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合集下载

(四)古代汉语被动句

(四)古代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总之,“被”字作谓语动词的状语,它是一个助动词。“被”字的 作用是被动句的标志。“被’字原是动词“遭受、蒙受”的意思。 如“被侵”——遭受侵犯;“被辱”——遭受污辱;“被攻”—— 遭受攻击。这里的动词性都还很强,还可以把它分析成谓语动词, 可以不看成被动句。例⑶“被谤”由于与“见疑”对举,“被”字 的被动意义就明显一些。例⑷中“被”字的意思虚化得多,更应看 成表被动的助动词。
古代汉语被动句
四、为字句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被动句,是用介词“为”引
进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放在动词的前面,使 主语的被动性质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 ⑴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这种用“为”字的被动句,同现代汉语的“被”字 句在结构形式上和作用上相同, 即:受事主语+介宾结构作状语+谓语,介宾结构的 作用就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过,古代汉语的 “为”字句是用“为”字作介词,而现代汉语的 “被”字句是用“被”字作介词。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主语“父母宗族”,谓语是“戮没”,“为”实 际上是放在动词“戮没”的前面,行为的主动者 没有出现。“皆为戮没”是说“皆为秦王戮没”。 这里的“为”字就不能看成介词了,而应该看成 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为”字直接用在动词的前 面,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我们不能认为是省略 了,而应该看作是“为”字表被动的另一种形式。 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为”是介词,不引进行为主 动者的“为”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不应该认为是 省略了。
公子列传》 ▪ ⑶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
▪ 这种句子用“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用“所”帮 助表示被动。被动的意味比单用“为”字表现得更加明 显。在先秦古籍中已有少数此例。
▪ ⑷楚虽削弱,为秦所轻。《战国策·秦策》 ▪ ⑴敝邑为大国所患。《吕氏春秋·审应览》 ▪ 注意:“为……所”式,正如“为”字句,有时动作行

文言文被动句的举例

文言文被动句的举例

文言文被动句的举例(1).“于”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

”“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

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

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

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

”“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

”“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笔记区】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二章》)2.用“为”表被动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3.用“为……所”表被动例: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③为.乡里所.患。

(《周处》)④余时为.桃花所.恋。

(《西湖二》)⑤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4.用“见”“见……于……”表被动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①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题区】一、选择题1. 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A.徒见欺B.府吏见叮咛C.百姓之不见保D.而自令见放为答案: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B项“见”表示“对自己”。

“不役于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求人可使报秦者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答案:C A介后B定后C被D省3.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行道之人弗受D.而君幸于赵王答案:C ABD被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答案:D D被ABC介后5.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答案:A BCD介后6.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B.贤能为之用C.帝感其诚D.欲信大义于天下参考答案:D“感”都是被动用法,“被……感动”;“为”是“被”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

2、用“于”或“受…… 于……”表被动。介词“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 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 在句中作补语。例如:
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 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 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 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被动句)
1、用“为”、“为…… 所……”或“……为所……”表 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 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 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 中作状语。例如:
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过秦论上》)
⑵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 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 羽本纪》)
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 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 墓碑记》
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 传》)
⑿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 不可得也。(《战国策 齐策 一》)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 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 思进行判断。
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 势(被兵势所逼)耳。”《资 治通鉴》)
⒁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 五蠹》)
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 赋》
3、用“见”或“见…… 于……”(“见”引出动作的主 动者)表被动。例如:
⑺而燕国见陵之பைடு நூலகம்除矣。 (《荆轲刺秦王》)
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4、用“被”表被动。“被”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 如:

解读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解读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解读文言文句式——被动句含义: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

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

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古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古汉语成为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本文将会介绍古汉语被动句的六种形式。

一、「为」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是古代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被动句形式。

其结构为「主语 + 为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也可以缩略为「主语 + 为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为敌人所困」、「她为寂寞所伤」、「他为爱所累」等等。

在这种句型中,「为」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字,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二、「受」字被动句「受」字被动句与「为」字被动句的结构类似,也是「主语 + 受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受敌人所困」、「她受寂寞所伤」、「他受爱所累」等等。

在这种句型中,「受」字表达承受动作的主体。

三、「被」字被动句「被」字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被动句形式。

它的结构为「主语 + 被 + 动词的补语」。

例如:「我被雨淋湿了」、「她被老板批评了」、「他被室友骗了」等等。

与现代汉语中相同,「被」字被动句也是古汉语中最简单直接的被动句。

四、「为所动」被动句「为所动」被动句是较为复杂的一种被动句形式。

它的结构为「主语 + 为所动+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意思是「被所动的原因而导致的动作」。

例如:「我为生计所动,远赴他乡」、「她为爱所动,背叛了家人」、「他为名利所动,不择手段」等等。

五、「受所害」被动句「受所害」被动句的结构为「主语 + 受所害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意思是「受到某种伤害的被动句」。

例如:「我受风寒所害,感冒了」、「她受情感波动所害,产生了心理问题」、「他受损伤所害,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等等。

六、「有」字被动句「有」字被动句的结构为「主语 + 有 + 被动词 + 动词的补语」,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被动存在。

例如:「我有困难需要解决」、「她有病需要治疗」、「他有债务需要还清」等等。

总结:古汉语中被动句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为」「受」「被」三种形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翻译: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谓 言 无 罪 过 , 供 养 卒 大 恩 ;
总以为 没有 过错
仍 更 被 驱 遣 , 何 言 复 来 还 !
终身侍奉婆婆
(我) 到底还是 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
规律四:
用介词“被” 表被动, 与今相同。
练习四:
1、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翻译:打扮起来又常常被善歌貌美的歌伎嫉妒
想 跟 您 结交
规律一: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和“受……于……”表被动。
形式: ……于……
……受……于……
练习1: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吗?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 制于人
翻译: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这个地方,以及十万的 大军,还被人制约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高考专题复习 特殊 句 式
之被动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被动句的特征; 2、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被动句式;
相 如 谓 臣 曰 : 『 夫 赵 强 而 燕
蔺相如 对我 说 赵国 强大
燕国
弱 , 而 君 幸 于 赵 王 , 故 燕 王
弱小 而且 您 被 赵王 宠幸 所以 燕王
欲 结 于 君 。
翻译: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2、而刘夙婴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结
1、用介词“于”或“受……于……”表被动。
2、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3、用“为” “为……所……”或“……为 所……”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无标志被动(动词本身表被动)。
大王 欺骗 大王 而辜负 赵国 我 实在 害怕 被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 6.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 译文: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 积久形成的威势胁迫。 • 为+主动者+所+谓语
• 7.舞榭歌台,• • 1.感斯人言。(《琵琶行》) 译文:被这位歌女的话感动了。 2.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译文:然而刘早被疾病缠绕。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 译文: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辜负/对不 起赵国。 • 见+谓语+于+主动者
• 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 译文: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这个地方,以 及十万的大军,还被人制约着。 • 受+谓语+于+主动者
•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杜牧 《过秦论》) • 译文: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这是为什么呢? • “为”字句:为+主动者+谓语
2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一、有标志被动句
•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韩愈 《师说》) • 译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不被时俗拘束/不受时俗限制。 • “于”字句:谓语+于
•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 列传》) • 译文: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 被欺骗。 • “见”字句:见+谓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见……”的形式表示: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被 动 句
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
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用“为……”的形式表示;如: ①止,将为三军获。 ②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③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文言句式中的被动句
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在文言文翻译的考察中,文言文特殊 句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能够清楚的 辨别特殊句式,就能够把它们翻译好, 翻译得流畅。特殊句式分五大类:判断 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 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动句。
高考链接: ①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 (2010年山东卷)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⑤戍卒叫,函谷举。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 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A
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
一直不被听从信任。卷) 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 被 仇人抓住。
被 动 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 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 “被”。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表示; 如:①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④而君幸于赵王。
6、用“为……所……”的形式表示;如: 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②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7、用“被”来表示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动 句
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 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②吾老矣,不能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