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完整病历感冒
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

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感冒是由于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具有季节性和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
感冒病因分析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个完整中医病历的感冒病因分析。
病历信息:病人信息:男性,25岁主诉: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现病史:持续3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既往史:无个人史:生活无常规运动,饮食无规律,易疲劳外感史:最近一个星期没有接触过感冒患者根据中医理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所引起的。
具体病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性别:男性的阳气相对较旺盛,抵抗力较强,一般容易抵御外邪,但该患者仍然患上了感冒,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2.年龄:25岁正是人体生命活动旺盛的阶段,正气相对较足。
但由于个人史中生活无规律、易疲劳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人体正气较弱,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
3.既往史:患者无既往史,没有其他慢性疾病存在。
4.个人史:生活无常规运动、饮食无规律,易疲劳。
这些习惯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虚则正气受损,易受感冒病毒侵袭。
5.外感史:患者近期没有接触过感冒患者,因此感冒不是通过直接传播方式传染的。
综合分析上述病因,可以得出结论:该患者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脾虚脾胃功能失调,正气受损,使体内正气不足,无力抵御外邪的入侵,引起感冒症状的发生。
治疗建议:根据上述分析,针对该患者的病因可以给出一些建议:1.调整生活习惯:建议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每天定时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
2.补充营养:建议加强对脾胃的调养,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3.增强体质:合理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4.中医治疗: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适合的中药,以调理脾胃为主,提高体质。
总结: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是针对感冒患者的综合分析,结合个人信息、生活习惯、体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概要本文档旨在通过中医的角度,对患者某次感冒的病因进行全面分析,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以下为患者的完整病历分析。
个人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职业:XXXX-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表述出现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并且体温升高。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出现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并且体温升高。
患者没有意识到引发这些症状的特别原因。
既往史- 患有慢性鼻炎,症状偶尔反复发作。
- 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8℃- 咽部:红肿,可见分泌物- 口腔:舌苔薄黄- 脉搏:脉浮中医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体格检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导致该次感冒病情:1. 外感风邪:患者饱受慢性鼻炎困扰,体质较弱,容易感受外界风邪的侵袭。
2. 饮食不节:患者饮食惯不规律,经常过食辛辣、生冷等易损伤脾胃的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
3. 情志不调:患者最近工作压力较大,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情绪波动较大。
情志不调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增加感冒发病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建议基于以上病因分析,提出以下中医治疗建议:1. 风寒驱邪:根据患者体质较弱和外感风邪的因素,建议使用中药进行驱邪治疗,可以使用桂枝汤或香菇豆腐汤等温中解表的方剂。
2. 调节脾胃:建议患者调整饮食,避免过食辛辣、生冷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且富含养分的食物,如温热的粥类、蔬菜等,有助于健脾胃,提高免疫力。
3. 调节情志:建议患者研究放松技巧,如进行适量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保持情志平和。
随访计划建议患者按照中医治疗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进行随访,以便对病情进行及时调整和评估。
结论本文档通过中医的角度对患者此次感冒的病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基于病因分析提供中医治疗建议。
希望本文档对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以上为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的文档,供参考。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主诉:恶寒,头疼,流涕,咳嗽现病史:体温37.5度,恶寒重,头痛,身痛,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证方药:荆防败毒散组方:荆芥5g,防风5g,柴胡:4g,前胡4g,枳壳3g,羌活4g,独活4g,茯苓4g,甘草2g,川芎4g。
X3剂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配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
病例2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咳嗽,痰黏或黄,咽痛现病史:37.2度,身热,微恶风,咳嗽,痰粘黄,咽喉肿痛,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舍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诊断:风热犯表证(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名:银翘散加减组方:金银花8g,连翘8g,荆芥6g,薄荷5g,牛蒡子6g,竹叶6g,甘草3g,豆豉6g,桔梗6g,芦根8g,黄栀子6g X3剂贴敷方:金银花0.5g,连翘0.5g,黄芩0.5g,湿贴大椎穴,膻中穴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12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每天更换1次主诉:胸闷,头昏胀痛,腹胀等症状已有2天现病史:患者胸闷,头昏胀痛,腹胀,便溏,2天前自行到药店买药无效,现在我所查体,体温正常,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署祛湿解表方名:新加香薷饮加减组方:香薷8g,金银花10g,连翘10g,厚朴8g,扁豆花10g,荷叶10g,芦根12g X3剂贴敷方:藿香0.5g,佩兰0.5g,黄芩0.5g 湿贴大椎穴,神阙穴 8h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日更换1次随访:8月11日复诊,症状已消失,次方已服完,无需加服巩固病例4主诉:感冒数日,气短乏力,恶寒现病史:恶寒较甚,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组方:党参10g,甘草6g,茯苓10g,紫苏叶10g,荆芥8g,防风8g,前胡10g,半夏8g,陈皮8g,枳壳8g,加生姜1片,大枣1枚 X3剂贴敷方:党参0.5g,紫苏0.5g,半夏0.5g,湿贴膻中穴,神阙穴 3天病例5主诉:身热,表风,口干,心烦,已输液3天现病史:患者感冒已有3-4天,现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但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组方:玉竹9g,甘草:3g 大枣:2枚,淡豆豉:12g,薄荷:6g,葱白:6g,桔梗:6g,白薇:4g医嘱:日一剂,水煎服至200ml,分早晚温服。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现病史:患者自述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左右。
患者曾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西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头痛、咽痛,咳嗽有痰,嗓子干燥,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
辨证分析:本例患者表现为风热感冒,病因为外感风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生,以致于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辨证分析为风热表证,证候特点为热邪外袭,气血不通,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
诊断: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石膏、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g。
治疗过程:患者于第二天开始服用方药,连续服用三天。
第一天,患者体温下降至37.6℃,咳嗽、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头痛、身痛症状消失。
第二天,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检正常。
随访:患者于第四天复诊,体检正常,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两天,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及时就医。
总结:风热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的方药治疗,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完整病历 感冒

新建县xxxxxx院入院记录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主诉:恶寒发热三天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
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
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8.5℃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xxxxx新建县xxxxxx院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首次病程记录2012-02-07 09:00Am 患者xxxxxx,男,76岁,农民,江西新建人,恶寒发热三天2012年02月07日9时由门诊拟“感冒”收我科住院治疗。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完整病历感冒

新建县xxxxxx院入院记录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主诉:恶寒发热三天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
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
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8.5℃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xxxxx新建县xxxxxx院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首次病程记录2012-02-07 09:00Am 患者xxxxxx,男,76岁,农民,江西新建人,恶寒发热三天2012年02月07日9时由门诊拟“感冒”收我科住院治疗。
中医病例之感冒

中医病例之感冒感冒相当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
鉴别本病邪在肺卫,故属表实证。
但须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普通和时行、风寒和风热及其兼夹。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可见神昏、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辨偏实偏虚:一般而言,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
至于虚体感冒,往往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肺系卫表,故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透达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夹杂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分型论治 :风寒证:感冒症状+特征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荆防败毒散风热证:感冒症状+特征表现(身热较著,汗出口干,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暑湿证:感冒症状+特征表现(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胸闷欲呕,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新加香薷饮以上三型应重点掌握气虚感冒:感冒症状+特征表现(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参苏饮阴虚感冒:感冒症状+特征表现(心烦,口干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葳蕤汤以上两型应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依据1.外感病史;2.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3.体征:体温升高,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等;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等。
病案分析李某,男,20岁,学生。
初诊:昨天下午因受凉于今晨7点左右突发高热,伴头痛,微恶寒(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浊涕,咽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县xxxxxx院入院记录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主诉:恶寒发热三天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
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
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9/L HGB:111g/L PLT:114*109/L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xxxxx新建县xxxxxx院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首次病程记录2012-02-07 09:00Am 患者xxxxxx,男,76岁,农民,江西新建人,恶寒发热三天2012年02月07日9时由门诊拟“感冒”收我科住院治疗。
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查体:T :℃,P :92次/分,R: 20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9/L HGB:111g/L PLT:114*109/L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等,中医诊断为:感冒。
中医辩证依据:根据患者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等,辩为:风寒束表证。
病因病机分析:因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故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骨节酸痛;肺气不宣故咳嗽、咽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风寒束表,邪在肺卫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导致的以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本病有天气变化受凉的诱因,虽有咳嗽症状但与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痛,骨节酸痛,无汗等表寒症状并见故诊断为风寒感冒而不诊断为咳嗽。
西医诊断依据:(1)有天气变化受凉的诱因。
(2)临床症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等。
(3)体征:T :℃,咽部充血。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9/L HGB:111g/L PLT:114*109/L新建县xxxxxxx院姓名:x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流行性感冒鉴别。
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感接触史,全身症状较重,高热、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可资鉴别。
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治则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 防风15g 苏叶6g 豆豉10g 葱白10g 杏仁6g 前胡10g 桔梗6g 橘红15g 甘草6g 生姜3片×3剂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次150ml,每日二次。
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方药:1)% NS250ml加入头孢曲松钠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2)5% GS250ml加入利巴韦林针及维生素C针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辨证调护:(1)饮食宜清淡。
(2)避风寒,防外感。
xxxxx 2012-02-08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感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有所好转,服药汗出,发热不甚。
饮食一般,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查体:T :℃,P :86次/分,R: 20次/分,BP:11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同意目前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余治疗同上暂且不变。
xxxxx新建县xxxxxx院姓名:x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 2012-02-09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感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明显好转,发热、咽痛不甚,饮食尚可,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查体:T :℃,P :84次/分,R: 20次/分,BP:115/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该患者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余治疗同上暂且不变。
xxxxx 2012-02-10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鼻塞、流涕、咳嗽、基本缓解,无发热,咽痛,头痛,汗不出等症。
饮食尚可,睡眠佳,大小便正常。
查体:T :℃,P :82次/分,R: 20次/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瞩其今日出院。
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同意出院。
出院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瞩其注意防寒保暖,清淡饮食,门诊随诊。
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