亚大陆就开辟了陆上通道,既蜀身毒道。
在这条驿道上,腾冲是最重要的前沿和最大的驿站。
明.清时期,缅北翡翠珠宝产地曾隶属于中国,历史给予了腾冲翡翠集散地的地位。
最早记录着腾冲翡翠贸易的是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他于1638-1639年在腾冲亲眼目睹了翡翠加工及贸易的盛况,并写入了他的游记当中。
所以大胆猜测: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前。
故翡翠传入我国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2.翡翠玉石美学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因为玉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被人们用作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
古代君子必佩玉,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玉的优秀品质正如中华人族的优秀品质,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这种优秀的品质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就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玉不琢,不成器”。
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而成了造就人才的箴言。
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人们所喜爱。
玉器工艺是生活的艺术。
它的美是装饰的美、创造的美,自然的美,东方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缅甸翡翠开采时间简史
缅甸翡翠开采始于何时一直无确切的考证。
英国伯琅氏认为,翡翠是13世纪中由中国云南驮夫发现,腾冲华侨先辈尹子章、尹子鉴先生合著的(爱草台编》中记载:“缅甸玉石于1443年为当地土人从被冲刷河床中发现,后来华侨也发现几处玉矿,遂取之,拿到三亚拱(现密之那)与腾越边民交易。
”但从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来看,翡翠的开采可能比较早,汉代就有零星开采。
在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之前,盛产玉石的励拱是“滇省藩篱”封赠的土司地,属中国版图,由腾冲越州管辖,故有史书《滇黔记游》记载:“腾越出碧玉”。
那时开采玉石属民间活动,并被要求将美玉作为贡品献给中央王朝。
英国侵占缅甸之后,将动拱划入缅甸。
因玉石矿山地域宽阔,难于管理,偷漏税较多,而英国殖民者又不便自己开采,就采用包税的办法,将玉矿的税收招商投标,名为“叫岗”,叫岗一次,期限三年,自负盈亏,抽税的方法是按估价数的10%收取,招商中标者基本都是华人,此方法沿用了几十年。
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占领缅甸,缅甸成了二战的战场,翡翠开采几乎停止。
缅甸独立以后,相当长时期内翡翠开采仍沿袭英国人的老办法,玉石的开采和贸易则依然多由华人控制,产品行销国内外。
直到1966年2月,缅甸政府不准私人开采翡翠,而由矿业部及地质勘探生产公司开采,所采玉石由贸易部下属第十九公司专门收购,从此玉石产量大幅度减少。
1969年实行国有化政策后,矿业部规定与玉石有关的勘探、开采、拥有、运输、买卖等一切业务均归国家经营,由矿产资源勘探公司玉石矿计划委员会负责开采、经销。
1988年军政府接管政权以后,决定在巩固国营企业的前提下,给私人工商业者较多的自由,但宝玉石的开采权仍控制在政府手中。
1989年3月颁布的《缅甸国营经济企业法》中规定国家的经济命脉如珠宝、玉石、柚木、石油和金属矿的勘探、开采和出口只能由政府的国营企业主管。
1994年9月颁布的《缅甸国家矿业法》规定:政府有权宣布具有开采价值的宝石区为“宝石特区”,特区内政府控制开采、销售。
目前政府已宣布了三个宝石特区:抹谷、彬弄(掸邦)、孟休(掸邦)。
尽管缅甸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宝玉石的政策、法规,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玉石产区仍控制在克钦独立军手中,他们不但进行直接开采和经营,而巨控制了通往中国云南边境的通道,缅甸政府只控制了少量产区,能拿到的货源只占玉石产量的20%,所以难以真正控制翡翠的开采和销售。
1994年2月,克钦军与政府签订了正式和谈协议,该地区恢复了和平,玉石产量有所增加,但在关于玉石的开采、管理权上,克钦军不愿作出让步,迄今为止,双方尚未达到最后协议。
表6-2是一份翡翠产量表。
近来,闭关锁国多年的缅甸开始对国内经济政策作出一些变革。
缅甸政府注意到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的唯一产地和优质红宝石、蓝宝石的著名产地,应把宝玉石的资源优势控制在自己手中,仅凭出售资源和初级产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宝玉石为一次性资源,大力开采之后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缅甸政府已经控制宝玉石的产量,积极开展宝玉石的深加工,限制初级产品的出口量,科学、台理地利用资源。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以及国内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税收太高,官方汇率与民间汇率相差悬殊等原因(官方汇率1美元=63缅币;民间汇率:1美元=110缅
币),缅甸所产宝玉石大部分都流落到国外,政府只能得到一小部分。
翡翠外运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和井经曼德勒进入泰国的清迈,另一条从和井进入中国云南。
由于中国关税较高,大量高档翡翠毛料流向了清迈,其中一度缅甸翡翠总产量的70%在清迈成交,使得清迈这个十几年前荒凉小镇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缅甸翡翠毛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