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理识字的几点益处 - teacher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和音形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
探讨了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展示了其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特别是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字理识字教学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了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意义,强调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字理识字教学法,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学、重要性、幼儿园、小学、中学、阅读能力、优势、意义1. 引言1.1 介绍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个汉字的意义和结构,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而提高整体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法,学生可以系统性地学习汉字的构成规律和意义内涵,从而在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文字世界的大门,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运用,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稳固的基础。
2. 正文2.1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字为本,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对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通过系统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字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字理识字教学法强调以字为媒介,通过学习字的结构和形态来认识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字的构造特点和笔画顺序,逐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字义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学习字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字的基本含义,还要学会将字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概念联系起来,提高字义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教授汉字结构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及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本文将就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 注重汉字结构的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教授汉字的结构和构造规律,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构造来识记汉字。
通过对汉字结构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3. 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创设情境、编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注重巩固和应用知识。
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汉字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汉字有关的游戏、故事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2. 注重教授汉字的结构和构造规律。
3. 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汉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注重巩固和应用知识。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业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汉字知识。
三、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字理识字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纯粹注重字形书写训练转变为注重字理识字教学,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首先,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往往是通过看图、猜测、模仿等方式来认识汉字的,这种认知方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容易形成不正确或不完整的认知。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则是以“字形-音义”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构成要素,深入理解字形背后蕴含的语言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准确的字词认知体系。
其次,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记忆,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和掌握。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意识地思考,理解汉字的构成要素,建立起逐渐递进的识字技能,并且逐渐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三,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在小学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中,较为注重学生的字形训练,但只注重字形书写而忽略了字理的传授,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远不如其认读能力,难以形成规范美观的字体。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则是从字形背后的构造要素入手,揭示汉字书写规律,深入掌握笔画顺序、结构和组合,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系统、科学的书写知识体系,提高书写规范和美观度。
第四,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原有的识字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重复的记忆单词、写字,缺少趣味性和探究性,从而容易形成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则是以知识启蒙为出发点,通过有趣的材料、有趣的问题、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愉悦学习、深入思考、启示创新。
综合以上理由,可以得出结论: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作用重要不可替代。
合理的采用和运用,在不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理解能力,并且增强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究和深入应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字形结构和字音规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认识字
形结构和掌握字音规律来促进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字
理识字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和识字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首先,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字形。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不同字形
的认识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采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和分类来提
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如,“水”字是由“氵”和“氵”部分组成的,可以通过教授“氵”部分一起出现在其他的字中来帮助学生快速认识相关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
其次,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音规律。
字音规律是汉字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起源、构造和发音等方面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字音规律。
例如,“大”字和“太”字的读音相似,可以通过教授两个字形的构成和字音规律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识字和发音,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字理识字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采用字理识字教学法
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的演变和字音规律的衍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渊源,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引言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
而字理的运用则是识字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认知和运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汉字。
本文将探讨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1. 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汉字是汉语的文字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形体特点。
通过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比如汉字的构字部首、偏旁部首等,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和辨认。
2. 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既有形体又有音义。
通过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比如通过比较同音字、同义字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3. 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字理教学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很容易掌握识字知识,提高识字的效果。
2. 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同音字、同义字的用法。
对比教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字形、字义、字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
“马”、“吗”、“骂”三个字,通过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它们的用法和区别,从而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三、注意事项1. 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汉字的使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在字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明白汉字的使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在字理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3.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识字知识。
在字理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识字知识,比如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字。
浅谈字理识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字理识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教学古诗既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字理识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字理识字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古诗的语言通常较为古奥,学生在阅读古诗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字理识字能力。
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字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当学生在阅读《静夜思》时遇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可以快速理解“疑是”这一短语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整句话的意义。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古诗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而字理识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
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一些生僻词的用法和意义,从而在表达古诗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在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学生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些具有古风特色的词语,从而更好地表达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字理识字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春晓》这首名篇时,学生通过字理识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中所描述的春天的美丽情景,从而激发出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情感共鸣。
二、字理识字在古诗教学中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字理识字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字理识字的能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字理识字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通常是比较薄弱的,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识别和书写字母和汉字。
而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以字为单位,将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字的深刻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字词的读写技能,帮助他们轻松应对阅读和写作任务。
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和厌恶的情绪。
相比之下,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可以通过游戏、唱歌等形式来进行字理识字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全面理解。
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字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结构。
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语言的逻辑思维和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字理识字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字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
字理识字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字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全面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此。
我们也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
浅谈字理识字的几点益处 - teacher

浅谈字理识字的几点益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建国几十年来,小学识字教学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众多的识字方法纷至沓来,表现了极强的创造活力。
随文识字借助课文语境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带动儿童的情景记忆;看图识字图文并茂,将识字与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儿童喜闻乐见;增减部件、更换偏旁、添删笔画的方法,引领学生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地构建汉字识字体系;韵语识字、口诀识字更是朗朗上口,又能揭示字形联想字义。
这些识字方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皆因符合汉字理法,有法可依,有理可讲。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字理。
在字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十字教学过程中挖掘字理主要有一下几个益处:一、挖掘字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副美丽的画,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充满灵性的精灵。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些汉字看作僵硬的符号,让学生反复抄写、诵读、组词,学生教师都必然会觉得枯燥、疲倦。
如果我们尊重汉字造字规律,把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优美的故事,那么识字教学便充满了快乐。
在讲解“衣”字旁和“示”字旁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分辨出,哪个是“衣”字旁,哪个是“示”字旁。
其实要想区别这两个偏旁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对着两个字进行一下简单的变形。
学生就会发现,衣字旁的两点是一瞥一捺演化而来的,示字旁的一点是表示的示的最后一点。
衣字的意思学生们都容易理解,学生也容易推理出凡是带有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
示字旁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对“示”做一个字理分析,“示”甲骨文像用两块石头搭起来的简单祭台形,犹如现今农村的供桌或香台子,用以供奉神主,遂成神灵的象征。
所以示字旁的字往往和神灵祭祀有关。
二、有利于区别形近字。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则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区别形近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的机械读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毫无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字理识字的几点益处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建国几十年来,小学识字教学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众多的识字方法纷至沓来,表现了极强的创造活力。
随文识字借助课文语境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带动儿童的情景记忆;看图识字图文并茂,将识字与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儿童喜闻乐见;增减部件、更换偏旁、添删笔画的方法,引领学生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地构建汉字识字体系;韵语识字、口诀识字更是朗朗上口,又能揭示字形联想字义。
这些识字方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皆因符合汉字理法,有法可依,有理可讲。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字理。
在字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十字教学过程中挖掘字理主要有一下几个益处:
一、挖掘字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副美丽的画,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充满灵性的精灵。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些汉字看作僵硬的符号,让学生反复抄写、诵读、组词,学生教师都必然会觉得枯燥、疲倦。
如果我们尊重汉字造字规律,把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优美的故事,那么识字教学便充满了快乐。
在讲解“衣”字旁和“示”字旁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分辨出,哪个是“衣”字旁,哪个是“示”字旁。
其实要想区别这两个偏旁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对着两个字进行一下简单的变形。
学生就会发现,衣字旁的两点是一瞥一捺演化而来的,示字旁的一点是表示的示的最后一点。
衣字的意思学生们都容易理解,学生也容易推理出凡是带有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
示字旁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对“示”做一个字理分析,“示”甲骨文像用两块石头搭起来的简单祭台形,犹如现今农村的供桌或香台子,用以供奉神主,遂成神灵的象征。
所以示字旁的字往往和神灵祭祀有关。
二、有利于区别形近字。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则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区别形近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的机械读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毫无乐趣。
即使如此辛苦,很多记字能力差的学生即使当时记住了,很快又会忘记,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就会造成学生错别字连篇。
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会在挫败感中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张表情奇特的面孔,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
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结构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
例如:很多学生不能区别“做”和“作”,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从汉字的字理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两个字。
重点分析四笔反文的作用。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四笔反文”并不是与“文化、文字”有关,而是由“攴”字演化而来的,从“攴”字的够字部件来看,可看到手形“又”,上面的竖横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劳动工具,“攴”字的意思是手拿工具做事、劳动。
因此“反文旁”与做事、行为等有关。
因此“做”一般表示动作,是动词做。
例如:做家务、做饭、做作业、做航模等,这
些做都与动作有关。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汉字字数众多,笔画繁杂,如果机械记忆困难重重,而且使本来井然有序的科学构建体系无法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一年级在学习“照”这个认读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说,“我认识这个字,这个字念zhào。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生:一个日本鬼子,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
学生虽然也记住了这个字,而且记得很牢,但是这种记字的的方法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记字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无序的,是不科学的。
在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部首的作用。
学生看到“四点底”就想到,凡是表意的,这个字就与火有关。
如:照、热、煮、煎、蒸。
看到雨字头,就想到与“霜、雪、雷、雾、雹”等气象有关。
看到三点水,就会想到“江、河、湖、泊、淀”等与水有关。
看到两点水,就会想到“冰、冻、冷、冽、凝、凋”等皆与寒冷有关。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每个字都讲字理,但对于这些做部首的象形字,一定要通过字理学习,认清它们的本质。
儿童了解了部首的意义,就会对该部首组构的汉字产生敏锐的知觉,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部首知识会不断有效的同化后面学习的新知,汉字系统的理据、结构优势就会逐渐显现,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字理,学生也必然养成关注字理的习惯。
在适当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则会形成以下几种能力:1、比较明理的能力,针对汉字中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
如教“帐、账、胀”时候,“帐”是与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有关,组词“帐篷”。
“账”是与货币、货物出入有关的词语,组词“账本”。
“胀”是与身体有关的字,组词“胀满”。
2、归纳推理的能力,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
指示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的。
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多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
如先教“刀”再教“刃”;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3、迁移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用他们表义时多与基本义有关,如“爪、采、爬。
”从而掌握识字规律,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
如教:“泡、刨、咆、咆、炮、跑”“摸、漠、幕、墓”,等只须教好基本字:“包”“莫”。
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
3、探究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汉字既有规律可循,又千变万化,其乐无穷。
教学中关注字理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例如,教“神、礼、社”等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示字旁”的字多与祭祀活动有关,因
此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就会去主动实践。
他们发现确实如老师所讲“祖、祝、福、祥”等字确实都与祭祀活动有关。
不过他们也很快发现,“视”字似乎与祭祀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他们会提出质疑,能够提出质疑他们激动万分,他们急切的盼望老师能够为他们解开谜团,可是这个时候老师却笑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想想看,结果很快有学生反映出来,这里的“示字旁”是表音的。
他们会再一次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他们探究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有的会问带“三点水”的字往往和会有关,像“清、江、河”等,“法”字和水没有关系为什么却是“三点水”旁呢?“两点水”与寒冷有关,像“冰、冻、冷”等,那么“次”也与寒冷有关吗?“法”字的“三点水”表示法律像水面一样是公平的。
“次”的两点水则是讹传的结果。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更加清楚了偏旁不仅有表义功能,而且由表音功能,同时感受到汉字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会多元的理解汉字,解读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