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参考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实验突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实验突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4)进行实验①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
①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
大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
①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吗?(5)实验结论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固液共存态)。
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_(不变)。
①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升高),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_(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
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选填①或①),其熔点是①;(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①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min;(2)图中C点物体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分类训练 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专题(含答案))

(2)小欣把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___;
A.电阻处短路 B.电阻处断路 C.滑动变阻器处断路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3)小刚认为本实验不用电流表,通过观察小灯泡的______变化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你认为小刚同学实验方法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潭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3)将导线b、c分别接入电路中,根据表中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可以探究电阻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四根电阻丝,其材料规格如下表所示。
考点一: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小明猜想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长度 C.导体的横截面积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编号①②③是镍铭合金导体,④是锰铜导体。
(1)______状态。
(2)选用①②两根导体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选填猜想因素选项“A”“B”或“C”)。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及答案 热学实验(4个考点)

考点一:物质熔化和凝固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______,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第9min时海波处于______(填物质的状态)。
2.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_____;(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___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3.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______ t2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4.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汇总+答案

➢热学实验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11.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液化__形成的。
12、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是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 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步骤】:①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磁现象实验专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磁现象实验专题(含答案)考点一: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散布1.小明同学在做“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散布”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闭合开关后,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指向如图所示,小明根据螺线管右端小磁针a的指向判定出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则可知电源的A端为________极;(2)当电源的正负极方向对换时,小磁针a的北极指向也对换,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导线的________有关.2.在做“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实验时,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1)通电后小磁针的指向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_磁体的磁场类似。
(2)小明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觉小磁针转动180°,南北极所指方向产生了改变,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的_______方向有关。
(3)由安培定则可知乙图中S闭合后,螺线管的上端为________极。
3.安安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散布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在固定有螺线管的水平硬纸板上平均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纸板,视察铁屑的排列情形,发觉通电螺线管外都的磁场与______磁体的磁场类似;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是它的N极;(2)如果想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并视察小磁针的指向。
4.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1)小磁针的作用:。
(2)在螺线管外部A、B两处放置小磁针,闭合开关,发觉A处小磁针产生偏转,而B处小磁针不偏转,试说明B处小磁针不偏转的可能原因:(3)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重复上述实验,是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方向的关系。
(4)视察实验现象后,应立刻断开开关,是为了。
5.(1)如图甲是奥斯特实验装置,接通电路后,视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断开开关,小磁针在的作用爱好又复原到本来的位置,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产生了改变,说明了.(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散布的实验中,在嵌入螺线管的玻璃板上平均撒些细铁屑,通电后(填写操作方法)玻璃板,细铁屑的排列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散布与周围的磁场散布是类似的,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外部,小磁针静止时(N/S)极的指向就是该点处磁场的方向.6.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的实验中,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运动和力实验(含解析)

接着小慧找来了一个透明的大号奶茶杯子,一根吸管和一些橡皮泥,将吸管的一端粘在奶茶杯底部让吸管的长度刚好和杯身一样高,再用橡皮泥穿在吸管上。然后用一个稳定的力沿水平方向缓慢的推动杯子,观察杯子摔倒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1)可通过调整橡皮泥在吸管上的位置来改变。
(2)由图b、c、d可以得到结论:底面积相同时,重心高度越,物体的稳定度越高。
(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平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增大拉动木板的速度,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
15.佳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分析三次实验可知,物体所受阻力越(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可推理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实验时通过观察比较就可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这个实验将无法完成,原因是;
(2)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3)悦悦同学利用洋洋同学实验时所使用的器材,略做改变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丙所示,让小车从三个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物体表面运动的距离。由实验现象得出了: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得最远,进而得出了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的结论,洋洋同学认为悦悦的实验设计有个明显的问题是。
12.在“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小组发现斜面的倾斜程度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大小。为此,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1)实验时,所用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所拉动的物体应该(选填“相同”或“不相同”)。通过改变斜面与的夹角,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还要沿着斜面往上拉动物体;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焦耳定律(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焦耳定律一、单选题1.甲、乙两段导体通电时间相同,甲的电阻是乙的5倍,甲、乙产生的热量之比是4∶5,则通过甲、乙两段导体的电流之比是()A.2∶5B.4∶25C.5∶2D.4∶12.将规格都是“220 V 180 W”的一台电冰箱、一台电风扇和一床电热毯,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若通电时间相同,则产生热量最多的是()A.电冰箱B.电风扇C.电热毯D.一样多3.小明发现,在家里装修时,电工师傅在不同位置所使用的电线粗细是不同的,小明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若其它条件相同,越粗的电线电阻越小B.家庭电路中主干线应该使用较粗的电线C.电线的接头处电阻最小,最不易烧断D.若电流相同,越细的电线越容易烧断4.将10Ω的电阻丝接在3V的电源上,5min内产生的热量为()A.270J B.150J C.15J D.27J5.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两条输电线,由甲地向乙地输电,两条输电线总电阻为10Ω,甲地电源的电压为220V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用户用电器上的电压仍为220VB.若出现触电事故,应迅速直接用手拉开触电人员C.在100s的时间内,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为4.84×105JD.当乙地用户消耗的总功率增大时,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产生的热量增多6.假如没有磁现象,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A.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B.急刹车时,人不会向前倒C.不能用吸管喝饮料D.电暖气不会发热7.电阻R1和R2串联,两端电压之比为2∶1,开关闭合后,关于二者产生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电阻产生热量相同B.两电阻产生热量之比为2∶1C.两电阻产生热量之比为1∶2D.没有通电时间,无法比较产生热量多少8.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
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图1(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图2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图5(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
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
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图6(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
(提示: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4)观察丙图,并与甲、乙两图进行比较,你有哪些联想或猜想?你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把你的联想或猜想以及能够提出的问题写出来。
7.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B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选填“能”、“不能”),理由是:。
图7 图88.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所示,从A到B处分别是色光。
①。
②。
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图11 图12(4)2007年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师傅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师傅请小明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
小明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12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g。
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五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图172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
(1)图19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20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图18 图19 图202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的原因造成的(任意写出一种原因即可),相应的解决办法是。
经过改进重新进行实验,该同学测量的数据见下表:⑴在方格纸上,以时间t为横轴,温度T为纵轴,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⑵在3~7min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用水的沸点是℃。
23.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以下两个问题: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变化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图21他们在图21中的A杯装入480mL的水,在B杯中装入600mL密度为0.8g/mL 比热容为2.1×103J/(kg·℃)的煤油,两液体的初温均为2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表一和表二是前后两次实验探究时记录的数据。
表一液体体积初温加热时间末温水480mL 20℃10min 50℃煤油600mL 20℃5min 50℃表二液体体积初温加热时间末温水480mL 20℃10min 50℃图26 图27(1)小明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叫。
(2)他正确选择后,将电阻丝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一次接入的电阻丝阻值(填“较大”或“较小”);其中第二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3)小明继续用上述电源设计了图27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温度、导体长度因素除外)。
他应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所在位置。
请你简述小明选择的原理及结论:。
28.小晶学习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后,就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她找到几个要好的同学开始了讨论和猜想:既然电流有大小之分、磁场有强弱之分,那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是否与这两者有关呢?于是她们开始做实验,首先按照课堂上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装置重新安装了仪器,并且多串联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以便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大小。
关闭电路后先逐渐增大电流,观察导体的运动情况,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速度变大;然后他又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换用磁性强的磁铁来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速度也变大。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图28(1)小晶从自己的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2)她们在实验中主要用了哪两种研究方法?和。
(3)要想让电动机运转的更快,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4)请你解释一下当电池用了很长时间后,录音机为什么拉不动录音带?29.下面是小宇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记录,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课题: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及原理。
我们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29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
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上升的高度越。
实验过程:①接通电路一段时间,比较两瓶中的煤油哪个上升得高,实验结果是: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
这表明,串联时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②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原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上述实验,通电时间与前次相同。
在两次实验中,比较甲瓶(或乙瓶)中的煤油哪次上升得高。
实验结果:在第二次实验中,瓶中煤油上升得较第一次的。
这表明,同一电阻,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③实验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找到了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因素有关。
(2)应用:有许多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即为焦耳定律,请举两个例子。
图293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30所示。
答案1.(1)0.06 s;(2)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3)0.83 m/s。
2.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15 min运动200 m;跑步者25 min运动200 m;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等等。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4.不让手机的声音通过瓶子传播出去;逐渐减小。
5.(1)高;高;频率;(2)大;大;振幅。
6.(1)不改变;(2)反射和折射现象;(3)①入射角越大,反射角、折射角也越大;②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到;③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总在法线的两侧;④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总在法线的两侧;⑤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总在界面的同侧;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总在界面的两侧。
(4)①丙中为什么没有了折射光线?②丙中的折射光线到哪儿去了?③入射角再大些时,会有折射光线吗?④入射角再小些时,会有折射光线吗?⑤入射角多大时无折射光线?⑥丙中为什么反射光线比甲、乙的强?……7.(1)B与A的像重合;(2)到镜面的距离;大小;(3)不能;透过平面镜不能看清背面蜡烛B的位置。
8.光的色散;紫、靛、蓝、绿、黄、橙、红。
9.(1)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靠近;(2)A、C、B、D;(3)正确的读书和写字的姿势;不在太弱或太强的光线下学习。
10.(1)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蜡烛放在了焦点上;③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④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2)①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11.(1)D;)(或)(2)气泡由下向上,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发生剧烈的汽化,但水温不变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