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解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软体动物幻灯片

头足类以肌肉质的腕捕食。口内有鹦鹉喙 状的颚片,可切碎食物。乌贼等种类胃的附近 有一囊突起称墨囊,进攻或逃逸时可喷出墨汁,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1
•12
蜗牛齿舌图
•13
•14
胃和晶杆结构(以纤毛滤食的蛤类)
•15
•16
4 呼吸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门呼吸器 官的类群。大多数软体动物以鳃为呼吸器官。鳃 是由外套腔中的体壁突起形成,结构因种类不同
•49
前鳃亚纲 Prosobranchia 海洋、淡水、陆生。 通常具外壳,壳常有
厣板,侧脏神经索交叉成“8”字形;本鳃简单, 位于心室前方。如鲍 Haliotis、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东风螺 Babylonia等。
•50
•51
•52
•53
•54
•55
•56
后鳃亚纲 Opisthobranchia 全部海洋生活。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
•1
2 形态与结构 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
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等部分。
* 头 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 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退化(如双 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 足 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 如块状(如蜗牛)、斧状(如河蚌)、柱状(如 角贝)、长腕(如乌贼),有的种类足退化(如 牡蛎)。
•37Leabharlann 12 经济意义 * 食用与药用; * 鱼类饵料; * 工艺品及工业原料; * 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 其他:危害农作物
•38
13 软体动物分类 已知约11万种,分 布广泛。根据贝壳、 足、神经、鳃等特 征分为7个纲。
•39
•11
•12
蜗牛齿舌图
•13
•14
胃和晶杆结构(以纤毛滤食的蛤类)
•15
•16
4 呼吸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门呼吸器 官的类群。大多数软体动物以鳃为呼吸器官。鳃 是由外套腔中的体壁突起形成,结构因种类不同
•49
前鳃亚纲 Prosobranchia 海洋、淡水、陆生。 通常具外壳,壳常有
厣板,侧脏神经索交叉成“8”字形;本鳃简单, 位于心室前方。如鲍 Haliotis、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东风螺 Babylonia等。
•50
•51
•52
•53
•54
•55
•56
后鳃亚纲 Opisthobranchia 全部海洋生活。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
•1
2 形态与结构 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
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等部分。
* 头 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 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退化(如双 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 足 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 如块状(如蜗牛)、斧状(如河蚌)、柱状(如 角贝)、长腕(如乌贼),有的种类足退化(如 牡蛎)。
•37Leabharlann 12 经济意义 * 食用与药用; * 鱼类饵料; * 工艺品及工业原料; * 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 其他:危害农作物
•38
13 软体动物分类 已知约11万种,分 布广泛。根据贝壳、 足、神经、鳃等特 征分为7个纲。
•39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课件PPT

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用于输送血液 和氧气。
生理机能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 来获取营养,如藻类、腐肉等 。
软体动物具有再生能力,部分 器官如触角、足部等受到损伤 后可以再生。
软体动物具有应激反应,能够 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相 应的反应,如逃避天敌或寻找 食物。
03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消化、排泄等过程参与了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环境监测与指示生物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变化可以作为环境质量 变化的指示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软体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如限制捕捞量、加强污染治理等。
幼虫期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需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幼虫期,以适应 环境并完成进一步的生长发育 。
变态与生长
幼虫期结束后,软体动物会经 历变态过程,从幼虫转变为成 体形态,并继续生长。
生长与发育
生长方式
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并 通过细胞分裂和增大体积实现生长。
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水质等对软 体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作用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软体动物研究展望
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软体动物
是一类具有柔软肉体的动物,通常具有外壳或内壳,是动物界中 的一大类。
生理机能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 来获取营养,如藻类、腐肉等 。
软体动物具有再生能力,部分 器官如触角、足部等受到损伤 后可以再生。
软体动物具有应激反应,能够 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相 应的反应,如逃避天敌或寻找 食物。
03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消化、排泄等过程参与了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环境监测与指示生物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变化可以作为环境质量 变化的指示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软体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如限制捕捞量、加强污染治理等。
幼虫期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需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幼虫期,以适应 环境并完成进一步的生长发育 。
变态与生长
幼虫期结束后,软体动物会经 历变态过程,从幼虫转变为成 体形态,并继续生长。
生长与发育
生长方式
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并 通过细胞分裂和增大体积实现生长。
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水质等对软 体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作用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软体动物研究展望
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软体动物
是一类具有柔软肉体的动物,通常具有外壳或内壳,是动物界中 的一大类。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思考题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何利害关系?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吸 器官;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体制和分部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 为头部、足部和内脏 团。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 伸成为外套膜,
内壳或成体无壳 ➢ 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
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 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 ➢ 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 ➢ 不少种类具墨囊 ➢ 外套膜发达,形成袋状,称“胴部”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常见种类:鹦鹉螺、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
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
⑴河蚌有两片坚硬的石灰质贝壳,还有肌肉发达的闭壳肌,可 以坚硬的贝壳牢牢闭拢,保护它柔软的身躯不受敌害的伤害。 ⑵河蚌有肉质的斧足,可以挖掘泥沙,将自己埋于沙内,从而 减少了敌害的威胁。 ⑶河蚌的外套膜围成一个外套腔,和鳃腔、鳃上腔、水管等结 构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流循环系统。外套膜和鳃上着生有 许多纤毛,纤毛摆动为水的定向流动提供了动力。水流在这些 腔隙里循环,带来了含有食物,氧气丰富的水;带走了食物残 渣、排泄废物和二氧化碳。另外,当雄河蚌性成熟时,精子随 水流排出体外,又进入雌河蚌的体内。这样就解决了由于埋栖 生活而产生的摄食、呼吸、排泄、排遗和生殖等诸多问题。 ⑷河蚌的外套膜后缘有几处愈合,形成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 口,而且出水口比入水口管径小,可以保证进入河蚌外套腔的 水都是新鲜的。 ⑸由于河蚌的缓慢运动,它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 ⑹由于埋栖生活不需要接触复杂的外界环境,河蚌的运动能力 很差,感觉器官也不发达。
河蚌的解剖PPT幻灯片

(10)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呈葡萄 状。精巢(白色)、卵巢(黄色)、生殖孔( 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
29
四. 作业
绘河蚌内脏解剖图并注 明相应结构名称
30
触唇、口、食道 、胃、晶杆、小 肠、直肠、肛门 和肝胰腺。
13
消化系统(口)
14
消化系统
15
消化系统
16
消化系统
17
4、分系统观察-呼吸系统
左、右各有2片鳃瓣。分清以下结鳃构上:腔 鳃小瓣、鳃丝、丝间隔、鳃小孔、
瓣间隔、鳃水管、鳃上腔
18
呼吸系统:一片鳃
19
呼吸系统……鳃
20
呼吸系统……鳃
21
呼吸系统……鳃
22
呼吸系统……鳃小孔23ຫໍສະໝຸດ 呼吸系统……鳃切片24
呼吸系统……鳃切片
25
呼吸系统……鳃切片
26
4、分系统观察-循环系统 围心腔;一心室、二心耳;前、后大动脉。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
27
4、分系统观察-排泄系统:后肾形
腺体部 、膀胱 部、肾 孔(排 泄孔) 。
28
▪ 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 出手术刀
▪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 撑开缝隙,
▪ 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表面切 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 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6
3.内部结构初步观察
切断韧带,去除一侧贝壳后
7
8
循环系统
围心腔
9
排泄系统
10
排泄系统
11
掀起外套膜后
12
4、分系统观察-消化系统
一、目的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及其它软 体动物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 门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一般结构 及其特征。
软体动物ppt课件

陆地环境中的软体动物主要包 括蜗牛、蛞蝓等。
陆地软体动物在土壤肥力、植 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 循环。
陆地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陆地 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04
软体动物的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 ,是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高的生殖能力。
02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外部结构
壳体
软体动物拥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壳 体,这些壳体通常由碳酸钙构成 ,起到保护作用。
触角
软体动物通常有触角,这些触角 用于感觉环境并帮助它们寻找食 物。
内部结构
肌肉
软体动物的肌肉系统非常发达,这使 得它们能够灵活地移动。
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 胃、肠道和肛门。它们通过口摄取食 物,然后通过肠道进行消化。
。
软体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一些贝类能够过滤水中的
污染物,净化水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是水产业和渔业的重要资源,被广 泛用于养殖和捕捞。
软体动物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 价值。
软体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一些软体动物能够入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
科研价值
软体动物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软体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软体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性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 的生存策略和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在仿生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贝类的壳结构和运动方式为人类提供了 许多灵感和创新。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地球历史上的奥陶 纪大灭绝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导致许 多硬壳动物死亡,而软体动物则逐渐 崛起。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ppt课件

有几对瓢虫 蜘蛛 蜈蚣
虾
√
√
√
√
√
√
√
√
√
√
有
有
有
有
有
√
√
×
√
√
是
是
是
是
√
√
×
×
×
3对
3对
4对
多对
5对
√
√
√
√
√
昆虫
除了蝗虫,昆虫还包括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蚂蚁等等。
蜜蜂
蜻蜓
七星瓢虫
蚂蚁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一、双壳类软体动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
河蚌
贝壳 河蚌
珍珠
扇贝
外套膜
文蛤
(分泌形成贝壳、珍珠)
缢蛏
1.观察缢蛏
贝壳 外套膜
鳃 出水管 入水管
缢蛏的内部结构 足
入水管、出水管:食物颗粒、 食物残渣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1.代表动物:双壳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蜗牛、乌贼
章鱼、鲍鱼、鱿鱼、墨鱼
环
2.缢蛏
①外套膜(贝壳、珍珠) ②足——运动
节
③鳃——呼吸
动
物
3.主要特征: ①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②大多具有贝壳
③运动器官是足
4.与人类的关系:有利:①食用 ②药用 ③ 装饰
有害:传播疾病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 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虾
√
√
√
√
√
√
√
√
√
√
有
有
有
有
有
√
√
×
√
√
是
是
是
是
√
√
×
×
×
3对
3对
4对
多对
5对
√
√
√
√
√
昆虫
除了蝗虫,昆虫还包括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蚂蚁等等。
蜜蜂
蜻蜓
七星瓢虫
蚂蚁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一、双壳类软体动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
河蚌
贝壳 河蚌
珍珠
扇贝
外套膜
文蛤
(分泌形成贝壳、珍珠)
缢蛏
1.观察缢蛏
贝壳 外套膜
鳃 出水管 入水管
缢蛏的内部结构 足
入水管、出水管:食物颗粒、 食物残渣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1.代表动物:双壳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蜗牛、乌贼
章鱼、鲍鱼、鱿鱼、墨鱼
环
2.缢蛏
①外套膜(贝壳、珍珠) ②足——运动
节
③鳃——呼吸
动
物
3.主要特征: ①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②大多具有贝壳
③运动器官是足
4.与人类的关系:有利:①食用 ②药用 ③ 装饰
有害:传播疾病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 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软体动物》课件

03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 淡水和陆地,适应了各 种不同的环境。
04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如净化 水质、提供栖息地等。
头足类
01
02
03
04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另一大 类群,以章鱼、鱿鱼等为代表
。
头足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灵活的身体,能够快速捕
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头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层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态价值
生物指示器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指示器,监测和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促进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控 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
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软体动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头足类的墨汁可以用于制造墨 鱼汁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腹足类
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 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
腹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 ,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能力较强。
腹足类通常具有螺旋形的壳和粘附能 力强的足,能够在各种表面攀爬和移 动。
腹足类的肉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其 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
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导致软体动物保护工作难以有
效开展。
软体动物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软体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态
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软体动物保护的 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_PPT幻灯片

盲囊;胃与胃盲囊之间的葡萄状 胃盲囊
腺体为胰腺。
胃
7.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由直肠左侧的输卵管通至生
殖孔。输卵管末端有1输卵管腺。
生殖孔 鳃 副缠卵腺 缠卵腺
卵巢
墨囊
7.生殖系统: (2)雄性生殖系统:精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乳白色,心脏形。由左侧通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 取1条,置于蜡盘中,背面向上(颜色较深),依次观察。身体从前向后分为头
足部、颈部和躯干部。 1.头足部: • 头部扁球状,前方着生腕(由足特化而成),共10条。 • 其中8条基部较粗,末端尖细,内侧扁平,上面着生有许多吸盘。 • 第4对腕(背正中央为第1对,向腹侧依次为第2-5对)细长,称触腕(捕食),末端
1.呼吸器官:为1对羽状鳃,位于内 脏团两侧,基部有肌肉附在外套 膜上。
鳃 副缠 卵腺 缠卵腺
墨囊
4.软骨:集中位于头部中央及眼的基部。用剪刀和镊子剥去头部的表皮和肌肉,即 露出半透明的软骨。
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三者为头软骨 包围。剪去头软骨腹面腹面部分,可见乳白色的神经节。中央隐约可见一横溢, 前部为足神经节,后部为脏神经节。摘除足、脏神经节露出食道,食道背面为 脑神经节。
• 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腹面与内脏团,形成宽大的外套腔。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 肌肉质褶,称鳍。
• 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
触腕 腕 口
头足部 漏斗 眼 颈部
躯干部 鳍ຫໍສະໝຸດ 背面贝壳腹面(二)内部解剖:
• 左手握住躯干部,右手持剪刀沿 鳍的腹缘剪开腹面的外套膜,去 除腹面外套膜,露出内脏团,如 是雌性,可见内脏团腹面中部隆 起的1对卵形的缠卵腺及其前方的 2-3个副缠卵腺(箭状,分泌物 形成卵壳及将卵粘成卵群)(两 者与卵巢在构造上无联系)。用 镊子去除缠卵腺和副缠卵腺,依 次观察下列结构。
腺体为胰腺。
胃
7.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由直肠左侧的输卵管通至生
殖孔。输卵管末端有1输卵管腺。
生殖孔 鳃 副缠卵腺 缠卵腺
卵巢
墨囊
7.生殖系统: (2)雄性生殖系统:精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乳白色,心脏形。由左侧通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 取1条,置于蜡盘中,背面向上(颜色较深),依次观察。身体从前向后分为头
足部、颈部和躯干部。 1.头足部: • 头部扁球状,前方着生腕(由足特化而成),共10条。 • 其中8条基部较粗,末端尖细,内侧扁平,上面着生有许多吸盘。 • 第4对腕(背正中央为第1对,向腹侧依次为第2-5对)细长,称触腕(捕食),末端
1.呼吸器官:为1对羽状鳃,位于内 脏团两侧,基部有肌肉附在外套 膜上。
鳃 副缠 卵腺 缠卵腺
墨囊
4.软骨:集中位于头部中央及眼的基部。用剪刀和镊子剥去头部的表皮和肌肉,即 露出半透明的软骨。
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三者为头软骨 包围。剪去头软骨腹面腹面部分,可见乳白色的神经节。中央隐约可见一横溢, 前部为足神经节,后部为脏神经节。摘除足、脏神经节露出食道,食道背面为 脑神经节。
• 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腹面与内脏团,形成宽大的外套腔。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 肌肉质褶,称鳍。
• 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
触腕 腕 口
头足部 漏斗 眼 颈部
躯干部 鳍ຫໍສະໝຸດ 背面贝壳腹面(二)内部解剖:
• 左手握住躯干部,右手持剪刀沿 鳍的腹缘剪开腹面的外套膜,去 除腹面外套膜,露出内脏团,如 是雌性,可见内脏团腹面中部隆 起的1对卵形的缠卵腺及其前方的 2-3个副缠卵腺(箭状,分泌物 形成卵壳及将卵粘成卵群)(两 者与卵巢在构造上无联系)。用 镊子去除缠卵腺和副缠卵腺,依 次观察下列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
足
运动
出水管和入水管 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意义:适应水环境
2020/11/24
9
2020/11/24
10
(1)瓣鳃类(一般为双壳)
2020/11/24
扇贝
牡蛎
11
文蛤
2020/11/24
12
2020/11/24
砗磲
13
河蚌
生活在江河、湖泊、水 库等水底中,双壳类软 体动物。
形态结构
两片石灰质贝壳
有外套膜
入水管和出水管
斧形的足
鳃的出现 2020/11/24
14
这些结构与哪些生理行为相 适应?
贝壳和外套膜
保护
用鳃与水流进行
呼吸
吸水和排水过程摄 取水中食物颗粒
摄食
用足缓慢运动
2020/11/24
运动
15
(2)多板类
石鳖
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腹面有扁平的足
2020/11/24
16
(3)腹足类(一般单壳或无壳)
2020/11/24
26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产养殖
食用
药用 工艺装饰
危害
2020/11/24
27
2020/11/24
28
下列动物中哪些是软体动物,哪些不是?
2020/11/24
29
2020/11/24
30
外壳退化成海螵鞘,有一对发达的眼,有
10条腕足。 2020/11/24
22
(4)头足类
鱿鱼(枪乌贼)
2020/11/24
23
(4)头足类
章鱼 (八爪鱼)
2020/11/24
24
(4)头足类
海洋中的 “活化石”
2020/11/24
鹦鹉螺 25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 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 官是足。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4
4
2020/11/24
蛏子
5
2020/11/24
蛏子
64
8
请你填出以下表格
形态结构
功能
外套膜及贝壳
保护
鳃
第三节(1) 软体动物
2020/11/24
1
一.软体动物
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0万种以上。
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 活在陆地湿润处的蜗牛, 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等。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海螺
2020/11/24
蜗牛
17
蜗牛
壳为螺旋形,腹面有大而扁平腹足,陆
生种类。
2020/11/24
18
(3)腹足类(一般单壳或无壳)
鲍鱼
2020/11/24
19
(3)腹足类(一般单壳或无壳)
蛞蝓
2020/11/24
20
(3)腹足类(一般单壳或无壳)
2020/11/24
海兔
21
(4)头足类
乌贼(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