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诗词三首》之《行路难(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梳理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què)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济:渡。

【译文】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佳肴。

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能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大河被坚冰堵塞,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后来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在太阳旁经过,后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船帆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家、作品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其出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青莲乡。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专题04 诗词三首一、知识梳理一、《行路难》1.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

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

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

《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4.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第14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行 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 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 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可见“巧铸灵运”之妙。
行 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 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 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行 路 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 上强调行路难,并且好像有很气愤的意思。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 , 强调不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
3、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 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4、短句的运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我欲迈步行路难,歧路多条今安选?
李白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 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 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 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李 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 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 白集》。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 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 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积累: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
思考:试比较这两首古诗 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
的异同?
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 异:句式上,李诗更整齐匀称;情感上,李诗高昂向上, 鲍诗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的无法释怀;这因为李白 处于盛唐时期,有过登堂入室的辉煌,生性狂放洒脱、 乐观随和;
悟读,延伸诗歌意蕴
• 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 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 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却因此获罪 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 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 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 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
坚信乘长风破浪的那一天终将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
的帆横渡沧海。
说说你对诗题“行路难”的理解,思考:诗歌的诗眼是什么?
一语双关 表层意思:人行走之路的艰难险阻。
行路难 深层内涵:人生之路的艰难不顺。
诗歌的诗眼,暗示了诗人李白对人生的感慨。
找出意象或关键词并分析其内涵。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作者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象征人生 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表现出作者乐观自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

事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违的痛苦、 失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行路难 》(共25 张PPT)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
比喻/象征
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比兴
“冰塞川”、 “雪满山”
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 比喻/象征 艰难险阻
赏析:整句话运用比兴的修辞,说明自己的仕途道 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1.出身刑商,科举无路 2.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3.遍干权贵,伯乐难逢 4.终南捷径,此路不通 5.入赘宰辅,徒留笑资 6.孤高不羁,良机无缘 7.生逢盛世,报国无门 8.文采出众,倡优翰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行路难 》(共25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行路难 》(共25 张PPT)
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忽闲 复来 乘垂 舟钓 梦碧 日溪
} 边 上
。,
抱己到从 有重安古 希回慰人 望朝,那 。廷对里
还自得
多行 歧路 路难 ,, 今行 安路 在难
} ? !
不忧 安虑 、、 迷焦 惘灼
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 路难,并且抒发了气愤之情。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 ,强调不 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路。 3、短句的运用,富有气势。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 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
得没有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精品课件

,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丰盛的筵席,精美的食器,珍奇的食物。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 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 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 一首“祝酒歌”。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诵并默写这首诗。(重点)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 艺术魅力。(难点)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 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素养)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又 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 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 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闲来垂钓碧溪上,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 行路难啊,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诗歌主旨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 抒发情志,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 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 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来 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 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 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随堂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外积累李白的诗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行路难(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 《行路难(其一)》
难点名称:体会《行路难(其一)》作者的思想境界
1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讨《行路难》中所蕴 含的作者的思想境界。
2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品悟交流,体会诗情 体悟意境,升华情感 课堂练习,内化感悟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 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重用前, 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闲来垂钓”二句似是写实,实则是借吕尚和伊尹的 传说抒写诗人自己的怀抱,表达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 理想。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 行山,但山上雪满满太行来 比喻、象征人生路上的险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 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这里写的是心情、感觉, 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密切地照应着。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当想到吕尚和伊尹两位开始 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被皇帝重用而大有作为时, 诗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可当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路及遭 受到的磨难时,作者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他发 出了无奈的感慨。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 和诗的最后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再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诗:
闲来垂钓碧溪上(我想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 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这句是伊尹受商汤征聘前的梦境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 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 这样的句子已经脱离全诗的背景单独流传下来,在祖 国70周年大庆的群众游行解说词中就用到了最后一句。这 样的句子就叫作警句。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 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 两句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倔 犟、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最后两句表 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吃不下,拔出剑来往四处看,显 得很茫然,很无奈。
诗的前四句中“金樽”“玉盘”,写器皿贵重;“清 酒”“珍羞”,写美味佳美;“斗十千”、“直万钱”, 极言饮宴的丰盛、奢华。但丰盛的酒菜,消解不了失意人 的苦闷,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朗读全诗找出你印象最深句子,并且写下你感受的关键 词。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是说在宴席上有用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着的 价值万钱的佳肴,器皿和酒菜都很昂贵。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品悟交流,(温体馨会提示诗:规情范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公元725年,李白二十四岁,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 的理想“辞亲远游”,一心想要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直 到42岁,李白才得到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见到唐玄宗。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以向后 人夸示盛况。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又因为他傲岸奔放,蔑 视权贵,不容于朝。44岁那年被逼出京,他怀着失望与悲 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 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世路的艰难,满 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讨论交流:你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什么?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18年啊,历经了18年的苦苦求索,苦苦等待,遭受了无数次
的拒绝和唾弃,诗人他却在理想没有实现时,被赶出京城,他怎
行路难啊!行路难!18年的辛酸,18年的血泪都浸透在这行 路难的文字中。 ----请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花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能不发出行路难的诉求?
----请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花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与探究 难点突破——体悟意境,(温升馨华提示情:规感范操作、注意安全)
这就是气概,这就是信念,这就是自强不息!全诗感情跌宕 起伏,感人至深。诗人以对前途和理想的有力展望和乐观信念铸 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千古雄句,激荡千 秋志士之心。愿同学们都能坚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的信念,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