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句子专项复习二(理解句意、修改病句、修辞手法)

讨论”;“海伦·凯勒传”是一本书的名字,所以
应把引号改为书名号。第二句中“即”应改为“ 既”;“五种英语”不符合事实,应改为“五种外 语”。最后一句话中“建”应改为“健”。
专题四 句子
5. 很久以前,张三借了李四壹万元。若干年后, 张三拿出李四亲自签名的一张字条,上有“张三 还欠款壹仟元”的字样。该字条有歧义,可以怎 样理解?(请写出两种) (1) 张三已经还了李四一千元。 (2) 张三还欠李四一千元。
专题四 句子
考点六 修改病句
1.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存在语法、逻辑等方面错误的句子。
(1)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 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 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专题四 句子
(3) 受伤的手指很快肿了起来。我飞快地跑上
楼,拿起电话,拨打了“120”。
(4) 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句中的代词(“ 我、你、他、这 、那”等)指代 不明确,造成意 思不明确,含糊
晶晶和良良放学后 一起到他家玩游戏 。(“他”指的是 谁?指代不明)
晶晶和良良 放学后一起 到晶晶家玩 游戏。
不清。
7.前后矛盾
指句子表达的 意思前后不统 一,自相矛盾。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 队伍挤进了电影院 。(“整齐的”和“ 挤进”前后矛盾)
A. 喜悦 B. 担忧 C. 焦急 D. 难过
担忧 难过 喜悦 焦急
焦急 焦急 难过 担忧
难过 喜悦 担忧 喜悦
专题四 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判断句子表达了 人物怎样的心理,就要先理解句子的含义。第一句话 中,桑娜把孤儿抱回家后怕丈夫责怪,表现了她担心害 怕的心理;第二句话是萨契尔太太在没有找到自己孩 子时的表现,从她的表现及“伤心”的情形可以看出 她难过的内心活动;第三句话从语境中可以感受到“ 我”手指受伤后急于得到救治,从“飞快”一词可以 体会到“我”的焦急;最后一句话中“笑”写出了妈 妈内心的喜悦。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衔接暑假练习:病句(一)(含答案,含解析)

【暑假衔接】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衔接练习——病句(一)【前言:小学侧重双基训练,初中重视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从最基本的知识考查上升到能力考查,特别是增加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综合性学习,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作文的难度。
所以,本次衔接主要是在学法上进行调整,夯实基础,提高各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考点回顾】:具有修改常见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几种类型)的能力。
【修改方法】①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②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③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修改病句。
【例题精析】1、修改病句。
(1)听了老师的话,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2)大家应当崇高的理想。
(3)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4)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5)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答案】(1)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2)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
(3)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4)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5)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解析】(1)缺少主语,在“受到了”前面加上主语“同学们”。
(2)缺少谓语。
(3)前后矛盾。
“断定”是确定的意思,“可能”是推测的意思,去掉“可能”。
(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5)主谓搭配不当,把“改善”变成“提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依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B.某工厂原来每日用水四吨,现在每日一吨,现在每日用水比原来降低了三倍。
C.他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D.校长请著名数学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答案】A【解析】B项,把“降低了三倍”改为“降低了四分之三”;C项,把“品质”改为“形象”;D项,把“指教”改为“解答”。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易错知识点衔接 辨析并修改病句(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易错知识点衔接辨析并修改病句【真题引路】(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小升初语文)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选项是()A.我估计这道题目他做错了。
B.我们要虚心帮助同学。
C.面对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病毒。
D.通过多读课外书,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解答】A.有误,用词不当,应把“估计”改为“认为”。
B.有误,用词不当。
把“虚心”改为“热心”。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者“使”。
故选:C。
【专项练习】一、修改病句。
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5、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6、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9、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10、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二、下面的语段有四处错误:一个标点,一个别字,两个病句,请改正。
莫泊桑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余篇。
他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描写生动细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他不仅在世界文坛上,而且在法国文学中,都是曲指可数的,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三、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1)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2)高压坝像一堵干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3)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4)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6种病句类型

6种病句类型病句就像混入美食中的小石子,不小心咬到可真让人难受。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常见的6种病句类型,就当是给大家在语文的“美食世界”里提前挑挑石子啦。
一、语序不当这语序不当啊,就好比你穿衣服穿反了顺序。
比如说“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哎呀,这就不对啦。
你想啊,得先听取才能讨论呀,就像你得先把食材准备好才能下锅做菜一样。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我有个朋友,他写作文的时候就老犯这个错。
有一次他写“我看到了满池的荷花和清香。
”我就笑着跟他说:“你这可不行啊,你能看到荷花,可清香是闻到的,这就跟你把鞋子戴在头上,帽子穿在脚上一样滑稽呢。
”语序一乱,整个句子就像打乱的拼图,怎么看怎么别扭。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就像硬把两个不合适的东西绑在一起。
像“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这里“水平”和“改进”就不搭。
水平应该是提高,而不是改进。
这就好像你说要把水和火放在一个杯子里,根本就不合适嘛。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同桌写句子“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当时就指出,月光怎么能发出声响呢?这就是典型的主谓搭配不当。
就像让一个哑巴唱歌,根本做不到呀。
三、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就像是一个没有组装完整的玩具。
比如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里,“通过……使……”这样一用,句子就没有主语了。
就好像一辆汽车没有了发动机,根本跑不起来。
我在帮邻居家小孩辅导作业的时候,他写了个句子“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就问他:“谁从上学那天起呀?这里少了个主语呢。
”这就像盖房子少了根基,怎么能牢固呢?四、成分赘余成分赘余呢,就像穿了太多层衣服,臃肿又累赘。
像“他大约三十岁左右。
”“大约”和“左右”在这里就是多余的。
这就好比你已经吃饱了饭,别人还硬要往你嘴里塞食物,多难受呀。
我曾经看过一篇作文里写“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在心里”和“由衷”语义重复了。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

小升初语文:语文六重病句种类总结(一)语序不妥1、关系词的地点不妥【例句】我不只相信他,并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此刻也相信他假如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剖析】假如两个分句的主语同样,那么关系词放在主语后边,假如两句话的主语不一样,关系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妥【例句】他是一位优异的有20 多年教课经验的省要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剖析】正确次序:他是省要点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目)有20多年教课经验(动词短语)的优异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3 、多重状语语序不妥【例句】在新闻公布中心很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忱的谈话。
【剖析】状语应改在主语前面,不然为无主语。
4、分句的序次不妥【例句】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格斗,同志们奋不管命地跳进汹涌汹涌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剖析】分句应当准时空,逻辑等次序摆列。
(二)搭配不妥1、主谓搭配不妥【例句】我国棉花的生产,长久不可以自给。
【剖析】例句中的主语“生产”不可以与谓语搭配,“长久不可以自给”的主语应当是“棉花”,因此第一个分句应当调整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2、主宾搭配不妥【例句】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人。
【剖析】主语“家乡”与宾语中心语“人”不搭配。
3、动宾搭配不妥【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剖析】动词“养活”的只好是人,不可以是“生活”。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妥【例句】此次大会上,对薪资问题互换了宽泛的建议。
【剖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妥,不是建议宽泛,而是互换的范围宽泛,应当为“宽泛地互换了建议”。
5、关系词搭配不妥【例句】我们中学生假如缺少创新精神,也不可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剖析】关系词搭配不妥,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破或赘余1、句子成分残破【例句】经过特级老师的此次授课,对大家的启迪很大。
他就主动参加与社会灾祸性事故办理,化解风险,平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019小升初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专项练习——病句对于大多数六年级学生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语文则又是重点考试的科目。
语文中的修改病句则是很多学生非常困惑的知识点。
病句的种类病因病例改法成分残缺1.看了这个电视剧,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3. 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1. 补填主语2. 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
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3. 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用词不当1.八名运动员像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涌向终点。
2. 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1. 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为“不仅……而2. 褒贬不分“老师像狐狸”有讽刺的意味,不合适,应把狐狸改成百科全书。
搭配不当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2.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1. 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整整齐齐”与“打扫”搭配不当,应该改成“干干净净”2. “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顺序颠倒1.两个小红与李杨同学是好朋友。
2.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1. “两个”应该放在“小红与李杨”的后面。
2. 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重复啰嗦 1.她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1.删去“过去的”指代不明 1.她批评了她的做法。
1.改人名前后矛盾 1.结构完整,是评判作文好坏的标准之一。
2. 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否认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1.改成:“结构完整”是评判作文好的标准。
2. 否定不当:“没有、不”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后面又用了一个“否认”意思相反,前后矛盾了。
不合事理 1.今天晚上,繁星点点,圆盘似的月亮挂在天空。
小升初语文: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

小升初语文: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在小升初的语文学习中,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语文中的六大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指的是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导致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或者产生歧义。
例如:“我们要不断地改正并发现自己的缺点。
”在这个句子中,“改正”和“发现”的顺序颠倒了,应该先“发现”缺点,然后才能“改正”,正确的句子应该是“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再比如:“他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多篇古代诗词,而且能准确地默写出来。
”这个句子中,“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前后分句的内容应该是递进的。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他不仅能准确地默写出来,而且能流利地背诵多篇古代诗词。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主谓搭配不当的例子:“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
”“狂风”不能“下”,应该是“狂风呼呼地刮,暴雨哗哗地下。
”动宾搭配不当:“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穿着”与“帽子”搭配不当,应该是“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色帽子。
”主宾搭配不当:“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
”应该是“我对这篇童话产生了兴趣。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他有一双聪明灵巧的手。
”“聪明”不能修饰“手”,可以改为“他有一双灵巧的手。
”三、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指的是句子缺少了必要的成分,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
主语残缺的例子:“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个句子因为“通过”和“使”并用,导致主语缺失,应该删去“通过”或者“使”。
谓语残缺:“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缺少谓语,应该在“强国”后面加上“而努力奋斗”。
宾语残缺:“他每天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练就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练就”后面缺少宾语,应该加上“意志”。
新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小学修改病句类型及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类型及练习题△一.用词不当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3.复数词叠用例:群众们干劲很高。
4.错用虚词★虚词搭配:在……下;从……中;对于……事件例:他在大家的关怀中得到力量。
各大报纸关于这起事件都做了报道。
△二.成份残缺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
2.虚词出现在句首,缺少主语。
例:通过到上海的学习,使干部的认识有了变化。
3.较长修饰语后没有主语。
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三、搭配不当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4.主语和宾语不搭配例:秋天的太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里有两座石碑,一座是“卢沟晓月”四个大字。
5.“是否”“是不是”“能否”“能不能”“好不好”,正反说的时候考虑不搭配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四.词序颠倒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五.重复累赘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这里每年接待的游客成千上万以上。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4.用了“否则”,还列举相反例子就是重复。
例:要不是教练及时调整阵容,否则,国家队就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一)语序不当
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句】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
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分析】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
【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分析】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3、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例句】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分析】状语应改在主语前面,否则为无主语。
4、分句的次序不当
【例句】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分析】分句应该按时空,逻辑等顺序排列。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分析】例句中的主语“生产”不能与谓语搭配,“长期不能自给”的主语应该是“棉花”,所以第一个分句应该调整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人。
【分析】主语“家乡”与宾语中心语“人”不搭配。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动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句】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该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句】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他就主动参加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分析】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缺谓语,第三句缺宾语。
2、句子成分赘余
【例句】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的打比赛。
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
【分析】第一句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第二句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四)结构混乱
【例句】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分析】第一句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们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删去“我们”。
第二句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句】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分析】不同的标点分隔有三重意思。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分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句】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分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个其他人才。
3、主客倒置
【例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分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
4、否定不当
【例句】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分析】“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5、一面对两面
【例句】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分析】“会不会”“能不能”是两个方面,后面提高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