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钢铁集团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6·16”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6·16”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16日13时20分左右,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0万元。
6月号)等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2月28日在邯郸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
公司注册号:130400000025431;住所地:邯郸市复兴路232号;法定代表人:彭兆丰,注册资本:25亿元;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发生事故的大型轧钢厂,隶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厂2010年12月11日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有员工974人,其中各类技术管理人员54人。
设有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安全保卫科、综合管理科等4个科室和线棒轧钢车间、线棒设备车间、型钢轧钢车间、型钢精整车间、型钢设备车间、物流保断断续续修理打包机,对打包机边维修,边观察。
11时40分,打包机故障排除。
然后,李新建回休息室吃午饭。
这时,唐伟也回到了调度室。
12时40分,唐伟在调度室的实时监控器内发现打包机又出现故障,就用对讲机呼叫李新建到现场排除故障。
12时50分,李新建和唐伟几乎同时到达打包机现场。
此时,打包机经过操作工李新忠和袁华的处理后已经正常打包运转了。
唐伟、李新忠、李新建、袁华就一起回到操作室。
这时,设备科技术员刘大葳也到了操作室了解打包机故障情况。
发现打包机1#线的打包线不多了,唐伟就用对讲机呼叫闫方廷开叉车过来装卸打包线,叉车卸完打包线后,打包机操作工李新忠派袁华把刚卸的打包线与1#线焊接到一起,在这期间打包机正常运转。
13时15分左右,李新建要回休息室休息,唐伟就对李新建说:“别回去休息了,也快到上班点儿了,打包机老有事,在这儿休息会儿,打包机再有事,在这儿就处理了”。
李新建说:“不行,我得回去休息,不休息我头晕,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刘大葳、唐伟、李新忠等马上赶到事故现场救援,并向120急救中心求救。
轧钢厂“7.8”起重伤害事故分析通报

【精选】轧钢厂“7.8”起重伤害事故分析通报—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轧钢厂“7.8”起重伤害事故分析通报
一、事故经过
2013年7月7日中班,轧钢厂中板车间轧制12mm钢板,在轧制时一钢板头部下垂导致钢板插入ACC入口辊道下方,为保证生产,当班人员仅将露出辊道部分钢板切割处理后即正常过钢。
7月8日9:00左右,轧制丁班接调度通知要检修四小时,机长彭振安排四人负责清理辊道下剩余钢板,11:10左右车间设备工程师彭海华站在ACC入口东南方向(距离轧辊不到1米位置)指挥行车吊钢板,因钢板尾部卡阻,在拉出钢板时产生反弹力并弹向彭海华,彭海华在用右手阻挡钢板时导致右手手腕骨折。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当事人彭海华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临时参与处理辊道下钢板对风险辨识不到位,在指挥行车作业时站位不当,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第1 页。
轧钢生产事故检查总结汇报

轧钢生产事故检查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近发生的轧钢生产事故,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检查,并总结了相关的问题和原因。
现将检查结果和总结汇报如下:一、问题总结1. 设备维护不到位:经检查发现,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轧机的部分关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轧机失控。
进一步调查发现,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在事故发生前的监控录像中,我们观察到有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操作过程中疏于安全检查、操作不遵守规程等。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安全意识淡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存在一定的漠视态度。
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安全规程和操作流程抱有轻视的态度,这也为事故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原因分析1. 设备维护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所导致。
同时,一些关键部件的及时更换和维修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致使设备长期处于故障状态。
2.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不到位,在长期的操作中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同时,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不足也是导致不规范操作的原因之一。
3. 安全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产任务的压力造成的。
工人们长时间在高温、高噪声、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警觉性降低,同时,生产任务的压力也使得他们忽视了安全。
三、解决方案1. 加强设备维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加强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培训,并加强对其操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

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11月21日20时20分,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在电机更换后调试运行时爆裂,风机转子、机壳碎片飞出击中现场作业人员,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11月22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相关人员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21”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对事故展开调查。
在调查中,事故调查组聘请省、市安全生产领域4位冶金、机电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责任人。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民营企业,是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每年向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缴纳管理费500万元,并接受其业务指导,与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无资产关系。
营业执照注册号130400000065355;经营地址位于武安市上团城乡崇义村东;法人代表王建兵;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精密铸铁件、铸钢件、铸锻件的制造与销售及生铁冶炼、烧结矿、钢铁制品、钢坯、特钢、轧钢、线材的生产与销售等。
该公司下设8个分厂、14个部室,员工5000余人,年产生铁300万吨,钢坯300万吨,中厚板100万吨。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3年11月21日凌晨5时左右,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结厂3号烧结机机尾用于环保的除尘风机电机在运行中发生弧光接地故障,造成停机,经检查确认为电机线圈烧坏(电机型号为YKK560-8)。
河北钢铁股份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钢铁股份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3·18”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3月18日16时40分左右,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连铸连轧厂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5万元。
3月19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监察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参加的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3·18”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聘请2名专家,对事故展开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的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和防范整改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企业概况事故发生单位为邯钢连铸连轧厂。
连铸连轧厂设有安全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武装保卫科和综合办公室等4个科室和连铸车间、轧钢车间、精整车间、维修车间和运行车间等5个车间,共有员工557人。
其主要生产工艺为: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为钢卷板。
事故发生的地点位于连铸连轧厂精整车间钢卷打捆机处。
二、事故发生经过与救援情况3月18日16时,连铸连轧厂精整工段甲班班长谭新衡组织所属人员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内容为:将从生产线下线的钢卷吊运到精整车间运输链后,经过开卷、平整、分卷和再次卷起后到打捆机处进行打捆入库;17时20分左右,谭新衡发现1号步进梁运送的钢卷到达打捆机处后打捆机不工作,于是就打电话告知负责维修打捆机的机械班维修工冯文军打捆机发生故障;17时30分左右,谭新衡看到冯文军来到现场,就从主控室走到打捆机旁的操作面板处,配合冯文军检修打捆机。
关于轧钢厂高线车间“10调查报告.12”事故分析通报.docx

一、事故经过2013年10月12日18:30左右,九钢轧钢厂高线车间中班安排计划检修,粗轧4#立式轧机换辊。
22:40进行开机前确认,发现粗轧4#轧机接手未安装到位,机长李恒、调整工吴雷、粗轧工彭伟国一起操作轧机安装接手;随后高线车间主任陈强、副主任温湘萍、总机长杨勇、工艺员吴扬伟、中轧工杨志刚先后赶到,陈强在轧机进口旁指挥杨勇操作4#轧机就地台安装接手,李恒在轧机进口观察接手对正情况,吴雷、彭伟国、吴扬伟、杨志刚四人在离轧机出口约2米处观察接手对正情况;22:55左右,陈强正指挥杨勇向上提升轧机对正接手,吴雷靠近轧机将头伸入轧机机架观察出口设备情况,轧机提升螺杆(直径100mm、最大额定提升力100TF)突然断裂,4#轧机整体坠落(轧机重量约10吨),焊接在轧机上的除尘水管支架砸在吴雷头部,造成吴雷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1、调整工吴雷违章作业,其作业行为违反了《轧钢厂高线轧钢工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作业指导书》第8.23条“在换辊、换槽、换导卫及检修时要有专人指挥操作及监护,就地台操作人员要熟悉操作,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操作,防止误操作挤伤或撞伤他人;作业人员应侧身站立,尤其是在立辊处作业身体任何部位不得处于接手和轧机下落范围内”等规定,进入轧机牌坊内区域作业。
2、粗轧4#轧机与提升轨道滑块间存在约6毫米的间隙,轧机在提升对正接手过程中左右晃动与轨道发生卡阻(此时轧机的锁紧缸已打开,所有的重量集中到提升装置螺杆上),导致提升阻力额外增加;加上螺杆使用时间过长,螺杆疲劳作业强度下降(自2008年生产线投产后未进行过更换),造成突然断裂事件。
(二)间接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未能识别出轧机提升螺杆断裂而造成轧机坠落的风险,对人员进入轧机下落范围内造成的后果预见不足。
2、轧钢厂高线车间未充分利用轧机两个用于行车起吊的吊耳在检修过程的作用,导致在换槽、换辊等日常作业过程中没有使用行车进行保护性挂吊,造成在检修过程中轧机的重量全部由轧机提升螺杆承受。
轧钢厂“12?2”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docx

事故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 16 时 38 分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伤亡情况:一人死亡事故经过:2013 年 12 月 2 日 16 时 38 分,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甲班接班停机更换 16#轧机机架,维检钳工汪 XX 和周 XX负责安装轧机接手,两人安装完离开后,调整工易 X (班长)和陈 X(副班长)开始试小样。
试完第一组小样后,陈 X 发现小样尺寸偏大,到就地操作台操作16#电动压下,准备试第二组小样。
就地台操作工李 XX 听见陈 X说:“可以装钢了”后,按下操作台的点动按钮。
当易 X 正准备夹第二组小样放入进口跑槽,听见一声喊叫,随即发现汪 XX 双手臂被接手卷入,立即停机反转,将其救出后发现双手、胸部、面部左下颌被绞伤,紧急送往水钢总医院抢救。
12 月 3 日0 时 40 分汪 XX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对岗位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三规一制”的督促和执行不到位,职工现场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 、间接原因:轧钢厂制度修订不细致、机械旋转部位有效防范不足、涉及电力(电源)控制未全部实现安全锁,以及对一棒线作业区安全生产作业的监督、检查、管理不细致、不全面,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事故性质:经调查组调查确认,该事故属机械伤害责任事故。
预防措施:1、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要真正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3、要加大对从业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三违”现象。
事故时间:2013 年 12 月 4 日 9 时 0 50 分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伤亡情况:一人死亡事故经过:2013 年 12 月 4 日,攀长特公司焊管钢丝厂冷带车间成品班纵剪组上早班,车间调度安排用焊管料(81mm*1.0mm)剪切成打包带(30mm*1.0mm),纵剪工刘 XX 开操作台,另一名纵剪工韩 XX 在剪切机出料端整理边丝,当两人共同剪完 2 卷料后,8 时 40 分左右,由于剪切的边丝缠住万向轴,两人将万向轴安全防护罩搬移,处理缠住的边丝。
轧钢厂火灾事故案例与分析

轧钢厂火灾事故案例与分析一、案例介绍某批轧钢厂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该厂主要生产带钢、线材等产品,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然而,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频繁发生火灾事故,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017年4月10日,该厂发生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调查,事故起因是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引发了火灾。
由于厂房内的物料存放较多,燃烧势头迅速蔓延开来,使得整个厂区被火势笼罩。
相关部门迅速出动多台消防车,但火势一直没有受控。
在众人焦急的眼神中,消防人员鏖战了近24小时,最终才将大火扑灭。
虽然在火灾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厂区内的电气设备、生产设施被烧毁,造成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二、火灾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该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一台设备发生了故障。
据了解,该设备是一台与轧钢生产有关的机械设备,负责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
由于平时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够到位,导致设备出现了故障。
由于该设备故障后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得其短路引发火灾。
2. 安全管理不当在火灾发生后,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该轧钢厂存在安全管理不当的现象。
例如,厂区内的物料存放比较混乱,没有按规定分类存放。
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够到位,存在着安全隐患。
3. 人员应急处理不当火灾发生后,厂区内的员工在处理火情时,应急处理不当也是导致火灾扩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员工没有受过专业的消防培训,对火场处理不够规范,使得火势迅速蔓延。
三、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1. 及时报警火灾事故发生后,员工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警,并且按照规定执行应急预案,指导员工撤离安全区域。
2. 实施紧急疏散在火灾发生后,员工应根据消防人员的指示,紧急疏散至安全区域,并且离开现场等待救援。
3. 采取消防措施员工应当在发生火灾后,立即采取消防措施,使用灭火器或者其他设备进行灭火。
如火势过大,应迅速撤离现场,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四、火灾事故的整改方案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火灾,厂方应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6·16”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16日13时20分左右,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轧钢厂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0万元。
6月17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
院令第493号)等有关规定,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参加的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大型轧钢厂“6·16”机械伤害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调查。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和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及
技术分析等,查明了事故发生经过和原因,分清了事故责任,认定
了事故性质,并提出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提出
了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发生事故的大型轧钢厂,隶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厂2010年12月11日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有员工974人,其中各类技术管理人员54人。
设有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安全保卫科、综合管理科等4个科室和线棒轧钢车间、线棒设备车间、型钢轧钢车间、型钢精整车间、型钢设备车间、物流保障车间等6个车间。
二、事故发生经过与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3年6月16日7时30分,夜班调度值班长李增荣交班时,告诉白班调度值班长唐伟说:线材生产线打包机的2#和4#线工作卡线,有断腰现象。
8时,唐伟便直接到有故障的线材生产线打包机现场了解情况,发现维检工李新建已在现场观察打包机的运行状况,对出现卡线、断腰的故障进行排除。
维检工李新建上午一直在断断续续修理打包机,对打包机边维修,边观察。
11时40分,打包机故障排除。
然后,李新建回休息室吃午饭。
这时,唐伟也回到了调度
室。
12时40分,唐伟在调度室的实时监控器内发现打包机又出现故障,就用对讲机呼叫李新建到现场排除故障。
12时50分,李新建和唐伟几乎同时到达打包机现场。
此时,打包机经过操作工李新忠和
袁华的处理后已经正常打包运转了。
唐伟、李新忠、李新建、袁华
就一起回到操作室。
这时,设备科技术员刘大葳也到了操作室了解
打包机故障情况。
发现打包机1#线的打包线不多了,唐伟就用对讲
机呼叫闫方廷开叉车过来装卸打包线,叉车卸完打包线后,打包机
操作工李新忠派袁华把刚卸的打包线与1#线焊接到一起,在这期间
打包机正常运转。
13时15分左右,李新建要回休息室休息,唐伟就对李新建说:“别回去休息了,也快到上班点儿了,打包机老有事,在这儿休息会儿,打包机再有事,在这儿就处理了”。
李新建说:“不行,我得回去休息,不休息我头晕,下班后就回不了家了”。
这样,唐伟就没再说什么。
尔后,李新建和刘大葳一同出了操作室。
此时,打包机仍然在正常工作。
此时,袁华把线焊接好后在磨线,
李新忠看到袁华磨线时,就把打包机停了下来。
大约10秒钟后,袁
华向操作工李新忠示意线磨好了,可以打包了。
李新忠看到后,就
按下了打包机的启动键。
与此同时,与李新建一道走出操作室的刘
大葳发现李新建没在身边,扭头一看,李新建已到打包机南侧并被
打包机压实小车和线道架击中头部。
于是,他急忙跑向操作台喊停车。
听到外边大喊“停车”,李新忠当即按下紧急制动键。
停车后,刘大葳发现李新建已倒在打包机南侧地上,安全帽掉在一边,就马
上喊其他人救援。
(二)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刘大葳、唐伟、李新忠等马上赶到事故现场救援,并向120急救中心求救。
13时53分,邯郸市急救中心救护车到达事故现场并将李新建送往邯郸市岭北医院急救。
李新建经抢救无效,于6月16日16时死亡。
本次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