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震中是指地震的发生地点,震源是指地震的能量释放点。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正确?- A. 震中和震源是同一个概念- B. 震中是地震的能量释放点,震源是地震的发生地点- C. 震中和震源都是指地震的能量释放点- D. 震中和震源都是指地震的发生地点答案:B2. 以下哪种地震波是最先到达地表的?- A. P波- B. S波- C. L波- D. R波答案:A3. 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几度制。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正确?- A. 地震烈度越高,地震破坏越严重- B. 地震烈度越低,地震破坏越严重- C. 地震烈度和地震破坏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D. 地震烈度只用于描述地震的震源能量大小答案:A4. 下列哪种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A. 钢结构- B. 砖木结构- C. 混凝土结构- D. 轻钢结构答案:A5. 预防地震灾害的常用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 地震监测预警- B. 建筑物抗震设防- C. 安全疏散演练- D.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E. 应急救援准备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地震是由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名称不同。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倒塌的建筑物通常是因为地震震源的直接作用造成的。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信号。

-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地震发生后,人们应该立即躲进大型家具或桌子下方保护自己。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的区别。

答: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几度制。

地震烈度与地震的破坏情况有直接关系,烈度值越高,地震破坏越严重。

地震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采用地震矩震级或里氏震级。

地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立即跳楼逃生B. 躲在床下或桌子下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站在窗户边等待救援答案:B2. 地震后,以下哪个做法是正确的?A. 立即返回室内寻找财物B. 检查周围环境,避免次生灾害C. 继续在原地等待救援D. 盲目跟随人群移动答案:B3. 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驾车,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立即停车,打开车门逃生B. 继续驾车寻找安全地点C. 停在路中央等待救援D. 将车停在安全地带,然后离开车辆答案:D二、判断题1.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

(对)2. 地震时,应远离玻璃窗户和外墙。

(对)3. 地震时,可以躲在电梯里等待救援。

(错)三、简答题1. 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答:地震发生后,应立即采取“趴下、掩护、握紧”的三步防护措施。

趴下以降低身体重心,掩护以避免被飞来物品击中,握紧以防止被摇晃摔倒。

2. 地震后,如何进行家庭安全检查?答:地震后,应检查家中的煤气、水、电等设施是否安全,检查房屋结构是否有损坏,及时清理可能造成危险的杂物。

四、案例分析题某地区发生地震,居民小张在地震发生时正在家中。

请分析小张应如何采取行动?答:小张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行动:首先,迅速找到稳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保护头部和身体。

其次,远离玻璃窗户、外墙和悬挂物。

地震停止后,检查周围环境,确保安全后再离开避难场所。

同时,注意收听官方发布的信息,遵循救援人员的指导行动。

结束语:通过本次地震减灾知识竞赛,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基本的地震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行动,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关键。

让我们共同努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共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解析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解析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解析一、单选题1.以下哪项是造成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板块运动D. 气候变化答案:D解析: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各种因素(如大气成分、土地利用、太阳辐射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引发自然灾害。

二、多选题2.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震灾害?A.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B. 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C.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D. 合理规划城市答案:ABCD解析:以上措施均可有效预防地震灾害。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和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而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和合理规划城市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次生损失。

三、判断题3.森林火灾只能由人为因素引发。

答案:错误解析:森林火灾可能由自然因素(如雷击、自燃等)和人为因素(如野外用火、吸烟等)引发。

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4.请简述台风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台风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有:1. 强风:台风的强风可能导致树木折断、房屋受损等。

2. 暴雨:台风带来的暴雨可能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3. 海洋灾害:台风可能导致海浪翻滚、船只翻覆等。

4. 农业生产受影响:台风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农业生产减少。

5. 城市基础设施受损:台风可能导致城市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

五、案例分析题5.某地发生泥石流,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合适的?答案:无法确定,需要提供具体案例。

解析:针对泥石流灾害,不合适的措施可能包括:1.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住宅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

2. 在泥石流易发区开展大规模开采活动,破坏地形地貌。

3. 不进行灾害预警和监测,忽视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威胁。

请根据具体案例提供更加详细的解答。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震中与震源有何区别?答案一:震中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上最先到达的点,一般是地震的发生地点;而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即地震的起源位置。

题目二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判断地震烈度?答案二: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对地表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判断地震烈度可以通过观察地震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们感受到的地面晃动情况来进行评估。

题目三什么是地震预警系统?它如何工作?答案三: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提前发现地震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地震的规模和位置,然后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受影响地区的人们,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震中距离越远,地震烈度会越大吗?答案四:不一定。

地震烈度与震中距离并不直接相关。

地震烈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震的规模、震源深度、岩石性质等。

因此,即使距离震中较远,如果地震规模较大或者震源较浅,地震烈度仍然可能很高。

题目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在室内,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靠近坚固结构的角落,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窗户、玻璃、吊灯等易碎物品,以免受伤;- 尽量不要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楼梯下楼;- 在室外,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危险区域;- 避免靠近山体、河岸等可能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地方。

以上就是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增加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2024年市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2024年市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2024年市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一、选择题1、地震来了,使人感到上下颠动的是A、横波B、纵波C、面波D、体波答案:B2、我国有 23 条地震带,其中不在地震带上的是 A、西藏B、四川C、湖南D、福建答案:C3、在楼上的教室中遭遇地震了怎么办?()A、马上往楼下跑B、坐在座位上喊人救助C、在教室内墙角或课桌旁蹲下答案:C4、减轻震灾的工程性措施包括oA、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B、制定防震减灾规划C、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答案:C5、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答案:A6、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oA、环太平洋地震带B、欧亚地震带C、海岭地震带D、台湾地震带答案:AB7、最为抗震的房屋结构是A、土坯墙B、砖石结构C、砖混结构D、框架结构答案:D8、地震灾害五要素较地震三要素多了()A、震级和人员伤亡B、震级和财产损失C、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D、地点和震级答案:C9、()年四川茂县叠溪 7.5 级地震,大规模的ft崩使叠溪古城全部被毁,还在岷江上形成了数个地震湖。

A、1920B、1933C、1976答案:B10、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B、蹲下C、不动答案:B11、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A、对B、错答案:B12、以下灾害现象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A、火灾、水灾B、毒气泄漏、放射性污染C、房倒屋塌答案:C13、天然地震中,占 7%的是 A、构造地震B、火ft地震C、陷落地震答案:B14、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A、千万不要惊慌,在老师指导下有序撤离,来不及可先躲一下。

B、躲在门窗下、楼梯口、走廊。

C、跳楼答案:A15、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A、对B、错答案:B16、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A、震级B、震中距C、震源深度D、场地条件答案:ABCD17、地震的三要素是A、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2.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应力积累和释放。

3. 什么是震源?- 震源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通常位于地壳深处。

4. 什么是震中?- 震中是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点,也是地震发生的地点。

5. 地震的强度如何衡量?- 地震的强度可以通过震级来衡量,常用的震级标准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试题二1.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常用的烈度标准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烈度表》。

2.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什么样的地形?-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软弱地基或受侵蚀的地层,如河床沖积层、湖底沉积物等。

3.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

4.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前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哪些次生灾害?-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地震火灾、地震滑坡等。

试题三1.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底下、门窗旁边等,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2.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伤员?-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伤员救助,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治疗。

3. 什么是避震设防?- 避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4. 地震烈度越高,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程度越大,是否正确?- 正确。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前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迹象预测地震?- 是的,地震前常会出现一些地震前兆,如地震云、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异常等,可以用于地震预测。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试题一
1.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
- 答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

2. 地震的烈度是什么意思?
- 答案:地震的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

3. 什么是地震的震级?
- 答案:地震的震级是描述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4.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地震破坏性灾害。

- 答案:地震破坏性灾害包括房屋倒塌、地面崩塌、火灾、洪涝等。

5. 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 答案: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寻找避难点,避免靠近窗户、大型家具和易倒物品。

试题二
1. 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答案: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御为辅、综合治理。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防震减灾措施。

- 答案:常见的防震减灾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地震演练等。

3.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 答案: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采用
的防震能力标准。

4. 请说明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 答案:地震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
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三防”是指什么?
- 答案: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三防”是指抗震防灾、防火防灾和防洪防灾。

以上是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希望通过这份文档,能够增加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五篇范文)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五篇范文)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4、(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B、1997年12月29日C、1998年12月29日D、1998年10月29日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A、木柱B、檩子C、木圈梁D、地基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A)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

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D)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B)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D)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A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C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A )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C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 )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B)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C )。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C )度设防。

A、Ⅴ
B、Ⅵ
C、Ⅶ
D、Ⅷ
2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A)。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2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D)度。

A、Ⅷ
B、Ⅺ
C、Ⅸ
D、Ⅻ
2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B)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A)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B)。

A、20万人
B、22.5万人
C、24万人
D、28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