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没素材写作不具怎么办学会观察让文章有内容可写.doc
写作首先要学会观察

写作首先要学会观察作文难,作文指导课更难。
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没内容可写,不知写什么。
写作是生活的反映,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呢?一、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学生习作必须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会在写作的时候有米才锅。
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生才会在观察中产生表达的欲望。
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兴趣。
只有通过观察和积累才会写好作文。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初中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对于周围的事物很少关心,往往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上。
同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只是凭兴趣的一种无意记忆,所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是十分有限的。
同时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也是不完整的,凌乱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
在初中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内容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块,其中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是重点。
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针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的重要环节。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行为习惯要使学生学会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这就需要为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提供一个环境,提出观察的要求。
1.运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都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特别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然后提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如此的详细。
如何寻找独特的作文素材提升写作力

如何寻找独特的作文素材提升写作力提升写作力是每位作家和写作爱好者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而寻找独特的作文素材是提升写作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家轻松寻找独特的作文素材,提升写作力。
一、观察生活,汲取灵感来源观察生活是寻找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身边的人事物、日常的琐碎经历,都有可能成为独特的作文素材。
可以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整理,挖掘出其中的亮点。
例如,一位老师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聋哑人,通过观察聋哑人的生活,他得到了关于包容和沟通的启示,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
二、阅读广泛,开拓视野阅读是汲取灵感的重要途径。
除了常见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多种形式的文字作品。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丰富作文素材的宝贵资源。
例如,读者通过阅读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深深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写了一篇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的作文。
三、研究专业领域,挖掘深度素材如果你对某个专业领域有兴趣,可以通过研究专业书籍、论文等来寻找独特的作文素材。
例如,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来寻找独特的历史素材。
这样的作文素材往往有一定的深度,可以提升作文的质量和观点的独特性。
四、关注社会热点,思考问题社会热点是寻找独特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以关注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等,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入思考其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写下一篇富有独特观点的作文。
五、利用个人经历,分享真实感受个人经历是最独特的作文素材之一。
我们都有许多亲身经历,可以将这些经历整理起来,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从个人经历中挖掘素材,可以使作文更加真实、有血有肉。
例如,亲身经历过的一次失败可以成为一篇富有感悟的作文,激励他人不断前行。
六、参加活动,拓展经验积累参加各种活动是寻找独特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作文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 怎么去发现写作文的素材

作文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怎么去发现写作文的素材有不少的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没有内容可以写,就会对作文感觉到很头疼,其实作文的素材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平时细心,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写成作文呢。
我们就来看看写作文时为什么没有话可以写,以及怎么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吧。
为什么作文没话可写?1、写别人的话。
不少孩子读了书之后,觉得书上说得都特别有道理,都是金科玉律,自己着实改动不了,于是自己写作时恨不得全文照搬。
从观点到事例,从思想到感情都是别人的东西,全是“代圣人立言”。
在他的作文里连作者自己的影子都看不到。
因为脱离自己的真实情感、真实认识,缺乏细节,无法有效展开;缺乏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也就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章只有树干,没有枝叶,干瘪枯燥,因而“牙膏”一“挤”再“挤”,写出的终归是“兔子尾巴”。
2、写虚假的自己的话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甚至一部分人会为了博得对方的好感,努力装出超出自己实际能力范围的样子,发型像刘德华、走路像姚明,讲话像马云,唱歌像张学友,总之不是他自己。
因为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越想写好,越是压力大,越是不知如何才能更好,老是觉得没有准备好,或者对自己写出的话老是不满意,担心会出丑、被嘲笑,迟迟不敢动笔,最后还是会落到不知如何写的境地。
3、写空洞的自己的话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写自己,没有任何顾虑,但是苦于平时没有观察、没有积累、没有情感,没有思考,任何东西在他那里都是过眼云烟,任何声音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自己类似一个空壳。
因此实在不知道该在作文里写什么内容。
如何发现并积累素材?准备一个方便携带的小本子,每天在本子上记录下当天值得写的内容,开始可以只写一两句话,慢慢可以增加到一两段话,再后来可以扩展成篇。
这个值得写的素材,怎么找呢?1、提问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自己问自己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2、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
作文素材如何提高作文的观察力

作文素材如何提高作文的观察力提高作文的观察力对于丰富作文素材以及提升文章质量至关重要。
观察力是指我们对于周围事物的细节、特点和变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提高作文的观察力。
一、多元感官观察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主要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和发挥这些感官,提高作文素材的观察力。
比如,在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注意细节,用心去聆听周围的声音,嗅觉捕捉到的气味,甚至是不同的触感,这些都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细腻的描写。
二、注意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观察力的提升还需要我们关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那些细微的变化。
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状态和形态,对此我们应该有耐心地观察并记录下这些变化,以便后续在作文中进行生动的描写和比较。
比如,在自然景观中,可以观察季节的更替、花开花谢等变化,或者在人类活动中捕捉到人们情绪、心态等的转变。
三、注重细节和特殊之处观察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对事物的细节和特殊之处有敏锐的洞察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事物往往只关注它的整体,而忽略了细节的存在。
细节是塑造形象和深化内容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挖掘和理解事物的细节,以此作为文章的支撑和补充。
四、培养好奇心和思考力观察力的提高离不开好奇心和思考力的培养。
好奇心会激发我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进而深入观察和思考。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态,积极思考事物背后的原理、内在联系和深层意义。
这种思考将为我们提供独特的素材和观点,使作文更加独特和有深度。
五、广泛阅读阅读是提高作文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了解到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
好的作品常常能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而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综上所述,提高作文的观察力需要通过多元感官观察、关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注重细节和特殊之处、培养好奇心和思考力以及广泛阅读等方法。
学会观察作文2篇

学会观察作文2篇学会观察作文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收集的学会观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日在和博友们的交流中,我谈及了一些关于知识积累方面的浅显。
博友们的建议也使我受益匪浅。
但对于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来说,那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
有些博友又谈到素材匮乏,无甚可写,大有题材已到穷尽之时。
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引子学会留心,单调的地方也会充满色彩。
一张白纸,我们说它惨白单调,毫无生命的光荣。
你可曾想过,正是它的无华,才给我们留下了涂抹色彩的空间。
课堂,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我们精神高度集中在一个焦点的地方,这也是许多同学认为最无色彩、最单调的地方。
如果你留心,听,讲台上老师把复杂难解的习题参加幽默的讲解,不经意说出一句即精辟又诙谐的话语,同学们不禁发出会心的笑声,使我们的学习乐在其中;看,黑板上的粉笔在轻轻地跳动,既像有节奏的踢踏舞,又像那跃动着的快乐音符,谱写着知识的乐章;再闻一闻我们手中那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本,这香气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主旋律的调色板。
学会观察,无味的地方也会变得有趣。
一杯白开水,我们说它平淡无味,没有一点生活的激情。
你可曾想过,正是它的淡然,才让我们品味出生活的味道。
图书馆里的静谧,使喜欢热闹的人们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
这里静如止水,大家埋头读书,哑然无声。
可这宁静平淡的里面,是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和孜孜的追求。
不信你听,"砰,砰"那一个个莘莘学子的胸膛里,一颗颗向上的心,在有力的跳动。
运动场上的800米,漫长的到无味,好似只有诅咒和痛苦。
而你真正听到哪个同学服过输?哪个同学中途要放弃?这漫长无味的背后,是一个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豪情。
留心观察,哪里都有美妙的景致。
之所以我们觉得一切都司空见惯,平淡无奇,那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观察和积累作文材料呢

如何观察和积累作文材料呢第1篇:如何观察和积累作文材料呢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反映好客观事物,就必须对它有深刻的了解。
因而培养观察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什么是观察?“观”是“观看”的意思;“察”除了有“仔细看’印意思,还有“调查”的意思,所以无论是通过仔细观看,还是通过一定的调查,凡是对客观事物做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可称之为观察。
用眼睛看,是观察的主要办法,但光看还不够,还要用耳听,用鼻嗅,用舌辨,用身(皮肤)触,用心(脑)想。
就是说要综合运用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器官和脑这个思维器官。
因为客观事物是丰富多*的,我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不管是某个处所、某种风光、某一景物、某些动物植物、某个人物、某样事件、某类科学现象……无不各具特*,如果不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去仔细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做出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识。
当然,观察的对象不同,所用的器官也不尽相同。
作文材料来自生活(直接经验),也来自读书(间接经验)人的生活范围总是有限的,不能事事经历,许多知识的获得要靠读书。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书是作者自已实践经验的总结。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非要多读书不可。
当然,读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写好作文。
读书要有选择,并非所有的书都对我们有益。
学习阶段,要选择那些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读书的面不要太窄,文艺书(小说、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作文指导:如何积累写作材料?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怕写作文,写日记也总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
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开源活水”,积累材料。
一、在观察中积累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普遍于整个生活里。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小”察起一说观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的场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
周记无素材可写怎么办

周记无素材可写怎么办
周记无素材可写怎么办:
1、多看书
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多看书,书里面能教会你许多知识,你可以把书里面的知识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把它写成一篇篇经验,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
2、根据自己的专业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你如果是做哪个专业的,就写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你是爱好做手工的,就写自己做手工的东西,就不用愁自己没有东西写。
3、多观察
多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一些有趣的事,可能这些有趣的事就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呢,所以生活中的素材无处不在。
4、多看新闻电视
多看新闻电视中的一些事情,可以看一些养生方面的,把那些学到的知识做成一个经验,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1。
没有写作素材怎么写作文

没有写作素材怎么写作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是你真的平时读的书很多,写起来得心应手,不愁没语言没例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是你连写作素材都没有,更不要提写好作文了。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靠的是平时的大量积累。
各种大考时批阅作文的老师主要看这几点:是否扣题。
(千万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语言是否连贯流畅。
(写出的话不要让老师觉得你小学没毕业。
)语言的表达能力。
(不要写来一大堆病句连自己都看不懂。
)是否有真情实感。
(假惺惺的情感最让老师厌恶,觉得你根本就不懂作文。
)当然,还有卷面书写等其他因素。
即使你作文写的一般,也一定一定要写好字!考试时几千份卷子老师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去琢磨你写的是什么东西,老师都是一目十行的,你若字写的乱七八糟,纵然你文章再精彩,给老师的第一印象还是觉得这个学生连字都写不好,成绩也不怎么样吧!所以老师就只是随便看一看就给个分,所以,不好好写字是很吃亏的。
人物素材李白磨杵成针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
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
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
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
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
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
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
”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
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
”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没素材写作不具怎么办?学会观察让文章有内容可写学会观察让文章有内容可写“一二三四五,学生最怕星期五。
星期五,写作文,老师出题难为人。
”着名语文教师方仁工先生说:“我以为对学生来说,”不知写些什么”的困难比,,怎样写” 的困难更大,前者不花力气,,攻一攻”,后者就容易落空,或变成徒具形式的空壳儿。
遗憾的是,不少同志对这一点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见1994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1、不会观察2、读书量少而面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老师命的题难写“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 ——我们喜欢的,我们就能写!4、没有积累,狗熊掰棒子【叽里咕噜魔法棒】一、学会观察二、学会积累【第一关】学会观察我们知道,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写字算题必须要有笔墨纸砚等等。
那么作文不仅需要贮存大量的各方面的材料,而且更需要把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归纳好,随时准备拿来使用。
作文也是这样,应把材料存足,且很有规律地编排好。
把每天用眼看的、用耳听的、用鼻嗅的诸多材料在脑中记住,这叫内贮信息;把了解到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叫外存信息。
每天都搜集,每天都记录,时间长了,你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作文时就仔话可说了。
每天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新鲜事?太阳花开放时,你也许会觉得每一天开得差不多,都是那么茂盛,那么艳丽。
一位细心的作者发现,单朵的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短暂的一•天的生命。
太阳花盛开不败的秘密是:每天有一批新的太阳花开放。
如果你像这位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
欣赏辛弃疾《西江月》:月到别枝惊鹊,清风夜半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十个字,就展示了一幅月夜景色的优美画面。
有形存声,有色有味,不着一•个“美” 字,却尽含“美”意。
这美景、美意,就是作者仔细地观察和深刻体验的结晶。
很多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就不重视这一点,往往看到一点就写,结果因观察不细,了解不深,到写作文时,需要叙述,则叙述的不具体;需要描写、则描写不细致;需要议论、则讲不清道理。
要想文章有内容可写,平时的观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也就是所谓的听到、看到、想到,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
“观”就是看,“察”是仔细看,调查研究,据科学家测定,人们用眼睛获取的信息占人们得到的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用眼观察对于“言之有物”的作文来说何等重要。
但是,“观察”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正确地认识事物,只凭眼睛看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身触,在大脑的协调下,各种感官协同工作,用大脑思索、联想、想象等进行加工。
所以,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才能较为准确地获取材料。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思考呢?一、观察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余生活,旅游见闻1、观察事件的场面(活动)……下一轮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小选手有的歪着头吹,有的仰着脸吹,有的笑着吹泡泡。
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单个儿的、成串儿的……在教室中翩翩起舞。
随着我们的歌声,伴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泡泡们在笑声中尽情地漫天飞舞。
抓住生活的细节来仔细观察。
这里的细节是指生活细节,对话细节,行动细节,心理活动细节,神态变化细节等等。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岸堡,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
我去炸掉它!”在这里,作者认真观察了董存瑞的一处生活细节,用了“瞪,射,跑”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董存瑞的坚决杀敌之心。
一下子就把董存瑞写活了。
【棒棒堂】想当孙子的奶奶我们家的饭桌上,好像有--条“三八线”:靠我这边,鸡、鱼、蛋应有尽有,而靠奶奶那边,只放一碟老成菜。
哎哟,把我都吃成胖墩儿,可爸爸还是往我碗里夹着菜。
妈妈也喜眉笑眼地劝我说:“吃!你长大不是想当举重冠军吗?”我望着对面的一•碟老白菜,又见奶奶一脸哭相儿,也顾不得妈妈的白眼了,伸手给奶奶夹了块鸡蛋:“奶奶,你长大想当什么呢?”“依奶奶看呀,”奶奶扒拉着碗里那块鸡蛋,眼里溢着泪花儿说,“还是当孙子好啊!”妈妈羞红了脸。
爸爸低下了头。
我呢?也伴着奶奶掉眼汨C一时间,大家都不说话,心里都在想者同一句话: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观察和写法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来认真观察,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细节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用笔不多,却很精彩。
3、观察事件的意义“我明白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1)观察景物的颜色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
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
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
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
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
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样。
粉红色的莲蓬,石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在这里,小作者运用生动有趣的笔法,细腻地描绘了荷花的颜色的特点:“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荷叶展绿叠翠”“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肴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
”“粉红色的莲蓬,石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 “肥绿的大荷叶”陪衬着那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还有那荷叶上的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
”哇!这种境界,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景象,是多么富有情趣啊!这里色彩的描绘,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有颜色的景物比较好描写,那么没有颜色的景物呢?请看小作者观察到了春雨的颜色:天晴了,我去寻觅春雨,春雨在哪里?小草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凉爽、嫩雅的绿色。
桃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
李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纯洁、恬静的白色。
油菜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
多么美丽的春雨啊!我爱这美丽的春雨!哇!原来春雨也有颜色啊!这一位小作者的眼中和笔下,景中有景,物中有物,连春雨都五颜六色的呢!由此可见,会观察和不会观察,写出来文章大不一样啊!观察景物的颜色,十分重要啊!春雨有颜色,秋天也有颜色:秋天,一些鲜艳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盛开怒放。
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五彩缤纷。
树叶枯黄了,但松柏依然那么苍翠。
温山的枫叶红了,红得像晚霞,像在和寒秋挑战。
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观察景物的声音不同的景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描写景物的声音,可以使别人读了文章如闻其声,经久难忘。
因此,我们观察景物,还应该注意观察景物的声音。
要竖起耳朵来,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尽力把这些声音写入文章。
你听过海潮的声音吗?没有,不要紧,你听,海潮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
一眨眼的工夫,远处水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白线,横贯东西。
随着潮声的增大,白线也越来越粗,像一群白天鹅展翅齐飞。
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
真是后浪赶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力.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
成千上力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在这里,小作者认真而又细心地观察了海潮到来时的声音,在小作者的笔下——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近处的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
我们读到这里,就真的如闻其声了,就好像听到海潮的声音了。
当然,文章写的好,除了描摹声音之外,还描写了海潮的形——海浪追赶拥挤,“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成千上万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在这里,-•追,一挤,-•笨,就形象化地写出了人情味儿,就把海浪给写活了,写的情趣无限了呢!(3)观察景物的形状我们上了渔民的小划子,划进了荷花丛。
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
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飘荡,真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也。
走近一看,荷叶丛中偶尔可见大大小小的莲蓬,它们仿佛对我们诉说着荷花淀夏天的美丽的景色。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令,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无数艳丽多姿的荷花争芳都艳,警香四溢。
那含苞欲放的花蓄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无数水珠撒落荷叶上。
那小水珠,在微风吹排下像颗颗珍珠调皮地在翠玉盘上来I叫滚动。
你看,这个小朋友观察得是多么细致啊——“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 “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含苞欲放的花蕾”“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在小朋友的笔下,荷叶的形状描写的是多么形象啊。
我们读,真有如见其叶之感。
(4)观察景物的气味(5)观察景物的静态(6)观察景物的动态5、观察一瞬间《夏天的雨》片段:“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似的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
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思雳叭I胶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
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
”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也就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的一瞬间中观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