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
中国总共有几种语言和文字_写作技巧

中国总共有几种语言和文字大家都看到人民币上有几种曲里拐弯的字,到底是什么字呢?其实那是用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即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壮语共4种文字,另外还有汉语拼音。
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中国总共有几种语言和文字,欢迎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130种语言,约30种文字。
汉语(汉民族的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1.汉藏语系2.阿尔泰语系3.南岛语系4.南亚语系5.印欧语系1.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㈠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嘉戎、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僳僳、哈尼、拉祜、白、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㈡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㈢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2.阿尔泰语系: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㈠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保安等语言;㈡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图佤等语言;㈢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3.南岛语系:高山族诸语言,还有回族的回辉话。
4.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语言。
5.印欧语系:㈠斯拉夫语族的俄语;㈡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研究徐晗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研究徐晗发布时间:2021-10-27T07:01:34.52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月中作者:徐晗[导读] 文化自信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信心和信念。
长春市第五中学徐晗吉林长春 130061摘要:文化自信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信心和信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当学习并发扬。
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高中阶段,学校应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素质进行重点培育。
本文主要从高中的英语教学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就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史典》中强调:“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
自信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因此,文化自信十分重要,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国的英语教育局限于语言技能的教学,而大大忽略了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少之又少。
因此,现如今的英语教育,不能盲目的追求西方文化,应当在汲取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
因此,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授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做出以下探究:一、课堂教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
在高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学习英语应当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学习他国的优秀文化、还有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其中文化意识的培育可以提升民族自信,教育如何学生为人处世,逐渐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人才。
课前可以预习所学知识,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多地了解课外知识的内容,每单元的warming up环节,以第二单元文化遗迹为例,教师依据文中的世界遗产的介绍,适当讲一些我国的优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
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1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
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____产____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
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
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
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
现代汉语语音学

绪论一、基本概念1.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包括语言的来源、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的规范等。
2.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声音传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3.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语言的能指就是语音,所指就是意义。
4.语言的民族性:语言具有社会性,每一种语言都属于一定的族群,离开了这个特定的族群,就失去了它的交际作用。
与语言对应的族群通常是民族,如汉语、藏语、壮语、日语、英语等,但是一个民族不一定只使用一种语言,一种语言也不一定是一个民族使用。
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已知的有129种语言。
5.汉语: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接触,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改用汉语。
6.方言: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民族语言一般由若干个方言组成。
7.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通用的语言。
哪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这个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比如使用人口的多少,分布范围的大小,是否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等。
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有的民族只有各种方言,没有民族共同语。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方言——共同语二、现代汉语方言1.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下分:华北官话、东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次方言。
2.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8.晋语、徽语、平话也因为与其他方言差异较大成为独立的方言。
9.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异最大,其次是词汇,语法差异最小。
10.方言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
三、现代汉语共同语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交往使用的共同语——“雅言”2.先秦共同书面语——文言3.西汉扬雄《方言》——“通语”和“方言”对举4.唐宋根据当时北方口语书写的书面语形式——“白话”5.“五四”以后,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书面形式——现代白话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稿件

1.【民族团结一家亲作文500字】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一句歌词叫做“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朝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我国幅员广阔.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当今的中国,搞好民族团结才是重中之重.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责任感.伊斯兰教的教规当中有一句话叫做“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那么我在加上一句,“但凡相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繁荣的多民族国的家的人,维护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因为什么,因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如果说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国也不可能迅速的发展. 7.5事件,由于外国势力的影响,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信任,不团结,才导致了7.5事件的爆发.等爆发之后,更多的人才意识大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个离不开思想从此开始慢慢的的刻到每一个民族同胞的脑海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民族之间不团结,那么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 在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像丽达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中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等级的限制.才让我们这么多的各民族的孤儿在一起有一个新的家.在整个大中国当中,像丽达这样的人还有无数.他们知道在中国没有什么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56各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只有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当语言死亡时》语文阅读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当语言死亡时》语文阅读答案
当语言死亡时
陈赛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
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
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
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
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
语言是更加古。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旗下讲话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旗下演讲稿范文5篇在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多民族聚居,秀丽富有的祖国,我们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团结一心,共同进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共享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旗下讲话,欢迎大家参阅。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旗下讲话1敬重的各位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射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处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我们宏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传统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着一面用爱分散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
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一位一般工人,今年夏天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
他不止一次地伸手救济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同事,替不生疏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在各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杨忠贤,巴里坤草原上的一名乡村医生。
他为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妇女接生3000名婴儿,挽救了数百濒危病人的生命,培育出上百名弟子在草原上救死扶伤。
在他死后,哈萨克牧民破例第一次用自已的风俗接纳了这位汉族兄弟,将他安葬在雪山脚下的哈萨克族部落墓群中。
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
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区患病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上百名汉族矿工被大雪围困在离阿布旦家毡房不远的地方,随时有生命危急。
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储备的面粉分给断粮的人,把自家正在怀胎的8头奶牛宰杀,将牛肉分给饥饿的汉族弟兄。
他让冻伤的矿工住进自己的毡房并让儿子冒着被大雪埋没的危急踩着雪橇下山送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状况及其对策研究--以云南中缅边境上的阿侬等语言为例

.特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状况及其对策研究——以云南中缅边境上的阿侬等语言为例孙宏开摘要:2015年9—10月,本文作者赴云南怒江,-族自治州调查阿侬语,实地观察到该语言已经十分脆弱,仅仅少量老年人还在有限的场合使用。
由此引起本文的话题。
作者根据长期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实践,意识到在城镇化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越来越脆弱的尴尬局面。
提出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传承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供决策时参考。
关键词:语言国情语言濒危语言保护语言政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使用1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
直至2015年,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总数已经达到137种。
56个民族中,有一半以的民族使用种种的语言$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情。
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这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十分关键的一个五年计划,西部许多处在后进状态的各少数民族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传承他们传统的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近国家提出&—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族语文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家战略,是值得每一个民族语文工作者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
作者于2015年9月6日至10月中旬,为了完成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分布在中缅边境地区怒族的一个支系语言一一阿侬语进行了第9次实地跟踪观察。
发现语言记录、保护、抢救、传承中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前几次对该语言的观察情况已经以《记阿侬语——对一个即将衰亡的语言的跟踪观察》为题,发表于《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那篇文章我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阿侬语走向濒危的过程,包括该语言在长期接受周边语言接触和影响下产生的许多变异。
其后,2003年、2015年我再次对这个语言进行跟踪观察。
尤其是这次,对使用人口进行了比较精确的统计,阿侬语的使用人口只有158人。
其中90岁以上4人,80—90岁的7人,70—80岁的20人左右,其余均为70岁以下,约13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
路艳霞
北京日报2008.2.2 (9)
历经半个世纪调查和撰写,40多种语言首次公布,中国首部盘点民族语言专著《中国的语言》近日出版
中国幅员辽阔,共有56个民族,历来被世界公认为拥有语言资源的富矿,语言工作者因此被国外同行煞是羡慕。
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辛努力,最近,中国第一部大型语言国情学术专著《中国的语言》面世,它第一次面向世界公布中国语言的整体状况:中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
从学者的个人田野调查、口问笔录,到归纳整理,反复核对;从一个个具体语言的描写研究,再到129种语言的综合集成,129种语言的盘点,历经半个世纪之久。
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概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7编,360万字,共有90多位学者参与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已有10位学者先后过世。
该书所展示的129种语言中,有五分之一是专为本书撰写的,40多种语言为第一次公布,其中相当部分语言已经濒危或正在走向濒危,个别语言在研究资料公布之际,已经完全失去交际功能。
不过,就在该书编辑结束后,学者又发现了5种少数民族语言,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和其他专家因此认为,我国语言的种类还会增加。
一个民族好几种语言
作为外行人,每当看到129这个数字总会惊讶,为什么56个民族会有129种语言?
《中国的语言》主编孙宏开教授说,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基本上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不少民族还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
有一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母语以外,还使用另外一种或几种语言。
像蒙古族主要使用蒙古语,但云南的蒙古族还使用卡卓语,新疆的蒙古族还使用图瓦语;景颇族主要使用景颇语,但部分景颇族还使用载瓦、浪速、波拉、勒期等语言;回族一般都使用汉语,但海南省三亚附近的回族使用回辉语,青海省尖扎县部分地区的回族使用康家语等。
有的少数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母语,像西藏的珞巴族分别使用博嘎尔语、苏龙语、义都语、崩汝语等;云南的怒族使用怒苏语、柔若语、阿侬语等。
汉族的语言不止汉语
很少有人知道,汉族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虽说主要使用汉语,但还有一些汉族人在说临高语、标话、村语、茶洞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解释说,有一些讲少数民族语言的居民,在民族识别的过程中,他们自报的是汉族,一直延续到现在。
比如说,海南岛临高县有五十多万的临高人,他们自己报的是汉族,但是使用的语言却是少数民族语言,它跟侗台语族的语言比较接近,如与壮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水族等等民族使用的语言比较接近,属于同一个语族。
再比如,广东省的怀集县,在这个县有一部分汉族,这七万多人自称是“标”人,但是他们讲的语言,实际上也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学术界,这种语言叫标话。
空白语言是如何发现的
一直到今天,语言学家仍然无法回答除汉语以外我国究竟有多少种少数民族语言。
发现一种空白语言,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发现一个新大陆。
“多数空白语言是在进行大语种调查时偶然发现的,有目的地去发现、调查空白语言,要在分布如此广阔的地区普遍调查小语种,好似大海捞针。
我们的办法是发动所有开展少数民族语言实地调查的学者,有机会在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地区调查研究时,通过各种方式对有差异的民族语言进行地毯式的排查、访问、记录和分析。
”孙宏开说。
孙宏开还记得,1981年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时,在该地发现一批羌语支语言的经过。
“此前虽然学术界已经传说,在四川贡嘎山周围有一种与西夏语比较接近的语言,可能是历史上党项羌的后裔,是20世纪50年代中央民族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这一带进行语言调查实习的时候发现的,但没有具体公布语言资料可以参考。
”1981年,有关学者在当地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区乡干部座谈会,了解到这一带除了有藏语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外,还有一些“地脚话”,当地干部反映,他们根本听不懂这种话。
研究人员对“地脚话”逐个进行记录,结果发现了属于羌语支的贵琼语、木雅语、扎巴语、尔龚语和却域语。
20余种语言已经濒临灭绝
有语言学家估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6000种语言中90%将可能消失,大部分语言的交际功能将陆续让位于国家或地区的通用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行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中国也同样会面临着这样的形势,这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有2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
使用人口最少的语言是木佬语,现在只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说。
专家介绍说,看语言是否濒临灭绝,不单是看使用人口的数量,还需要综合分析。
有的语言虽然人口不多,但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并不属于弱势语言。
居住在云南中缅边境的独龙族,尽管这个民族总人口不足5000人,由于高黎贡山的阻隔,他们很少和外界接触,其中大部分是单语人,专家认为,正因为他们的居住状况不可能有很快的改变,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语言还不会很快消失。
有的语言则不同,从各方面分析,已经处在消亡的边缘。
满族虽然有数百万人,在入关的时候甚至有几千万人之多,但是现在只有黑龙江省富裕县的少数地方还在使用满语,而且仅限于一些老人,其交际功能已基本丧失。
今年74岁的孙宏开,几十年跟踪调查的阿侬语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我第一次调查阿侬语是1960年,当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这个语言是怒族中间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中缅边境上,就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当时这个支系一共有五千多人,有八百多人还使用自己的母语。
”孙宏开1965年又去调查过一次,情况变化不大。
但是他1983年调查的时候,只有500人能够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且大部分都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的人只会讲几句应酬的日常生活用语,小孩则根本不会。
1987年、1995年、1999年,孙宏开连续6次进行跟踪调查,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只有380多个人还能讲母语,而且大部分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
记录珍贵语言刻不容缓
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知识保留在语言里。
而少数民族口语中间,保留了大量的口碑文学,包括故事、歌谣、传说、诗歌、谜语等等,这些都是一代传一代。
大部分口碑文学没有文字,因此,需要语言工作者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把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逐渐记录下来,抢救文化遗产已经越来越刻不容缓。
目前,语言工作者对这些有失传之虞的文学作品采用国际音标大量进行抢救记录。
孙宏开回忆道:"我在阿侬语地区调查时,原来有一个老人,是怒江州环卫局的副局长,他很能讲故事,但是,当时我急着调查词汇、记录语法,没有来得及记故事,这个老人前年去世了,所以我去年到那里调查,想找这个老人记故事的时候,已经找不着了。
孙宏开后来找到一个发音合作人也将近七十岁了,他虽说能讲一点故事,但是故事情节讲得丢三落四。
“没有记录下生动的故事,我真是后悔。
”孙宏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