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各国风景画艺术

合集下载

19世纪各国风景画艺术

19世纪各国风景画艺术

作品欣赏
其他风景画作家作品欣赏
康斯特布尔
希什金
列维坦
泰纳
end
谢谢大家对美的观赏
哈得逊河画派
“哈德逊画派”是19世纪北美风景画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派。 在美国风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是1850年左右一直到 19世纪60年代,这一派别都是不大为人知的,一直到19 世纪70年代它才崭露头角。它是那时候新旧两代艺术家们 争执的产物,而争执重点就是孰能代表当时美国艺术的风 格。当时的老一代艺术家们,大部分都是出生于1835年之 前,多是靠着自学慢慢领悟进步的,其作品均以风景为题 材,由美国艺术组织--美国国家设计科学院培养。而年轻 一代的艺术家多是欧洲留学归来,他们更爱用大胆和写意 的技术描绘以人物形象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在当时的美国, 能赞助他们进行创作的人都是不确定的,他们只有通过在 纽约获得专业人士认可才能吸引更多的赞助人。在早期, 这两派的不断争论的结果便是纽约பைடு நூலகம்派(在美国艺术上任 何题材都极具代表性的派别)于1890年获得公众和评论家 的一致好评。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 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 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 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 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 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 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 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 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的序幕。 代表人物:让· 弗朗索瓦· 米勒 、亨利· 卢梭 、康斯坦 · 特罗扬 、柯罗 等
柯罗作品
• 柯罗的画细腻轻柔,似无却有,似有却无。欣赏 柯罗的画,会在寂静之中撩起你曾经绮丽的美梦。 他把自然景物演绎成一首牧歌。他怀着深厚的感 情去仔细的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因 此,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他的风景画不事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 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 在轻烟薄雾之中,其寂谧、优美之感有如梦境。 有些风景画中还加上了一些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 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19世纪欧洲名家风景油画欣赏

19世纪欧洲名家风景油画欣赏

19世纪欧洲名家风景油画欣赏卢梭《Under the birches, evening 1842》19世纪初的欧洲,风景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绘画体裁。

在19世纪40年代,画家卢梭和他的追随者杜比尼、特罗容、迪亚兹等人到巴黎近郊的小村巴比松写生。

枫丹白露森林秀美风景吸引着这批热爱大自然的画家居住在那里写生作画。

莫奈《印象·日出》印象派风景现已成为风景里最重要的一派,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莫奈《Morning Landscape, Giverny, 1888》塞尚《Ile de France Landscape, 1880》塞尚《Avenue at Chantilly, 1888》高更《Landscape at Arles, 1888》高更《Landscape near Arles, 1888》梵高《Landscape under a stormy sky, 1888》马蒂斯《Collioure Landscape, 1906》克洛德·洛兰《Landscape with Nymph and Satyr Dancing, 1641》局部弗朗索瓦·布歇《Mill at Charenton, 1759》局部局部Pierre de Valenciennes 《Classical Landscape with Figures and Sculpture, 1788》库尔贝《Landscape Near Ornans, 1864》库尔贝《Landscape Near Ornans, 1864》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Auvers《Landscape with Plough, 1877》西斯莱《The hill path Ville d ‘avray, 1879》雷诺阿《Landscape at Wargemont, 1879》毕沙罗《Landscape Fields Eragny, 1885》保罗·西涅克《Entrance to the Grand Canal, Venice, 1905》Derain 《Avenue at Chantilly, 1906》毕加索《Quarries, 1896》毕加索《Landscape with Two Figures, 1908》责任编辑:子曰。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画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批艺术家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入微,精致而真实,成为了英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山水画也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北宋、南宋时期的绘画家们将自然画入纸中,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山水传世名作。

在两种地域、文化极不相同的绘画风格中,如果在整体差异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很多共性和契合点。

首先在题材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都以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其共同点便在于对自然美的追求。

两种艺术形式旨在把自然的美丽与神韵,以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观者们直观感受到自然之美。

这一点可以从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约翰·柯特斯(John Constable)的作品《撒福克郡海岸》、约瑟夫·特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火车过河》、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李石的作品《白石山庄图》、赵伯驹的作品《湖天清晓图》中得到体现。

这些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作品中的色彩,构图和画法等手法展现出了自然风光的深远之美以及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之心。

其次,在技法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英国风景画中,画家注重技法的细致和现实性的表现,在体现色彩与光影的同时融合了现实生活,让观者感受到了真实的自然氛围。

而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画家同样注重技法的细腻,追求笔墨的自然流畅,通过线条与墨痕的运用,展现出山水之美。

两种绘画形式都尽可能地凸显出作者对自然生态、景色的感性所得和美学追求。

这一点可以从柯特斯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使用了浓重和细腻的线条来表现树木、草地和天空的细节。

此外,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笔墨运用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较深刻地表现出了山水之中天人合一、画境与生活相融的境界。

例如宋代画家范宽的笔墨力度从粗到细,从简到繁,表现出山石之形,流水之势,天空之气质,丰富生动,与英国风景画不同,给人以宁静恬淡之美感。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风景绘画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艺术家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以及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现手法1. 英国风景绘画十九世纪的英国风景绘画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艺术家们喜欢通过笔墨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幻想。

他们充分利用明暗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出了精致的风景画面,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代表人物有约翰·科尔和特纳等。

2.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皴法”、“窑变”、“泼墨”等传统技法,刻画出了山峦、江河、树木等大自然的景致,富有意境和想象力。

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在笔先”和“以写意为主”,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超然”。

代表人物有王羲之和文征明等。

二、主题内容英国风景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主要以英国本土的风光为素材,包括了各种自然风光、古老的城堡、田园牧歌等。

也有一些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对风景进行改造和想象,创作出一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题内容以山水为主,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展现大自然的壮美和雄奇。

还有一些山水画通过插入人物、古迹等来表现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艺术思想英国风景绘画在十九世纪时期,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艺术家们追求超脱现实的理想风景,通过对自然的想象和幻想来寻求情感上的满足。

他们也关注社会现实,通过风景作品传达出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中国古代山水画深受道家、儒家和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强调“山水之间皆有灵气”,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伟大的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特布尔

伟大的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特布尔

伟大的19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特布尔19世纪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领域里,出现了三个杰出的人物: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伯宁顿(Richard Parkes Bonington,1801-1828)与透纳(J.M.W. Turner,1775-1851)。

油画:干草车,画家:康斯特布尔1776年,康斯特布尔出生在萨福克郡东波高特的一个乡村,父亲是一个富裕的磨坊主。

康斯特布尔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体验和感受对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离开故乡后记忆中的风景仍然在持续地激励着他的创作。

康斯特布尔的许多成熟期的著名作品就是根据幼年的记忆及早期的素描、速写创作而成。

康斯特布尔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鲁本斯和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曾给他很大的影响,他认为当一个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知识都稀松平常时,临摹大师的作品是掌握技术的最可靠的途径。

与康斯特布尔同时代的一个人曾这样评说康斯特布尔对“自然和前辈大师”(Nature and Old Masters)的关系的认识:“也许没有人像康斯特布尔那样更深入地去研究自然本身,但康斯特布尔却告诉我,他画每一幅画时,几乎都会去想伦勃朗或克劳德·洛兰会怎么对待它。

”康斯特布尔是一个重视传统的人,但我们知道,他的长处就在于既知道如何不失分寸地去尊重传统,同时又能把更大的热情投注到自然本身中去,康斯特布尔更想画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而不是克劳德·洛兰眼中所见的东西,不想囿于一些符合传统标准的“如画”的母题中不能自拔。

当时,以克劳德·洛兰为样板的画家已经创造了许多省事的诀窍,任何一个爱好者都能使用那些诀窍构成一幅生动悦人的画。

前景中的一棵动人的树,跟由画面中央展开的远景可以形成惊人的对比。

配色法(Colour Scheme)已经井井有条地制定出来。

前景中应该涂暖色,最好有棕色和金黄色,背景应该褪为淡蓝色。

俄罗斯大师,希施金风景精选209幅!

俄罗斯大师,希施金风景精选209幅!

俄罗斯大师,希施金风景精选209幅!
油画世界 ArtYouhua——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
Ivan I. Shishkin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
俄罗斯, (1832-1898)
—ArtYouhua—
他一生为万树传神写照
描绘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探索森林的奥秘
被人们誉为“森林的歌手”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称他为“俄国风景画发展的里程碑”
并说“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画派”。

Ivan I. Shishkin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
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
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
那些摇曳多姿的林木
昂然挺立,充满生机
繁木菁林,疏密有致
大森林的美与神秘
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可谓美不胜收
希施金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
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性质
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迎来了巨大的发展,艺术家们通过绘画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与此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积淀,至今仍然对世界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两种风景绘画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表现方式、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是表现方式。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风景绘画中,艺术家们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大自然景色,追求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精细性。

他们注重捕捉光影效果,展现出大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动人,例如康斯坦斯、特纳等风景画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宏伟。

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更注重意境的抒发,艺术家们通过寥寥数笔,用虚实相间、留白的手法表现山川河流的气势磅礴,更注重与自然景色的心灵共鸣,以及画中之境的超脱与意境的营造。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张择端的《春江花月夜》等作品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它们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宏伟,同时也透露出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的敬畏与情怀。

其次是艺术特点。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作品注重客观、真实的表现大自然景色,追求艺术作品的细致性与精准性。

画家们在色彩、形态和光影的处理上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将自然景观的美妙尽情展现。

他们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觉,充满了力量、激情和对美的追求。

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更注重意境的抒发,不拘泥于客观表现,更注重画面的想象和联想,通过群峰叠嶂、水激流湍、云雾飘渺等手法表现出山水之美。

他们的作品更侧重于情境营造和意境联想,画家们常常通过笔墨的巧思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传达着深深的人文情怀。

最后是文化内涵。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紧密相连,画家们通过作品传达出对自然之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们所展现的大自然壮丽、荒凉的景象,都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

而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所表现的景色,更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崇尚的是达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敬。

「油画」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之牧场

「油画」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之牧场

「油画」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之牧场
法国裘利恩-杜普荷作品---《牧场》
1979年左右,文革结束不久,万物苏醒,中国迎来了文艺的春天。

上海曾经举办过一次规模空前的国外油画展览,这就是《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

由于10多年文革的禁锢,中国人已经许多年没有看到国外的好东西了。

所以那次展览真是一票难求,连云南四川的美术工作者都赶到上海看展览。

就是那次,中国人才算是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油画!
这一个时期优秀的画家数不胜数,这里选其中一位专门画乡村题材的画家作品,他的名字叫裘利恩·杜普荷。

裘利恩·杜普荷是法国十九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是画农民的生活。

杜普荷笔下呈现无比的诗意和几许浪漫,他的作品以描绘法国乡间农事景象为多,画里有明亮的色彩,流露出优雅气质。

和他的前辈画家米勒,以及布荷东等人一样,杜普荷喜爱将人物摆置
于前景,他们或许正在辛勤劳动,或在田野休憩,人物散发出优雅的气质,往往触动观赏者的心灵深处。

同时,他的动物画素来也深获好评。

从杜普荷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出他扎实的学院派写实功力,这份实力使得他于1876年沙龙展即赢得极高的声誉,此后在沙龙参展每每有佳作问世。

他的乡间风俗画更被视为十九世纪末呈现巴比松画风的佼佼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罗作品
• 柯罗的画细腻轻柔,似无却有,似有却无。欣赏 柯罗的画,会在寂静之中撩起你曾经绮丽的美梦。 他把自然景物演绎成一首牧歌。他怀着深厚的感 情去仔细的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因 此,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他的风景画不事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 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 在轻烟薄雾之中,其寂谧、优美之感有如梦境。 有些风景画中还加上了一些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 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作品欣赏
其他风景画作家作品欣赏
康斯特布尔
希什金
列维坦
泰纳
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 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 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 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 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 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 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 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 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的序幕。 代表人物:让· 弗朗索瓦· 米勒 、亨利· 卢梭 、康斯坦 · 特罗扬 、柯罗 等
哈得逊河画派
“哈德逊画派”是19世纪北美风景画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派。 在美国风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是1850年左右一直到 19世纪60年代,这一派别都是不大为人知的,一直到19 世纪70年代它才崭露头角。它是那时候新旧两代艺术家们 争执的产物,而争执重点就是孰能代表当时美国艺术的风 格。当时的老一代艺术家们,大部分都是出生于1835年之 前,多是靠着自学慢慢领悟进步的,其作品均以风景为题 材,由美国艺术组织--美国国家设计科学院培养。而年轻 一代的艺术家多是欧洲留学归来,他们更爱用大胆和写意 的技术描绘以人物形象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在当时的美国, 能赞助他们进行创作的人都是不确定的,他们只有通过在 纽约获得专业人士认可才能吸引更多的赞助人。在早期, 这两派的不断争论的结果便是纽约画派(在美国艺术上任 何题材都极具代表性的派别)于1890年获得公众和评论家 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