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试题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试题1.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什么?选项包括《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温疫论》。

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小儿药证直诀》。

3.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本草纲目》、《新修本草》、《黄帝内经》、《千金要方》和《神农本草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温病条辨》。

5.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7.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余师愚。

8.提倡___的医家是谁?选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

9.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什么?选项包括心、肺、脾、肝和肾。

10.在中医诊治疾病中,主要着眼于什么?选项包括病、症、体征、证和病因。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同上。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什么?选项同上。

4.下列哪个描述反映了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选项包括“旦慧、昼安、___、夜甚”、“春善病鼽衄”、“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东南湿热,西北燥寒”和“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什么?选项需要自己填写。

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什么?选项需要自己填写。

1.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什么?选项包括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社会的进步、人和社会关系密切、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和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2.哪些因素包括在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中?选项包括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和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6)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6)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6.“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7.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8.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0.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1.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2.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3.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4.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B.脉C.肉D.目E.胆4.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5.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6. 气为血之帅是指()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7.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8.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9.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10.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常见试题及其答案进行阐述,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阴阳五行学说试题: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通过消长平衡来维持事物的和谐与稳定。

在医学上,阴阳用于描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

试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何应用?答案: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中医中用来解释脏腑功能和相互影响,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脏腑经络学说试题:中医如何通过脏腑学说理解人体?答案: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能够解释和治疗各种疾病。

试题:经络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通道系统的理论,它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系的通道。

经络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流动和脏腑的功能,中医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调节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学说试题:气血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气血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的重要概念。

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承载着气和营养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试题:津液在中医中有何作用?答案: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液,包括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津液有滋养、润泽、调节的作用,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和生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通过调整津液的生成和分布来治疗相关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1.2)--绪论习题(王键).doc

中医基础理论(1.2)--绪论习题(王键).doc

绪 论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 隋唐时期B. 金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战国至两汉时期E. 春秋战国时期2.中医学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脉经》3. 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辨病论治B.辨证论治C.对症治疗D.审因论治E.以上都不是4.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是( )A.张子和B.刘完素C.李东垣D.朱丹溪E.张元素5.下列医家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李东垣 D.张子和 E.张元素6.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A.《神农本草经》B.《脉经》C.《诸病源候论》D.《温病条辨》E. 《黄帝内经》7. 异病同治之“同”,取决于( )A.病因之同 B.病性之同 C.病位之同 D.证候之同 E.以上均非8.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是阴阳失调的表现9.以下名词属于“证”的是( )A.泄泻 B.恶寒发热 C.脉象细弱 D.角弓反张 E.心脉痹阻10.以下名词属于“病”的是( )A.泄泻 B.恶寒发热 C.脉象细弱 D.角弓反张 E.心脉痹阻(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几部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中医学体系的形成(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脉经》2.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E.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3. 金元四大家是指(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丹溪 D.李杲 E.张仲景4.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 B.唯物辩证观 C.辩证论治 D.辨证论治E.天人一体观5. 属中医学“证”范畴的是( )A.腹痛 B.呕吐 C.肝火上炎 D.舌苔黄腻E.心脉痹阻2、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实体B. 五行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实体C. 阴阳和五行是宇宙间同等重要的概念D. 阴阳和五行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答案:D2. 下列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 木生水,水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木C. 木生土,土生水,水生火,火生金,金生木D. 木生金,金生水,水生土,土生火,火生木答案:A3. 下列关于五行相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木克火,火克土,土克金,金克水,水克木B. 木克水,水克火,火克土,土克金,金克木C.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D. 木克金,金克水,水克土,土克火,火克木答案:B4. 下列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B.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C. 脾主运化,肺主呼吸D. 肺主呼吸,肾主水液答案:C5. 下列关于中医诊断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望、闻、问、切四诊合璧B. 望、闻、问、切、脉五诊合璧C. 望、闻、问、切、耳五诊合璧D. 望、闻、问、切、指甲五诊合璧答案:A6. 下列关于中医治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 针灸、拔罐、药物、推拿、食疗B. 针灸、拔罐、药物、推拿、手术C. 针灸、拔罐、药物、推拿、按摩D. 针灸、拔罐、药物、推拿、拔罐答案:A7. 下列关于中药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中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B. 中药的配伍原则是“七情和合”C. 中药的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丹剂、膏剂五种D. 中药的用药原则是“先病后药,药病相应”答案:A8. 下列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养生保健的核心是调节阴阳平衡B. 养生保健的方法有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按摩五法C. 养生保健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 养生保健的目标是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答案:A9.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构成。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的科学。

2.中医学是以()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体系。

3.中医学在()等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时期。

5.古人探求人体生命奥秘,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和()两种。

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7.标志着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学典籍是()。

8.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学典籍是()9.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

10.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11.倡导火热论的金元医家是(),后世称其为()派的代表.12.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13.创立历气”说的明代医学家是(),其代表著作是().14.叶桂著《温热论》,创建了温热病的()辨证体系;吴理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辨证体系。

1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二是()。

16.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和()两个方面。

17.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8.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为生命的(),气为生命的(),神为生命的()1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有一定影响:“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 、( ) 、( ) 。

20.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 ) 、( ) 或( ) 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21.证是疾病过程中( ) 或( ) 的病理概括。

22. 证候与病机的关系是:证候是病机的( ) ,病机是证候的( ) 。

23.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 ) ,( ) 。

24. 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 ) 与( ) 相结合。

二、选择题(一)A1 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 、B 、C 、D 、E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

答题说明以后从略)25.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 )A .属于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范畴B .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C .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D .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E .属于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科学2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7.既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基石的书籍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28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29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30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本草纲目》31中医学理论发展的最活跃时期是( )32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沦》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左传》33.最早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的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E .《左传》34.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助》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35.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B .张元京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6.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刘完素B .张元素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7.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 )A .刘完素B .张元素C .李杲D .朱震亨E .张从正38.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3.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5.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7.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8.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9.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10.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4.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四)X型题
1.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3.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
质 E.邪正的关系
4.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地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是、。

2.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3.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
于、两大方面。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整体观念
2.证
3.辨证论治
4.同病异治
5.异病同治
五、简答题
1. 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二)B型题
(三)D型题
(四)X型题
1. ABCD
二、填空题
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辨证论治
3.心;五脏;自然界;社会
4.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三、判断题
1.×
2.×
3.√
4.√
四、名词术词解释
1.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或某一类型病理概括。

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3.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4.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5.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五、简答
1.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称体征)。

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病是一种完整的过程,在疾病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阶段,而证揭示了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证又由症组成,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

由于证比症更全面、更深刻,比病更具体,所以中医既辨病,更重视辨证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