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故事

合集下载

红军桥的故事

红军桥的故事

红军桥的故事
红军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

这座桥梁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路线之一。

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江西,面临着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需要寻找一条安全的路线,以避开敌人的追击。

当时,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决定通过袁州区的红军桥,以便快速穿过这个地区。

然而,红军桥的情况并不理想。

桥梁年久失修,桥面破损,桥墩摇摇欲坠。

红军指挥员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否冒险通过这座桥梁?
最终,毛泽东下令红军通过红军桥。

红军士兵们用绳索系住身体,手脚并用地爬过桥梁。

他们的行动非常谨慎,以免引起桥梁的坍塌。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士兵们的勇气和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红军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

红军士兵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如今,红军桥已经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红军士兵们的勇气和毅力。

红军桥的故事,也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红军桥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故事宜春心得体会

读红色故事宜春心得体会

读红色故事宜春心得体会
我被有关宜春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xxx,大义凛然的xxx,机智勇敢的xxx——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我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xxx,“神奇女交通”xxx,“红色小歌仙”xxx——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xxx,英雄之花xxx,护林英雄xx——他们宁可牺牲自我的生命,也要保护团体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故事里的人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

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我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有关宜春的红色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
5、12xx大地震中的以xx为代表的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被一个个,一代代的英雄感动的同时,我更为他们而骄傲。

我骄傲我们华夏子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少年英雄辈出;我骄傲我是华夏的子孙,我是少年的一分子。

谁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我们
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想想自我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围同学的执着认真;想想伙伴们在赛场的挥汗如雨,看看同学们在苦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们此刻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无疑也是幸运的。

但我们有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行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这些英雄一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自我的努力和贡献!。

宜春历史。民风民俗文化

宜春历史。民风民俗文化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改宜春为“修晓”,仅过两年又 改为宜春,至西晋太康元年,因避郑太后讳,再度改 宜春为“宜阳”,到隋开皇十八年,复改宜阳为宜春, 一直沿用到今天。
与东汉时宜春一位著名隐士袁京有关。其为东汉司 徒(宰相)袁安次子,为当时研究<易经>有成就的名 士之一,世称高士,是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 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朝廷素闻袁京才学渊博, 多次派人请他进京做官。袁京坚持不去,依旧过他的 隐士生活。袁京去世后,人们感念他的高风亮节,把 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袁山,改宜春郡为袁州府。
其三,宜春有个好事者想假借皇气,凭着在京城混 了多年,偷偷从北京颐和园楹联上摹得慈禧“宜春” 两字的手笔,带回宜春刻制成石碑。
相传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 江南一带,灌婴打下南昌后,又占领了宜春,并 决定在宜春这个地方设县。取个什么名字呢?开 始灌婴想了很久想不出,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 时值春末夏初,到处春暖花开,温泉汩汩。同去 游玩的人都拍手叫好,于是就叫‘春宜县’。
方言的产生:
主要是因为以前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人们直接交流 的范围比较小,只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语言。
官话的产生: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但是没 有统一语言。 • 到了元朝,主导性的方言区由长安洛阳一带,移到了大都,也就 是今天的北京。来自蒙古的统治者考虑到语言不通下令学校要使 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也就是普通话的最早雏形。 •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担心语言不通,于是命令编纂《洪武韵》, 使人们写作时,有了一致的语音标准。 • 到了清朝,雍正黄帝率先对官员使用了一种官话,要求各级官员, 在执行公务时一定要使用官话。
方言的现代处境:
1、随着国家将语言统一性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一国家大环境,说方言兼 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口在不断增加,一些使用人数少、呈零散分布的方言 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2、城乡结合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原来讲方言的不得不抛弃方言讲 普通话和他人交流。 3、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网络视频、可视电话,5G等新产品和新技 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最终方言会不可皮 面的逐步消失。

真实的演绎 真情的告白——从《宜春故事》的热播浅议方言栏目剧的传播价值

真实的演绎  真情的告白——从《宜春故事》的热播浅议方言栏目剧的传播价值
国 数 百 种 地 方 戏 曲 和 说 唱 艺 术 形 式 , 案 说 明 危 害 公 众 安 全 者 逃 脱 不 了 严 节 目艺 术 的 创 造 ,是 以 栏 目 形 态 播 出
观 制 播 都 是 以 当 地 方 言 为 依 托 的 推 广 普 通 惩 。电视 剧 因 为 是 一 种 纯 艺 术 形 式 , 的 电视 戏 剧 故 事 , 作 周 期 短 , 出 频 话 ,并不 妨碍 方 言在 生活 和娱 乐 的领 众 在收 看 的时候 尽 管会被 剧 情所 吸 引 次 快 , 产 成 本 低 , 门 门 槛 低 , 近 生 入 贴
定 5分 钟 的 行 最 广 泛 的 那 种 方 言 ,很 多 一 词 多义 电视 新 闻 和 戏 剧 结 合 . 创 造 了 复 合 的 并 进 行 网 上 剧 本 征 集 . 位 2 和 “ 可 意 会 不 可 言 传 ” 属 于 文 化 层 认 识 结 构 。 把 典 型 的 真 实 和 细 节 的 真 节 目 , 本 的 组 写 就 容 易 得 多 , 上 拍 只 的 剧 加 面 、 心 理 层 面 和 审 美 层 面 的 内 容 就 会 实 以 及 大 众 本 身 的 态 度 紧 密 结 合 在 一 摄 时 间 不 超 过 两 天 , 辑 两 天 , 到 一 编 不
市 县 全 频 道
J记 宣 传 笔
真 实的演绎 真 情 的告 白
从《 宜春 故事》 的热播浅议方言栏 目剧的传播价值
口 于 蓓 黎 向农
宜 春 广播 电视 台 自 20 0 9年 5月 亲 切 , 能 引 发 观 众 的 兴 趣 。 因 此 , 更 方 制作者 、 传播者 和接 受者 , 大地发 挥 极 推 出方 言栏 目剧 《 春 故事 》 , 宜 后 即引 言 栏 目剧 的 定 位 正 是 在 传 统 的 新 闻 资 了受众 的 主观能 动性 ,牢牢锁 住本 地 发 本 地 各 个 阶 层 、 不 同 年 龄 段 观 众 的 讯 类 主 打 节 目之 外 另 辟 蹊 径 . 以 演 绎 观 众 的 眼 球 , 到 了 传 播 的 目的 。 达

宜春八景之一 ——化成晚钟

宜春八景之一 ——化成晚钟

宜春八景之一——化成晚钟未2009-01-28 20115d56b7b40100bu6x宜春八景之一——化成晚钟化成晚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也许不是它那悠扬的晚钟声,而是一位叫李德裕的唐朝人和他的几个弟子的故事。

公元835年,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几经遭贬而来到袁州做了一名长史,这位失意的朝廷命官无意于这样一份闲职,干脆寓居于城北郊的化成岩,终口读书吟诗,修心养性。

有袁州学子卢肇、易重诸人,慕其学问人品,常去拜谒问候,请教学业。

后来,李德裕官复原职,重新当了宰相,卢肇、易重等人也分别于会昌三年和会昌五年前去赴试,结果,卢肇成了江西的第一个状元,易重则成了江西的第二个状元。

蟾宫摘桂的喜汛频传,不仅让世人惊叹,也让宜春人从古代一直自豪到了今天。

宜春人总是向五湖四海的朋友讲述这个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故事。

长久以往,李卢之谊作为一种典范,早已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宜春人读书人的期待。

至今,“李卫公读书处”的碑文仍然清晰夺目。

化成岩的名字始于何时,一直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五代十国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

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

这多少有些臆想之嫌。

另一种说法则是以李德裕点化成就卢肇等人的恩德,取名化成岩。

又有的说化成岩其实是叫花城岩,说的是王母娘娘生日那天,各路神仙纷纷准备祝寿的礼品,只有神笔马良得道之前家中贫寒,得道之后仍是一无所有,无礼可送,急得他团团转。

铁拐李大仙见马良无计可施,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画幅山水画相送。

画幅画对神笔马良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马良就云游各地,遍访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宜春时,发现化成岩这地方山清水秀,于是就把这里的山水画成一幅彩墨图,当王母娘娘生日那天,献给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一看大加赞赏,问马良画的是什么地方,马良就如实说了。

王母娘娘说“下届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真难得,索性让它锦上添花更好看。

春节习俗及民间故事

春节习俗及民间故事

春节习俗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

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

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宜春爱月乐团背后的故事

宜春爱月乐团背后的故事

日期
2 月 16 日 2 月 17 日 2 月 18 日 2 月 20 日 2 月 21 日 2 月 22 日 2 月 23 日 2 月 24 日 2 月 25 日 2 月 27 日
2 月 28 日
优秀少儿电影赏析时间表
时间
地点
14:00
少儿视听室
影片名称
《长江 7 号:超萌特攻队》 《玩偶奇兵》
《三只小猪与神灯》 《辛巴达与美人鱼公主》
答全民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除了开幕式的精彩节目,活动还
涵盖了美丽乡村炎岭形象及旅游文 化推广、传统民俗小游戏体验、地方 特产免费试吃等。 (宜 宣)
活 动 现 场
万载“乡村春晚”成农民文化大餐
2 月 9 日晚上 7 点,主题为“携手并进,圆梦小
康”的第五届“乐坪农民春晚”在偏远山沟沟里的万
载县仙源乡乐坪村拉开帷幕,近千名群众分享了这
目前,宜春爱月乐团在宜春产生了广泛的示 范作用,也带动了群众性文艺志愿服务团体的快 速发展,繁荣了宜春的群众文化。目前,全市群 众 参 与 文 艺 、分 享 文 艺 的 氛 围 日 益 浓 厚 。
(记者 徐宝金)
观花灯 赏民俗 看表演
春节到明月山“尝”年味
你见过布满花灯的温汤集镇吗?你有 多久没尝过儿时的味道?新春佳节,明月山 温泉风景名胜区将举办“明月情·中国年”明 月山新春大联欢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朋友 献上一场丰富的“年味大餐”。
春月亮文化节,走进钢厂、矿山、校园和营区,还 姐姐”的任桃英建议取名为宜春爱月乐团。就
闯进了省城的舞台,成了宜春的一张名片。
这样,2011 年 3 月 1 日,在筹集到了 5 万元启动
然而,宜春爱月乐团背后的很多故事,很多 资金后,宜春爱月乐团在宜春文化艺术中心大

民间千年大龟的故事

民间千年大龟的故事

民间千年大龟的故事
在江西省宜春市的翠岗山中,有一只历经千年的大龟,它被当地人称为“灵龟”。

据传说,这只灵龟是由天神赐予人间的,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力量。

在明朝时期,它曾出现在宜春城墙下,挽救了一场战争,为人民赢得了胜利。

自此之后,它被视为宜春城的守护神,人们对它崇敬备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龟的生命力也逐渐减弱。

直到20世纪初,它已经快要死去了。

为了保护它,当地人将它移到了现在的翠岗山中,建造了一个龟池,供它居住。

从此,大龟便成为了翠岗山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大龟的生命又一次受到威胁。

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净化环境,保护大龟的生命。

如今,大龟已经恢复了健康,成为当地人民的骄傲。

民间千年大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教育我们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让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续。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春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宜春?相传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江南一带,灌婴打下南昌后,又占领了宜春,并决定在宜春这个地方设县。

取个什么名字呢?开始灌婴想了很久想不出,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时值春末夏初,到处春暖花开,温泉汩汩。

灌婴玩得十分痛快,跟在身边的几位谋士都想讨好灌婴,见灌婴爱这春色美景,一个谋士说:“将军,这地方真是人杰地灵啊!”灌婴反问说:“何谓人杰地灵啊?”谋士说:“人杰嘛就是指将军你、地灵嘛就是指这里的山清水秀,都是因为你来了才这样。

”灌婴一听是吹捧自己的话,感到讨厌。

但他感到这地方确实很好,于是竟吟起一首诗来:“山青兮,山叠山层挨层,满目春色;水秀兮,水连水泉靠泉,气候宜人。

”接着他想了一下对大家说:“就把这里取名为‘春宜‘吧!。

”同去游玩的人都拍手叫好,于是就叫“春宜县”。

后来过了一百多年,汉武帝封了一个刘成来这里做官,他在这里的时间长,觉得这里一年四季如春,不光春天宜人,四季都宜人,不如把“春宜”改为“宜春”。

意思是:“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

”从此“春宜”就改为“宜春”,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珠泉这地方,原本山穷水尽,人烟绝迹,连飞鸟都不敢在这地方落下来。

真是个打得鬼死的地方。

有一次,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这里,正值三伏天,热得他大汗淋漓,唇焦口燥,想找口凉水解解渴。

他放眼望去,附近连个人家都没有,哪里去找水喝呢?他找呀找呀,突然在山边发现有个小洞,洞里清水一点一点往下滴。

他扑过去,仰在地上,张开大嘴,让清泉滴在嘴里,全身顿觉清凉爽快。

这时,恰好有个老头了赶了一头猪路过这里,看到秀才仰喝的情景,不禁流下几滴辛酸的泪。

他暗自思忖:这一带百姓,都因久旱不雨,寻不到一滴水吃,遍地荒芜,大家背井离乡,外出逃生。

要是有水该多好呀!这里既然有水滴出,这里的水一定没有断源。

他沉思良久,忽生一念:我何不杀了猪,用猪血来祭奠海龙王,求求海龙王救救百姓,也救救这干渴的书生呢!想罢,他将猪牵到滴水边,叫仰喝的秀才帮忙,便从腰间抽出放血刀(杀猪刀),将猪杀了。

那猪血象小河一样流进滴水的小洞里。

奇迹果真出现了。

那洞里冒出了一阵青烟,接着一股清泉像打开闸门一样涓涓的流出来了,流成了一条河。

赶路的秀才高兴得直跳,连忙弯下身用双手捧起水来喝。

他边喝边说:“老人家,这清泉真甜哪!”老人笑笑,也弯下身去喝了个足,甜透了心。

秀才站起来,百感交集,即从包裹里取出羊毫,挥笔在水边巨石上写了两个大字:“猪泉”!写好后,背弃包裹雨伞走了。

逃荒的人听说家乡有了水,都先后搬了回来。

从此,这里的天地再也不怕干旱了。

年年五谷丰登,家家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

再说那赶考的秀才也一举成名,考取了头名状元。

当他回家省亲时,又特意来到“猪泉”,用双手捧起泉水喝个足。

再看看“猪泉”二字,仔细思索,觉得不雅。

于是,他又挥笔将“猪泉”的“猪”字改成“珠”字。

从此,“珠泉”的名字一直流传到今天。

说也怪,老天爷越是干旱,“珠泉”的水就流得越欢、越大、越凉、越甜、竟流成了一条大河,灌溉万千亩田地呢!三、状元洲状元洲在宜春城东,位于秀江河中。

一洲分秀水,夜月映江流。

景色绚丽多姿,为宜春八景之一---卢洲印月。

传说很久以前,状元洲还是个美丽的风景区,洲上住着许多庄户人家.有一年,从旁边的一条大河上游来了一只水怪,它向河中一吸,便吸干了半河水,然后,朝四周一喷,正好落在状元洲上.当时洲上农民正在耕作,没想到,蓦然间大雨倾盆而下,大家急忙钻进屋里。

水怪又吸了一阵水,从河里爬上岸来,猛地一吐,顿时状元洲的房屋纷纷倒塌,人都浮在水面,水怪泅过来见人就吃,农民死伤无数。

活着的人从水里逃了出来,聚拢合计如何生活下去。

有个长者说:“我们这样逃不行,一定要想方设法杀死这孽畜。

”大家想了老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主意。

正在为难的时候,一个身材魁梧的后生路过这里,见众人满脸愁容,忙问:“你们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众人上下打量,见他身高盈尺,腰佩宝剑,认出是今年中试的新科状元,当即如实地向他吐露苦情,武状元十分同情,沉思片刻,生出一计:“我听人说,凡是妖怪都有一颗珠子,每天早上要从肚子里吐出来换气,以便增加魔法。

我们只要先用绞索把珠子套过来,然后就可以杀死它。

”众人担心地说“这多危险,还是想过别的办法吧!”武状元很有把握地说:“不用怕,看我的!”次日,四更鼓响,武状元带好绞索,轻轻地摸到水怪住的洞里,水怪正仰头吐珠换气,那珠子闪闪发光,耀人眼睛,武状元躲在假山后面定睛细看,等待机会下手,看看水怪刚刚吐珠,武状元急忙抛出绞索,“嗖”的一声,正好套着,再用力往身边一拉,珠子便落入水中。

水怪丢了珠子魔法顿乱,但仍然很凶,不肯就范。

他呲牙裂齿,腾空而起,抄起宝剑,直奔武状元扑来,武状元连忙抽出宝剑,奋力迎战。

一个水怪,一个凡人,两厢撕杀,但见波涛翻滚,雾气冲天,乌云漫卷,雷声轰,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

武状元累得满头大汗,盘算着用什么绝招击败水怪。

当他思索走神的当儿,水怪乘机取出藏在腰间的利器,向武状元劈来,刹时一束寒光直射心窝,武状元躲避不及,“扑”地被剌中右肩,侧身倒在地下。

这时,他看见手上拿着珠子,猛然想起,有人说过,用妖怪的珠子打妖怪,力大无穷,无妨试它一试。

他用尽平生力气一掷,珠子便飞奔妖怪,妖怪眼快,顺手一接,“啪”地一声,手断了,头碎了。

武状元除了水怪,含笑死去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武状元,便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状元洲”。

每年,春夏洪水猛涨,从未淹过此洲。

传说这是因为武状元降妖的事迹传到了龙宫,龙王深受感动,遂命水族徒子徒孙永远保护着这块绿洲。

四、仰山积雪我们宜春人都知道仰山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每年下雪多,积雪时间长,故名仰山积雪。

仰山为啥积雪,在民间有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仰山之神是姓肖的两兄弟,这两兄弟既是山神又是龙神,过去一直是和睦相处,可是有一年为了争温汤的泉水,各不相让,两兄弟便厮打起来,先是在地上打,后来便都幻化成龙打到天上去了。

这一场恶战,一直打了几个月,搞得天寒地冻。

在厮打过程中互相抓下了好多的龙鳞,这些鳞片便飘飘扬扬落下来,变成了一朵朵的雪花,飘落仰山,雪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于是仰山上的雪终年不化。

据说仰山二神的仇怨积了几万年,而每隔几十年就要上天去厮打一次,除了抓下鳞片变成雪花外,俩人的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红一块,有人说仰山上总有一些地方不长草木,一片黄土,据说这就是两兄弟互相抓伤的地方。

五、凤凰山很久以前,山清水秀的袁州,吸引住了东海来的小青龙,它流连忘返,就在秀江住下了.有一天,一只美丽的雏凤凰从袁州飞过,也被这里旎旒的风光迷住了,就在西城外找到了一片绿草如茵,林木繁茂的地方筑了窝栖息下来。

每天清晨,它和百鸟一起唱歌、飞舞,那婉啭的歌声,婀娜的姿态,真使人迷恋和陶醉,小青龙也常常乘机在这时与雏凤凰在一起欢歌曼舞,他那俊伟轩昂的身躯,天真纯朴的表情,也把雏凤凰吸引住了。

由此二个便相亲相爱着,月夕花晨,携手同游,互诉衷肠,原结同心。

谁知好景不长,小青龙的事被老龙王知道了,他非常震怒,派虾兵蟹将将它押回了东海,锁在深宫不见天日。

虽经小青龙千方百计向母后求情,要老龙王放它出来,老龙王始终不允。

最后,经过绝食斗争,要求把它禁囚在袁州西城外,离雏凤凰巢不远的一口深井里,因为他们曾发誓要“生同衾,死同穴,永不分离”。

老龙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小青龙被捉去后,雏凤凰日夜啼哭,哀伤不已,总盼望有一天破镜重圆。

这一天,雏凤凰正在垂泪怀念,忽见小青龙被押回来了。

它满以为可以共诉别后悲伤,谁知不许说话,二人只好默默无语,四目相视而已。

真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小青龙被锁在井底连形影也看不到了,雏凤凰天天扑在井栏上痛哭,眼泪哭干了,精力也耗尽了,久而久之,竟化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现在那座两翼张开,躯体俯伏,背脊隆起的凤凰山。

六、仰山的来历、孽龙赎罪温汤乡潭下村有个瀑布,四季飞珠溅玉,这就是宜春八景之一的“云谷飞瀑”。

据说从前,有一条孽龙,性情暴躁,心肠歹毒,专做坏事。

凡是哪里雨水多,他就作法老下雨,弄的到处一片汪洋,淹没田土,卷走人畜;而凡是干旱的地方,他又作法吹散云雾,还刮热风,弄得赤地千里,农民颗粒无收,天下百姓无不怨恨这作恶多端的孽龙。

有一次,玉皇大帝派巡天夜叉视察凡间,来到我们宜春地方,夜叉看到宜春不是水涝就是干旱,问起缘故,才知是孽龙精作怪。

夜叉把这里的情况面奏玉帝,玉帝一听大怒,便派了仰山神来剿除孽龙精,仰山神奉旨来到宜春地区一看这一带地方真是惨不忍睹,于是便作法把孽龙精召来。

孽龙见是天神到了吓的战战兢兢对着仰山神倒栽葱似的瞌头求饶,仰山神本想在当地把他打死,但一看他这个可怜样子,心发慈悲,对孽龙说:“要我不杀你可以,你要依我一件事。

”孽龙说:“只要能保住性命,别说一件,一百件,一万件我都可以答应,您尽管吩咐。

”仰山神说:“你作恶多端,现在我给你一个补救的机会,我叫你永远伏在温汤潭下每天吐水灌溉老山以下几万亩干旱地。

”孽龙一听,要永远伏在这山中有点不乐意,但转念一想这比杀死毕竟要好些,就答应了。

从此这孽龙精就终年不断地吐水。

云谷飞瀑就是孽龙吐出来的水。

仰山神处理这事回到天宫交差,玉帝一听仰山神没有杀死孽龙精很不满意,于是便罚他到凡间变成一座山叫仰山,永远守住孽龙精,这就是仰山的来历。

七、七月初七下雨的缘故相传七仙女和牛郎成亲后,生下了一对胖娃娃,娃娃才落地,七仙女就被王母娘娘召回去了。

到了天庭,王母娘娘对七仙女说:“你这件事父王知道后很生气,要驱逐你出天庭,送往斩仙台。

因为众位姐姐说情,才免你一死,你是听打还是受罚呢?”七仙女一寻思,挨打要受皮肉苦,挨罚不过受点子累,就说:“母亲,儿愿听罚。

”王母说:“好吧!你看御旨吧!”说罢手一撒,一条素绢飘到七仙女眼前,上面写着:早喂蚕、蚕吐丝,一年织绢三百五;采紫霞、把纱浣,还要围着锅台转;桂花枝、烧锅底,十八样美味日日新。

这样一来,七仙女就得拼命地去干活。

天亮干到黑,晚上还得把绢织。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累得腰酸脚疼痛,想起牛郎见不着,思念亲生孩儿好伤心,两眼望穿了,眼泪流干了,声音哭不出来了。

再说牛郎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确实够苦的了,碰巧自家有一条会说话的老黄牛,帮着牛郎照看孩子。

它有时候见孩子哭了,四蹄扒在地上去驮驮,用两个耳朵去扫扫摸摸,“唔妈唔妈”的哄着孩子。

每天牛郎上坡干活,都是左手牵牛,右肩肩孩子,形影不离,相亲相爱。

转眼间就一年了。

这天正是七月初七,日头火炙炙的真的晒煞人。

到坡上,老黄牛却说起话来:“今天是两个孩子的生日了,一年没见到娘的面,娘也很想见见亲生孩子。

”牛郎一听勾起了心事,他对老黄牛说:“那有什么办法?”老黄牛二话没说,就“呼哧呼哧”喘起大气来,只见一圈一圈的大气,轻轻地飘上天空,变成一条七色彩带,活象一条天路伸进南天门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