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及其安装方法与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高层建筑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和效率,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安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控制操作平台的移动,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2. 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操作平台的高度和位置,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和要求。

3. 可远程控制:操作平台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控制,可以在保证工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

4. 作业空间大:操作平台面积较大,可以容纳多人同时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5. 节省材料:相比传统的搭建脚手架,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可以节约大量材料,减少成本。

三、适应范围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建筑的施工,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外墙施工、喷涂和装饰等作业。

四、工艺原理智能升降安全操作平台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基于先进的机械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

通过遥控器或控制面板,施工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操作平台的位置和高度。

操作平台采用多重安全装置,如防倾翻、防止偏离轨道、防止超载等,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五、施工工艺1. 操作平台的安装:首先,在建筑的外墙上安装轨道,然后将操作平台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轨道上。

2. 操作平台的调试:对操作平台进行各项功能的测试和调试,包括移动、升降、倾斜等功能,确保操作平台的正常工作。

3.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根据实际需要,操作平台可以进行前后移动、上下升降、倾斜等操作,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

4. 施工完成后的拆除:在施工完成后,将操作平台从轨道上拆除,并进行彻底清理和检查。

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2)

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和施工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以智能升降平台为核心设备,借助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高效、自动化。

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劳动强度小、环境污染低的特点。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柱施工、楼板施工、外墙施工等。

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幕墙的施工,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施工质量。

四、工艺原理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升降平台的设计与制造:选用高质量的材料,结构牢固,承载能力强,具有高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施工环境。

2. 控制系统的开发与使用: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智能升降平台的精准操控,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3. 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引入:借助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5. 墙体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为了确保智能升降平台能够牢固稳定地悬挂在高层建筑外墙上,需要进行墙体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五、施工工艺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设备安装:将智能升降平台设备安装到施工现场,并进行吊装和固定。

2. 控制系统设置:对控制系统进行设置,确保其能够准确操控智能升降平台。

3. 墙体支撑系统安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墙体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确保智能升降平台能够牢固悬挂。

4. 施工过程操作:通过控制系统操控智能升降平台进行施工操作,如墙体清洁、幕墙安装等。

5. 施工结束与拆卸:完成施工任务后,进行智能升降平台设备的拆卸和移除。

六、劳动组织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需要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确保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超大跨高空现浇连廊结构支撑平台施工工法

超大跨高空现浇连廊结构支撑平台施工工法

超大跨高空现浇连廊结构支撑平台施工工法超大跨高空现浇连廊结构支撑平台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跨高空现浇连廊结构支撑平台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跨度较大、高度较高的连廊结构进行施工的工法。

该工法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 高效: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机械化施工,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周期。

2. 安全:采用多种安全措施,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和防护装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经济:采用现浇连廊结构,无需使用大量的预制构件,减少了材料和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4. 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对该工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高度要求较高、跨度较大的工程项目,例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效果。

首先,通过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然后,通过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形、土壤条件、周边环境等。

接下来,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具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基处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

2. 结构梁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结构梁的浇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或其他适当的材料。

3. 支撑平台搭设:在结构梁上搭设支撑平台,提供施工所需的工作平台和防护装置。

4. 施工作业:根据施工计划,进行相应的作业,包括安装设备、施工操作等。

5. 完工验收:对施工完成的连廊结构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和调配人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超高支模支撑系统、模板安装方法

超高支模支撑系统、模板安装方法

超高支模支撑系统、模板安装方法一、准备工作1、模板拼装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1)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3)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4)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二、支撑系统搭设1、模板支架立杆搭设位置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不得任意搭设。

2、模板支架沿水平方向搭设,当相邻立杆地基高低超过100mm时,使用可调底座,接着插入四根立杆,将水平杆端插头插入立杆同一步距对应的套扣内形成基本的架体单元,并以此向外扩展搭设成整个架体体系。

垂直方向应搭完一层以后再搭设上一层。

3、水平杆与立杆上同一步距对应的套扣对准,用小锤敲击水平杆,使水平杆端接头插入套扣内,并击紧端接头至就位孔与套扣就位孔对准,保证水平杆与立杆可靠连接。

水平杆端接头应与套扣匹配,水平杆端接头插入套扣内,其表面应与套扣表面相吻合,且插入套扣底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mm,并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其抗拔力不应小于3KN。

4、可调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并保持水平,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垫板。

5、边墙件、斜撑必须与架体同步搭设。

采用扣件式钢管构配件做固件、斜撑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有关规定。

6、每搭完一步支模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控制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H/1000,且不得大于90mm。

步距允许偏差±20㎜,立杆纵、横间距允许偏差±30㎜,立杆的最后验收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8㎜。

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造楼机)主要部件安装工艺

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造楼机)主要部件安装工艺

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造楼机)主要部件安装工艺518120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造楼机)主要由埋件悬挂系统、动力与智能控制系统、钢平台系统、挂架系统、模板系统组成。

钢平台通过支撑与顶升系统支撑在内核心筒墙体上,模板及挂架系统悬挂在钢平台系统下部。

核心筒施工时作业人员利用挂架系统作为作业面吊焊钢构件、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

平台整体随着核心筒施工高度的增加利用支撑与顶升系统不断向上爬升,完成上部混凝土墙体的施工作业。

是一个可随结构自主提升的空中移动造楼工厂。

有效的解决建筑行业的安全、成本、质量、进度、人员管理等行业需求。

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造楼机)架体主要部件安装工艺一、施工预埋悬挂系统安装采用双爬锥预埋,首层预埋高度及爬锥竖向间距按设计图纸预埋,双爬锥水平间距220MM正负5MM,爬锥预埋同一层水平高低100MM(导轨承重孔的模数)的模数正负10MM以内。

合模时需检查预埋件,不得有倾斜、未拧紧螺栓等情况,浇筑时振捣棒不得直接碰触预埋件,不与钢筋有任何连接,无需焊接。

造楼机架体结构每根导轨有三层附着点,形成永不坠落架体。

复核预埋件位置,预埋精度偏不超过±5mm,用红头螺栓把悬挂靴固定在核心筒主体结构上。

悬挂靴安装应采用高强螺栓,悬挂靴安装经高强螺栓与建筑物内预埋爬锥紧密连接,高强螺栓丝牙进入爬锥体不应小于35MM。

悬挂靴安装处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15mPa。

二、竖向支撑结构的拼装吊装1、地面拼装导轨2、单组导轨由1根12米的导轨和1根8.5米的方柱拼接而成,总长20.5米。

导轨、方柱与钢平台主框架竖向连接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导轨组件拼装完毕后码放整齐并做好下垫上盖,以便于吊装提取方便.3、导轨吊装安装,使用塔吊逐一进行吊装安装。

安装导轨、方通时,需要提前搭设脚手架,脚手架离墙间距不小于350mm。

导轨安装要求顶部在同一平面上,误差不超过20mm,承重舌插入导轨孔,定位锁紧抱导轨,定位销安装到位。

高层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

高层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

高层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高层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高层施工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的施工方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实现高层建筑施工的快速、准确和精细化。

二、工法特点1. 高效: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高层建筑施工的快速和高效。

相比传统的施工方法,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 安全:该工法采用智能升降平台作为施工工具,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智能设备配备安全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 节能环保:智能升降平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电力和水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三、适应范围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特别是在建筑结构施工和装饰装修施工中,该工法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四、工艺原理智能升降平台施工工法基于建筑结构和施工过程的实际需求,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 施工平台的设计和制造: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设计制造出适应不同高度和形状的智能升降平台。

2. 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升降平台的运行和操作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包括平台的搭建和设备的安装,确保施工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施工平台的运行和操作:根据施工需要,调整升降平台的高度和位置,确保施工人员可以顺利进行作业。

3. 施工作业: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如钢筋焊接、砌筑、混凝土浇筑等。

4. 施工质量检验: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大空间装配式建筑ALC板智能安装施工工法

大空间装配式建筑ALC板智能安装施工工法

大空间装配式建筑ALC板智能安装施工工法1.前言目前,传统手工工艺安装ALC墙板安装,不仅安装工作量大、安装效率低,而且操作动作单调,劳动强度大,极易导致工人疲劳作业,引发ALC墙板倾覆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对项目进度和成本都是相当不利。

如何在保证进度及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工人安全,提升工人安装效率,是所有施工单位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由此衍生出了ALC墙板机械安装方式,在ALC墙板安装现场,用专业的ALC墙板安装机器,使ALC墙板安装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安装效率,以达到节约成本,保证工期,节能环保等多赢的效果。

通过在XX项目采用ALC墙板机械安装施工技术,总结形成此工法。

2.工法特点2.1通过机械化操作,将原来的人工操作,改变成为以机械操作为主、人工作业为辅,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的要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作业需求人数减少,节约了用工成本,增加了效益。

2.2利用液压油缸工作,完成对板材的抓取、搬运、安装等,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三违”发生概率,提升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切实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单边夹具的设计,可以利用机器直接将板材一步移动到位,完成板材和板材之间的对接工作,避免了在拼接墙板时需要人工频繁利用撬杠撬动墙板。

降低对板材的损坏,利用液压夹具和左右侧移,安装拼接一次完成,无需利用撬杠频繁撬动,有效保护板材,提高了安装质量。

3.适用范围ALC墙板机械安装工法适用于安装高度6米及以下,板厚300mm之内,单块重量最大800公斤ALC墙板工程。

4.工艺原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材的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普及,ALC墙板作为新型墙体材料,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实现了节能减排,促进建页1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ALC墙板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工程技术人员对ALC墙板的性能特点、成本支出、材料耗损情况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传统的人工安装ALC墙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场安全风险高;工人反复移动ALC墙板,对墙板边角造成极大的破坏,观感差。

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2)

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2)

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对施工工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度、安全性和效率都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应运而生,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施工质量。

二、工法特点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提高效率:采用预制式钢结构,可同时进行多个施工工序,减少施工时间,快速完成超高层建筑的各个阶段。

2.保障安全:采用智能顶升钢平台,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有效防止高空坠落和其他施工事故的发生。

3. 提高质量:采用工艺先进、设备精良的施工方法,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4. 环保节能:采用全自动化施工工艺,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尤其适用于那些在繁华地区、空间狭窄或施工周期紧张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超高层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艺原理:1. 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通过预制式钢结构的制作和装配,减少现场加工和施工时间。

采用精确测量和先进设备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和精度。

2. 顶升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通过顶升系统将钢平台顺利提升到下一层,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高效率。

顶升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顶升平台上进行必要的工作,包括拆除、安装和调整等工作。

3. 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顶升过程的平稳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确认施工图纸和工程量,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2. 钢结构制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和装配。

3. 智能顶升钢平台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智能顶升钢平台安装在顶升系统上。

4. 钢平台顶升:通过顶升系统将钢平台逐层顶升到下一层。

5. 钢平台调整和焊接:在顶升平台上进行钢平台的调整和焊接工作,确保钢平台的稳定性和连接的牢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公开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及其安装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支撑平台结构简单,而且全部是站着作业,而且有时候需要仰着头进行作业,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长时间工作比较累,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包括支撑平台本体,所述支撑平台本体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上,支撑平台本体的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窗,操作人员通过爬梯到支撑平台本体上,然后坐在座椅上,并系上安全带,操作人员将两脚分别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内部开设的脚放置区上,然后将遮挡杆上的插销插入第二插销环内,采用坐在座椅上的操作方式,避免长时间站在支撑平台上作业,造成腿部较累。

技术要求1.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本体(1)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5)上,支撑平台本体(1)的左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爬梯(11),支撑平台本体(1)的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窗(14),支撑平台本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滑块槽(12)和电机室(13),滑块槽(12)的内部安装有丝杠(18),电机室(1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17)与丝杠(18)的一端传动连接,电机室(13)与散热窗(14)连通,电机室(13)上通过铰链安装有挡板(16),第一丝杠(18)上通过螺纹安装有导轨滑块(19),导轨滑块(19)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罩(2);所述支撑罩(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的顶端通过连接件(33)与底座(3)的底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支撑罩(2)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弧形条(26),支撑罩(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条(25),支撑罩(2)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22),支撑罩(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散热窗(24);底座(3)的底端面开设有第一弧形槽(32),第一弧形条(26)位于第一弧形槽(32)内,底座(3)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弧形卡块(31),弧形卡块(3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条(25)位于第二弧形槽内,底座(3)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支撑座(34)和斜支撑块(39),第一支撑座(34)上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杆(35)的底端,支撑杆(35)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座椅(4)的底端面,斜支撑块(39)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推杆(38)的底端,电动推杆(38)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7)的底端,第一连接杆(37)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二支撑座(36)内,第二支撑座(36)通过螺栓安装有座椅(4)的底端面;所述座椅(4)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45)和第二放置槽(46);所述第一放置槽(45)和第二放置槽(46)的底壁均开设有脚放置区(4501),第一放置槽(45)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5)主轴顺时针转动的第一按钮开关(4502)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5)主轴逆时针转动的第二按钮开关(4503);第二放置槽(46)内安装有用于控制伺服电机(21)主轴顺时针转动的第三按钮开关(4601)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21)主轴逆时针转动的第四按钮开关(4602);所述连接件(33)包括内齿轮(3301)和外轮(3302);内齿轮(3301)安装在外轮(3302)内部开设有的齿轮槽内;内齿轮(3301)通过螺栓固定在伺服电机(21)的主轴端;外轮(330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3)的底端面;所述座椅(4)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两个扶杆(41),位于座椅(4)左侧的扶杆(41)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放料箱(42)且放料箱(42)底端面与扶杆(41)之间焊接有三角支架,位于座椅(4)右侧的扶杆(41)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工具箱(43),工具箱(4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4301),第一弹簧(4301)的顶端焊接有隔板(4302);座椅(4)上安装有安全带(44);位于座椅(4)左侧的扶杆(41)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遮挡杆(49),遮挡杆(49)的端头处焊接有第一插销环(4903);第一插销环(4903)的内部插接有插销(4904),插销(4904)与第一插销环(4902)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4902),第二弹簧(4902)的两端通过焊接与插销(4904)和第一插销环(4902)固定连接,插销(4904)的顶端焊接有拉环(4905),位于座椅(4)右侧的扶杆(41)上焊接有第二插销环(4901),插销(4904)的底端插在第二插销环(4901)内;遮挡杆(49)的上端面安装有用于控制电动推杆(38)主轴端向上运动的第五按钮开关(47)和用于控制电动推杆(38)主轴端向下运动的第六按钮开关(48)。

2.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支撑平台本体(1)通过螺栓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5)上,然后将导轨滑块(19)螺纹安装在丝杠(18)上,再将丝杠(18)安装在滑块槽(12)内,然后将驱动电机(15)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室(13)内,再将驱动电机(15)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17)与丝杠(18)连接,然后将挡板(16)通过铰链安装在电机室(13)上;步骤二:将支撑罩(2)的底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导轨滑块(19)上,然后将伺服电机(21)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罩(2)内,将内齿轮(3301)通过螺栓固定在伺服电机(21)的主轴端上,再将外轮(330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3)的底端面,然后将底座(3)安装在支撑罩(2)上,同时使内齿轮(3301)的齿牙吻合在外轮(3302)内部开设的齿轮槽内以及使第一弧形条(26)位于第一弧形槽(32)内,然后将弧形卡块(31)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条(25)吻合再通过螺栓将弧形卡块(31)固定在底座(3)的底端面上;步骤三:将第一支撑座(34)和斜支撑块(39)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3)上端面的两侧,将支撑杆(35)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支撑座(34)内,然后将第二支撑座(34)通过螺栓安装在座椅(4)的底端面,再将支撑杆(3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座椅(4)的底端面连接,将第一连接杆(37)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二支撑座(36)内;然后将电动推杆(38)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斜支撑块(39)的斜面上,然后第一连接杆(37)的底端通过螺栓和螺帽与电动推杆(38)固定连接;步骤四:分别通过螺栓在座椅(4)两侧的扶杆(41)上安装工具箱(43)和放料箱(42),将三角支架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放料箱(42)与扶杆(41)之间,将第一弹簧(4301)焊接在隔板(4302)底端面上,然后将隔板(4302)的底端面放置在工具箱(43)内,再将安全带(44)通过螺丝安装在座椅(4)的腰部,再将遮挡杆(49)的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位于座椅(4)左侧的扶杆(41)上,然后将第五按钮开关(47)和第六按钮开关(48)安装在遮挡杆(49)上;将拉环(4905)焊接在插销(4904)上,再将插销(4904)套上第二弹簧(4902)后插入第一插销环(4903)内,然后将第二弹簧(4902)与插销(4904)和第一插销环(4903)的接触点通过焊接固定;将第二插销环(4901)焊接在位于座椅(4)右侧的扶杆(41)上;再将第一按钮开关(4502)和第二按钮开关(4503)安装在第一放置槽(45)内;再将第三按钮开关(4601)和第四按钮开关(4602)安装在第二放置槽(46)内。

技术说明书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及其安装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可以称为“工地”。

建筑施工中需要搭设支撑平台进行辅助帮助,现有的支撑平台结构简单,而且全部是站着作业,而且有时候需要仰着头进行作业,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长时间工作比较累,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如何坐在支撑平台上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2)如何在使用平台上进行智能操作,避免仰着头进行作业。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本体,所述支撑平台本体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上,支撑平台本体的左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爬梯,支撑平台本体的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散热窗,支撑平台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滑块槽和电机室,滑块槽的内部安装有丝杠,电机室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电机室与散热窗连通,电机室上通过铰链安装有挡板,第一丝杠上通过螺纹安装有导轨滑块,导轨滑块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罩;所述支撑罩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顶端通过连接件与底座的底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支撑罩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弧形条,支撑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条,支撑罩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支撑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散热窗;底座的底端面开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条位于第一弧形槽内,底座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弧形卡块,弧形卡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条位于第二弧形槽内,底座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支撑座和斜支撑块,第一支撑座上通过转轴安装有支撑杆的底端,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座椅的底端面,斜支撑块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推杆的底端,电动推杆的活塞杆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底端,第一连接杆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二支撑座内,第二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有座椅的底端面;所述座椅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底壁均开设有脚放置区,第一放置槽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主轴顺时针转动的第一按钮开关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主轴逆时针转动的第二按钮开关;第二放置槽内安装有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主轴顺时针转动的第三按钮开关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主轴逆时针转动的第四按钮开关;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内齿轮和外轮;内齿轮安装在外轮内部开设有的齿轮槽内;内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伺服电机的主轴端;外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底端面;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两个扶杆,位于座椅左侧的扶杆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放料箱且放料箱底端面与扶杆之间焊接有三角支架,位于座椅右侧的扶杆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工具箱,工具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焊接有隔板;座椅上安装有安全带;位于座椅左侧的扶杆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遮挡杆,遮挡杆的端头处焊接有第一插销环;第一插销环的内部插接有插销,插销与第一插销环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通过焊接与插销和第一插销环固定连接,插销的顶端焊接有拉环,位于座椅右侧的扶杆上焊接有第二插销环,插销的底端插在第二插销环内;遮挡杆的上端面安装有用于控制电动推杆主轴端向上运动的第五按钮开关和用于控制电动推杆主轴端向下运动的第六按钮开关;一种建筑高层施工用智能支撑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支撑平台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上,然后将导轨滑块螺纹安装在丝杠上,再将丝杠安装在滑块槽内,然后将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室内,再将驱动电机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连接,然后将挡板通过铰链安装在电机室上;步骤二:将支撑罩的底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导轨滑块上,然后将伺服电机的底端面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罩内,将内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伺服电机的主轴端上,再将外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底端面,然后将底座安装在支撑罩上,同时使内齿轮的齿牙吻合在外轮内部开设的齿轮槽内以及使第一弧形条位于第一弧形槽内,然后将弧形卡块侧壁开设有第二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条吻合再通过螺栓将弧形卡块固定在底座的底端面上;步骤三:将第一支撑座和斜支撑块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上端面的两侧,将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支撑座内,然后将第二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座椅的底端面,再将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座椅的底端面连接,将第一连接杆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二支撑座内;然后将电动推杆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斜支撑块的斜面上,然后第一连接杆的底端通过螺栓和螺帽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步骤四:分别通过螺栓在座椅两侧的扶杆上安装工具箱和放料箱,将三角支架通过螺栓分别固定放料箱与扶杆之间,将第一弹簧焊接在隔板底端面上,然后将隔板的底端面放置在工具箱内,再将安全带通过螺丝安装在座椅的腰部,再将遮挡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位于座椅左侧的扶杆上,然后将第五按钮开关和第六按钮开关安装在遮挡杆上;将拉环焊接在插销上,再将插销套上第二弹簧后插入第一插销环内,然后将第二弹簧与插销和第一插销环的接触点通过焊接固定;将第二插销环焊接在位于座椅右侧的扶杆上;再将第一按钮开关和第二按钮开关安装在第一放置槽内;再将第三按钮开关和第四按钮开关安装在第二放置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