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卤代烃和芳香烃

合集下载

第七讲-卤代烃和芳香烃

第七讲-卤代烃和芳香烃

RX + Na CN
+
-
² ¼
RCN + Na+XH2O
RCOOH
该反应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增加 一个C)
CH2Cl + NaCN
CH2CN + NaCl
H2O H+orOH -
CH2COOH
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RX一般是伯卤烷,而 仲、叔卤烷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烯烃。
R-C≡N 中有叁键,可以通过一系列 反应制备其它种类的化合物:
RX
[R Nu- + RX
X]
R+ + X[ Nu
d-
R
d-
X]
NuR + X-
极性溶剂中溶剂化, 使Nu-稳定性增加, 反应活性降低
例如,叔丁基氯(3º RX)在25℃时、不同溶 剂中进行溶剂解(SN1)的相对速率:
SN1与SN2的区别
SN1 遵循一级动力学 有外消旋化 S N2
遵循二级动力学
d
+
R£X + Nu£
¬Ë Ô Á Ç º Ê ¼
d
-
R£Nu + X£
ë ¥ ù Å À È » Í
«Ó Î ² ¦ ï ³ Î ¬ï
亲核试剂(Nu - )可进攻 将X-取代。
d
+
R-X
d
-
中的正电中心,
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子或负电荷,对原子核 或正电荷有亲和力的试剂,用Nu:或Nu-表示。
常见的亲核试剂有:OR-、OH-、CN-、NH3、H2O等。
由于SN2反应中,参与形成过渡态的因素 除了离去基团外,还有亲核试剂,所以,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大小对SN1反应的影 响更为突出 离去能力:I->Br->Cl-; 好的离去基团:I-、p-CH3C6H4SO3-; 差的离去基团:OH-、RO-、NH2-

芳香烃卤代烃

芳香烃卤代烃

芳香烃1 芳香族化合物及芳香烃的概念2 苯的分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1分子式、结构简式(2分子空间构型(3苯分子中C 原子成键特点3 苯的化学性质:(1)苯的溴代实验(2)苯的硝化实验(3)苯的加氢加成反应【问】根据有机物的分类,我们知道有机物中有一类物质称为芳香族化合物,最初发现的这类物质绝大部分都是具有香味的,它们是从各种天然的香树脂、香精油中提取出来的。

目前,已知的很多芳香族化合物其实并不具有芳香气味,所以,“芳香族化合物”这一名称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只是一直沿用至今,那么现在我们所定义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怎样的物质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

【问】什么是烃类物质?只含有C 、H 元素的一类有机物。

把这两类物质合并起来,取个交集,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类有机物——芳香烃。

芳香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简称芳香烃或芳烃。

一 苯的结构与性质1 苯的结构(1)分子式:C 6H 6(2)结构式:【交流与讨论】那么苯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① 苯的1H 核磁共振谱图(教材P48)苯分子中6个H 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苯分子结构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称为凯库勒式:那么凯库勒式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苯分子的结构吗? 根据以下信息,谈谈你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和 是同一种物质 ③ 苯不能使溴水腿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腿色④ 碳碳双键加氢时总要放出热量,并且放出的热量与碳碳双键的数目大致成正比。

苯在镍等催化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所放出的热量比环己二烯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的还要少。

说明苯环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因此凯库勒式不能全面的反应苯的结构,只是习惯上沿用至今。

【过渡】那么苯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拓展视野: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采用的sp 2杂化,碳原子之间形成σ(sp 2-sp 2)键,六个C 原子的p 轨ClCl ClCl道重叠形成一个大π键。

有机化学ppt-卤代烃

有机化学ppt-卤代烃

四、氟利昂 是一类含氟及氯的烷烃。具有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 能燃烧的性质。沸点为-29.9℃,易压缩成液态,解除压力后 立即气化,且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冷冻剂。 五、氯乙烯及聚氯乙烯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 子化工的重要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 体,沸点-13.9℃。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 氯乙烯有关。
三、密度 1.RCl < RBr < RI(烃基相同) 2. 一氯代烃<水,而溴代烃、碘代烃>水(多数) 3.卤原子的数目增多,卤代烃的密度增大 4. 烃基分子量增大,密度减少(卤原子相同)
四、沸点 1. 卤素的原子序数增加,沸点升高(烃基相同) 2. 碳链增长,沸点升高(同种卤原子) 3. 直链卤代烃沸点较高,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是氯乙烯 单体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 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 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各种卤代烃与硝酸银的反应活性不同,活性顺序: RI >RBr >RCl
叔卤代烷(3º)>仲卤代烷(2º)>伯卤代烷(1º)
(二)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由亲核试剂(如试剂的负离子OH−、CN−、RO−、ONO2−等或 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NH3、RNH2等)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中心而 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SN )。
第四节 卤代烃中卤原子反应活性
按照卤原子和 p 键的相对位置可将卤代烯烃及卤代芳烃分为 三类:
> > CH2=CHCH2-X C6H5-CH2-Cl
CH2=CHCH2-CH2-X CH2=CH-X

卤代烃PPT课件

卤代烃PPT课件



表 示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H HH | |I H—C—C---C—Br ||I H HH
CH3CH2CH2Br
官能团:-Br
2.化学性质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由于溴原子吸引电 子能力强,C—Br键易断裂,使溴原子易被取代,也易 被消去。所以由于官能团-Br的作用,1-溴丙烷的化学 性质比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3)溶解性:均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某些卤
代烃本身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4)密度:一氯代烷密度随C↗而↘且小于1,一溴代烷 密度大于1
小试身手
1、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一组液体是( A )
A.苯、 一氯丙烷, B.溴苯 、四氯化碳
C.溴乙烷 、氯乙烷, D.硝基苯 、一氯丙烷
2、下列有机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D ),密度最
特别强调:在卤代烃分子中,若与卤素原子
相连的碳原子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或卤原子 相连的碳原子没有邻位碳时,就不能发生消去 反应。如:CH3Cl、(CH3)3CCH2Cl等。
能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卤素原子相连
的碳原子邻位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例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B )CH3
① CH3 CH CH
一卤代烃
二卤代烃
多卤代烃
(3)、根据分子中烃基结构不同可分为 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和卤代芳香烃
CH3 CH2-X 卤代烃烷烃
CH2 CH-X
卤代烯烃
X 卤代芳香烃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状态:一卤代烃除CH3Cl 、CH3CH2Cl、 CH2=CHCl为气态,其余为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2) 沸点:①大于同碳个数的烃② C↗沸点↗③ C相 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高中化学】芳香烃和卤代烃

【高中化学】芳香烃和卤代烃

结构特 种独特的化学键②分子中 _烷__烃___基 点 所有原子__一__定__ (填“一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
定”或“不一定”,右同) 在苯环平面内,其他原子
在同一平面内
_不__一__定___在同一平面内

主要 化学 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
烷基对苯环有影响,导致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比 相互
为苯的同系物,且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原子。
答案:(1)12 (2)3
[方法技巧] 判断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数目的两种有效方法
(1)等效氢法 “等效氢”就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 等效氢中任一氢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 一物质;分子中完全对称的氢原子也是“等效氢”,其中引入 一个新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只能形成一种物质。
可以通过烷烃、芳香烃、醇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发生取代反 应制得。
C2H5OH 与 HBr:_C_H__3_C_H__2O__H_+__H__B_r_―__△―__→__C_2_H__5B_r_+__H__2_O___
(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可以通过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发生加成反应制 得。
6.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连接烃和烃的衍生物
(2)改变官能团的个数 如 CH3CH2Br醇―Na,―O→△H CH2===CH2―B―r2→CH2BrCH2Br (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4)进行官能团的保护 如在氧化 CH2===CHCH2OH 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 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
夯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 卤 代 烃
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
() 答案:(1)√ (2)√ (3)× (4)× (5)× (6)×

芳香烃 卤代烃和芳香烃 教学PPT课件

芳香烃 卤代烃和芳香烃 教学PPT课件
不同于π络合物的另一中间体,称之为 络合物.
Example:
H AlCl3 + DCl
D AlCl4
这个络合物是环己二稀正离子,它的闭环共轭 体系遭到破坏,但仍能被共轭效应所稳定,非常 活泼,存在时间很短。
反应机理的一般表示:
E
H
+E
E
E
π络合物 络合物
Note:
一般来说, π络合物 的形成是可逆的; 络合物 的形成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且通常是速度的控制步骤。
第一类定位基又称为邻、对位定位基。当 苯环上连有这类取代基时,新进入苯环上 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对位;除去卤 素外都使亲电取代反应变得比苯要容易。 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有:
最强
O 氧负离子
NR2 , 取代氨基
NHR , NH2, 氨基
强 OH, OR
烷氧基
O
N H
C R, 酰胺基
O
O C R, 酰氧基
CH R,
( Ar
CH2 致钝
X

CH2Cl
)
氯甲基
如何解释?
• 1.电子云密度
• 2.中间产物稳定性
第二类定位基又称作间位定位基。当苯 环上连有这类取代基时,新进入苯环上 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且使亲电取 代反应变得比苯较难进行,即有“致钝” 作用。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有:
最强
NH3 , NR3 氨基正离子
NO2 Nitration
X
Halogenation
H
R
Alkylation O CR
Acylation
B. 反应机理
π络合物
在亲电取代反应中,无论是正离子还是极性试 剂正极一端进攻苯环,首先遇到的是芳环上的 电子云,因此可以想象反应的第一步很可能是 进攻的亲电试剂与芳环上离域的π 电子相互 作用。

(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 卤代烃
(2)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卤原子与碳碳重键或苯环相隔一 个饱和碳原子。 特点:C–X键活性高,易发生异 裂,产生烯丙型(苄型)正离子 活性中间体,具有p,π–共轭效应。
(3) 隔离型卤代烃
卤原子与碳碳重键或苯环相 隔两个或多个饱和碳原子,与 一般卤代烷性质接近。
7.2 卤代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
简单卤代烃的命名,一般是由烃基的名称加上卤原子的名称而成。
反应
Cl CH2 CH2 OH
Ca(OH)2
CH2 CH2 O
机理
Cl CH2 CH2 OH
HO– – H2O
Cl CH2 CH2 O-
分子内类SN2
CH2 CH2 O
邻基参与 例2
H2O
CH3CH2 S CH2CH2Cl k
CH3CH2 S CH2CH2OH
H2O
CH3CH2 CH2 CH2CH2Cl
亲核试剂的进攻与离去基团的离去同时发生; Nu从L的背后沿着C-L键轴线进攻中心C原子; 中心C原子为手性时,发生Walden 转化,即构型反转。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为中心C原子的构型反转。
(S)–2–碘辛烷
(R)–2–碘(128I)辛烷
7.6.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亲核取代反应 (II)
(3) 与氰化钠作用
(4) 与氨作用
C2H5OH (CH3)2CHCH2Cl + 2 NH3
110 oC, 3 h, 84%
(5) 卤离子的交换反应
(CH3)2CHCH2NH2 + NH4Cl 异丁胺
CH3CH CH3 + NaI Br
丙酮 室温
CH3CH CH3 + NaBr I 63%

芳香烃__卤代烃

芳香烃__卤代烃

芳香烃、卤代烃【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结构特点: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键角为120°,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②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独特的结构决定其具有独特的性质)③结构简式:或均可3、化学性质:(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上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说明苯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组成上高度不饱和,结构比较稳定”。

①苯的稳定性(与烷烃相似):表现在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②苯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产生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这是由于苯分子里含碳的质量分数很大的缘故。

方程式:③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相似)——卤代、硝化、磺化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条件:液溴、铁粉做催化剂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硝化反应)条件:50℃~60℃、水浴加热、浓硫酸做催化剂、吸水剂。

④苯的加成反应(与H2、Cl2) :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条件:镍做催化剂、180℃~250℃的条件下小结:在通常情况下苯的性质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加成、取代等反应。

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能氧化(燃烧)、难加成。

知识点二、苯的同系物:(由于苯基和烷基的相互影响,使其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活泼)1、基本概念:①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如硝基苯、溴苯、苯乙烯等。

②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类,如甲苯、苯乙烯等。

③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H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如甲苯、二甲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air hypothesis in SN1 reaction
Open to attack Shield from attack
Nu
Nu Nu
Ion pair
Free carbocation
Nu
Nu
Nu
Inversion
Racemization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例2:亲核性:NH2->HO->F-, NH3>H2O
同一族的原子作为亲核中心时,变形性
大者呈现出较强的亲核性。这与碱性的 强弱次序相反。 例如: 亲核性:I->Br->Cl->F-,HS->HO -, H2S>H2O
3. 离去基团的影响 SN2和SN1反应的慢步骤都包括C-X的断裂, 因此离去基团X-的性质对SN2和SN1反应将 产生相似的影响。 SN1和SN2反应活性:R-I>R-Br>R-Cl> R-F
完全的立体转化
有重排
3o>2o>1o>CH3X 亲核试剂浓度低有利
没有重排
3o<2o<1o<CH3X 亲核试剂浓度高有利
由于SN2反应中,参与形成过渡态的因素 除了离去基团外,还有亲核试剂,所以,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大小对SN1反应的影 响更为突出 离去能力:I->Br->Cl-; 好的离去基团:I-、p-CH3C6H4SO3-; 差的离去基团:OH-、RO-、NH2-
RCH2-Cl + H2O
RCH2-Cl + I
饱和卤代烃 CH3Cl 氯甲烷 Br 溴代环己烷 CH2 CH2 Br Br 1,2-二溴乙烷
二元卤代烃
CHI3 三碘甲烷
三元卤代烃
一元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Cl CH2=CHBr 溴乙烯 Cl 3-氯环己烯
一元卤代烃
CH2=C-CH=CH2 2-氯1,3-丁二烯
F2C=CF2 四氟乙烯
多元卤代烃
卤代烷的分类 ③ 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的类型: 伯卤烷 CH3CH2X、仲卤烷 (CH3)2CHX、 叔卤烷(CH3)3CX
(乙) 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决定SN1反应速度的是C+稳定性。越是稳 定的C+,越容易生成。 ∵C+稳定性:3°>2°>1°>CH3+ ∴SN1反应活性:3°RX >2°RX >1°RX > CH3X
SN1减弱
CH3X
。 1 RX
2。 RX
。 3 RX
SN2减弱
即:3°RX主要进行SN1反应; 1°RX主要进行SN2反应; 2°RX同时进行SN1和SN2,但SN1和 SN2速度都很慢。
第七讲 内容
卤代烃
芳香烃
1
卤代烃
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制备 综合练习
1
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 (F、Cl、Br、I)取代的衍生物
分类(多种方法): ① 根据母体烃的结构: 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
② 根据X的不同及数目: 氯代烃、溴代烃、 一元卤烃、二元卤烃 例如:

例2:H3 C
H
Br + OH H
SN2反应的特点: ① 一步完成,OH-与CH3Br都参与;
② C-O键的生成与C-Br键的断裂同时进 行,有过渡态; ③ 有 Walden转化,手性分子发生SN2反 应时,构型翻转。
Practice Problem
H Me C Cl Ph OH H2O
-
H + C Me Ph
CH3 CH3C CHCH3 S N1 CH3 Br
H2O
CH3
+
CH3C CHCH3 CH3C CHCH3 -H+ CH3-迁移 CH3 CH3 。+ 。+ 2 C 3 C
重排
+
CH3
H2O
OH CH3 CH3C CHCH3 CH3
SN1的特点:
①分步进行; ②决速步骤为C-X解离,单分子反应, 有v=k[RX];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亲核性——试剂亲碳原子核的能力;常见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如下:
试剂的亲核性相关的两个因素: 碱性和极化度。 这两个因素与试剂亲核性的变化 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
同一周期的原子作为亲核中心时,试剂的
亲核性与碱性有相同的强弱次序。 例1:亲核性:C2H5O->HO->C6H5O ->CH COO->C H OH>H O> 3 2 5 2 C6H5OH>CH3COOH
AgNO 3/醇
片刻出现AgBr 立刻出现AgBr
(6)卤离子交换反应
RCl + NaI (RBr)
££ ±
RI + NaCl (NaBr )
反应活性:伯卤烷>仲卤烷>叔卤烷。 生成的NaCl或NaBr不溶于丙酮而形成沉淀, 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代烷和溴代烷。
综合归纳起来,以上反应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常见的亲核试剂有:OR-、OH-、CN-、NH3、H2O等。
连接在有机化合物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或 基团被另外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R L + Nu: R Nu + L:
L:
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
Nu: 亲核试剂 (Nucleophile)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unimolecular (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bimolecular
(5)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 在醇溶液中进行,得卤化银沉淀及硝酸酯, 用于鉴别卤烃。
RX + AgNO3
C2H5OH
RONO2 + AgX
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
此反应可用于区别伯、仲、叔卤代烷。例如:
CH3(CH 2)3Br CH3CH2CH(Br)CH 3 (CH 3)3CBr
加热出现AgBr
OH H2O
-
H Me Ph OH + HO
H Me Ph
49% Retention
51% Inversion
CH2CH3 CH2CH3 CH CH 2 3 H2O + Me OH Ethanol HO Me Me C Cl CH2CH2CH2CH3 CH2CH2CH2CH3 CH2CH2CH2CH3 (R)-5-Chloro -5-methylheptane 60% S Inversion 40% R Retention
两组实验数据: ①在C2H5OH中,C2H5ONa与不同RBr于55℃发 生SN2反应的相对速率:
可见,α-C上取代基越大,空间障碍越 大,SN2速率越小。
②在C2H5OH中,C2H5ONa与不同R-Br于25℃ 发生SN2反应的相对速率:
可见,正构伯卤代烷进行SN2反应时,碳链 的增长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的反应机理
过渡态
构型相反 瓦尔登转化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Walden转化是SN2反 应的重要标志 例1:H13C6 C Br + NaOH
H 3C
-34.6
H
H HO C C6H13 + NaBr CH3 构型转化 。 +
SN2 H3 C H H OH
d
+
R£ £X + Nu׺ Ç Ë Ê Ô ¼ Á
d
-
R£ £Nu + Xë È À ¥ » ù Í Å
· ´ Ó ¦ Î ï µ ×Î ï
亲核试剂 (Nu- )可进攻 将X-取代。
d
+
R-X
d
-
中的正电中心,
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子或负电荷,对原子核 或正电荷有亲和力的试剂,用Nu:或Nu-表示。
-

快 快
RCH2-OH + H+ClRCH2-I + Cl-
RCH2-l + H2O
RCH2-OH + H+I-
4. 溶剂极性的影响 极性强、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利于SN1; 极性弱、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有利于SN2;Why?
d+ d极性溶剂中溶剂化, 使C+稳定性增加, 反应活化能降低
S N1: S N2:
CH3
CH3
C
CH3
Br

CH3
CH3
CH3
C
CH3
Br
CH3
C + + BrCH3
(A)
(B)
过渡态I
(C)
活性中间体
第二步,生成C-O键:
CH3
CH3
C + + OHCH3

CH3
CH3
CH3
C
CH3 (D)
OH
CH3
C
CH3 (E)
OH
(C)
活性中间体
过渡态 I I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RX
[R Nu- + RX
X]
R+ + X[ Nu
d-
R
d-
X]
NuR + X-
极性溶剂中溶剂化, 使Nu-稳定性增加, 反应活性降低
例如,叔丁基氯(3º RX)在25℃时、不同溶 剂中进行溶剂解(SN1)的相对速率:
SN1与SN2的区别
SN1 遵循一级动力学 有外消旋化 S N2
遵循二级动力学
(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 (CH3)3C-Br + OH反应速率方程:
(CH3)3C-OH + B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