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范文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范文《纪念白求恩》是一本以白求恩为主角的传记,记录了他在中国进行医疗工作的经历和奉献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白求恩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感敬佩。
白求恩是加拿大的一位医生,他放弃了在国外的美好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贫困农民提供医疗援助。
他没有任何私利,只是出于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责任感,毅然投身于中国的医疗工作。
他在贫困山区的医院里,日夜坚守,尽全力给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他不畏困难,不辞辛苦,始终保持着一颗随时为人类健康付出一切的心。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精神。
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仅仅是医术的表现,更是对人类健康的负责。
白求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
他不仅帮助病人治疗疾病,还带领中国医疗事业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他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提高了中国医疗水平,使更多的人受益。
读完这本书,我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选择。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是否能够有人愿意放弃一切,为他人的利益而奉献一生?白求恩的精神振奋人心,让我明白了一个伟大的人可以改变社会,也改变自己。
而在我自己的职业选择中,也需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指引。
总之,《纪念白求恩》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求恩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个医生应该拥有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
他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和无畏困难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动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和坚持,也可以成为像白求恩一样的伟人。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纪念白求恩》是一本关于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传记性著作,全面地介绍了这位卓越医生的一生。
作者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贡献,以及他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与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白求恩,一个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富家子弟,却选择投身中国抗战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生命。
他以医者的仁爱、以战士的勇敢,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
他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为伤员实施救治,为前线提供医疗保障,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来到陌生的中国,投身于为人民解放的事业。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伤员治疗伤口,为战士们带来希望。
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让我深感敬佩。
白求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生,更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在抵达中国后,积极组织和领导医疗队,为前线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他创立了第一个模范医院,为抗日根据地提供医疗保障。
同时,他还培养了大批医疗人才,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中详细描述了白求恩在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和工作环境。
尽管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为伤员治疗,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
他的医者仁心和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
正是有了白求恩这样的医者,使得无数伤员得以重获新生,重新回到战场。
除了对白求恩的赞美和敬仰,书中还提到了他在抗日战争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战争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物资匮乏,交通不便,通讯不畅。
然而,白求恩却从未抱怨过,他始终坚定地为伤员救治工作付出努力。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明白了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白求恩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也是书中一大亮点。
他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白求恩深知人民疾苦,他尽自己所能去改善当地医疗条件,为穷苦人民提供帮助。
《纪念白求恩》中小学生读书笔记五篇

《纪念白求恩》中小学生读书笔记五篇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白求恩》中小学生读书笔记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纪念白求恩》中小学生读书笔记五篇(一)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我一眼即被《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所吸引,只因这是《毛泽东选集》中罕见的人物传记。
除了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中曾描写了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张思德同志外,毛主席甚少在文章中提及个人,更遑论是为其立传,就这一点来说,《纪念白求恩》足以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文中,毛主席大致描述了一下白求恩同志辉煌的一生,并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英年早逝的沉痛哀悼。
读罢,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篇简短的文章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生动的修饰,有的只是像“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或“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这样朴素却蕴含着最深刻情感的话语。
从小到大,白求恩医生的光荣事迹不绝于耳,我相信他的名字早已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过,通过这篇文章,白求恩医生的形象将会变得更加血肉丰满,那不朽的人格魅力不再只停留在书上的字里行间,那耀眼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再只是空中楼阁,而是真真正正地为我们所感知,为我们所牢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以说,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
但是,老一辈的革命人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个财富不仅是指现在的和平年代和优越的物质生活,更是指宝贵的精神宝藏。
我们不曾经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可以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伟大精神。
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者,除去他对共产主义的奉献与热忱,他本身就是像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一样,“一个纯粹的人”。
2020纪念白求恩读后感(最新)

《纪念白求恩》是“老三篇”中的一篇。
毛泽东同志在其中要求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提出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非常难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也是凤毛麟角的。
试问,世上能有几个白求恩?但是,这种精神却可作为我们普通人努力的方向和标杆。
我们不可能达到纯粹的无私的人,但可以争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做一个私心较少的人,这其实是自身修养的问题。
古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中修身是首要的,是贯穿全过程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短暂的,如何把短暂的人生活出意义,活出亮点。
自身修养的高低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都离不开个人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人干事业的基础,修养越高,事业就干得越出色。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事业,不光是指升官、发迹,能够做大干部的人、能够做亿万富翁的人,毕竟是少数。
作为大多数,我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精彩,有意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私心较少的人。
一个人的私心多寡,决定了他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结局。
私心越重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大,就看不到周边的事物,看不到周边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就会囿于自我而不觉,其结果就是个人得利的同时,得罪了大多数,最终是会众叛亲离的。
反之,私心越少的人,在镜子中看自己的比例就越小,他的眼界就越宽,眼界越宽,看到的事物就越广,其结果就是帮助众人得利的同时,自己也得利,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我不竟又想起了老人家提出的“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要做得好,从每个人的个体找方法的话,首先就是把自己缩小。
把自己缩小了,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那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从精神层面来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而为人民所认可、为众人所留念的人,是非常愉快的。
纪念白求恩笔记20201123

12.《纪念白求恩》笔记20201123一、字词:翼 yì派遣 qiǎn 殉职xùn动 dòng机狭隘ài 极端 duān 热忱chén 出路冷清纯粹 cuì佩服 pèi鄙薄 bǐ殖民zhí洋溢yì粉碎suì轻拈轻怕重 niān 漠不关心 mò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二、多音字解解放jiě担重担 dàn 押解jiè担任dān跑马卖解xiè三、成语积累1.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2.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3.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4.精益求精:精:完善,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5.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四、文章主旨: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五.写作方法:1.夹叙夹议: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如第一段从“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样“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2.对比:①运用了对比手法;②将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在对待工作、人民和技术方面进行比较;③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六.语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语言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24802b5acfa1c7aa00ccba.png)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一)当我学习了毛泽东写的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才知道白求恩是一个非常伟大高尚的人,我们要学习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
白求恩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对技术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对同志都是无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像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像白求恩这样的大好人。
就拿我班的同学来和他相比的话,我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真是寥寥无几,我班的每个同学都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根本不会去管别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都是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我们的老师常常教我们要助人为乐,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读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在想,我们根本就不能和白求恩相比。
我们学习了这篇《纪念白求恩》时,有很多同学都要学习白求恩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种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白求恩五十多岁了,他还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这么多的事,白求恩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技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像白求恩这种高尚的人格,纯粹的品质,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大家还要学习白求恩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二)当我打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一个熟悉的名字吸引住了我了我—《纪念白求恩》,我不禁想起了他感动过几代人的事迹!白求恩医生是 __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中国抗日战争,他不惜生命,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中国,并很快就到了抗日前线。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每次听到这句话,大多人认为是赞美老师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近代护理创始人,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倡导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
她提倡用“四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南丁格尔是一位了不起的护士!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与俄军发生激战,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奋不顾身地救死扶伤,使死亡率下降到2。
2%,这一事迹迅速传遍了欧洲。
一说到南丁格尔,就不能不提到加拿大一位同样具有“南丁格尔精神”的白衣天使。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相互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最后因在依次手术中不慎划伤手指,从而感染了病毒,在中国人民的感激与怀念中死去。
他临终前还说:“我拒绝生活在一个腐朽的世界!”可见他对和平是多么的向往。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将对人格的最高赞誉送给了他:“一个崇高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就是加拿大的著名医生——诺尔曼·白求恩!1938年,白求恩与两名助手一起来到中国,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遭遇了日军的袭击,被一队八路军所救。
他努力刻苦地学习中文,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很快就能用中文与身边的战士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
白求恩说:“世界上每一位伤员都是我的伤口,而我现在最大的伤口就是中国,中国需要我,中国人民需要我!”他把每一位伤员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十分负责。
一次,他看到伤员的绷带几乎是黑色的,忍不住大发雷霆。
他要求伤员的一切东西都是最好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他对伤员的认真态度,有目共睹,是当时任何一个中国医生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他的最后一次的工作中,不幸感染了病毒,他不顾众人的阻挠,毅然放弃休息的机会,冲上抗战的第一线,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共手术150例,创下了他在抗战救援中的最高记录!胜利回来的路上,疲劳加上手伤,白求恩从马上摔了下来,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当天夜里,白大夫合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初一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 白求恩简介。
- 诺尔曼·白求恩(1890 - 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
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 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 狭隘(à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 热忱(chén):热情。
-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 鄙薄(bǐbó):轻视。
- 纯粹(cuì):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2. 字形。
- “殉职”的“殉”不要写成“徇”。
- “狭隘”的“隘”注意笔画,不要写错。
- “热忱”的“忱”不要写成“沈”。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段)- 内容: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点明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经历和牺牲情况。
- 作用:引出下文对白求恩精神的论述,使读者对白求恩有初步的整体印象。
2. 第二部分(第2 - 3段)- 第2段。
- 内容:论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通过对比,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对工作、对人民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突出白求恩的精神。
- 作用:先从正面阐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具体表现,再从反面批判一些人的不良作风,正反对比,更鲜明地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 第3段。
- 内容:论述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作用:进一步阐述白求恩的优秀品质,使白求恩的形象更加丰满。
3. 第三部分(第4段)- 内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学习白求恩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 作用: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
诺尔曼·白求恩,一个在中华大地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名!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我最早了解白求恩还是在中学课本里,那时只是觉得白求恩伟大、了不起,虽然知道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但是却并没有真正读懂这位非凡的人物。
真正了解白求恩,还是最近加强党性学习,满怀着对白求恩无限敬仰的心情,我抓紧一切时间、珍惜一切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去熟知白求恩、解读白求恩。
一个伟大的、
可敬的、动人的、丰满的白求恩大夫的形象穿越历史的硝烟,慢慢地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医学专家、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他还是一个发明家,一个散文家,一个热爱艺术、富有情趣的人,一个忠贞的爱人!
1890 年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里,他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自幼勤奋好学,受其祖父的影响,从8 岁开始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后来考入多伦多医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过担架员,还参加过英国年年轻
的他就荣任了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医院1929 海军。
.
的外科主任,几年后,他已成为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他先后改进过12 种医疗手术器械,包括肋骨剥离器在内的许多医
疗器械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他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治愈了自己所患的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的肺结核。
在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流动医疗车,它可以储备为500 个人进行包扎和做100 个
手术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凭着白求恩的天赋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他完全可以过着充裕富足的生活,但是,他追求真理、为了世界和平,决然的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路。
于是,
他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到达武汉后,他首先拒绝了国民党的优越待遇,执意要到最艰苦的延安工作,后来他又要求到抗日前沿晋察冀军区,在那里,他谢绝了
毛泽东主席和聂荣臻司令员为他提供的每月100 元的生活
津贴,在当时战士们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聂司令员每月也仅有五元钱生活津贴的艰苦岁月,100 元的确是一笔非常丰厚的馈赠。
白求恩坚持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衣服,并且喜欢大家喊他“八路”,他曾认真的说过:“我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不应该有特殊享受,假如我要想吃
的好、穿的好,我就留在加拿大,不来中国了”。
这就是白
求恩的精神世界!.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仿佛看到了,白求恩大夫在简陋的前沿阵地救护所里,救治着几百名、几千名的八路军战士和民兵。
夜以继日的抢救伤员成了他的职业习惯,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69 个小时,为115 名伤员做了手术,在他日夜辛劳、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不顾大家的再三劝阻,仍坚持为一位大腿骨折的伤员献了300 毫升鲜血,每当伤员需要输血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是O 型血,我来输”。
白求恩拼命的在战地工作,就是在左手中指感染以后,还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伤员,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给聂荣臻司令员的告别信中这样写道:“在中国的最后两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
我有时也感到孤单,但我却在最亲爱的同志们中间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
在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救死扶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白求恩总是在每天长达18 个小时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坚持写战地医疗手记。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勉强能挣扎着坐起来的时候,白求恩仍洋溢着情感和灵性,挥笔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
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
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像
蜡烛一样燃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尽,无声地、轻轻地。
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
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
白求恩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同样是感人至深。
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时,他的妻子弗朗西斯要求陪伴在他身边,但白求恩坚决要求同妻子离婚,并把她送回了苏格兰。
因为这种病在当时还是一种不治之症,他决定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死亡,而不想因此拖累弗朗西斯。
离婚后,他们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是在中国战地恶劣的条件下,他仍坚持给弗朗西斯写信。
白求恩在遗嘱中所提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给其前妻弗朗西斯·佩尼一些经济补偿,他写道:“对于她,我始终是应该负责任的。
”
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作为一名医生,他曾用他最熟悉的武器在医务方面进行斗争,并且把他的伟大的技能贡献给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白求恩是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主义是放大了的爱国主义,他把这一伟大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正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盛赞过的话,只要有了白求恩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
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