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人生

合集下载

庄子对欲望与满足的人生智慧

庄子对欲望与满足的人生智慧

庄子对欲望与满足的人生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兼文化名家,他的作品《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庄子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欲望的本质以及如何达到内心的满足。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通过对《庄子》的研究,深刻领悟到庄子对欲望与满足的人生智慧。

首先,庄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世间的事物却是有限的。

他以“饮食终日,言不尽意”来形容人们的欲望永无止境。

然而,庄子并不认为欲望本身是坏的,他认为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但是,庄子警告人们不要陷入无止境的欲望追求中,而是要明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欲望,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其次,庄子提出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强调了满足的重要性。

他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来说明人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出取舍。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不要过分追求无法实现的欲望,否则就会失去现有的满足感。

他通过丰富的寓言故事和比喻,向人们阐述了满足的智慧和重要性。

此外,庄子还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和放下执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对名利地位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以“蝴蝶梦”来形容人们在追求外在欲望的过程中,往往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庄子提倡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像大自然一样无为而治,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执着,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和谐。

最后,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他以“大梦誓如何”来表达人们应该超越尘世欲望,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庄子提倡人们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超越自我,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总结而言,庄子通过对欲望与满足的探讨,提出了人生智慧。

他认为人们应该明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欲望,学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放下对名利地位的追求,顺应自然和放下执着,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庄子人生智慧解析

庄子人生智慧解析

庄子人生智慧解析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邃独特,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智慧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态度、自由观、修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解析,揭示庄子哲学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意义。

一、人生态度:放弃功利追求自由庄子提倡放弃功利的追求,让人们从传统的约束和期望中解放出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他以「逍遥游」来比喻人生,在自由游离的状态中体验生命的美妙。

这种人生态度教导我们不要过度追逐功名利禄,而是要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二、自由观:身心合一获得自由庄子强调身心合一,人们应该放松身心,达到「自然」的状态。

他认为,人的内心应该超越外在世界的干扰,与自然融为一体。

只有达到了这种自由状态,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处于高压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庄子的自由观对我们提供了一种寻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方向。

三、修养方法:解放心灵寻求人生真谛庄子主张通过修养心灵来获得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他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认为人的情感应该超越喜怒哀乐,达到超然洞察的境界。

通过修炼内心,使自己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去除杂念的能力。

四、人生智慧:享受当下,随遇而安庄子注重人的当下,他倡导人们应该充分珍惜现在的时光,而不是过度沉溺于过去或未来。

他以「胡蝶梦」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短暂,他认为人应该享受现在的生活,珍惜每一个瞬间。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忙碌的工作和各种压力所困扰,庄子的智慧提醒我们应该学会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美好。

五、现代生活意义:拥抱自由与智慧庄子的人生哲学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庄子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惑和迷茫,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倡导的放下功利追求自由的态度、强调身心合一的自由观、通过修养心灵寻求真谛的修养方法,都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总之,庄子的人生智慧深深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吻合,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庄子的智慧生活与人生智慧的实践

庄子的智慧生活与人生智慧的实践

庄子的智慧生活与人生智慧的实践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索了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智慧生活和人生智慧的实践的独特见解。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庄子的研究心得,并探讨他的智慧生活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摆脱功利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庄子看来,人应当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他通过寓言和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并以此启迪人们追求智慧生活的道路。

庄子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动物的行为,表达了他对智慧生活的理解。

他以蝴蝶为例,倡导人们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功利的欲望所困扰,无法真正感受到内心的自在和快乐。

他提出“逍遥游”的概念,即通过心灵的自由,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才能真正体验到智慧生活的乐趣。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还强调了人生智慧的实践。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

他通过描绘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在人生的追求中发现智慧。

庄子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通过实践来实现对智慧的追求。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价值。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告诉我们,应该将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发现和实现人生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功名利禄,追逐物质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自由。

庄子的智慧生活观提醒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只有在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智慧生活的乐趣。

同时,庄子的智慧生活观也告诉我们,应该将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发现和实现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了一种独特的自由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智慧思考。

他的思想不同于其他先秦诸子,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庄子自由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

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在他对于自然的理解和个体的追求上。

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自由自在的本性,而人类也应该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庄子提出了脱离世俗束缚的“逍遥游”观念,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他认为我们应该摆脱社会的压力和功利的追逐,以及名利的纠缠,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曾经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名叫蝴蝶的昆虫与一个名叫庄周的人做梦并互相猜测:“庄周会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会梦见自己是庄周?”这个故事有深刻的哲学寓意。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思考,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和自在远比世俗所追求的名利地位更加珍贵和真实。

他希望人们能够跳出常规的人生框架,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名利所诱惑和束缚。

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人们往往追逐名利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和追求。

庄子的自由思想告诉我们,个体应该从内心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内在性格和需求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除了自由思想,庄子对于人生的智慧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对人生的看法非常超脱,他认为人生如梦如幻,一切皆为虚幻。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自然之中最高尚而又无形无质的存在,它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庄子强调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修炼和觉悟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智慧。

庄子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上。

他提出了“归真”和“养生”的观念。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我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回归到真实的自我之中。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宁静自在,开心快乐地生活。

《庄子》中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

《庄子》中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

庄子: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一、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以《庄子》为主要著作,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幸福与自由等重要议题。

二、自由与无为•庄子认为自由是每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即通过不费力气地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庄子将无为比喻为大树无欲,水流自然。

他主张人应放下功利心态,顺其自然地适应环境和他事.只有摒除杂念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三、天命与人性•庄子提倡顺应天命的观点,并相信宇宙万物皆有规律可以遵循。

按照庄子的观点,在合乎规律并顺从内心本性的带领下行动是有效达成目标和发展个人潜力.四、破除约束与拥抱变化•庄子反对人们受约束于社会道德规范或固定思维模式,提倡个体的多元发展,追求真实自我的探索。

他认为人应该灵活变通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并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庄子用"大鱼吞小鱼"的比喻来解释这种灵活性,强调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和转化。

五、虚空与自由心态•庄子将"虚"视作一种状态, 主张放松心绪,并超脱世俗纷扰。

其所谓“无我” 就是个人心境宽厚而不受限于形式的束缚.•庄子用“蝴蝶梦”来表达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告诫人们要拥抱变化、活在当下,过去和未来都是相对的,只有眼前的现实才是真实存在.六、从庄子所言到现代生活•庄子思想所强调的自由、无为、顺应天命等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深刻意义.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庄子的智慧来探索更加轻松自如的方式去处理困难状况,在家庭关系中则能够深入思考如何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结语•《庄子》中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提供了对于现代社会中常见问题的独到见解。

通过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更好地面对人生各个方面的挑战,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的应用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的应用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的应用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他对于人生的智慧观点,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现代职场中也能够找到有益的应用。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智慧出发,探讨其在现代职场中的应用。

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庄子强调人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困扰所左右。

在现代职场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等各种挑战。

庄子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被这些外界的压力所左右。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庄子提出了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

在现代职场中,人们往往追求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庄子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地对待职业发展,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注重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只有内心平衡的人才能够持续地发展和进步。

三、虚无缥缈的自我认知庄子强调虚无缥缈的自我认知,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个人的欲望和私利,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现代职场中,人们常常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而忽略了团队的合作和共同的目标。

庄子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要超越个人的欲望和私利,关注整个团队的利益和发展。

只有在团队的合作和共同的目标下,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四、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不要过分干预和控制下属的工作。

在现代职场中,领导者常常过分干预和控制下属的工作,导致员工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庄子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给予下属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只有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下,员工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创新。

五、变通应变的管理智慧庄子提出了变通应变的管理智慧,认为管理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策略和方法。

庄子人生哲学无为而治的古代智慧

庄子人生哲学无为而治的古代智慧

庄子人生哲学无为而治的古代智慧庄子人生哲学:无为而治的古代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学观点。

其中,他最为著名的思想之一就是“无为而治”。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顺应自然,以无为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与和谐。

这种无为而治的智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在行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无私。

人们常常追求权力和物质,而为了获得这些东西,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然而,庄子认为,这种忙碌追求的行为只会增加烦恼和困扰,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安定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提到的“治”并非指政治上的管理和控制,而是指内在的调理和整治。

“治”不仅包括了对外在环境的调适,更重要的是对内心境界的调整和提升。

只有内心平静安宁,并清楚了解自己的本心,才能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

庄子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向人们阐释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比如,他讲述了一个关于鱼儿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去看鱼,在鱼池旁坐了很久,发现鱼儿们都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庄子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要的是鱼儿的快乐,所以我来到这里。

我不会用鱼网去捕捉它们,而是静静地坐在这里,让自己感受它们的欢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我们消极对待生活,而是要我们用一种安静的心态去体会自然的美妙,顺应事物的发展。

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以自然为师,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自然对抗。

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功利和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心灵的安宁。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深入人心,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在政治、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繁忙和功利所笼罩,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知。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学会放下欲望和功利心,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冷静,以更加深刻的智慧面对生活。

探讨庄子的人生智慧与幸福人生

探讨庄子的人生智慧与幸福人生

探讨庄子的人生智慧与幸福人生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经典之冠”。

在我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的研究中,我深入研读了《庄子》,并从中深刻体悟到了庄子的人生智慧与幸福人生的探讨。

首先,庄子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对人生的超越与放逐上。

庄子强调个体应该超越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他以“无为而治”为主张,认为人应该放松身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他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在心灵安宁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超越世界的表象,达到真实的境界。

这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使人们能够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摆脱对外界的依赖,从而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

其次,庄子的幸福人生观体现在他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追求上。

庄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追求内心与外界的统一。

他以“大庙堂之下,大市朝之内”来形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之对抗。

他通过“蝴蝶梦”等寓言告诉我们,人应该放下自我的欲望,顺从自然的变化,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幸福。

这种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追求,使人们能够从繁琐的世俗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此外,庄子的人生智慧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他以“鹿乘之庙,不以香草苦其心”来形容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追求,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快乐。

这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人们能够从功利的追求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与快乐。

综上所述,庄子的人生智慧与幸福人生的探讨,对于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超越与放逐、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人生意义的思考,都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追求幸福的道路。

在当今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会超越物质欲望,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智慧人生人们说庄子是哲学家,可能是非常洒脱、自由的。

读庄子确也让我们感到上天入地、纵横万里的自由和开阔,但这是在他的作品里,作品里的本体自由与现实中的生命个体往往会有着很大的区别。

许多浪漫主义作品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非常拘谨,所以,有时并不是文如其人。

但庄子是文如其人的,生活中的庄子倒也很象作品中的他。

好象这并不是庄子做出来的,似乎有一种率性的自然,和关于对人间世的独特理解。

我们感到庄子对于生死达观,主要是他认为人死后完全归入了平静,归入了天地之大道。

并且也有佛家的味道,“一切相皆是虚妄,”承认物质的世界是暂时的运动现象,不相信鬼神,不相信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能改变天地之规律。

有时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转换的时候,我们则可以转换自己的心情。

比如说不会武功则少了动武的念头,不会驾车则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没有多少钱也就避免了被打劫的风险。

无用之中有用,有用之中无用。

这是庄子的境界,也是一种高级的生存哲学。

庄子是智慧的,他的故事也愿意让我们生活在智慧里,过一种智慧的人生。

因为智慧的人生总是快乐的。

但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常常哀叹自己的出身和命运,而不去把对立的事物统一,不去找到自己无用之中的有用。

在两千多年前,庄子是聪明的。

庄子还是个唯物主义者,起码在生死的问题上。

在对待自己身后之事的态度上,庄子也十分明白。

当他感到大限即将来临时,听说他的弟子们要准备把他厚葬,他便非常严肃地制止了他们。

他认为死后以天地为棺,以日月星辰为装饰,以万物为陪葬,这是多么隆重的葬礼啊!怎么还要那么俗世的形式呢他的弟子们之所以想厚葬他,主要是因为放在野外怕被乌鸦吃掉。

生命,本来就是一种物质现象,既然死后无知那所有的形式和厚葬对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死后还有知,那与未死又有任何区别,活着的人就更没有理由去悲伤了。

在看子看来,一切应该象季节一样自然。

充满残暴、铁律、牢狱、诉讼和礼仪的人世间,如何才能平静下来,反观一下生命的本体。

中东的流血、伊拉克的惨剧和人类加紧研制的各种杀人武器,能否也象庄子一样与骷髅对视,能否也让庄子给你托一个醒悟的梦呢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甚至一个夜晚就可能有一连串的梦汩汩而来。

人的一生到底做了多少个梦,恐怕连研究梦的高手弗洛依德也难以知晓。

但我们的多少好梦也就随着时光飘散了。

只有庄子的梦留了下来,并且已让人们欣赏了两千多年,未来的人们肯定也会迷恋在他的梦里。

在这样一个梦里,庄子变成了蝴蝶,栩栩然飞了起来,自由自在,大概也因为“空中的花香”使其“沉醉”,因为自由和快乐,又“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

何等的逍遥啊!醒来后,庄子浑然不知是梦到了蝴蝶,还是现在的自己是蝴蝶在做梦,庄子在一瞬间将自己与蝴蝶变成了统一。

这个梦也的确令人神往。

不仅是因为梦里的蝴蝶自由起舞,关键在于蝴蝶似乎梦见了庄子,使庄子实在搞不清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

庄子到达了物我统一的境界。

梦,完全是一个非自主的状态,可以说与自己无关。

至于在梦中变成什么也无法被自己左右,哪怕在梦中变成石头、树、狼或蚂蚁也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在临睡前要准备梦见自己变成预设的对象,或在梦中实现完全的自我构想。

但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在梦中的一切体验又是那么真实,起码在当时的心灵感觉方面。

不管是梦中的可怕,还是梦中的美好,一觉醒来,我们都会亲临现实。

在关注现实之时,很快会把梦忘掉,好在现实中走坚实的道路。

但庄子的梦是不能忘掉的,这个梦伴随了庄子一生,并随着庄子留给我们的《南华经》一起到了今天,那只梦中的蝴蝶还将飞向遥远的未来。

作为生存着的个体,我们太需要这个梦了,因为生命本身的无奈,和对宇宙的无解。

天是无法战胜的,宇宙的规律又是无法改变的。

庄子非常清楚这一点,与其徒劳地与天地争斗,倒不如与天地合一,在与蝴蝶的交叉之梦中物化和永恒。

清朝才子纪晓岚一生阅尽沧桑,不愿著述。

最后留给了他的子孙们一则家训,就是“知不可解者,以不解解之。

”后来他的子孙们又把其发挥成:“知不可求者,以不求求之。

”从中,我们可以感到纪晓岚从庄子处悟得的智慧,并且把这种智慧领悟得出神入化,据说,正是循着这样的家训,他的后裔们度过了许多机警的岁月。

表面看来,庄子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包括纪晓岚在内,似乎是一种消极的等待和被动。

但省察生命和宇宙的真谛,能将内心物化,能如此平静的,除了庄子外还能有谁做的到呢庄子在梦中实现了蝴蝶的真快乐,醒来后,又向我们讲述着真实的庄子。

何时,我们也有一个翩翩起舞的梦呢绕开语言的迷雾,见到那本质中的霞光。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呈现着自身的矛盾,只是哲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摆脱这样的困境。

如何在自身的困境中找到最佳的方寸与空间,实现生命的自由与逍遥,也是每个生命个体的理想和向往。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发现造成生命困境的是我们自身,这一点不妨也听一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在那个遥远年代的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在山中行走,走到一条河边时见有一棵大树,足有百尺之粗,千丈之高,叶繁枝茂,直指云霄。

树下停着许多车马在此休息。

庄子便上前问一木匠:“为什么没有伐下这棵树盖房子呢怎么让他长了这么大”木匠说:“这样的树一点儿用也没有,用其做船马上沉水,用其盖房,很快虫蛀,正是因为毫无用途,才长了这么大岁数啊!”庄子听后,深以为然。

感叹道,人们都知道有用的好处,但很少发现无用的好处啊!看这棵树,如果有用,还能活到今天吗实际是无用反而对自己有用。

于是,师徒二人继续赶路,天黑后,便留宿在庄子的一个老朋友家。

老朋友非常热情地款待庄子,叫其儿子杀雁烹之。

其儿子请问其父说:“一只能鸣,另一只不能鸣,杀哪一只呢”其父回答,当然是杀不能鸣者。

第二天,师徒二人离开了朋友的家,他的弟子大惑不解地问庄子:“前天,我们见的树是因为没用而得享天年,而昨天我们遇到的雁也是没有用,怎么命不能保呢到底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呢”庄子说:“要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一龙一蛇,随时俱化,不可专为。

”后面庄子还围绕用和无用讲了好大一番。

其实,故事听到这里就足够了,庄子教给我们的是不可局限于个案,也就是不能太“着相”,通俗的说法是不能太教条,只能灵活掌握,随形而变才能掌握事情的主动。

我们毕竟是社会人,都生活在价值判断的巨网之下,许多时候,由于才能毕现,遭到嫉恨,被人暗算,中国历史也是一部天才被残害的历史。

这些方面,韩信、袁崇焕、岳飞、彭德怀等都是因才能而遭天妒的,因为才能而未能保全自身。

生活之中,才能将放射出一种创造的极光,它是眩目的,毕竟周遭的庸常之辈是没有欣赏和包容的雅量的,《圣经》中也早就告诉人类,“嫉妒”是人的七宗原罪之一。

是需要每个人万分注意的。

知道在什么时候释放自己的才能,什么时候收敛,是很难做到的,正因为难,才成为了一种智慧的生存哲学。

庄子说的已很清楚不过了,“一龙一蛇,不可专为”,要介于龙和蛇之间,随时转化,“物物而不物于物”,还能有什么麻烦呢但许多人只知道炫技,而不知道藏拙,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盈而不知亏。

如此下去,怎能自己不打败自己呢听了庄子的智慧,不知能不能学一点儿庄子的无用和有用。

能不能在无用和有用之间自由地行走,就看你的悟性了。

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自足和恬适,语言的发明,主要是为了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因为语言,人类之间的表达和沟通又多了一座桥梁,虽然语言的交流也都是因为弥补他知的不足。

由于语言本身的局限,许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是语言本身,藏在语言下面的灵魂被遮挡住了,有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语言之桥链接起来的。

庄子曾讲:“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是说,一生只生活在井里的青蛙,无法给他讲大海的辽阔,因为那样的概念,超出了青蛙的知识范围和认识能力,越过了思维力量的边界,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因为启动想象的也离不开现实的参照。

试想,只见过井水的青蛙用什么样的现实支持它去想象波涛汹涌、变化万千、气象瑰丽的大海呢显然,这是知识和思维的局限。

同样,夏天的时令毛虫,怎么会知道还有冰呢只在盛夏的高温里寿命只有几天的虫子,因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炎热的太阳,它可能认为世界只是火组成的。

它所有的祖先连秋天也未见过,给它描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它怎么能够相信呢它也肯定会嘲笑讲述者是在愚人节说话吧,要不就是喝多了高粱酒,在忽悠“我们”呢。

这也难怪,时间的感觉本来已非常抽象了,让它去怎样冲破这个时间概念的壳呢就象我们有几人能理解爱因斯坦弯曲的时间呢。

话又说回来,一个粗俗之人,怎么能一开始就给他讲高深的道呢民间不是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吗一个人连基本的启蒙教育也未接受过,如何让他理解笛卡尔的思、尼采的意志、叔本华的表象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呢现实中一个外国留学生回来,给他乡下的母亲讲话时夹杂英语,不也是一种笑话吗为了坚守思考的本质,完全可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可以让灵性之光在寂寞中磨砺得更加灿烂。

为了沟通的需要,我们要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完成自己。

因为庄子并不是完全反对向井蛙、夏虫和曲士表达,只是要针对它们讲井水、夏天和日常的生活。

这里自然也有海、冰和道,要能做的到,才是真功夫。

庄子在《秋水》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件:有一天,庄子在濮水之畔钓鱼,大概有凉风拂面,鸟语花香,正在山水间忘我。

这时楚国的国君派来两位大使,请庄子去做他的宰相,可能楚王知道庄子的脾气,让二使很婉转地说:“愿以境内累矣。

”楚国君并未明确地以高官引诱,而是说愿让你承担一个繁重的任务,这种说法起码能给孤傲的知识分子一个体面的台阶。

对于送上门来的高官,庄子如何回答呢庄子眼前是波光无尽的濮水,水中是游弋逍遥的鱼儿,他在此正处于无始无终、无君无臣的无我之境。

而背后等待着选择的是荣华、富贵,威风和地位。

楚王让二使也向庄子透露了一个信息,即“愿以境内累矣”。

意思是说把国家的行政事务全交给你了,你不但有位,还有权,更有事可干,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正因为“累矣”,还可以使你得到鞠躬尽瘁、流芳百世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你不是常常指点江山,忧国忧民吗现在正好交给你这样一个机会。

庄子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因为自知,可能知道自己不具有治国经邦的才能,作为哲学家的庄子可能更适合以哲学使人们的内心平静和安宁,因为哲学的目的就是哲学。

面对楚王伸出的橄榄枝,庄子漫不经心地反问二位使者说:“楚国水田里有许多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钻到铺着锦缎、镶着金边的盒子里,而后放在宗庙,让‘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继续在水田里拖着尾巴顺泥水而活着呢”可能是生命之间的真实信息触动了两位衣锦着缎的使者,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在泥水里活着好了。

”庄子便说“你们走吧,我也该继续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快活了。

”历史上可能不存在这样的真实故事,因为很少有国王会把一国之政托付给一个河边垂钓的老头,但在庄子心灵的世界里是真实的,庄子清醒地界定了议政和从政的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