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1-4课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写法。

2.学习掌握常用的生活汉字。

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认读生活汉字。

2.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读常见的生活汉字1.字形与音节的认读。

2.字义理解与运用。

3.练习写生活汉字。

第二课:汉字的基本构造1.汉字的基本构造元素。

2.汉字笔画的认读与写作练习。

3.通过拆字理解字义。

第三课:古代诗词导入1.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与词意。

2.学习背诵古诗词。

3.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

第四课: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汉字填空练习,培养细致观察和理解能力。

3.阅读后续故事,进行扩展阅读。

第五课:现代文阅读1.阅读现代文短文,理解文意。

2.进行简答题或问答题,检验对文意的理解。

3.讨论短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第六课:写作训练1.学习写作的基本规范与技巧。

2.练习写作短文,提高表达能力。

3.互相修改和评价写作作品。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场景图片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预习导入:呈现课文标题和重点生字词,并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预习状态。

3.正文教学:依次讲解每个课文的重点知识点,例如字形、音节、字义、构造等,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4.课文阅读:师生共同读课文,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5.阅读练习: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6.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或特定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记忆和梳理所学内容。

8.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写作练习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测试考核: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精选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精选7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电子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

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多音字: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4.学习写法: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4)1 观潮 (6)2 走月亮 (18)3 现代诗二首 (25)4 繁星 (29)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35)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39)语文园地 (43)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49)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51)6蝙蝠和雷达 (58)7 呼风唤雨的世纪 (66)8 蝴蝶的家 (75)习作 (80)语文园地 (84)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89)9 古诗三首 (91)10 爬山虎的脚 (103)11 蟋蟀的住宅 (111)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19)习作 (123)语文园地 (128)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132)12 盘古开天地 (134)13 精卫填海 (142)14 普罗米修斯 (148)15 女娲补天 (156)快乐读书吧 (161)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176)16 麻雀 (177)17爬天都峰 (185)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93)习作:生活万花筒 (196)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201)18 牛和鹅 (203)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11)20 陀螺 (218)口语交际:安慰 (224)习作:记一次游戏 (227)语文园地 (230)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233)21 古诗三首 (236)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2)23 梅兰芳蓄须 (264)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71)习作:写信 (278)语文园地 (285)第八单元单元分析 (289)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291)26 西门豹治邺 (303)27故事二则 (314)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322)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326)语文园地 (329)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教案1《黄继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思想教育: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后老师给予肯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2、向学生介绍黄继光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

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

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3、介绍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

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
自然对话)
◆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
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
.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 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 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
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四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四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四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掌握四级上册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四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语法知识:动词时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等。

词汇学习:四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词汇。

阅读理解:提高学生对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写作技巧和练习。

口语表达:口语交流技巧和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语法知识和词汇。

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

2.2 教学手段教材:四级上册语文教材。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拓展。

板书: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评价3.1 评估方法平时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的表现。

3.2 评价标准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学习态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纪律。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教学计划与安排4.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调整。

4.2 教学安排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安排课外作业和自主学习任务。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获取教学资源。

参考其他教材和相关资料。

5.2 教学材料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视频、音频等材料。

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

第六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1 教学内容课文:四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篇课文生词:课文中的新词汇短语:课文中的重要短语6.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6.3 教学步骤1. 导入: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郡雨外电子教案科目:班级:姓名:学期: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授课时间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技术、腾云驾雾、幻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1.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谁?为什么?预设:一些神话人物。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播放视频:西游记--龙王呼风唤雨)。

原来是我们的龙王。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人物吗?预设:孙悟空、道士、神仙……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2.有人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有什么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预设:(1)什么是呼风唤雨?(2)是谁呼风唤雨?(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4.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一)了解作者。

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预设: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2004年2月,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

主编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发明。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生字,指读。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2.图文识字。

出乎意料腾云驾雾潜水(三)了解大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

(3)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小组之间根据提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设:本文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这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因为在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其中分述是课文的重点。

3.课文梗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就;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美好。

三、朗读品味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不敢想、甚至无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

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各种便捷都是科技的功劳,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体味这些变化吧。

1.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朗读提示:语速要慢,用肯定、自豪的语气去读。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朗读提示:读这句话时语调要昂扬向上,语速较快,语气明快惊喜,体现出对科技进步之快、之大的惊喜。

(3)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朗读提示:读这句话时重读“必将”,体现对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期望。

2.搜集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预设:电视: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电视迅速地、奇迹般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飞机: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获得成功。

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四、学写生字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唤”字“口”偏上,右下部撇与捺对称,撇尖略高,捺角略低;“亿”字左窄右宽,横折弯钩的弯尽量向左;“奥”字下面的“大”横要长,托住上部,撇、捺伸展;“质”字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撇,不要写成“厂”。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5个生字。

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作业设计教学后记总第课时授课时间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技术、腾云驾雾、幻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认字组词?出示生字: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2.让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

呼唤纪念技术联系路程超人亿万线索奥运益处联系质问任何善良二、课文赏析(一)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归类。

小组内交流: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二)抛砖引玉。

序号问题段落分类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位同学提出了他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1)“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2)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3)“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怎样的?看了这个同学的问题,你有什么启发?2.让我们在问题的解决中,体会科技的神奇,感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开篇点题--具体分述--总结全文)(三)课文鉴赏。

1.思考一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下面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预设:这几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肯定了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神话传说中的“呼风唤雨”成为现实。

3.读下面这句话,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预设:发现是指原来有,被找到了。

(原先存在的)发明是指原来没有,被制造出来。

(原先不存在)“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二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2)填一填。

爱迪生()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强烈的白光,于是他()了电灯。

科学家()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于是()了雷达。

4.这些发现和发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预设: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概括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改观”与“改变”有什么区别?5.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1)找出文中描写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样子的句子。

预设:慢吞吞、静悄悄、夜里黑暗无光;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2)怎样理解这些句子?(小组之间可以讨论)“慢吞吞、静悄悄、夜里黑暗无光”具体写出了人类上百万年历史中的生活状态;“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这句话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几个“没有……”表现了人类过去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差距;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6.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感受20世纪以前的人类社会的状态。

(出示图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7.在20世纪人们把这些美好愿望变成了怎样的现实?预设: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

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马”也有了。

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

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8.默读第四自然段,具体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1)用“”画出属于发现的句子。

预设: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用“”画出属于发明的句子。

预设: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9.小组汇总: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预设:汽车的发明,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手机的发明,为人们通讯带来了方便;电脑的发明,为人们工作带来了方便……从古到今,科技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以前从广州到北京,坐马车需要几个月,现在有了飞机,只需要几个钟头。

以前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要翻箱倒柜地寻找书籍解决,现在只需要上网查找,既方便又快捷……(1)20世纪取得的这些成就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预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预设:这句话的引用,用“春风”表示“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美好春天”;用“梨花”说明无数的发明创造,表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