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圣贤的故事--老子

古代圣贤的故事--老子

古代圣贤的故事-老子老子是春秋著名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叫老聃,号为老子。

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周文王时为西伯,做过守藏室史,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学问很大,周武王时,迁为柱下史,昭王时,辞官归隐,驾青牛西游出涵谷关。

道教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太上道祖、或称老君爷、无极老祖、三清道祖、无极至尊、无极圣祖或称李老君等。

李氏,原为理姓,因世代掌管司法的「大理官」,因官得姓,至商纣王时,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与子理利贞逃难,食木子〔树子〕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救命之恩,遂改理为李。

李利贞娶了陈国契和氏女,家于苦县。

因之鹿邑成了中国头号大姓—李姓发源地。

据《元和姓纂》称:李利贞十一世孙是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道书上说他在遥远的不可想像的年代里,经过八十一万岁,托胎于玄妙玉女体内,母亲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怀孕八十一年之久,于公元前六零四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 降生于楚苦县历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 )流星园中,依在李树下,剖开左腋生下了他,生下来已是白髮苍苍的老童子,故名老子。

諡曰聃。

据志载,西元前571年,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

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馀言。

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亦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

老子不仅学问渊博,见识更是博古知今,通礼乐、明道德。

孔子还曾经专诚拜访他,向他请教有关为人处世与做学问的道理。

孔子听后,非常称讚他。

老子看到当时世局纷乱,地运西走,就辞去官职,往西方去隐居。

在中国陕西终南山北麓,有处著名的楼观台,据传这里是太上老君老子说经处。

楼观台依山带水,风景秀丽,素有“洞天福地”之称,为道教圣地。

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周朝涵谷关的“门官儿”尹喜在此结草为楼,用来观测天体,叫做“草楼观”。

有一天尹喜看见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要从这里经过。

老子的名人故事简短

老子的名人故事简短

老子的名人故事简短老子的故事老子名耳,字聃,春秋时人,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的陈国苦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廉洁修身的故事一直被后世传诵。

老聃上学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族长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的故事。

他的母亲望子成龙,想请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儿子。

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

但收徒有一个原则:要自己教授学问的人一定要有善根,否则他是不会收的。

他要先看看老聃这个孩子有没有善根。

有一天,老聃的母亲给老聃钱,让老聃去买东西。

商容见他出来了,便在他将经过的地方放了一块金子,看老聃怎么处理。

老聃走到那里,忽然见地上有什么东西闪闪发光。

他上前一看,是一块金子。

他想,丢金子的人一定很着急,一定会来寻找。

于是他便把金子装在口袋里,向人们喊道:“是谁丢了东西呀?我拾到了一样东西!”结果,他喊了很长时间也没人认领。

商容一见,走了上去。

老聃问:“大爷,是你丢了东西吗?”商容说:“不是。

我什么也没丢,闲来无事,出来玩的。

”老聃说:“既然闲着没事,帮我做一件事好吗?”商容问:“做什么事啊?”老聃说:“我拾到一件东西,等失主来找,可一直没等来失主。

妈妈在家等我买东西回去,你帮我在这里等着,像我一样喊,我买了东西就回来。

”商容说:“你拾到的是什么东西呀?”老聃怕他冒领了,说:“你不是失主,问它干什么?”商容说:“好吧,我就替你等失主。

”不大会儿,老聃买了东西送回家,便来向商容说:“谢谢老人家。

让我在这里等吧。

”商容说:“既然是拾的,你拿回家用好了,何必要在这里辛辛苦苦地等啊?”老聃说:“做官要清廉,做人要清白。

别人的东西丢了,应该想办法还给人家,怎么能自己用呢?等不到失主我就不回去。

”商容笑了,高兴地说:“孩子,东西是我丢的。

是一块金子,对吗?”老聃埋怨说:“刚才你怎么不说呢?”商容说:“刚才不到说的时候啊!”于是,商容就到老聃家里,答应做老聃的老师。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子历史故事,欢迎阅读分享。

老子的历史故事1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

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老子的生平及其事迹

老子的生平及其事迹

老子的生平及其事迹老子,姓李名聃,又称李聃、聃仙,是中国道家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老子”。

根据传说,老子的父亲叫李阳,母亲名朱香,他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周朝末年,大约公元前570年左右。

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很多都是传说和神话,因为历史上关于他的确凿资料很少。

有些传说说他生活在世间600年,有些则说他离开人间时已经80多岁。

但大概可以确定的是,老子曾经是一位知名的官员,在周朝的官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然而,由于看到了时局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老子并不满足于现实世界的局限,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希望寻找到一种更为根本和深刻的解决之道。

据传,老子早年曾担任过周朝的图书馆馆长,精通各种典籍和经书。

在此期间,他开始思考人生哲学和宇宙秩序的问题,并创立了道家哲学。

后来,老子放弃了官职和身份,背负荣誉和利益,开始漂泊于世间,行走于各地,游历于山水之间,不断地深化自身的修行和领悟,从而获得了更深刻的道家智慧。

据说,在漂泊的过程中,老子还到达了中原的著名道家圣地华山,并在那里与一位守护华山峰顶玉清洞的神仙相遇,从他那里得到了更为高深的道家和阴阳五行学问的知识。

最终,老子在湖南嘉禾的马鞍山上,写下了他的名著《道德经》,成为道家学说的标志性作品。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运动规律和人类的生命智慧,阐明了“道”与“德”相互关联的思想,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自由、自我超越和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

这本书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各种思想流派、哲学思潮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源头和借鉴。

此外,老子还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个传奇人物,许多文化习俗和草根民间传统都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传说老子曾在桃花源定居过,因此桃花成了中国文化中吉祥、浪漫和美好的象征;同时,老子也被视为农业文化、中医药学、太极拳、道教等领域的元老和开山祖师,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同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说,老子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生平以及创造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思考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瑰宝。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发布时间:2020-05-24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老子是怎样一个人?我国古代着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并论,而他们的生平事迹材料,流传下来有关孔子的,虽有一些后人附会的传说,还能看出一个大概。

至于老子的,却大多是道家之徒的夸张之词,难以凭信。

司马迁作《史记》,汇集见到的材料为老子作传,全文不过500 字,却说得惝恍迷离,致使20xx年来聚讼纷坛。

老子是哪里人氏?《史记》说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对他的籍贯,历来有一些争论,不过分歧不大。

《史记》接着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这就引起了不少争议。

既然老子姓李名耳,为什么要称他为老子?汉代郑玄在《礼记。

曾子问》的注中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

三国吴人葛玄则说他坐而皓首,故称老子。

还有的人说老子老而隐,故自称老子。

再有一种说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传》中载,宋有司马老佐,鲁有司徒老祁。

那为什么《史记》说他姓李呢?太史公没有解释。

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据葛玄所说是因为老子的母亲姓李,又说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据考查,整个春秋一代240 年中没有李姓,要到战国时才有。

这样说来,老子的母亲又如何姓李呢?所以这一说也不可靠。

另外有些人认为老子本姓老,后来因为一声之转,音变而为李,可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更有一种说法,老子姓李只是承袭《史记》所说,先秦古籍没有记载,而《史记》的文字有后人羼入、改动的部分,因此,老子性不姓李尚有待于确凿的证据。

聃,据《说文》和《广韵》的解释是耳漫无轮。

有的书上说老子生得长耳大目,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适字相因之义的。

《老子音义》、《列仙传》因此说他名重耳,字伯阳。

字称伯阳,其他古籍不载,《史记索隐》也认为非正也。

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虚,借以把老子附于西周的太史伯阳,甚至是唐、虞时传说人物伯阳,以夸耀老子的长寿,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迹,《史记》本传中提到的只有两件:一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余言而去。

中国老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中国老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中国老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中国老子生平事迹简介春秋末期的哲学家。

姓老,名聃。

生卒年不详。

陈国相人(今河南鹿邑)。

曾任东周王朝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由于职业的方便,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识人事,刚进中年,就成了名闻天下的大学者。

据说曾经为诸侯各国讲学,孔子(见“孔子”)还向他请教过有关礼的学问。

晚年遇王朝内乱,馆藏图书遭毁,他弃官出游,西出函谷关,受关令尹喜所托,著《老子》书,共五千言。

《老子》书提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新学说(见“老子学说”),内蕴宇宙之妙、天地之道、社会之理、人事之机,博大精深,振聋发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古代对老子十分尊重,称其为圣人。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从战国开始,就有人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重塑老子形象,给老子增添了很多传奇色彩,或者将其寓言化,或者将其神化。

战国时期的庄子(见“庄子”)将老子描绘成圣人,认为他通晓天地变化之理、人世盛衰之机,顺随天地人世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处世方法。

《庄子》书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老子学习周朝礼节,过了十几年,又到周王朝来见老子,想要再听老子教诲,没想到受了老子一顿批评。

老子说:圣人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

周朝之礼本是周公所制,只适用于当时的世道。

现在时过境迁,那礼已经陈腐不堪,你还要去学,还想去行,不是也太迂腐了吗!孔子听后出了一身冷汗,对老子的思想把握不住,称老子为“老龙”。

“老龙”之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尊敬之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神物;其二是善变之意,龙能伸能缩,随时应变。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并按照汉代的建置,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直到现代,学界不少人还在沿用。

唐代帝王为李姓,也借此将老子列为自己的祖先,大力宣传道家思想,并将以老子为教祖的道教抬到很高的位置。

从东汉开始,民间百姓借助老子学说成立了道教,将老子说成是神仙,尊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书为经典。

老子的有趣小故事

老子的有趣小故事

老子的有趣小故事让我向你分享一些关于老子的有趣小故事吧。

老子,也被称为李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经过历史上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有趣的人物。

他的思想被写成《道德经》,成为中国哲学境界的经典之一。

这是一个关于老子和一位骑马的官员的故事。

在他年老时,老子曾在蓝田耕种,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一天,一位官员骑着快马来到蓝田,看到老子在田间劳作,非常吃惊。

官员对老子说:“老子,你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为什么你现在却在这里劳作?你应该享有尊贵和富裕的生活。

”老子平静地回答道:“我是不追求名和利的人。

我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为了和谐自然,我选择种植蔬菜来获得养分。

在冥思的过程中,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官员迷惑不解,继续问道:“但是,老子,你的思想却能影响和引导世人。

你的智慧和见识为社会带来了变革和进步。

你应该享受尊贵的待遇。

”老子微笑着回答:“我的朋友,尊贵和财富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幸福。

我选择过着朴素的生活,是因为我相信恬淡寡欲的心态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我只是一个谦虚的老农夫,希望通过与大自然的融合来找到内心的宁静。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他提倡的道家哲学主张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在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名利。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哲学领域,还涉及到道德、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他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宽容的精神。

尽管老子的故事只是他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遵循道家的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在这个故事中,老子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个智慧、谦虚和快乐的榜样。

他通过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智慧和成就,并鼓励我们追求真正的幸福。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被尊称为“老子”或“道德真君”。

传说中,老子被认为是出生于今天的洹水镇(今河南省安阳市)。

“老聃”原是他取名字之一,意为“长聚于闲”。

据传他出生时牙已长满,在学问上聪慧过人。

老子传说中与孔子曾有一次相遇,据说老子骑着他的水牛犯愁地游荡于道家玄坛,穿过东华山进入洛阳,正巧碰到孔子出巡。

孔子对老子的学问十分敬重,他停下车问名,老子告诉他自己姓李叫聃。

孔子请求请教道德的事,老子会转回牛头解答,“玄牛之口,道之门”。

他把道教的奥秘藏在了普通农耕的牛里。

两人在交谈中意气相投,聊得很开心。

据说老子在他的驾驶员下凡人世前曾在长沙麓山水云楼取得了长生不老药,当时这个地方是仙人聚集的地方,老子在那里发表了《金丹阳液》、《封明浴出丹》等重要著作。

《封明浴出丹》是指老子在水云楼上即为他所居的地方。

这个水云楼离着善于药草的老子并无遥远距离,所以这个地方挖掘出和制造珍贵药物将近50个。

在当时的灵丹妙药中,分别具备了能够饮用的“金丹神真剂”,能够涂在伤口中的“金丹神真药剂”,能够食用的“金丹神真丹”,这个灵丹妙药现在可以买到,但是能够做出来的人却寥若晨星。

以上是老子的一些传说故事,虽然其中细节有所争议,但老子在中国哲学历史上
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老子是怎样一个人?
我国古代着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并论,而他们的生平事迹材料,流传下来有关孔子的,虽有一些后人附会的传说,还能看出一个大概。

至于老子的,却大多是道家之徒的夸张之词,难以凭信。

司马迁作《史记》,汇集见到的材料为老子作传,全文不过500 字,却说得惝恍迷离,致使20xx年来聚讼纷坛。

老子是哪里人氏?《史记》说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对他的籍贯,历来有一些争论,不过分歧不大。

《史记》接着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这就引起了不少争议。

既然老子姓李名耳,为什么要称他为老子?汉代郑玄在《礼记。

曾子问》的注中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

三国吴人葛玄则说他坐而皓首,故称老子。

还有的人说老子老而隐,故自称老子。

再有一种说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传》中载,宋有司马老佐,鲁有司徒老祁。

那为什么《史记》说他姓李呢?太史公没有解释。

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据葛玄所说是因为老子的母亲姓李,又说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据考查,整个春秋一代240 年中没有李姓,要到战国时才有。

这样说来,老子的母亲又如何姓李呢?
所以这一说也不可靠。

另外有些人认为老子本姓老,后来因为一声之转,音变而为李,可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
据。

更有一种说法,老子姓李只是承袭《史记》所说,先秦古籍没有记载,而《史记》的文字有后人羼入、改动的部分,因此,老子性不姓李尚有待于确凿的证据。

聃,据《说文》和《广韵》的解释是耳漫无轮。

有的书上说老子生得长耳大目,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适字相因之义的。

《老子音义》、《列仙传》因此说他名重耳,字伯阳。

字称伯阳,其他古籍不载,《史记索隐》也认为非正也。

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虚,借以把老子附于西周的太史伯阳,甚至是唐、虞时传说人物伯阳,以夸耀老子的长寿,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迹,《史记》本传中提到的只有两件:一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余言而去。

这就是《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

孔子向老子问礼,以老子为师这件事,历代不少人认为是为了抬高道家、压低儒家而捏造出来的,正如晋代人伪造《老子化胡经》以贬低佛家一样。

主张此说的人,提出很多论据证明老子晚于孔子,和孔子不是同时代的人,要从根本上否定孔子问礼这件事;有人以《史记》中老子对孔子的一段话来看: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认为孔子是圣人,不会像老子所说那样会有这些缺点。

当然,这样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确有其事,先秦古籍如《庄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等都载有此事。

即使是儒家的着作《礼记。

曾子问》中也载有孔子自述问礼于老子的事四则。

不过,他们之中对孔子问礼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说法。

关于《老子》一书,争论的问题就更多。

最主要的是成书年代。

主张老子早于孔子的人,认为作于春秋末,但书中有后人附加的部分。

而主张后于孔子的人,认为从书中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以及用词等,论证为成于战国中期,或者末期,甚至有人认为出于汉初。

这就连带而及老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史记》的说法,有点含糊其词,先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又说见战国时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即老子,可是接着又说: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于是,有些人把太史儋也看作是老子,聃儋音同通用,就是论据之一。

如果这样,那末,前后跨越200 年左右,谁会相信老子有这么大岁数?虽然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可是,只要看到书中的或言,就可明白太史公不过是录而存疑而已。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根据和今本文字、内容不同之处,证明《老子》成于战国,而太史儋正是战国时人说,他是《老子》的作者,多了一个力证。

历史上早就有过一种调和的说法,说春秋时代确有老子其人,他的学说思想传到战国时,为太史儋采纳写成《老子》。

把老子和太史儋说成是两个人。

是耶,非耶?也无从论断。

我们今天见到的通行本,是从宋刻本流传下来的。

帛书《老子》比宋刻本要早1500年左右,它的篇次、章节次序和文字同宋刻本已有很多出入。

由此推想,先秦时的《老子》,经过长期流传、辗转抄写而成的汉代帛书《老子》,其中文字的讹脱衍误,以及改动,都在所难免,只要看帛书《老子》已有甲乙两种文字有异的传本,就可了解帛书《老子》的文字肯定会有很多不同于先秦的《老子》,而先秦的《老子》已无从得见。

这样,后人如果凭《老子》的后世传本,去推断它的成书年代,是不是有点像刻舟求剑?
何况再据此去论断作者其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哲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不把它研究清楚,就很难弄清我国哲学史的演变与发展。

然而20xx年来,老子问题是一大悬案。

本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学术界曾有过激烈论争,建国以后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开展过讨论,但是,仍然没有破掉这个疑案。

因此,老子究竟姓甚名谁,他的生平事迹又究竟怎样,以及《老子》成书的年代等等,到今天依旧是我国文化史上没有解齐的一个谜。

(魏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