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C和SystemVerilog的比较

SystemC和SystemVerilog的比较
SystemC和SystemVerilog的比较

SystemC和SystemVerilog的比较

时间:2010-03-18 20:4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356次

SystemC、SystemVerilog已经继VHDL和Verilog之后,成为HDL仿真工具支持的语言。但截至目前,Verilog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SystemVerilog是Verilog的超集,因此SystemVerilog的发展本身就是Verilog的

SystemC、SystemVerilog已经继VHDL和Verilog之后,成为HDL仿真工具支持的语言。但截至目前,Verilog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SystemVerilog是Verilog的超集,因此SystemVerilog的发展本身就是Verilog的发展。

就SystemC和SystemVerilog这两种语言而言, SystemC是C++在硬件支持方面的扩展,而SystemVerilog扩展了Verilog在面向对象和验证平台方面的适用扩展。而这两种语言均支持诸如信号、事件、接口和面向对象的概念,但每一种语言又均拥有自己明确的应用重点:

● SystemC特别适合建模体系结构,开发事务处理级(TL)模型和在验证中描述软件的行为。对于具有很强C++实力的团队和有基于C/C++ IP 集成要求(如处理器仿真器),以及为早期软件开发设计的虚拟原型来说,SystemC特别适合。

● SystemVerilog是进行RTL设计的最佳语言,不仅在于其描述真实硬件和断言的能力,还在于对工具支持方面的考虑。同时,SystemVerilog也提供了建模抽象模型和先进的验证平台语言特征,例如受限制随机激励生成、功能覆盖或断言。对于那些没有C/C++IP 集成要求的项目来讲比较合适,毕竟可以使用一种语言完成全部设计。

当然,SystemC可以用于验证平台和描述RTL结构,而SystemVerilog也可以用于编写高层事务处理级模型。但是,每一种语言都用于自己的重点应用时,它们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这点对于复杂的项目特别适用,在这种项目中,不同的任务分属于不同的组,通常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注重实效的解决方案以及符合设计团队的多种技术要求的方法是同时使用SystemC和SystemVerilog来开发和验证当今设计流程需要的虚拟原型的事务处理级模型。图1-3比较了常见语言的描述能力。其中横线代表描述能力,而跨越某一条横线则代表该语言与有能力描述该横线所代表的能力,未跨越的横线表示该语言不具备相应描述能力或者描述起来非常困难。图1-4给出了不同语言的同一描述能力时的更加详细比较,通过优、好、可以、不可以来划分。

图1-3 常见语言的描述能力比较

图1-4 常见语言同一描述能力比较

SystemVerilog

SystemVerilog 语言简介 SystemVerilog 是一种硬件描述和验证语言(HDVL),它基于 IEEE 1364-2001 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 (HDL) 并对其进行了扩展, , 包括扩充了 C 语言数据类型、结构、压缩和非压缩数组、 接口、断 言等等, 这些都使得 SystemVerilog 在一个更高的抽象层次上提高了 设计建模的能力。SystemVerilog 由 Accellera 开发,它主要定位在 芯片的实现和验证流程上, 并为系统级的设计流程提供了强大的连接 能力。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 SystemVerilog 所作的增强进行简要的 介绍, 期望能够通过这个介绍使大家对 SystemVerilog 有一个概括性 的了解。 1. 接口(Interface) Verilog 模块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模块端口进行的。为了给组成设 计的各个模块定义端口, 我们必须对期望的硬件设计有一个详细的认 识。不幸的是,在设计的早期,我们很难把握设计的细节。而且,一 旦模块的端口定义完成后,我们也很难改变端口的配置。另外,一个 设计中的许多模块往往具有相同的端口定义,在 Verilog 中,我们必 须在每个模块中进行相同的定义,这为我们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 SystemVerilog 提供了一个新的、高层抽象的模块连接,这个连 接被称为接口(Interface)。接口在关键字 interface 和 endinterface 之间定义,它独立于模块。接口在模块中就像一个单一的端口一样使 用。在最简单的形式下,一个接口可以认为是一组线网。例如,可以 将 PCI 总线的所有信号绑定在一起组成一个接口。通过使用接口, 我们在进行一个设计的时候可以不需要首先建立各个模块间的互连。 随着设计的深入,各个设计细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接口内的信 号也会很容易地表示出来。当接口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也会在使用 该接口的所有模块中反映出来,而无需更改每一个模块。 下面是一个 接口的使用实例: interface chip_bus; // 定义接口 wire read_request, read_grant; wire [7:0] address, data; endinterface: chip_bus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441320.html, 中国最大的免费课件资料库

驱动模块、桩模块、单元测试

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是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的上一级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它接收数据,将相关数据传送给被测模块,启用被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传统的单元测试包括了驱动模块(driver)和桩模块(stub)。驱动模块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访问类库的属性和方法,来检测类库的功能是否正确; Normal002falsefalse false EN-US KO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如果被测试模块中的函数是提供给其他函数调用的,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就应该设计驱动模块(Driver)。 举例来说:驱动模块(Driver)可以通过模拟一系列用户操作行为,比如选择用户界面上的某一个选项或者按下某个按钮等,自动调用被测试模块中的函数。驱动模块(Driver)设置,使对模块的测试不必与用户界面真正交互。 桩模块: 桩模块(Stub)是指模拟被测试的模块所调用的模块,而不是软件产品的组成的部分。主模块作为驱动模块,与之直接相连的模块用桩模块代替。在集成测试前要为被测模块编制一些模拟其下级模块功能的“替身”模块,以代替被测模块的接口,接受或传递被测模块的数据,这些专供测试用的“假”模块称为被测模块的桩模块。 如果被测试的单元模块需要调用其他模块中的功能或者函数(method),我们就应该设计一个和被调用模块名称相同的桩模块(Stub)来模拟被调用模块。这个桩模块本身不执行任何功能仅在被调用时返回静态值来模拟被调用模块的行为。 举例说明:如果被测试单元中需要调用另一个模块customer的函数getCustomerAddress(customerID: Integer),这个函数应该查询数据库后返回某一个客户的地址。我们设计的同名桩模块(Stub)中的同名函数并没有真正对数据库进行查询而仅模拟了这个行为,直接返回了一个静态的地址例如"123 Newton Street"。桩模块(Stub)的设置使得单元测试的进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简单的过程。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对于单元测试中单元的含义,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定其具体含义,如C语言中单元指一个函数,Java里单元指一个类,图形化的软件中可以指一个窗口或一个菜单等。总的来说,单元就是人为规定的最小的被测功能模块。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在一种传统的结构化编程语言中,比如C,要进行测试的单元一般是函数或子过程。在像C++这样的面向对象的语言中,要进行测试[1]的基本单元是类。对Ada语言来说,开发人员可以选择是在独立的过程和函数,还是在Ada

system verilog教程

SystemVerilog Tutorials 下面的手册会帮助你了解一些SystemVerilog中最重要的新特点。手册还提供了一些代码样本和例子使你可以对语言有更好"感觉"。这些辅导假设你们已经了解了一些Verilog语言。如果没有,你可以先去看看Verilog设计者指南(V erilog Designer’s Guide)。 * Data types * RTL design * Interfaces * Clocking * Assertion-based verification * Classes * Testbench automation and constraints * The Direct Programming Interface (DPI) SystemVerilog 的数据类型 这个手册将描述Systemverilog新引进的数据类型。他们大多数都是可以综合的,并且可以使RTL级描述更易于理解和书写。 整型和实型 SystemVerilog引进了几种新的数据类型。C语言程序员会熟悉其中的大多数。引进新的数据类型构思是这样的,如果C语言和SystemVerilog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可以使C语言算法模型更容易的转化为SystemVerilog模型。 Verilog的变量类型有四态:既是0,1,X,Z。SystemVerilog引进了新的两态数据类型,每一位只可以是0或是1。当你不需要使用的X和Z值时,譬如在写Testbench和做为for语句的循环变量。使用两态变量的RTL级模型,可以使模拟器更有效率。并且使用得当的话将不会对综合结果产生影响。 二态整型 类型描述例子 Bit user-defined size bit [3:0] a_nibble; Byte 8 bits, unsigned byte a, b; Shortint 16 bits, signed shortint c, d; Int 32 bits, signed int i,j; Longint 64 bits, signed longint lword;

SystemVerilog语言简介(doc 26页)

SystemVerilog语言简介(doc 26页)

SystemVerilog语言简介 System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和验证语言(HDVL),它基于IEEE 1364-2001 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HDL),并对其进行了扩展,包括扩充了C语言数据类型、结构、压缩和非压缩数组、接口、断言等等,这些都使得SystemVerilog在一个更高的抽象层次上提高了设计建模的能力。SystemVerilog由Accellera 开发,它主要定位在芯片的实现和验证流程上,并为系统级的设计流程提供了强大的连接能力。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SystemV erilog所作的增强进行简要的介绍,期望能够通过这个介绍使大家对SystemVerilog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1. 接口(Interface) Verilog模块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模块端口进行的。为了给组成设计的各个模块定义端口,我们必须对期望的硬件设计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不幸的是,在设计的早期,我们很难把握设计的细节。而且,一旦模块的端口定义完成后,我们也很难改变端口的配置。另外,一个设计中的许多模块往往具有相同的端口定义,在Verilog中,我们必须在每个模块中进行相同的定义,这为我们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 SystemVerilog提供了一个新的、高层抽象的模块连接,这个连接被称为接口(Interface)。接口在关键字interface和e ndinterface之间定义,它独立于模块。接口在模块中就像一个

单一的端口一样使用。在最简单的形式下,一个接口可以认为是一组线网。例如,可以将PCI总线的所有信号绑定在一起组成一个接口。通过使用接口,我们在进行一个设计的时候可以不需要首先建立各个模块间的互连。随着设计的深入,各个设计细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接口内的信号也会很容易地表示出来。当接口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也会在使用该接口的所有模块中反映出来,而无需更改每一个模块。下面是一个接口的使用实例:

代码覆盖率说明(个人总结)

代码覆盖率说明 一、指令介绍 代码覆盖率分为行覆盖率、条件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和翻转覆盖率。在vcs 仿真工具下覆盖率信息存储在 .cm 文件中,使用 urg 工具解析、合并和生成报告;在ncsim 仿真工具下覆盖率信息存储在icc.data 文件中,使用i ccr 工具解析、合并和生成报告。代码覆盖率指 令主要包括编译、运行和生成覆盖率报告三个部分,指令结构大体同功能覆盖率。 为了工具的统一性和方便界面提取,先做如下规定: 覆盖率数据库文件夹均放在 CovData 目录下, ncsim 生成的放入 ncsim 子目录、 vcs 生成的放入 vcs 子目录。 覆盖率报告均放在 CovReport 目录下, ncsim 生成的放入 ncsim 子目录、 vcs 生 成的放入 vcs 子目录。 每条用例都生成独自的同用例名的覆盖率数据库和覆盖率报告文件夹。 最后生成总的覆盖率数据库和覆盖率报告文件夹,名称为total 。 文档指令描述中,{TC_NAME} 表示匹配用例名。 1、vcs 仿真环境 1)样例 rm -r simv* CovData/vcs/* FcovReport/vcs/* CovReport/vcs/* vcs -lca +v2k -sverilog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1.cm +define+marco=VCS+ test_1.sv ./simv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1.cm +ntb_random_seed=666666 2>&1 |tee log/vcs/test_1.log vcs -lca +v2k -sverilog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2.cm +define+marco=VCS+ test_2.sv ./simv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2.cm +ntb_random_seed=888888 2>&1 |tee log/vcs/test_2.log vcs -lca +v2k -sverilog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3.cm +define+marco=VCS+ test_3.sv ./simv -cm line+cond+fsm+tgl -cm_dir CovData/vcs/test_3.cm +ntb_random_seed=555555 2>&1 |tee log/vcs/test_3.log urg -dir CovData/vcs/test_1.vdb -metric group -report FcovReport/vcs/test_1 -format text urg -dir CovData/vcs/test_2.vdb - metric group -report FcovReport/vcs/test_2 -format text urg -dir CovData/vcs/test_3.vdb -metric group -report FcovReport/vcs/test_3 - format text urg -dir CovData/vcs/*.vdb -metric group -report FcovReport/vcs/total -format text urg -dir CovData/vcs/test_1.cm -metric line+cond+fsm+tgl -report CovReport/vcs/test_1 -format text

FPGA学习指南

PS:笔者强烈建议诸位注册一个EETOP的账号,每天签到或者发贴、回贴就有积分了,里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各种软件、资料都能找到。 一、入门首先要掌握HDL(HDL=verilog+VHDL)。 第一句话是:还没学数电的先学数电。然后你可以选择verilog或者VHDL,有C语言基础的,建议选择VHDL。因为verilog太像C了,很容易混淆,最后你会发现,你花了大量时间去区分这两种语言,而不是在学习如何使用它。当然,你思维能转得过来,也可以选verilog,毕竟在国内verilog用得比较多。 接下来,首先找本实例抄代码。抄代码的意义在于熟悉语法规则和编译器(这里的编译器是硅编译器又叫综合器,常用的编译器有:Quartus、ISE、Vivado、Design Compiler、Synopsys的VCS、iverilog、Lattice的Diamond、Microsemi/Actel的Libero、Synplify pro),然后再模仿着写,最后不看书也能写出来。编译完代码,就打开RTL图,看一下综合出来是什么样的电路。 HDL是硬件描述语言,突出硬件这一特点,所以要用数电的思维去思考HDL,而不是用C语言或者其它高级语言,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可以看《什么是硬件以及什么是软件》。在这一阶段,推荐的教材是《Verilog传奇》、《Verilog HDL高级数字设计》或者是《用于逻辑综合的VHDL》。不看书也能写出个三段式状态机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此外,你手上必须准备Verilog或者VHDL的官方文档,《verilog_IEEE官方标准手册-2005_IEEE_P1364》、《IEEE Standard VHDL Language_2008》,以便遇到一些语法问题的时候能查一下。 二、独立完成中小规模的数字电路设计。 现在,你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电路了,像交通灯、电子琴、DDS等等,推荐的教材是《Verilog HDL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在这一阶段,你要做到的是:给你一个指标要求或者时序图,你能用HDL设计电路去实现它。这里你需要一块开发板,可以选Altera的cyclone IV系列,或者Xilinx的Spantan 6。还没掌握HDL之前千万不要买开发板,因为你买回来也没用。这里你没必要每次编译通过就下载代码,咱们用modelsim仿真(此外还有QuestaSim、NC verilog、Diamond的Active-HDL、VCS、Debussy/Verdi等仿真工具),如果仿真都不能通过那就不用下载了,肯定不行的。在这里先掌握简单的testbench就可以了。推荐的教材是《WRITING TESTBENCHES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HDL Models》。 三、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你可能发现你综合出来的电路尽管没错,但有很多警告。这个时候,你得学会同步设计原则、优化电路,是速度优先还是面积优先,时钟树应该怎样设计,怎样同步两个异频时钟 《Altera FPGA/CPLD 等等。推荐的教材是《FPGA权威指南》、《IP核芯志-数字逻辑设计思想》、 设计》第二版的基础篇和高级篇两本。学会加快编译速度(增量式编译、LogicLock),静态时序分析(timequest),嵌入式逻辑分析仪(signaltap)就算是通关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暂时跳过,因为这部分还需要足量的实践,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四、学会提高开发效率。 因为Quartus和ISE的编辑器功能太弱,影响了开发效率。所以建议使用Sublime text 编辑器中代码片段的功能,以减少重复性劳动。Modelsim也是常用的仿真工具,学会TCL/TK 以编写适合自己的DO文件,使得仿真变得自动化,推荐的教材是《TCL/TK入门经典》。你可能会手动备份代码,但是专业人士都是用版本控制器的,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掌握GIT。文件比较器Beyond Compare也是个比较常用的工具。此外,你也可以使用System Verilog来替代testbench,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是做IC验证的,就必须掌

Systemverilog的一个牛人总结

转一篇Systemverilog的一个牛人总结 (2012-12-12 16:47:06) 转载▼ 标签: 分类:Dreamywork systemverilog 验证 面向对象 杂谈 Systemverilog 数据类型 l 合并数组和非合并数组 1)合并数组: 存储方式是连续的,中间没有闲置空间。 例如,32bit的寄存器,可以看成是4个8bit的数据,或者也可以看成是1个32bit的数据。 表示方法: 数组大小和位,必须在变量名前指定,数组大小必须是【msb:lsb】 Bit[3:0] [7:0] bytes ; 2)二维数组和合并数组识别: 合并数组: bit [3:0] [7:0] arrys; 大小在变量名前面放得,且降序 二维数组: int arrays[0:7] [0:3] ; 大小在变量名后面放得,可降序可升序 位宽在变量名前面,用于识别合并和非合并数组,位宽在后面,用于识别数组中元素个数。 3)非合并数组 一般仿真器存放数组元素时使用32bit的字边界,byte、shortint、int都放在一个字中。 非合并数组:字的地位存放变量,高位不用。 表示方法: Bit [7:0] bytes; 4)合并数组和非合并数组的选择 (1)当需要以字节或字为单位对存储单元操作。 (2)当需要等待数组中变化的,则必须使用合并数组。例如测试平台需要通过存储器数据的变化来唤醒,需要用到@,@只能用于标量或者合并数组。

Bit[3:0] [7:0] barray[3] ; 表示合并数组,合并数组中有3个元素,每个元素时8bit,4个元素可以组成合并数组 可以使用barry[0]作敏感信号。 l 动态数组 随机事物不确定大小。 使用方法:数组在开始是空的,同时使用new[]来分配空间,在new[n]指定元素的个数。 Int dyn[]; Dyn = new[5]; //分配5个元素空间 Dyn.delete() ; //释放空间 l 队列 在队列中增加或删除元素比较方便。 l 关联数组 当你需要建立一个超大容量的数组。关联数组,存放稀疏矩阵中的值。 表示方法: 采用在方括号中放置数据类型的形式声明: Bit[63:0] assoc[bit[63:0]]; l 常量: 1)Verilog 推荐使用文本宏。 好处:全局作用范围,且可以用于位段或类型定义 缺点:当需要局部常量时,可能引起冲突。 2)Parameter 作用范围仅限于单个module 3)Systemverilog: 参数可以在多个模块里共同使用,可以用typedef 代替单调乏味的宏。 过程语句 l 可以在for循环中定义变量,作用范围仅在循环内部 for(int i=0;i<10;i++) array[i] =i; l 任务、函数及void函数 1)区别:

代码覆盖率工具LCOV.doc

c代码覆盖率工具 2011-01-24 21:48 306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441320.html,/?p=7218 C/C++程序的代码覆盖率统计工具非常少,与JAVA相比开源免费的工具更是寥寥无几,好用又开源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左挑右选最后看中了基于GCOV的LCOV作为NGINX测试的覆盖率统计工具。选择LCOV的原因很简单:一是适合GCOV是GCC配套的测试覆盖率工具;二是NGINX是纯C的程序,GCOV对纯C代码的覆盖率展现更加精确;三是LCOV 作为GCOV的扩展,能够生成直观的HTML的带源码的覆盖率报表。那么下面就来看看,怎么通过LCOV来展现NGINX测试代码覆盖率的情况。 一、下载和安装 1、LCOV的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441320.html,/coverage/lcov.php 2、如果你有root权限解压后直接make insall安装到系统的执行目录,然后在任意地方都可以执行LCOV工具的命令了。 3、如果你没有root或者sudo的权限,也没问题,可以直接在Makefile里定义PREFIX变量并指向拥有权限的安装目录(例如:PREFIX=/home/mylcov),然后make install安装到指定的目录,通过带路径的命令形式来使用LCOV工具的命令(例如: /home/mylcov/lcov …..)。 4、GCOV无需安装,伴随着GCC和LINUX一起发行。 二、如何统计覆盖率

1、要让LCOV能最后统计并展现出覆盖率,需要在编译被测的NGINX的时候添加一些选项,从而打开GCOV的代码覆盖率支持。编译选项:-fprofile-arcs -ftest-coverage 链接选项:-lgcov NGINX使用autoconf生成makefile,我们只需要在configure时加入以上的选项,请执行以下的命令行开启NGINX的代码覆盖率功能。 ./configure –with-pcre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cc-opt=”-fprofile-arcs -ftest-coverage” –with-ld-opt=-lgcov标红加粗的部分就是前述的选项。 2、编译安装NGINX并初始化LCOV统计数据在执行完刚才的CONFIGURE命令后,直接make 和make install就把带有统计代码覆盖的NGINX版本安装好了。这个时候会发现在源码的编译目录里有不少.gcno和.gcda文件,.gcno是覆盖率统计的路径弧长文件,.gcda 是覆盖率文件。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要将覆盖率的数据初始化,并且今后在每次重新统计覆盖率之前都需要进行初始化。在刚才源码的编译目录中执行lcov –d ./ -z,意思是将当前目录(./)下的gcda覆盖率文件清空,是覆盖率数据回复到空的状态。 3、启动NGINX执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吧

Systemverilog的数据类型教程

本教程将介绍新引入Systemverilog的数据类型。他们大多数是可综合的,而且使得RTL级描述更易于被编写和理解。 整型和实型 SystemVerilog 引入了几种新的数据类型。C语言程序员会熟悉其中的大多数。引进新的数据类型构思是这样的,如果C语言和SystemVeri log有相同的数据类型的话可以使C语言算法模型更容易的转化为Syst emVerilog模型。 Verilog的变量类型是四态类型:即0,1,X(未知值)和Z(高阻值)。SystemVerilog新引入了两态的数据类型,每一位只可以是0或者1。当你不需要使用的X和Z值时,譬如在写Testbench和做为For 语句的循环变量时。使用两态变量的RTL级模型,可以使仿真器效率更高。而且使用得当的话将不会对综合结果产生任何的影响。 注意:和C语言不一样,SystemVerilog指定了一些固定宽度的数据类型。 logic是一种比reg型更好更完善的数据类型。我们将会看到,你可

以使用logic型来替代过去您有可能使用reg型或wire型的地方。 数组 在Verilog-1995中,你可以定义标量或是矢量类型的线网和变量。你也可以定义一维数组变量类型的存储器数组。在Verilog-2001中允许多维的线网和变量数组存在,并且取消了部分存储器数组用法的限制。 SystemVerilog进一步完善了数组的概念,并对数组重新进行了定义,从而允许对数组进行更多的操作。 在SystemVerilog中,数组可以有压缩尺寸或是非压缩尺寸的属性,也可以同时具有两种属性。考虑下面的例子: reg [3:0][7:0] register [0:9]; 压缩尺寸是[3:0]和[7:0],非压缩尺寸是[0:9] 。(只要你喜欢可以有任意大小的压缩尺寸和非压缩尺寸) 压缩尺寸: 1)保证将在存储器中产生连续的数据 2)可以复制到任何其他的压缩对象中 3)可切片("部分选取") 4)仅限于位类型(bit, logic, int等),其中有些(如int)有固定的 尺寸 相比之下,非压缩数组在内存中的排列方式由仿真器任意选定。我们可以可靠地复制非压缩数组到另一个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数组中。对于不同数据类型的数组,你必须使用强制类型转换(有几个非压缩数组转换到压缩数组的规则)。其中非压缩数组可以是任意的类型,如实数数组。

system verilog 类的继承

类的继承 SystemVerilog支持单继承(类似Java,而不像C++). 有一个让SystemVerilog支持多重继承的提案[1], 但是短期内不会看到曙光。 目录 ? 1 什么是继承? ? 2 有什么好处 ? 3 开-关定律 ? 4 参考资料 什么是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范式的关键概念。类用来创建用户自定义类型. 继承使得用户可以用非常安全,非侵入的方式对类的行为进行增加或者修改。 使用继承可以定义子类型,在子类型中增加新的方法和数据。被继承的类一般称为基类(SystemVerilog中的超类),得到的新类一般称为引申类(或子类)。 为什么继承如此重要? 因为它使得复用得以实现。让我们通过实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对一个图像模块进行建模. 对其中一部分,我们写了一个代表颜色的类: class Color; byte unsigned red; byte unsigned green; byte unsigned blue; function new(byte unsigned red_=255, byte unsigned green_=255, byte unsigned blue_=255); red=red_; green=green_; blue=blue_; endfunction:new function mix(Color other); function brighter(float percent); task draw_pixel(int x,int y);

Now现在它的下一个版本希望能够处理部分透明的图像。为此,我们给Color类增加了一个alpha成员,。alpha代表图像的透明度。alpha越大,图像的像素越结实(不透明)。'0'代表完全透明,使得图片的背景全部可见。因此,我们修改color类如下: class Color; byte unsigned red; byte unsigned green; byte unsigned blue; byte unsigned alpha; function new(byte unsigned red_=255, byte unsigned green_=255, byte unsigned blue_=255, byte unsigned alpha_=255); red=red_; green=green_; blue=blue_; alpha=alpha_; endfunction:new function mix(Color other);// new implementation -- would depend on // alpha values for both the colors function brighter(float percent);// original implementation good enough task draw_pixel(int x,int y);// new implementation // Other functions ... endclass:Color 注意,即使许多代码是由之前版本的Color类复制而来,我们还是需要单独维护两个版本的代码。这时继承就可以发挥作用,使用继承,我们可以简单的从原始的Color类继承出新类,来添加alpha成员。 class ColorWithAlpha extends Color; byte unsigned alpha; function new(byte unsigned red_=255, byte unsigned green_=255, byte unsigned blue_=255, byte unsigned alpha_=255);

软件测试代码覆盖率分析

软件测试成为IT领域热门职业,软件测试求职者逐渐增加。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软件测试代码覆盖率的知识。 代码覆盖率到底是什么?代码覆盖率是衡量多少测试的一组所涵盖的产品代码。它可以测量的通过线、块、弧形的、由类,或文件,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作为代码覆盖率单元使用块。注:我们只收集基于自动化测试的代码覆盖率,不考虑手动测试。 在大多数的microsoft产品团队,我们规定收集代码覆盖率编号。有不同的代码覆盖率,我们收集的数字根据不同类型的测试中,例如,代码覆盖率的单元测试,对于组件测试,代码覆盖率和方案测试 (e2e)的代码覆盖率。只要得到了运行单元测试,自动收集的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所以开发整理编写代码 /单元测试在签入之前,它们运行一组测试(签入质量大门),包括单元测试。所以你得单位自动测试代码覆盖率。组件测试和方案测试的代码覆盖率收集代码覆盖率生成peroidically,例如每周一次或上的需求。 总是有关于代码覆盖率的真正好处的争论。一些表示代码覆盖率数字代表的产品质量,越高,号码是,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一些表示,更高的代码覆盖率并不意味着更高的质量,因为100%coverred代码仍有bug,哪个是正确的。 这里是我作为代码覆盖率上: 1、代码覆盖率是重要的。很容易和简单,收集和快速的方式,让您了解如何测试代码上。它让您直观显示和检查如何测试代码。有点像在黑暗中闪烁的灯光,让你更清楚地看到许多对象。它没有保障,您不会当然看到黑暗中的对象。但没有闪光灯,它将很难看到该对象。 2、虽然代码覆盖率100%不并不意味着bug免费的但代码覆盖率为0%不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产品质量。 3、代码覆盖率唯一的措施如何测试代码,不如何测试产品。 所以,我们需要对代码覆盖数的要求吗?如果是的是最好的有多少? 第一,任何数量是相聚的上下文。号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任何行动需要遵循的指标。它像你这样有100点学校测试,是好事吗?坏吗?答案是:这取决于。它取决于什么是总积分,容易/困难的测试中,您的同行得到什么点,等等...它是相同的代码覆盖率数目的。60%、80%或100%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上下文。 然后应怎么用它后收集代码覆盖率?这是完全收集代码覆盖率编号的意思,找出你应如何处理您的代码覆盖率号码,或如何使用/解释数目:

system_verilog教程

基于断言的验证技术 SystemVerilog Tutorials 下面的手册会帮助你了解一些SystemVerilog中最重要的新特点。手册还提供了一些代码样本和例子使你可以对语言有更好"感觉"。这些辅导假设你们已经了解了一些Verilog语言。如果没有,你可以先去看看Verilog设计者指南(V erilog Designer’s Guide)。 * Data types * RTL design * Interfaces * Clocking * Assertion-based verification * Classes * Testbench automation and constraints * The Direct Programming Interface (DPI) SystemVerilog 的数据类型 这个手册将描述Systemverilog新引进的数据类型。他们大多数都是可以综合的,并且可以使RTL级描述更易于理解和书写。 整型和实型 SystemVerilog引进了几种新的数据类型。C语言程序员会熟悉其中的大多数。引进新的数据类型构思是这样的,如果C语言和SystemVerilog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可以使C语言算法模型更容易的转化为SystemVerilog模型。 Verilog的变量类型有四态:既是0,1,X,Z。SystemVerilog引进了新的两态数据类型,每一位只可以是0或是1。当你不需要使用的X和Z值时,譬如在写Testbench和做为for语句的循环变量。使用两态变量的RTL级模型,可以使模拟器更有效率。并且使用得当的话将不会对综合结果产生影响。 二态整型 类型描述例子 Bit user-defined size bit [3:0] a_nibble;

systemverilog面试

Qi1)What is callback (Qi2)What is factory pattern (Qi3)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ata types logic and reg and wire . (Qi4)What is the need of clocking blocks (Qi5)What are the ways to avoid race condition between testbench and RTL using SystemVerilog (Qi6)Explain Event regions in SV. (Qi7)What are the types of coverages available in SV (Qi8)What is OOPS (Qi9)What is inheritance and polymorphism (Qi10)What is the need of virtual interfaces (Qi11)Explain about the virtual task and methods . (Qi12)What is the use of the abstract class (Qi1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ilbox and queue

(Qi14)What data structure you used to build scoreboard (Qi15)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linkedlist over the queue (Qi16)How parallel case and full cases problems are avoided in SV (Qi17)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ure function and cordinary function (Qi18)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ndom and $urandom (Qi19)What is scope randomization (Qi20)List the predefined randomization methods. (Qi21)What is the dfference between always_combo and always@(*)c (Qi22)What is the use of packagess (Qi23)What is the use of $cast (Qi24)How to call the task which is defined in parent object into derived class (Qi25)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nd and randc (Qi26)What is $root (Qi27)What is $unit

JUnit使用方法以及测试代码覆盖率

Junit 一、什么是junit 采用测试驱动开发的方式,在开发前先写好测试代码,主要说明被测试的代码会被如何使用,错误处理等,然后开始写代码。并在测试代码中逐步测试这些代码。直到最后在测试代码中完全通过。 二、Junit功能 1)管理测试用例。修改了哪些代码。这些代码的修改会对哪些部分由影响,通过junit将这次的修改做完成测试。 2)定义了测试代码,textcase根据源代码的测试需要定义每个textcase,并将Textcase添加到相应的Textsuit以方便管理。 3)定义测试环境,在Textcase测试前会先调用“环境”配置。在测试中使用,当然也可以在测试用例中直接定义测试环境。 4)检测测试结果。对于每种正常、异常情况下的测试,运行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够是我们预料的等。都需要有明确的定义。Junit在这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功能。 三、Junit核心类 Textsuit:测试用例的集合 Textcase:定义运行多个测试用例 TextListener:测试中若产生事件,会通知TextListener BaseTextRunner:TextRunner用来启动测试界面 TextResult:收集一个测试案例的结果。测试结果分为失败和错误。 Assert:当条件成立时,assert方法保持沉默,但若条件不成立就抛出异常 四、使用举例 4.1方法一: 第一步、新建一个Android项目JUnit_Test,file-new-android project,然后编写一个Calculator类,new java class,实现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器,然后对这些功能进行单元测试。 类的代码如下: package com.neusoft;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private int result; public void add(int n) { result = result + n; } public void substract(int n) { result = result - 1; //Bug: 正确的应该是 result =result-n

SystemVerilog 中的随机化激励

SystemVerilog中的随机化激励 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杨鑫 徐伟俊 陈先勇 夏宇闻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的验证工作日渐复杂,对验证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验证工作中也使用随机化激励以便减轻测试代码编写的工作量,以提升验证的可靠性。在SystemVerilog更强调了利用随机化激励函数以提高验证代码的效率和验证可靠性的重要性。本文以VMM库为例,阐述了如何在SystemVerilog中使用随机化函数来编写高效率的测试代码,重点介绍了可重用验证函数库的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使用SystemVerilog高效率地完成复杂的设计验证。 关键字:VMM SystemVerilog 激励随机化 1. 前言 随着电路工艺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对验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投片(tip-out)的费用较高,很有必要在投片前对芯片设计进行全面、可信的验证,以尽量减少“设计——测试——投片——调试——发现Bug修改设计”这一流程的迭代次数。因此在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中,尤其是复杂逻辑设计中,对测试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验证方法中,也有将激励随机化的方法,这样可以用较少的测试代码生成较多、较全面的测试激励。这些方法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有效地提高验证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在SystemVerilog中,强调在验证中使用可重用的验证IP,包括如何生成随机化激励。对于如何尽可能地使用已有的验证IP,以及编写符合标准的可重用验证组件,SystemVerilog提供了一整套的工作机制,这使得符合规范的随机化激励组件能够很好地在多个设计间复用,这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验证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2. 在验证中使用随机化激励 在验证中,可以依照DUT(Design Under Test,被测设计,以下简称DUT)的验证要求来设计定向的激励,并对照DUT的预期响应,用人工的方法来判断设计是否正确。但也可以使用随机化激励来驱动DUT,并使用特定的机制来完成响应的自检测。 利用随机化来产生激励可以看作一种近似的自动化激励产生,因为随机化足够长的时间后,所生成的激励可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待验证特性。但是纯粹的随机化激励效率并不高,因为其中正确的,或是有意义的激励只占很少一部分。必须使用一定的约束条件限制随机化的范围,从而产生大量随机而有意义的激励。

systemverilog 实验

INTRODUCTION In this tutorial, we will verify the Switch RTL core. Following are the steps we follow to verify the Switch RTL core. 1)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 2) Developing Verification Plan 3) Building the Verification Environment. We will build the Environment in Multiple phases, so it will be easy for you to learn step by step. Phase 1) We will develop the testcase and interfaces, and integrate them in these with the DUT in top module. Phase 2) We will Develop the Environment class. Phase 3) We will develop reset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s in Environment class. Then using these methods, we will reset the DUT and configure the port address. Phase 4) We will develop a packet class based on the stimulus plan. We will also write a small code to test the packet class implementation. Phase 5) We will develop a driver class. Packets are generated and sent to DUT using driver. Phase 6) We will develop receiver class. Receiver collects the packets coming from the output port of the DUT. Phase 7) We will develop scoreboard class which do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ected packet with the actual packet received from the DUT. Phase 8) We will develop coverage class based on the coverage plan. Phase 9) In this phase , we will write testcases and analyze the coverage repo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