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
特点:主动、耗能、蛋白质参与、膜面积改变 形式: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
出胞(exocytosis)
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例如
外分泌腺细胞排放酶原颗粒和粘液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 神经纤维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 形式 持续性出胞:安静自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节性出胞:诱导释放
效应器酶:催化生成第二信使 腺苷酸环化酶 (AC)、磷脂酶C (PLC)、 磷脂酶A2 (PLA2)、鸟苷酸环化酶 (GC)
离子通道 转运蛋白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 酸鸟苷(cGMP)、Ca2+
作用:使靶蛋白(蛋白激酶、离子通道)磷酸化、构象变化
Ca2+信号系统 Ca2+
总结: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第一信使
G蛋白耦联 受体
G蛋白 α α
G蛋白 GT
GDβγ
PP
细胞 功能 改变


效应器酶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或通道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联型受体: 自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结构特征:
仅一个跨膜区段 胞外结构域含有可结合配体的部位 胞内结构域则具有酶的活性或含能与酶结合的位点
本质:载体或转运体(transporter):贯穿脂质双层整合蛋白 对象:水溶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特点:
(1)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4)顺浓差或电位差 机制: 载体蛋白分子内部的变构
(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南华大学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南华大学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P11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必需通过细胞膜,不同物 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种: 1.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 3.原发性主动转运(泵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 5.膜泡运输。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膜蛋白的功能
• 1.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如通道蛋白,载 体蛋白,离子泵,等。 • 2.各种受体,传递信息 • 3.酶类 • 4.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如能识别抗 原的膜蛋白等。
(三)细胞膜糖类
形式:多为短糖链,以共 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 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 蛋白。 功能: 1.有些作为抗原决定簇=免 疫信息(血型抗原为糖脂); 2.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 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 其递质等结合。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钠-钾泵:
当[Na+]i↑/[K+]o↑激活
分解ATP产生能量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维持[Na+]o高、[K+]i高 钠-钾泵的这种活动还为其它一些物质转运的提供了 动力(如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Na+-载体-葡萄糖、 Na+-载体-氨基酸的复合体形式进行的联合转运)(哇 巴因是钠-钾泵的特异性抑制剂)
Ca2+泵( Ca2+ -ATPase ):与肌肉的舒缩活动有关
分布于细胞膜、肌质网或内质网 膜Ca2+泵:分解1ATP,将1个Ca2+由胞质转运至胞外 肌质网或内质网Ca2+泵:分解1ATP,将2个Ca2+由胞质转运至 肌质网或内质网 •两种钙泵共同的作用:细胞质内低钙→细胞外液的Ca2+内流, 或肌质网和内质网内Ca2+的释放→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 触发肌细胞的收缩,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都必须跨越细胞膜这 一屏障才能转到相应的部位,即物质转运。常见的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第5 页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单
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一般来说,只有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脂质分子的间隙进
103~105个)。离子扩散速率的
大小除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 差外,还受膜两侧电位差的影响。 浓度差和电位差合称为电化学梯 度。电化学梯度越大,驱动力就 越大。
每种通道只对一种或几种 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其他离子 则不易或不能通过。根据离子选
择性,通道可分为Na+通道、K+ 通道、Ca2+通道和Cl-通道等。
哺乳动物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钠-钾 泵,简称钠泵。钠泵是镶嵌在脂质双分 子层中的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殊蛋白 质,它能因细胞内Na+浓度升高和细胞外
K+浓度升高而激活,因此又称为Na+-K+依
赖式ATP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
第 12 页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 K+浓度远低于细胞内,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导致细胞 内Na+浓度升高(仍低于膜外)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仍低于膜内)时,钠泵被激活,分解ATP,释放 能量,将Na+从细胞内泵出,同时将细胞外的K+泵入。通常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将3个Na+泵出膜外, 同时将2个K+泵入膜内(图2-3)。但这种化学定比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改变。

《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

《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

亲水性极性基团 磷酸和碱基) (磷酸和碱基)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半透膜
哪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 哪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 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 这些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这些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O2 , 能源物质 氨基酸 脂类 各种离子等


CO2 CO2 代谢尾产物
水的跨膜转运
单纯扩散——水虽是极性分子 水虽是极性分子 单纯扩散 但分子极小,又不带电荷。 但分子极小,又不带电荷。 渗透 (osmosis) 溶液拖曳 (solvent drag) 易化扩散——水通道 (water channel) 易化扩散 水通道 水孔蛋白 (aquaporin, AQP)
Water channel
单纯扩散(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特点: 特点:
1、顺浓度差 2、不需要膜蛋白帮助 3、不消耗能量 4、转运脂溶性物质(非极性分子)如O2和CO2 转运脂溶性物质(非极性分子)
细胞膜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框架,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框架 , 其中镶嵌有不同生理 功能的蛋白质和少量多糖。 功能的蛋白质和少量多糖。
基架: 基架: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 中间: 中间:镶嵌许多结构和功能 不同的蛋白质
疏水性非极性基团 长烃链) (长烃链)
2. 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概念: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造成的某种物质的势 概念: 能贮备而对其它物质进行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能贮备而对其它物质进行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如肾小管和肠黏膜处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如肾小管和肠黏膜处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转运体蛋白(转运体, 转运体蛋白(转运体,transporter) 2)特点 间接耗能(钠泵) 间接耗能(钠泵) 膜转运体(特殊蛋白质) 膜转运体(特殊蛋白质)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③等张收缩。 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 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出现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 2.何谓兴奋-收缩偶联?其结构基础是什么?Ca2+起何 作用? 3.几种收缩蛋白质各起什么作用? 4.肌细胞收缩是怎样发生的? 5.何谓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2.后负荷: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负荷对肌缩 张力和速度的影响。 后负荷为 0→肌缩速度、幅度 ↑ 和 张力最小;后负荷 ↑ →肌缩速度、幅度 ↓ 和张力 ↑; 后负荷 ↓ →肌缩速度、幅 度↑和张力↓。 ∴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 ↑, 但 肌缩速度、幅度 ↓, 不利作功 ; 后负荷 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 ↑,但肌缩张 力↓,也不利作功。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统迅速
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 • ②激活Ca2+通道,促使Ca2+释放入胞质。 ③胞质中Ca2+浓度的升高,促使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并引发 肌肉收缩。 (4). 激活LSR膜上的钙泵, 将Ca2+泵回终池,使胞质中Ca2+降低, 肌肉舒张。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物质(耦联物).
(四)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 [Ca2+]↓ 原肌凝蛋白复盖 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骨骼肌舒张
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
1.兴奋传递 (AP)传到N末梢
N末梢对Ca2+通透性 Ca2+内 流↓ 促使ACh释放 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终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产生终板电位(EPP)

生理学-细胞1

生理学-细胞1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各种化学物质以及非化学性的外界刺激信号, 大多数作用到细胞膜上,通过通过跨膜信号,引 起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
第一信使: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 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激素、酶类、神经递质等物质 囊泡,并贮存在胞浆中。
运出细胞的方式
③ 当细胞分泌时,引起局部膜中
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④ 诱发小泡被运送到细胞膜的内
侧面,与细胞膜融合后胞裂外
排将内容物一次性排出。
⑤ 囊泡膜变成细胞膜的一部分。
医教园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Na+-K+泵
大分子物质 入胞 出胞
大分子、团块
均可
进入 细胞
排出细胞
膜动 耗能
细胞膜运动
吞噬 吸收
释放分泌
医教园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D
A、入胞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云
X与发生细胞生物电有关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BC D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经化学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C、经电压门控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医教园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主要的G蛋白耦联受体信 号转导途径 1. 受体-G蛋白-AC途径

第九版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第九版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转运的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经载体易化扩散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载体转运特点 结构特异性
载体与被转运底物的结构匹配
葡萄糖转运体(右旋);氨基酸转运体等 饱和现象 载体及结合位点数量有限
竟争性抑制
结构类似物经同一载体转运时发生
经载体异化扩散及其饱和现象示意图
Km:米氏常数(表示亲和力、转运效率)
如:动脉平滑肌细胞上的机械门控钾通道
离子通道的门控特性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经载体易化扩散(载体 carrier/ 转运体 transporter)
概念: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转运机制:
结合-构象变化-解离 不同于通道;转运速度慢
(200~50000 个/秒)

类型: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泵蛋白、受体蛋白等
生理学(第9版)
(三)细胞膜的糖类
形式:多数是寡糖,少数为多糖;与膜脂 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1/10脂质) 或糖蛋白(多数整合蛋白)
分布:全部于膜外表面 作用:作为分子标记(糖种类和顺序)发
挥受体或抗原作用。如ABO血型中A和B 抗原的区别
生理学(第9版)
(二)细胞膜的蛋白
表面膜蛋白 (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整合膜蛋白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特征: • 肽链一次或反复多次穿越膜脂质双层 • 跨膜段主要是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α 螺旋,其长度为18~21个氨基酸
O2、CO2、N2、NO、NH3 (最快)、
尿素、乙醚、乙醇、甘油、类固醇激素、水
单纯扩散转运的特点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精选ppt
11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3)特点:
①顺浓度差 ②不消耗能量
③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特异性或选择性(∵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⑤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 ⑥竞争性抑制(∵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⑦
精选ppt
8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由
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分类:
①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②一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精选ppt
9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融合处出现裂口
分泌物一次性排出
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精选ppt
25
入胞:
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 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 结合处C膜凹陷 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 整个进入细胞质内
精选ppt
26
精选ppt
27
作业:
1、比较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异同。 2、比较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异同。
精选ppt
第二节 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受体:是指镶嵌在C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各种 特异性蛋白质分子,它能选择性地和C膜外 的活性物质结合,实现跨膜信号传递或跨 膜信号转换,引起C膜的电位变化或C内生 理效应的变化。如C膜上的糖蛋白、脂蛋白、 糖脂蛋白等。
配体:凡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 物质,统称为配体或化学信号。如激素、 神经递质、抗原、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蛋白偶联受体(GPCR)
1、Gi → G → PI3K → Shc
2、Gq/11 → Lyn/Csk → SyK → Shc
3、Gq/11 → PLC → PYK2 →Shc
(2)JNK途径(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 Pathway)
JNK的底质: 全在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C-Jun, ATF2,Elk1,P53,DPC4,NFAT4, 磷酸化这些转录因子增强转录活性。
MAPK的功能: 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凋 亡和对环境应激刺激的适应。
2、MAPK信号转导途径有3条: (1)ERK1/2途径(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athway) (2)JNK途径(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 Pathway) (3)P38途径
(1)G蛋白
(A)G蛋白的组成:1亚单位,1单位和1亚 单位。 紧密结合在一起。失活的G蛋白 以GDP-异三聚体形式存在。
G蛋白激活: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使G蛋白的与 分离,GDP-变为GTP-+。
G蛋白失活:G蛋白有内在的GTP酶活性,水解GTP, 使GTP-变成GDP-。
G有4个家族:
Gi,Gs,Gq , G12/13。形成 Gi途径,Gs途径,Gq途径, 12/13 途径。分别调节代谢酶,离子通道,转 录机制,运动、收缩机制,分泌机制和 学习记忆胚胎发育。
JNK途径的激活因子:应激因子(射线、
高渗条件,热休克,氧自由基等),NTF, EGF等,作用在细胞表面受体NTFR, GPCR,RTK,CR等可能通过Rho(Rac, Cdc42)小G蛋白激活JNK途径。 PKC → MEKK → MKK → JNK.
JNK的功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分 化、细胞生存和凋亡。
视觉传导通过cGMP介导离子通道:视杆细胞 外段的cGMP门控Na+通道,在暗处,cGMP 含量升高,使Na+通道激活开放,Na+内流去 极化;光激活视紫红质受体后,激活Gt,增加 cGMP磷酸二脂酶活性,分解cGMP,使 cGMP浓度下降,cGMP激活的Na+通道关闭, 杆细胞超极化,形成感受器电位。
C、G蛋白偶联受体上(GPCR)
A、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EGFR,PDGFR,胰岛素受体等。单一跨膜序 列,细胞外构域被糖基化,细胞内构域具有酪 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生长因子与酪氨酸激酶受 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并使胞内二聚体的酪 氨酸残基自我磷酸化而使RTK激活。自我磷酸 化的 RTK 成为接合体蛋白SH2和 SH3高亲和 力的接合位点(docking site),并被磷酸化。
MKKK 有14个成员,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被 小G蛋白激活,激活后磷酸化MKK而使 MKK激活。
激活MAPK途径的因子: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 质,应激因子(射线、高渗条件,热 休克等)。
MAPK的底质: 细胞核的转录因子; 细胞核外的底质:蛋白磷酸酶,磷脂酶 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等。
JNK的失活: 磷酸酶M3/6和MKP-1使磷酸化 的JNK去磷酸化而失活。
(3) P38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P38途径的激活因子: 紫外线、渗透性休克、热休克,脂多糖、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缺血、再灌注,氧自 由基、IL-1,TNF,GPCR等。这些应激 因子可能通过小G蛋白Rho家族Cdc42、 Rac-1和接合体蛋白Nck激活P38途径;也 可通过PKC激活P38途径。
(1)ERK1/2途径
① ERK1/2的底质: 胞浆: S6激酶,P90rsk, PLA2(分解花生四烯 酸生成PG和 IL);EGFR,微管相关蛋 白MAP1;Tau蛋白等。 细胞核内:磷酸化转录因子:Elk, Ets1, Sapla, C-Myc, Tal, STAT等;
② ERK1/2被MEK1和MEK2激活。 MEK失活时,将ERK1/2扣留在胞浆 内,ERK激活后,与MEK分离,并 转入细胞核内调节转录活性。
(B)G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
(a)c-AMP-蛋白激酶A途径 (b)c-GMP-蛋白激酶G途径 (c)磷酸肌醇途径 (d)细胞内钙信号途径 (e)MAPK途径
(f)G直接激活K+通道,调节心率;
B. 单聚GTP结合蛋白 (GTP-binding
protein),小G蛋白
小G蛋白是单聚GTP结合蛋白。 包括Ras调节生长、分化; Rho (RhoA~D、E、F,Cdc42, Rac)调节肌纤蛋白,细胞骨 架; Rab,ARF 调节小泡的运输等。
(二)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途径 1、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 MAPK,MKK和MKKK三个成
分。
MAPK 有12个成员,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被 MKK激活;
MKK 有7个成员,是苏氨酸/酪氨酸激酶(双重 激酶)使MAPK磷酸化,它被MKKK磷酸 化而激活;
3、受体-G蛋白-DAG/PKC途径 配体与受体结合激活 Gq,后者激活磷脂酶C (PLC),水解磷脂酰二磷酸肌醇为IP3和 DAG,IP3使贮存的内Ca2+释放, Ca2+ 与钙 调素结合(CaM),形成CaM-Ca2+复合物, 再激活依赖CaM的蛋白激酶而发挥调节作用 。
②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离子通道
抑制性配体与它的受体(如2受体)结
合,激活Gi,Gi抑制腺苷酸环化 酶活性。
PKA的功能:
激活磷酸化酶激酶(PhosK)使糖原分解; 增加心肌细胞Ca2+内流,加强心肌收缩 力; 调节转录因子; cAMP激活Rap1,从而激活MAPK途径; PKA抑制Raf1,抑制MAPK途径。
2、受体-G蛋白-DAG/PKC途径
③ ERK失活:磷酸化的ERK被磷酸 酶(MKP1,3,4)水解去磷酸化而 失活。
④ ERK1/2的功能:调节细胞生长、 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存活和抗 凋亡作用。
⑤ 激活ERK1/2途径的受体:
A、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B、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 CR)
通过Grb2中的SH2和SH3构域,与小G 蛋白的激活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 Sos结合,使Sos激活,从而激活小G蛋 白Ras,Ras再激活Raf1,始动Raf1 → MEK1/2 → ERK1/2途径。
B、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 CR) 通过酪氨酸激酶Src激活CR。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生成二聚体,募 集胞浆内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如JAK,使 受体与JAK的酪氨酸残基被磷酸化,然 后,启动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影 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
(四)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1)蛋白激酶 催化蛋白质的磷酸化。 (A)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蛋 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 (B) 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质的 酪氨酸; (C) 双重激酶,既磷酸化丝氨酸/苏氨 酸,也磷酸化酪氨酸。
信号转导途径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生理教研室 潘敬运教授
一、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信号转导 (二)细胞外调节物质 :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
和神经肽旁分泌和自分泌局部活性物质。 配体(ligand);激动剂(agonist). (三)受体 (四)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五)细胞功能反应:长期作用
配体与受体结合激活 Gq,后者激活 磷脂酶C (PLC),水解磷脂酰 二磷酸肌醇为IP3和 DAG,IP3使贮 存的内Ca2+释放, Ca2+ 和DAG激 活PKC。
PKC有10种同型异构体
PKC的功能
PKC调控细胞分裂、增殖甚至癌变。 PKC直接激活Raf,激活MAPK途径。 Gq通过PYK2间接激活MAPK途径。
Sch(SH2-domain containing adapter protein)中的SH2与RTK中的磷酸化酪氨酸 结合后, Shc本身被RTK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 通过Grb2中的SH2与磷酸化Sch结合,也和磷 酸化酪氨酸的RTK结合,因此,Sch-Grb2复 合物便被募集到RTK上,与Sos(鸟苷酸激活 因子)结合,激活Ras,从而启动RasMAPK途径。
(2)细胞因子受体 与免疫或造血细胞的信号传导有关。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
(IFN)、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 激素(GH)等。 无激酶结构区,不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 的活性。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生成二聚体,募集胞 浆内的Src家族(Lck、Lyn、Fyn等)的酪 氨酸蛋白激酶,使细胞因子受体中的酪氨酸 残基磷酸化,然后接合体蛋白Shc和Grb2等 募集到细胞因子受体上,激活SOS,再激活 Ras-MAPK途径。
Src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的癌蛋白质。 Src家族有9个成员,由c-src、 c-yes、c-lyn、c-fyn、c-ick、c-blk、c-fgr、
c-hck和c-yrk等原癌基因编码表达的癌蛋白, 是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有SH1、SH2 、 SH3和SH4同源区。SH1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 活性中心,有自身磷酸化位点;SH2和SH3是 Src与其他大分子相结合的位点;SH4与Src在 细胞膜内侧的定位密切相关。
(一) 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途径 1、受体-G蛋白-cAMP-蛋白激酶A途径
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 活Gs,后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催化ATP转化成cAMP,激活cAMP依赖 蛋白激酶A(PKA)。
霍乱毒素催化ADP-核糖加到Gs的亚 基。持续激活Gs,导致腺苷酸环化酶 持续激活。 cAMP持续升高,小肠腔 面的刷毛缘膜上氯通道开放,引起ClNa+ 和水进入小肠腔内,结果导致持 续性腹泻,这是霍乱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