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83519
无菌技术六大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六大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无菌操作中,有六个重要的操作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操作原则,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应用。
第一大操作原则是“准备良好的工作区域”。
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必须确保工作区域是干净的、整洁的,并且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消毒。
所有可能带来污染的物品和材料都应该被清理或移开,以防止细菌的传播。
同时,工作区域的空气流动也应得到足够的考虑,以确保细菌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操作区域。
第二大操作原则是“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
这些装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员对操作区域引入细菌,并且还可以保护人员免受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威胁。
第三大操作原则是“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是无菌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培训和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操作情境,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第四大操作原则是“正确进行容器和设备的处理”。
在无菌操作中,容器和设备是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它们,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这可能包括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清洗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械和消耗品来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容器和设备的存储也需要特别注意,以防止细菌重新污染。
第五大操作原则是“正确进行物品的传递和移动”。
在无菌操作中,物品的传递和移动是相当常见的。
然而,这也是可能引入细菌的风险所在。
因此,在传递和移动物品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操作步骤,如使用无菌物品传递工具、避免直接接触无菌区域等,以确保传递和移动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最后一大操作原则是“合理使用洁净区和无菌区”。
在无菌操作中,通常会划分洁净区和无菌区,用于区分已经进行了消毒和无菌处理的区域以及可能存在细菌的区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的要求:无菌操作前30min停止打扫,开窗通风。
2操作者应注意自身的清洁,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4用无菌持物钳去用无菌物品;手臂应在腰部水平以上;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咳嗽说话。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无菌物品不可再空气中暴漏过久。
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时,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5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
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2008-6-23 15:4【大中小】【我要纠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laminar flow) 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70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
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70 %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
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 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2. 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
实验用品以70 % ethanol 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
实验操作应在抬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
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ppt课件

7
一底一盖无菌巾的铺法:
按无菌操作,取出一块无菌巾。 用两手捏住或无菌持物钳夹住无菌巾的左
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从远端向近 端铺于治疗盘上。根据需要放置无菌物品。 再自近端向远端覆盖一块无菌巾,无菌面 向下,然后将四周大于治疗盘的双层边缘 向上反折。
无菌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操作原则
8
半铺、半盖单层治疗巾铺法:
4、手术开始后,该无菌器械桌内物品只对此病人
无菌的,对于其他病人则属于污染的,不能使用。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
四、手术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1、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污染区,手和器 械不能置于该平面以下。
2、手术者或助手都不可伸臂横过手术区取器械 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3、已取出的器械物品不能再放回无菌包或容器 内,虽未被污染也不能放回,更不能供其他手术 使用(手套、手术衣、敷料、器械等)。
先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一块治疗巾, 放在治疗盘内,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 的外缘对齐,将周围多余部分向上反折盖 严,以保持无菌。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9
双层治疗巾铺法:
双手捏住治疗巾的一端的两角外面,轻轻 抖开,从远端向近端,铺三折使成双层底, 上层呈扇型折叠,根据需要放入无菌物品, 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保持无菌。
患有呼吸道感染者,不能进入手术室,更不能参 加手术工作。
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 隔离制度。
1.修剪指甲 甲缘内的污物是造成感染的原因。 这是术前的主要要求。
2.更鞋、穿洗手衣裤、戴帽子和口罩 3.手和手臂消毒 4.穿无菌手术衣 5.带无菌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
三、铺无菌器械桌
3、同法戴好手套后将手套口翻转,套在工作衣袖 外面。
阐述无菌技术操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医疗和制药等领域中使用的一种操作方法,旨在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以下是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1.清洁环境: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确保工作区域和设备表面是干净的。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台面、仪器和试验器具。
2.工作区隔离:在无菌操作时,需要将工作区域与其他非无菌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这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设置无菌罩、利用层流净化或使用生物安全柜等设备来实现。
3.个人卫生: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务必正确洗手,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服、手套、口罩和帽子。
避免直接触摸无菌区域,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4.剂量技巧:在向培养基、培养皿或其他容器中传递无菌材料时,需要掌握良好的剂量技巧。
避免滴管与容器的直接接触,使用烧杯或试管等适当的工具进行传递。
5.灭菌和消毒:在无菌操作中,需要使用有效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来处理实验室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
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湿热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如酒精、漂白剂)和紫外线辐射。
6.避免气流干扰:在无菌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强大的气流,因为气流可能会携带微生物并造成污染。
尽量保持平静的环境,减少移动和风扇等可能引起气流的因素。
7.及时处理垃圾:在完成无菌操作后,立即将使用过的培养皿、试剂容器和其他废弃物正确处理。
将其放入适当的垃圾桶或经过灭菌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确保无菌操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具体的无菌技术操作步骤和要求可能因不同实验室或领域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诊所、护理机构等所有涉及无菌操作的工作场所。
以下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操作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保持空气清新,无尘埃。
操作区域应清洁、宽敞、干燥。
2.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
3. 无菌物品: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 无菌物品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 取无菌物品:操作者身距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面向无菌区。
6. 手臂位置: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7. 无菌物品使用: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
8. 污染处理: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操作前的准备1. 仪表: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2. 评估: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3. 用物评估:无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4. 操作者自我评估:评估自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四、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 再次检查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颜色和手套号码。
2. 取无菌巾包,注意查对包外标签(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
3. 取出治疗盘,放于治疗台合适的位置。
4. 取无菌持物钳,面向无菌区。
5. 取无菌物品,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实验室和工业领域。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守,以确保操作的成功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操作的几个重要原则。
一、态度要端正无菌技术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和专注,操作者在进行操作前应做好精神准备,并且保持专注的态度。
操作者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避免产生粗心大意的错误。
二、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操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帽子、口罩、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外界渗入,保护操作者自身的安全。
三、操作环境要洁净无菌技术操作需要在无尘、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因此,在进行操作前应确保操作台面、器具和材料已经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
操作者应定期清洁操作区域,并注意防止灰尘和异物的进入。
四、消毒工序的重要性消毒是无菌技术操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和病原体。
操作者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如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等。
消毒后的器具和材料必须保持干燥和密封,以防止再次被污染。
五、正确使用无菌操作工具无菌技术操作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如无菌手术刀、无菌注射器等。
操作者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应确保工具的完整性和无菌性,并根据使用说明正确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振荡和碰撞,以免破坏工具的无菌性和功能。
六、实施严格的操作规范无菌技术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随意操作和个人主观判断。
在操作前,应详细了解并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的标准流程和要求。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时间和操作顺序。
七、注意培养液的质量和检测无菌技术操作中,培养基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操作者应选择优质的培养基,并注意检查培养基的有效期和质量。
在使用培养基前,应进行无菌性测试,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总之,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
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无菌持物钳使用法: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4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4)、用无菌钳(镊)取出(首先查看化学指示卡是否合格)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备好的无菌区域内,剩余部分按原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24小时内可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及未开启的情况下,5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有效期为1周,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期间有效期为2周,过期受潮应重新灭菌。
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无菌持物钳取放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
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
肤。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每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
6、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7、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8、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戴手套后双手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的水平,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9、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10、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名词解释: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个旧市传染病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