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议论文素材:有关节俭篇章
典范议论文节俭是美德(五篇范文)

典范议论文节俭是美德(五篇范文)第一篇:典范议论文节俭是美德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
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关于勤劳节俭议论文(通用15篇)

勤劳节俭议论文关于勤劳节俭议论文(通用15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勤劳节俭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勤劳节俭议论文篇1说起勤俭节约话题,似乎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仍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会疑问:什么是勤俭,又因何而节约?在建成小康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理念也日益更新。
当在校园里提倡勤俭节约时,似乎不协调,也不合情理,大有牵强附会之说。
校园里,住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费的待遇,“吃饱吃好”已经成为现实。
近几年,民生工程中又实行了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水平,真正实现了“吃饱吃好”的质量标准。
然而,资源浪费在校园里凸显出来!同学间吃喝攀比,乱吃零食,不珍惜粮食,不能节约用水用电,损坏公物等行为屡见不鲜,种种不良习气在校园滋生蔓延,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课题。
作为新时代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有义务担当起这种新课题的挑战责任。
勤俭节约这种美德承接下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
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
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节俭行为。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资源节约意识。
关于勤俭节约的议论文高中

关于勤俭节约的议论文高中关于节俭节约的议论文高中中学篇一节俭节约一词,家喻户晓。
可虽然人人都知道,但不是容易做不到的。
节俭节约常常会被人所忽略——特别是我们这些在糖水里泡大的人。
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别人不去做我也不去做。
其实是错的。
我们是这个地球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就该保护我们的家。
你知道吗?现在的地球地下淡水资源其实不丰富,很多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紧缺,今年,我国的云南又一次干旱,土地干裂,人们没有水喝,没有水用,可伤心啦!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该节约用水呀?公共厕所里经常看到有人洗完手以后不关自来水龙头,也没有人去管,导致水一直淌,一直淌。
我们不能这样做,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我们就应该把它关紧。
在家里呢,我们可以把洗完脸的水用桶接住冲马桶。
我们还可以用淘米水洗碗,不仅节约水,又可以去除碗上的油渍,这样就可以少用洗涤剂,既节约也很环保。
节约是无限制的,不单单是节约用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节约,如节约用电,无需开灯就不开,开了灯要随手关。
我们还要少买玩具,少吃零食,少买新衣服,省下每一分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是美德。
节俭节约,从我做起。
请让我们用节俭节约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吧!关于节俭节约的议论文高中中学篇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人均收入增长了,然而,节俭节约这个词似乎消失在这个世界。
节俭节约在我们眼中就像一粒米,一棵草那么地微不足道。
唐代诗人李绅亦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论。
意在告诉我们要节俭节约。
人们一直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绝大部分的人真的做过节俭节约的事吗?不,没有。
隋朝太子杨勇,极度奢靡,家中所用家具绝大部分都是纯金打造。
而家喻户晓的雷锋叔叔节俭节约,别人过新年都穿上华美的新衣裳,他却始终穿着那旧军装。
他珍惜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他都不愿意浪费一分一厘。
永远保持艰辛朴素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爱护公物。
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1从遥远的古代到繁华高科技的至今,从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赵朴初的《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
”无不都显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以来的美德——勤俭节约。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生前素来节俭,他的故事家家户晓。
他的勤俭节约从他所居住的房子就可看出,中南海西花厅,自他住进来以后,就从来没有装修与翻新过房屋及庭院。
还要求大家不铺张浪费,珍惜现在的一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美满,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人们富足了,便经常会去酒店啊、咖啡厅等地方去放松一下自我,大家都知道,一般外出,人们都会叫上几个朋友,一块去热闹热闹。
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到底能不能吃完,大家总会点上一大桌子菜,到最后,为了顾及面子,手一挥,说道:“结账!大家走吧!”而桌子上,却还摆着一大堆可口的菜品,有些甚至丝毫未动。
就是因为这小小的面子啊!它让人们变的奢侈浪费!你们知道吗?据调查:“自今年收秋以来;由于全球粮食大量减产(主要是欧洲)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中国一样)。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约六秒就会有一个人被饿死!”大家可能会无所谓的说:“没事,我才浪费多么一点,全国这么多人,不在乎我一个!”他说的没错,可他有没有想过,假如人人都像他这么想,那我们在几年、甚至几月后,将会变成怎样?!我不敢想象……同学们,勤俭节约,要从自身做起,要从思想上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
”杜绝自己一人浪费没什么的思想。
也不要以为勤俭节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只需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张纸……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滴水,人人都节约,就好比是许多滴水汇在一起,逐渐汇成小溪、河流、直至海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美德,让这种美德,永远流淌在人们心中!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2诸葛亮曾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关节俭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

有关节俭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有关节俭作文议论文篇1古人云:“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生活非常节俭,从不铺张浪费。
一次,中国国家主席来到美国访问,比尔?盖茨只准备了三道特别简单的菜招待主席。
其实,作为世界头号富翁,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为了表示对主席的盛情,为了感谢中国对他的支持,比尔?盖茨完全可以用最丰盛的夜宴来为主席接风洗尘,可比尔?盖茨并没有这样做。
这个拥有无尽财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新时代的勤俭做了很好的注解。
再来说说我们熟悉的雷锋叔叔。
雷锋叔叔生活简朴:一双袜子是补了又补,都不知道补多少次了,他还是不肯扔掉;他的脸盆和漱口杯用了很多年,上面的瓷都掉了许多,也舍不得买新的;他买了一块香皂,也只是逢年过节才拿出来用一用。
雷锋叔叔虽然节俭,可用钱帮助他人却毫不吝惜,他一次次用积攒的钱帮助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跟他们相比,我倍感惭愧,想想我平时是多么浪费啊!我经常用零花钱买一些玩具和零食,却从没想过让它积少成多,再捐给那些需要的人;经常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开着台灯做作业,或是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让自来水白白流走,却从没想过一度电、一滴水对于那些未通电的偏远山村和水资源缺乏的地方是多么宝贵;吃不完的饭菜随手就倒进垃圾桶,却从没想过每一粒粮食饱含的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写错一个字就要撕掉整张作业纸,却从没想过随意丢弃的纸张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钱买来的……一个人如果勤俭节约,他就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家庭如果能勤俭节约,那么它就能和睦幸福;一个国家如果勤俭节约,它就可以更加繁荣富强。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瘠的土壤盛开财富的花朵;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肥沃的田野收获智慧的果实。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行动而不是口号,让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如鲜花般绽放!有关节俭作文议论文篇2“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三篇】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所谓节省,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
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省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须要谈谈节省。
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省。
首先,生活节省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
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正体现出节省对于提高本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节俭节约。
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其俭素之德,令人赞赏。
而周恩来总理又以“俭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仰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省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省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云:“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意思是说,节省利于家邦。
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以致大清朝走向衰亡。
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其实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管理办法,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
但是无论什么社会管理办法,节省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节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
试想,假如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省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
【篇二】节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常说:“要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省,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但在生活中,有几个人会把节省这两个字牢记在心中呢?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费奢侈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家吃饭的时候,总能见到一些吃饭挑挑剔剔的同学剩下饭菜,总能见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饭;在某些公共场合里,总能见到有人用完灯就离开,总能见到一些没有被随手关掉的灯。
勤俭节约主题高中作文(精选6篇)

勤俭节约主题高中作文勤俭节约主题高中作文(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勤俭节约主题高中作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勤俭节约主题高中作文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的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如今,“勤俭节约”这个词虽然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实际的意义与行动却很少显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吃饭时,那堆积成山的剩饭剩菜被无情地抛弃;学生们用过没几次的橡皮、铅笔,都因为不时尚而被塞进阴暗的角落,当再想起来时,它们早已破损得不能用了;那些花哨时尚却不耐用的小挂件,都是孩子们用攒下来的钱去购买的,但实际陪伴在自己身边却没有多久,白白浪费了不少钱。
种种的行为说明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没有勤俭节约这个好习惯。
当你洗手后忘记关掉那还在滴水的水龙头时,你可曾想一想,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那会不会是你后悔哭泣的眼泪?我们学校一些不懂事或是神经大条的同学,经常不关饮水机的开关,水一直不断地往外流,直到某个来饮水机旁灌水的同学发现,才能终止。
我有过亲身体验。
那一次,班级里搞活动,我们做了美味的水果拼盘。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打扫教室,我被分到了杂物活一组,擦完桌子又去洗盘子,正当我和陆泓宸说说笑笑地去饮水机旁边的洗手池时,我俩的脸色突然间就变了。
那水龙头正下着一场特大暴雨,水池边缘全都是水珠,并且不断往外溅,滴滴答答地往地砖上拍打,绽放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水花。
可惜,这美丽的情景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出现,我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关掉了水龙头,心中的怒气油然而生,我忍不住吼了出来:“这人也太浪费了吧!水龙头开了那么久,多浪费水啊!水是生命之源,再怎么样也不能浪费吧!”陆泓宸赞同地点了点头。
我们共同决定,以后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次就要纠正一次,我们要节约用水。
高中勤俭节约的议论文范文800字

高中勤俭节约的议论文范文800字高中勤俭节约的议论文篇1“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中国人的家训,充满了先辈的智慧,源远流长,是中国良好家风的组成部分。
我家也有家训,就是——勤俭节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种粮食非常辛苦,不能浪费粮食。
我爸爸常常用这首诗来教育我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
爸爸是这么教育我的,自己更是这样做的。
只要一下班,他就会去田里干农活。
有一次,我在家里很无聊,就跟着爸爸去了田里。
这一趟使我感触颇深:原本我以为爸爸干活很轻松,只要浇浇水就可以了。
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我发现爸爸干农活很辛苦。
爸爸一个人就要松四块地的土,浇四块地的水……汗水从他的脸上,脖子上滴下来,后背被汗水浸湿了。
看着爸爸劳动的背影,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不能浪费粮食,把每一粒大米都吃干净。
外公外婆也是农民,差不多每个早上都要去菜园摘菜,这样才能保证全家吃到新嫩可口的蔬菜。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叫我帮外公去挖花生。
我发现就是一个简单的摘菜也很不容易。
年迈的外公弯着腰,用锄头小心地挖着花生。
我帮忙把花生一颗颗摘下来。
天气很热,我很快就受不了了。
可是外公笑呵呵地说:“这花生啊,今天再不挖就老了,老了就只能吃老花生了。
”看着大汗淋漓的外公,我只好蹲下身子继续摘花生了。
以前我还老说菜不好吃,动不动就发脾气。
其实,外公外婆种菜很辛苦,各种菜籽要按时间播种,遇到干旱还得去浇水。
菜上长虫子了要除虫,菜不施肥还长不好,长不嫩……我以后一定要尊敬外公外婆,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烧什么菜,我就吃什么。
因为这些菜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一定要珍惜。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我家的优良家风。
等我长大后一定要把“勤俭”这一家风继承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高中勤俭节约的议论文篇2“子豪,这本子没写完怎么扔了?”我刚进家门,就听到爸爸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优秀议论文素材:有关节俭篇章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先秦《易传·否》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事实论据
1、周恩来的节俭事例1:总理生前夜里和早晚起床时穿的一件毛
巾浴衣,那是件由公务员高云秀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衣服,高云秀
曾说:“没有一天不缝补的。
”可见那件衣服已经不能再穿了,但总
理就是不肯换新的。
这件衣服现在也保存有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周恩来的节俭事例2: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
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实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
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
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
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正是这个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
3、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很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很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因为薪俸减少了很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协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有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