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长诗,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城南地区的历史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旧时的沧桑与新时的辉煌。

本教案以读懂全文为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导入(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城南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2.学生分享:收集学生对城南的了解,展示对城南的认知。

二、阅读导引(10分钟)1.在学生已了解城南的基础上,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分析《城南旧事》的结构:由四十个景观描写组成,每组景观描写有三四行诗的长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阅读全文(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全文。

2.回答问题:每组诗中都包括了哪些景观描写?每组描写都有什么特点?四、诗歌解析(30分钟)1.诗歌表现手法:(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景观,抒发了郭沫若对城市变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3)音乐节奏:通过使用韵律和押韵,增加了诗歌的声韵美。

2.诗歌的主题意义:(1)历史的沧桑:描绘了城南从繁华到废墟再到复兴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回忆。

(2)新时代的辉煌:描绘了城南的新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示了新时代的辉煌。

(3)城市的精神: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城市的韧性和精神力量。

五、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意义,讨论郭沫若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六、思考拓展(10分钟)2.自由写作: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或者诗中的城南),用诗歌的形式描写该城市的景观和人物。

七、课堂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教学教案XXX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共同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XXX(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XXX,XXX,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XXX堪称XXX,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二、整本书略读的方法:师、《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XXX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

拿到这样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们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呢?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那什么是序言呢?(课件出示)序,亦称"叙",或称"引",别名"序言"、"媒介"、"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性;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批评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 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 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 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 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二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导入: 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 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 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 美的情趣, 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 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 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 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 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 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 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 实际的童年过去了, 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 文中写了几个故事, 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惠安馆走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2. 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动作猜人物语言猜人物三. 感悟童年童年是美好的, 快乐的又是短暂的, 难以忘怀的。

读了《城南旧事》英子童年又是则的难能可贵, 让人难以忘怀, , 《城南旧事》让我们的心头暖暖的, 书中文字深深到动了我们, 文中哪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心呢?1.感悟“爸爸的花儿落了”2.童年感言3.欣赏“送别”歌曲4.推荐童年系列书籍“童年”“呼兰河传”实际的童年很快过去, 心灵的童年永远挥之不去让我们一起来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题,即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眷恋。

1.3 介绍本书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书中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为什么。

2.2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如英子、宋妈、爸爸等。

2.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深厚感情。

第三章:故事情节探讨3.1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意义,如《旧事》中的胡同生活、民俗风情等。

3.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第四章:文学手法鉴赏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4.2 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进行分析讨论。

4.3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书中的文学手法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城南旧事》的价值和意义。

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城南旧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5.3 推荐与本书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关于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资料等,供学生拓展阅读。

第六章:对比阅读6.1 教师提出对比阅读的任务,选择与《城南旧事》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另一部作品,如《草房子》、《四世同堂》等。

6.2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阅读,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文学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6.3 各小组汇报对比阅读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第七章:作者写作风格分析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林海音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方式、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

7.2 学生选取书中的典型段落,进行分析讨论。

7.3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林海音的写作风格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对作家风格的认识。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教案
刘建华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共同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
阪,3 岁随父母返台湾,5 岁来到北京,1948 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 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 年)最为着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二、整本书略读的方法:
师、《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

拿到这样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们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呢
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那什么是序言呢(课件出示)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 前言"、"引言",是放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师:我们同学手中的不同版本的书,有自序,也有代序。

还有的书把《冬阳.童年.骆驼队》放在了最后。

序言对于读者来说,如同畅游书海的指南针,能带领我们更快地了解作者,了解这本书。

2、看目录:那《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目录)
师: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小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读,这样就把书读薄了。

这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一本书常用的读书方法。

三、走进书本,感受“我”的童年:
1 请同学们来看这张图片,这是一张《城南旧事》当年的电影海报。

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张海报里看到什么
可以看到:天空、房屋、城市、人群,还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2、这双眼睛让你看出了什么(一双清澈、纯真的眼睛里透出点疑惑和迷茫,似乎在为某些事情感到不解。

城市的上空有一双孩子的眼睛,这双眼睛在审视着这个世界。


3、那么这双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在《城南旧事》这本书中,一共写到了哪些故事《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
5 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4、在这五个小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呢为什么(学生交流)
四、推荐《我们看海去》,“以一带多”读小说:
1、师:在这五个故事中,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
深的印象。

出示:《我们看海去》(1)让生自由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
(3)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课件)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厚嘴唇”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厚嘴唇,他是生活在20 世纪20 年代乱世中的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

他爱护弟弟,立志培养弟弟成材,为人和善,身上有善良的一面。

-他败光了家产,不得已做了贼,又有不光彩的一面。

小英子分不清海和天,分不清好人与坏人。

我们应该看到厚嘴唇青年他身上的淳朴,他沦落为贼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原因,作者不赞同他的行为,但同情他的遭遇。


5)、对于他的遭遇,大家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如何这样评价这就是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融入我们的阅读过程中,这样来读书会更加有效果。

(6)、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得非常好,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走进厚嘴唇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评价人物的一种方法。

课件:评价人物方法引导:(1)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等方面。

(2)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

(7)、假如你是法官,你是怎样宣判这个“小偷”是重判,还是轻判,为什么
五、小结:这部小说除了厚嘴唇,书中还有《惠安馆》中的妞儿、秀贞,《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儿》中的宋妈,还有整本书的主人公小英子,他们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及神态、动作描写,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

下节课我们继续评价书中的其他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